四,电影的编剧原来是她越狱被击毙的恋人
[笔下文学Www.bxwx.net]
燕北电影大世界门前人山人海,人们拥挤着来看电影《大漠魂》。这是八十年代末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票房收人的影片。它描写一位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林业的刘英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成为战功卓著的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省林业局局长职务和城市生活,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在科尔沁沙地搞固沙造林试验,历经困难的挫折和政治上的屈辱,奋战三十多年,把茫茫沙漠变成了林海。死后把尸骨葬在了林海之中的故事。
书法教师林黎军和语文教师王倩随着燕北师范学院的学生队伍进了电影院。两人刚找到座位坐下,电影就开始放映了。银幕上顿时狂风怒吼,飞沙滚滚,随着映出《大漠魂》三个行书大字。当“编剧江斌”四个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林黎军忽地站起身,高声喊叫着:“江斌,江斌!江斌还活着……”
王倩推了她一把:“你不好好看电影,喊叫什么?”
黎军疯了似的哭喊着:“江斌啊,江斌!我祭奠了你十五年呀!想不到你还活着……”
全场一片哗然,放映机停止了。
王倩拖着她说:“你疯了?你不看别影响大家,走,到外边去。”
黎军挣脱了王倩的手:“我不走,我不走,江斌写的电影我要看,我要看……”
王倩把她捺在座位上:“要看你就冷静点,别乱喊乱叫。”
黎军冷静下来了,剧场平静了,电影重新开始放映了。
黎军的心却仍然没有平静下来。她如坐针毯,眼睛瞅着银幕,往事像潮水般涌上了脑际。十五年的思念,十五年的屈辱,像油煎火烤般地折磨着她。她和江斌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的情景立刻闪现在眼前。
那是她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公社的公安助理把现行反革命分子江斌送到柞木川大队劳动改造。大队组织了一个由民兵、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对江斌进行监督改造。黎军是监督改造小组的成员。有一天,她在大队饲养室门前看见江斌贴在墙上的劳动改造思想汇报,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因为她从小就喜欢书法,江斌的思想汇报是用毛笔行书体写的。字的形体结构潇洒遒劲,比她所见过那些字帖还好。她羡慕极了。看看周围没有人,就偷偷地揭了下来,锁在自己的箱子里了。屋里没别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照着练写字。从此,江斌贴一张她就揭一张。这整张纸写的像大字报,照着写不方便,她便想了个主意。一天傍晚,她来到江斌住的大队饲养室,见江斌正在写思想汇报,便站在门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江斌。”江斌站起来说。
“你犯了什么罪?”黎军又问。
“写反动电影和反动歌曲,还有反对文化大革命罪。”
黎军惊奇地问:“你就是电影《彩霞漫天》和歌曲《新中国青年志在四方》的作者。那电影我看过,那歌我也会唱,你说说那里面怎么个反动法?”
“批判说宣扬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
黎军点了点头问:“那你是怎么反对文化大革命的?”
“我没反对,只是说了说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当时是因为不理解的原因。”
“你有什么看法?说说我听听。”
“不不不!”江斌一劲儿摆手,“我不能再说了。”
“说吧!没关系。”黎军朝门外瞅了瞅说,“这里就咱俩,别人听不见。”
江斌只好说:“我说**怎么把为自己打江山的老帅、老将和老干部都打倒了,这叫什么革命?”
