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亲征
第113章亲征
------------
庄太后一把抓过另一杯凉水,猛然把热烘烘的额头贴了上去,在这重大的关系社稷安危的时刻,她必须使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凝思片刻,她立即动身追往养心殿,劝阻福临,但她晚了一步。养心殿太监禀告说,万岁爷不吃不喝,怒气冲冲,踢倒了好几个小太监,草草着了朝服,然后便救火似地,奔往乾清宫上朝去了。
乾清宫里,表面威严沉静的福临,脸色白得象纸,用高得刺耳的声音宣布:“……为了痛击贼军,朕意已决,即日御驾亲征!”
已被郑成功围金陵的消息弄得惊恐不安的王公大臣们,听得顺治帝的圣谕一下,不啻一道暴雷在头顶炸响。
他们都了解皇上的执拗性情,心知这位年轻天子只要是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算是九头牛无法将其拉回!
但这些大臣们更知道此举的巨大危险,若是福临在御驾亲征的过程中有什么三长两短,那可真的是大清之祸了!
大臣们一个个急得变了脸色,纷纷奏告劝阻。
不多时,皇上的御座前、丹陛上就跪了黑压压的一大片。
不想这反而激起福临的更大愤怒,他登时双眉倒竖,操起御用宝剑,左右开弓,乒乓一片乱砍,把他那精雕细刻、金光闪闪的八宝金龙御座劈成了碎块,他“咣当”一声,将宝剑掷在地上,暴怒地喊道:
“谁再敢阻止朕御驾亲征,就要他象此座一样!……傅以渐,胡世安,你们立即给我拟出亲征旨意,广告京师、天下,晓谕百姓!”
福临的声音在乾清宫那高大深邃的殿堂中发出震人的嗡嗡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谁还敢再说一个“不”字?
一连两天,整个皇宫内院混乱一团,都被“御驾亲征”这件事搅得昼夜不宁,惊慌失措。
人们听说皇太后试图使这疯狂的皇帝恢复理智,用温言细语平息他的暴躁,但无济于事,皇上一直没有松口。
无奈之下,皇太后又派皇上的乳母去皇上跟前劝诫,因为福临一向敬之如生母。
可是这位嬷嬷鼓足勇气的话还没说一半,皇上就跳将起来,恶狠狠地嚷道:“再要罗嗦,就把你劈成碎片!你不知道朕在乾清宫的宣谕吗?”
嬷嬷吓得差点跌了个跟头,连忙离开了这个不可理喻的人。
到最后,皇太后想到了董鄂妃,如果说**当中有谁能够将盛怒当中的福临劝说平静下来,恐怕也只有这位备受恩宠的董鄂妃了!
太后的懿旨传来之时,董鄂妃正在坤宁宫中照顾生病的皇后,自从五日前皇后因病昏倒在坤宁宫之后,董鄂妃就一直亲自在床边照料着这位孝惠皇后。
五日五夜的时间里,这位董鄂妃连眼睛都没闭过,一直守在床边喂水喂药,洗脸洗脚,事事都是亲力而为,直到皇后的病情缓解下来,大家紧绷着的心弦,这才放松了下来。
此刻在东暖阁里,董鄂妃还在强打着精神,给大病初愈的皇后讲笑话:
“前朝有一个县官不识字,带了师爷去上任,第一天坐堂,正好碰到师爷拉肚子,只好一个人升堂。
他第一天坐堂,就有案子.原告叫金止未,被告叫郁卞丢,证人叫于釜。
县官先叫原告,字读半边,先喊:‘全上来!’
三人全上来了,县官心里纳闷,转头便发觉自己读错了,那就叫被告吧,于是又喊‘都下去’,结果三人全下去了。
这下县官更纳闷了,但是又不知道咋办,只好再喊道:‘全上来!’‘都下去’,如此反复三次。
师爷在厕所出恭,听到前面上来下去不亦乐乎,赶忙提起裤子出来,一看,说‘老爷你念错了,这原告叫金止未,被告叫郁卞丢。’
县官老爷长出了一口气,擦了擦满头的大汗,说:‘师爷,幸好你来的及时,你再不来,我就要传证人,证人叫‘干爹’,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当堂叫人干爹呀!’。。。。。。”
皇后闻言莞尔一笑,道:“这位县太爷还真是个白字先生!”
董鄂妃微笑着说道:“皇后大病初愈,一定要保持心情开朗,这样病情才会早日痊愈!”
皇后斜靠在凉塌上,董鄂妃坐的椅子就在榻边。
窗外强烈的阳光经过浓绿的窗纱后,已经变得十分柔和,仿佛带着淡淡的青绿。
这样的冷光斜射在董鄂妃的脸上,使她的面庞更显苍白,眼圈的乌青色也更浓重了,皇后心里不过意,说:
“我的病已经全好了,你辛苦了这么些日子,也该好好歇歇了,不要天天来陪我……”
“娘娘言重了,妾妃等辈理当事皇上如父,事皇后如母,母病,子女怎能不尽心尽孝呢?但凡有体贴不周之处,娘娘还要多加教训才好。”
皇后望着董鄂妃美丽温婉的双眸,感受到一阵煦煦暖意,心里很激动,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后来,她长叹一声,握住了董鄂妃的一只手,含泪道:
“你真是好人!心肠好!……一向都是好的……我只当你处处邀买人心,不是想取中宫之位,也要日后当皇太后。
这回我病倒,心想你不知有多高兴、不知怎么盼着我早死呢!……
哪晓得你全然不是的,你这样待我,我……唉,我太多心了!”
董鄂妃把另一只手也伸过去,轻轻抚摸着皇后胖胖的手背,诚挚地说:
“皇上治国日理万机,劳心费神,娘娘内为六宫之主,外替皇上分忧。
如今天下归一,国事政务、宫外宫内都会更加繁忙。
妾妃若能为皇上娘娘分担细务,分忧解愁,不但责无旁贷,也是一大快事,理当的啊!……”
皇后道:“我病已全好,明日要去慈宁宫请安。太后遣人来问候看视,真叫我羞愧啊!……姐姐,我们明天一起去,好吗?”
听到最后这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称呼——“姐姐”,董鄂妃心里一热,眼睛湿润了,她连连点头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