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开个医院
“一说到这就更可气了。”王以山轻轻摇头一副很可悲的样子。
“这孩子家里无权无势得罪了当地有权有势的供应商就连校长都得退避三舍,有经济利益牵扯这孩子也就只能开除了。”
“唉,都是利益的牺牲品啊。”王以山痛心疾首狠狠叹了口气。
吴浩轩看到王以山的表情似乎不像作假,而且还是闫院长推荐的人应该不会有错。
本着跟王以山交朋友的目的吴浩轩将这事答应下来。
“我不敢说肯定能给你争取到名次,但一旦有名额我第一个给您。”吴浩轩一脸微笑,毕竟多认识一个医生带关键时刻是真的可以救命啊。
“那就太谢谢吴主任了。”王以山在此衬显了这几年的商人没白当,至少忽悠人的功夫见长。
两人又抛开学校的事情不谈开始谈一些其他的事情。
渐渐二人已经逐渐熟络起来,那云旱的名额应该就铁板钉钉了,这也正是王以山的目的。
交换了联系方式后王以山执意要请吴主任吃饭。
“改天吧,你也知道马上就要开学了学校里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吴主任笑着婉拒。
“好,那就改天。”王以山将病例交给他看着他走出房门。
不知不觉两人的攀谈已经到了下午,看了眼时间发现已经是一点时分。
…………
张云旱地摊摆上后一小段时间无人问津,但到了三四点时小区的人多了起来,看到门口的小摊位不禁觉得稀奇纷纷涌上前来。
望着纸板上写着的治病的大字一名老人撑着略显驼背的腰走了过来一脸笑呵呵道:“小娃娃你这纸板上所写可是真的啊?”
张云旱听到他这样发问一脸不悦:“当然是真的,不然我写它干嘛。”
听到张云旱这样说周围的老人顿时笑了起来,在他们看来张云旱只不过是个孩子怎么会有给人看病的本事。
而这位驼背老人却想逗一逗张云旱走上前去,拿着自己自备的马扎坐在一旁。
“你来给我瞧瞧看看我有什么病没?”
张云旱眉毛一挑,生意来了。
“好,您先让我看看。”张云旱盯着老人的气色随后又看了看他手上收起的鱼竿和红色水桶。
“您有钓鱼的喜好,长时间久坐导致肩周有些僵硬,每次活动都要发酸,而且腰部佝偻,显然有腰间盘突出的毛病,最后看您脸色红润,按理说有这些毛病不该如此,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您吃多了补品。”张云旱侃侃而谈将老人身上的毛病一一指出。
“嗨呀,可真是神了。”老人一拍大腿。
周围老人听此开始交头接耳起来,周围街坊四邻都认识,这老人大家肯定熟悉,所以众人排除了请托的猜想,而且大家都在一起玩的所以这老人的腰间盘突出也有不少老人知晓。
“小兄弟,你学的是中医吧?这望闻问切可真有一套呢。”老孙头满口赞叹:“小小年龄就如此厉害,不知我这腰间盘还有的治吗?”
“当然当然。”
“哈哈哈,你要是能治好困扰我二十多年的老毛病你要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老孙头也来了兴趣大手一挥。
可他心知肚明,二十年间到处求医也没能真正将这病治好,他这么说完全是不经意为之。
张云旱听到此话眼前一亮:“真的?”
“说到做到。”
“那您躺在地上,我给您按一下。”
“躺在这吗?”老孙头说着就躺在了塑料布地摊上。
“有点硬啊。”
“没事,硬点好。”张云旱嘿嘿一笑。
周围人看着这娃娃要给老孙头治病纷纷围了过来。
“我倒要看看小兄弟你要怎么帮我按。”
“嘿嘿您就瞧着吧!”张云旱找到他腰间盘突出的地方轻轻按了按。
“对对对,就是这。”
老人话音刚落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咔嚓一声从老人腰间传来。
“哎呦,我的腰啊!”老人痛呼一声。
周围老人见此纷纷上前阻止。
“好了好了别治了,老孙头你也是,陪一个孩子闹什么,要是腰真被弄坏了下半辈子都要在轮椅上了。”
一名老奶奶上前劝说。
张云旱见此也停下手来朝老人询问道:“老爷爷您还治吗?”
“治,怎么不治,你刚才那一下可真爽。”
就在这时一声咆哮传来:“张云旱你在干嘛!”
张云旱愣了愣,这声音有些耳熟。
回头一看发现王以山正一脸怒容看着自己。
“额…我在给人治病啊……”张云旱声音有些僵硬。
王以山上前拨开张云旱随后去查看老人,发现老人身体并无大碍之后松了一口气。
“老人家身体渐衰,骨质松软,你要是在用力一些他的骨头都能让你掰断,你学医才几天就想着给人治病?”王以山对着张云旱数落道。
周围老人看到这一幕纷纷上前劝阻起来。
“这孩子可厉害着呢,他一眼就看出了老孙头的病症,你们当家长的也别太严格。”
“老人家这次是我不对,他就仗着在我这学了点医术就无法无天了,好在没有酿成大错。”
“你是医生吧?我们这里都没什么医院,每次要看病都要跑老远,咱们这老人的身子骨可经不起折腾啊,要是真的能在这开家医院就好了。”
听到此话王以山心神一动,这倒是个好主意。
“大家放心,我就住在三单元,大家要有什么病痛尽管来找我,这点小事我还是能帮上忙的。”
“找这位小兄弟行不行啊。”刚才的老人从地上爬起来笑呵呵道。
“他没有行医资格证就算了,要是让人知道就得坐牢了。”王以山笑呵呵说道。
张云旱在一旁翻了个白眼。
一众老人见此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小区里有了位医生到也算是一件喜事。
小区的老人的子女大都去更繁华的地段买房了,所以这栋小区青年人很少,毕竟现在房价这么高能够两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要是再接老人过去又无形添了一道压力。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念着这里的老友不愿离去,毕竟在那个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段不如跟自己老友下盘象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