黎军沉思一会说:“你的胆子也够大了,这罪过可不小啊!今后你要老实点儿,不准再乱说了。”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林黎军,是插队知识青年。今后,你的思想汇报不要用大字报形式贴到外边去了,用十六开纸写小字,要用毛笔写,写好后交给我,由我交到公社革委会。”说完转身走了。走到门口又嘱咐饲养员:“大爷,你好好看着他,让他老实改造。”
过了几天,黎军从市内带回一捆宣纸和笔墨,交给江斌说:“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把《**诗词》和‘老三篇’用楷、行、隶、草四种体写下来交给我,我给你记一功。”
当年冬天,为了落实“抓革命,促生产”和“以粮为纲”的方针,公社集中了所有的劳动力,展开了“向荒山要粮”的大会战。以彻底改造柞木川的决心,向柞木川及十几个小川发起了全面进攻。这柞木川是一道四十里长,三里宽的山川,沿途两边有十几条小川,两面是翠绿的青山,遍山长满了柞树、核桃树、黄菠萝树和榛树棵子。川底是一片肥沃的平地,当中有一条河,这河是由十几条小支流汇成的。是山区最富饶的地方,旱涝保收。这里的农民以种地、放养柞蚕为主,还兼做种植人参、采集山货的副业。日子过得比其它山区略好一点。经过两年的苦战,柞木川面目大改观。绿色的山川焕然一新,变成了黄中夹一点绿色。树木和杂草被“剃头匠”们剃了个净光,整齐有序的梯田布满大川两面山坡。梯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远远望去十分壮观。那梯田像一幅幅图画挂在山上,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叫“挂画地”。还有人编了一套顺口溜:种了一大坡,收了一大车,打了一簸萝(粮食),熬了一大锅(粥)。七十年代第二个秋天,正值挂锄季节,公社根据县里指示,第二次发出了“向荒山要粮”的动员。集中人力开垦那些四十五度的山坡。时逢雨季,人们干干停停,进度很慢。就在这时候,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笔下文学Www.bxwx.net]
燕北电影大世界门前人山人海,人们拥挤着来看电影《大漠魂》。这是八十年代末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票房收人的影片。它描写一位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林业的刘英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成为战功卓著的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省林业局局长职务和城市生活,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在科尔沁沙地搞固沙造林试验,历经困难的挫折和政治上的屈辱,奋战三十多年,把茫茫沙漠变成了林海。死后把尸骨葬在了林海之中的故事。
书法教师林黎军和语文教师王倩随着燕北师范学院的学生队伍进了电影院。两人刚找到座位坐下,电影就开始放映了。银幕上顿时狂风怒吼,飞沙滚滚,随着映出《大漠魂》三个行书大字。当“编剧江斌”四个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林黎军忽地站起身,高声喊叫着:“江斌,江斌!江斌还活着……”
王倩推了她一把:“你不好好看电影,喊叫什么?”
黎军疯了似的哭喊着:“江斌啊,江斌!我祭奠了你十五年呀!想不到你还活着……”
全场一片哗然,放映机停止了。
王倩拖着她说:“你疯了?你不看别影响大家,走,到外边去。”
黎军挣脱了王倩的手:“我不走,我不走,江斌写的电影我要看,我要看……”
王倩把她捺在座位上:“要看你就冷静点,别乱喊乱叫。”
黎军冷静下来了,剧场平静了,电影重新开始放映了。
黎军的心却仍然没有平静下来。她如坐针毯,眼睛瞅着银幕,往事像潮水般涌上了脑际。十五年的思念,十五年的屈辱,像油煎火烤般地折磨着她。她和江斌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的情景立刻闪现在眼前。
那是她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公社的公安助理把现行反革命分子江斌送到柞木川大队劳动改造。大队组织了一个由民兵、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对江斌进行监督改造。黎军是监督改造小组的成员。有一天,她在大队饲养室门前看见江斌贴在墙上的劳动改造思想汇报,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因为她从小就喜欢书法,江斌的思想汇报是用毛笔行书体写的。字的形体结构潇洒遒劲,比她所见过那些字帖还好。她羡慕极了。看看周围没有人,就偷偷地揭了下来,锁在自己的箱子里了。屋里没别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照着练写字。从此,江斌贴一张她就揭一张。这整张纸写的像大字报,照着写不方便,她便想了个主意。一天傍晚,她来到江斌住的大队饲养室,见江斌正在写思想汇报,便站在门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江斌。”江斌站起来说。
“你犯了什么罪?”黎军又问。
“写反动电影和反动歌曲,还有反对文化大革命罪。”
黎军惊奇地问:“你就是电影《彩霞漫天》和歌曲《新中国青年志在四方》的作者。那电影我看过,那歌我也会唱,你说说那里面怎么个反动法?”
