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鲜事,惯常事

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鲜事,惯常事

两天的芝加哥之行,实在让自己感触良多的。这座城市被誉为全世界几个有着最美夜景的城市之一,但它美丽的地方又何止只在黑夜中?

城市里虽然不乏古旧的建筑和历史久远的教堂,但城里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现代的高大新型建筑群。

或者是紧挨着象大海一样辽阔的密歇根湖,恍惚又有着点海滨城市般共有的散漫。

海军码头那边参杂着各种现代人文建筑的湖光风景仅仅只是一个缩影,沿湖岸而行,处处都显示着这座城市异于其它地方的别致。

早上离开酒店的时候发现导航用不了,只能抓住一个站在宾馆门口抽烟的俊男询问地铁站的路。

但俊男强烈建议我直接打车去展会,说打车不外十元多点,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但坐地铁不仅仅要花一小时以上费用还得三元多。

但我却执着地坚持着原来的计划。要认识一座城市,就要走遍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要认识一个人,就得花时间相处,了解对方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甚至宗教信仰。

地铁站其实并不远,出酒店门口绕两个弯就到了,昨晚刚到达酒店的时候列车和铁轨的碰撞声偶尔还被冷风送进耳膜。

但这真是我这辈子在世界各地见过最最简陋的地铁,全程都是架空而建,铁轨穿梭于高大现代的摩天大厦之间像极了一个时髦光鲜的人围着一条破败的腰带。

车站就更加不知道怎么说了,主体结构居然只是用铆钉把钢架固定起来,月台地面是一条一条的杂木板条铺就而成,顶棚用的是星铁瓦搭建而且只盖住月台的部分,铁轨处还是露天的。

候车的时候冷风顺铁轨横穿整个车站呜呜作响,如果恰逢雨雪交加的日子或者如广东台风的天气,站在车站候车不知道是否等同直接站在风雨雪中一般的狼狈。

列车进站的时候分明还觉得站台在颤抖,也不知道是车站月台基础不大牢固还是自己心理作用使然。

去往展会沿线每个车站几乎都一样的材料一样的结构一样的外形,除了站牌上的站名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一摸一样。

对比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地铁,虽然说不上有天渊之别,但起码差距十万八千里,广州BRT每公里造价已经超过两亿人民币了,资本主义用于公共事业的预算简直抠门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然而即便这样,这条著名的环形地铁线居然没有人投诉说是长在芝加哥这个美丽的城市中的一条丑陋的疤痕,实在怪异。

不过,这些简陋地铁站却又好些细节的充分考虑到乘客冬天等车的需要,在月台上专门建个一个或几个玻璃屋,上面挂了数盏一直亮着的红外线暖灯,坐在里面等车,暖洋洋的让人暂时忘却外面的寒冷。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件小事。周六晚上在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些人在一座大厦门前发放食物和衣服,应该是某个慈善团体正在做着善事。

特意站在一旁观察了良久,不言而喻,接受捐赠的人应该都是些贫穷的失业者或者是低收入人群,发放的人应该都是些志愿者。

然而,我眼里却看到那些发放食物和衣物的人,没有任何鄙视或不耐的表情,更没有任何怜悯的语气反而好像带着点恭敬,恍惚商场里的销售向有意购买商品的顾客推销自家产品一样的热切。

无论简陋的地铁站还是发放慈善用品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作为一个来自他乡的游客我也不好多加评论,更不能简单对比。

在生活惯了的地方自然会带有原来地方的一些固定思维模式,或者该称为习惯。

习惯后自然而然地用固定的模式思考,用固定的方法做事,用固定的视角看待问题。

当碰到的事情异于早已定型了的习惯,就变成了新鲜事。新鲜事自然吸引我们的注意,也自然引起我们的思考,可这些所谓的新鲜事或许就是其他人早已定型了的习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独自游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独自游荡
上一章下一章

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鲜事,惯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