“批判说宣扬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
黎军点了点头问:“那你是怎么反对文化大革命的?”
“我没反对,只是说了说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当时是因为不理解的原因。”
“你有什么看法?说说我听听。”
“不不不!”江斌一劲儿摆手,“我不能再说了。”
“说吧!没关系。”黎军朝门外瞅了瞅说,“这里就咱俩,别人听不见。”
江斌只好说:“我说**怎么把为自己打江山的老帅、老将和老干部都打倒了,这叫什么革命?”
黎军沉思一会说:“你的胆子也够大了,这罪过可不小啊!今后你要老实点儿,不准再乱说了。”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林黎军,是插队知识青年。今后,你的思想汇报不要用大字报形式贴到外边去了,用十六开纸写小字,要用毛笔写,写好后交给我,由我交到公社革委会。”说完转身走了。走到门口又嘱咐饲养员:“大爷,你好好看着他,让他老实改造。”
过了几天,黎军从市内带回一捆宣纸和笔墨,交给江斌说:“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把《**诗词》和‘老三篇’用楷、行、隶、草四种体写下来交给我,我给你记一功。”
当年冬天,为了落实“抓革命,促生产”和“以粮为纲”的方针,公社集中了所有的劳动力,展开了“向荒山要粮”的大会战。以彻底改造柞木川的决心,向柞木川及十几个小川发起了全面进攻。这柞木川是一道四十里长,三里宽的山川,沿途两边有十几条小川,两面是翠绿的青山,遍山长满了柞树、核桃树、黄菠萝树和榛树棵子。川底是一片肥沃的平地,当中有一条河,这河是由十几条小支流汇成的。是山区最富饶的地方,旱涝保收。这里的农民以种地、放养柞蚕为主,还兼做种植人参、采集山货的副业。日子过得比其它山区略好一点。经过两年的苦战,柞木川面目大改观。绿色的山川焕然一新,变成了黄中夹一点绿色。树木和杂草被“剃头匠”们剃了个净光,整齐有序的梯田布满大川两面山坡。梯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远远望去十分壮观。那梯田像一幅幅图画挂在山上,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叫“挂画地”。还有人编了一套顺口溜:种了一大坡,收了一大车,打了一簸萝(粮食),熬了一大锅(粥)。七十年代第二个秋天,正值挂锄季节,公社根据县里指示,第二次发出了“向荒山要粮”的动员。集中人力开垦那些四十五度的山坡。时逢雨季,人们干干停停,进度很慢。就在这时候,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笔下文学Www.bxwx.net]
燕北电影大世界门前人山人海,人们拥挤着来看电影《大漠魂》。这是八十年代末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票房收人的影片。它描写一位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林业的刘英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成为战功卓著的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省林业局局长职务和城市生活,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在科尔沁沙地搞固沙造林试验,历经困难的挫折和政治上的屈辱,奋战三十多年,把茫茫沙漠变成了林海。死后把尸骨葬在了林海之中的故事。
书法教师林黎军和语文教师王倩随着燕北师范学院的学生队伍进了电影院。两人刚找到座位坐下,电影就开始放映了。银幕上顿时狂风怒吼,飞沙滚滚,随着映出《大漠魂》三个行书大字。当“编剧江斌”四个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林黎军忽地站起身,高声喊叫着:“江斌,江斌!江斌还活着……”
王倩推了她一把:“你不好好看电影,喊叫什么?”
黎军疯了似的哭喊着:“江斌啊,江斌!我祭奠了你十五年呀!想不到你还活着……”
全场一片哗然,放映机停止了。
王倩拖着她说:“你疯了?你不看别影响大家,走,到外边去。”
黎军挣脱了王倩的手:“我不走,我不走,江斌写的电影我要看,我要看……”
王倩把她捺在座位上:“要看你就冷静点,别乱喊乱叫。”
黎军冷静下来了,剧场平静了,电影重新开始放映了。
黎军的心却仍然没有平静下来。她如坐针毯,眼睛瞅着银幕,往事像潮水般涌上了脑际。十五年的思念,十五年的屈辱,像油煎火烤般地折磨着她。她和江斌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的情景立刻闪现在眼前。
那是她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公社的公安助理把现行反革命分子江斌送到柞木川大队劳动改造。大队组织了一个由民兵、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对江斌进行监督改造。黎军是监督改造小组的成员。有一天,她在大队饲养室门前看见江斌贴在墙上的劳动改造思想汇报,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因为她从小就喜欢书法,江斌的思想汇报是用毛笔行书体写的。字的形体结构潇洒遒劲,比她所见过那些字帖还好。她羡慕极了。看看周围没有人,就偷偷地揭了下来,锁在自己的箱子里了。屋里没别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照着练写字。从此,江斌贴一张她就揭一张。这整张纸写的像大字报,照着写不方便,她便想了个主意。一天傍晚,她来到江斌住的大队饲养室,见江斌正在写思想汇报,便站在门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江斌。”江斌站起来说。
“你犯了什么罪?”黎军又问。
“写反动电影和反动歌曲,还有反对文化大革命罪。”
黎军惊奇地问:“你就是电影《彩霞漫天》和歌曲《新中国青年志在四方》的作者。那电影我看过,那歌我也会唱,你说说那里面怎么个反动法?”
“批判说宣扬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
黎军点了点头问:“那你是怎么反对文化大革命的?”
“我没反对,只是说了说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当时是因为不理解的原因。”
“你有什么看法?说说我听听。”
“不不不!”江斌一劲儿摆手,“我不能再说了。”
“说吧!没关系。”黎军朝门外瞅了瞅说,“这里就咱俩,别人听不见。”
江斌只好说:“我说**怎么把为自己打江山的老帅、老将和老干部都打倒了,这叫什么革命?”
黎军沉思一会说:“你的胆子也够大了,这罪过可不小啊!今后你要老实点儿,不准再乱说了。”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林黎军,是插队知识青年。今后,你的思想汇报不要用大字报形式贴到外边去了,用十六开纸写小字,要用毛笔写,写好后交给我,由我交到公社革委会。”说完转身走了。走到门口又嘱咐饲养员:“大爷,你好好看着他,让他老实改造。”
过了几天,黎军从市内带回一捆宣纸和笔墨,交给江斌说:“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把《**诗词》和‘老三篇’用楷、行、隶、草四种体写下来交给我,我给你记一功。”
当年冬天,为了落实“抓革命,促生产”和“以粮为纲”的方针,公社集中了所有的劳动力,展开了“向荒山要粮”的大会战。以彻底改造柞木川的决心,向柞木川及十几个小川发起了全面进攻。这柞木川是一道四十里长,三里宽的山川,沿途两边有十几条小川,两面是翠绿的青山,遍山长满了柞树、核桃树、黄菠萝树和榛树棵子。川底是一片肥沃的平地,当中有一条河,这河是由十几条小支流汇成的。是山区最富饶的地方,旱涝保收。这里的农民以种地、放养柞蚕为主,还兼做种植人参、采集山货的副业。日子过得比其它山区略好一点。经过两年的苦战,柞木川面目大改观。绿色的山川焕然一新,变成了黄中夹一点绿色。树木和杂草被“剃头匠”们剃了个净光,整齐有序的梯田布满大川两面山坡。梯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远远望去十分壮观。那梯田像一幅幅图画挂在山上,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叫“挂画地”。还有人编了一套顺口溜:种了一大坡,收了一大车,打了一簸萝(粮食),熬了一大锅(粥)。七十年代第二个秋天,正值挂锄季节,公社根据县里指示,第二次发出了“向荒山要粮”的动员。集中人力开垦那些四十五度的山坡。时逢雨季,人们干干停停,进度很慢。就在这时候,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