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真不想当摄政王啊!
“啪!”
满朝骇然。
他们不知道摄政王是什么,这是武则天突发奇想,专门为李长生订制的爵位。
但就字面意思理解,摄政加王,傻子都能看明白,这是一位有实权的王爷啊!
给一个前朝遗孤封这爵位,合适吗?
反正李长生觉得不合适:
【不合适,不合适。】
【我不要当摄政王啊!】
【我在上面做一字并肩王,好不容易下来了还得做摄政王?我就想做个凡人有那么难嘛?】
听着李长生心中所想,武则天冷冰冰的瞪了他一眼,把他揣摩好的推辞,硬是给瞪了回去。
“启奏陛下。”
他的话是暂时憋住了,可那些大臣憋不住:
“臣等对此封赏有异议!”
他们不知道李长生的班底,认为武则天这个举动太过草率了,要知道,武则天之前做的事,跟摄政王无异!
再来一个武则天,那还得了?
“放肆!”
谁知,那武曌大帝是铁了心要封王。
厉喝一声,武则天握住龙椅扶手,双眸中金光一耀,衣袂飘飘,秀发无风自动。
这一刻,她身上的帝王龙气轰然爆发,整座金銮大殿摇摇欲坠,群臣惶恐拜倒。
帝王龙气,天命所赐,无关修为:
“边关告急,叫尔等想办法想不出来,现在朕封个王,尔等跳出来了?早干嘛去了?”
“朕警告尔等,小先生他不是普通人,你们对他给朕放尊重点,见他如见朕,还有…”
武则天顿了顿,气势攀升到顶点,她再度拔高一个语调,李长生看见,穹顶有条金龙盘旋:
“朕不是在跟你们商量,而是在通知你们!”
啪。
群臣缄默。
人皇之言,人灵共尊,不容置疑。
唯有那谪仙长生,非要顶着龙气开口:
“陛下,我…”
他是真不想当摄政王。
拼得龙气反噬,他也要试试拒绝。
“你也闭嘴!”
奈何武则天意志坚定不移,横眉冷瞪,龙气悉数碾至李长生之身,少年脸色煞白。
“跪下,领旨,谢恩!”
“我…”
李长生哭丧着脸,被迫跪下:
“谢陛下圣恩。”
仙人,还不足以对抗大道意志。
【这老娘们咋这么霸道?】
【她就不怕我造反?】
【说好的帝王疑心重的呢?】
哼,朕疑心是重,可朕就是信你!
武则天暗道一声,不再听心声,开始下令。
“裴行俭听令。”
武则天尊贵冷冽的声音响彻大殿。
一文臣打扮的臣公跪下。
女帝道:
“朕命你即刻草拟六十余封劝降文书,一日之内,交由王忠嗣手中,不得有误!”
“臣,遵旨!”
裴行俭领旨,退下。
“王忠嗣听令。”
武则天接着颁下第二道旨意:
“朕命你率十八骑,八百里加急,将劝降文书送至匈奴、柔兰等小部落手中,不得有误!”
王忠嗣虎躯一震,跪地拜道:
“臣遵旨!”
他很激动。
此事若成,此战他能占大半功劳。
“苏定方听令!”
武则天第三道旨意紧随其后,不给人回味时间:
“朕命你率八百人轻骑,随王将军往大周边境,随时等候王将军调遣,拒降者,杀无赦!”
“臣,遵旨!”
“李谨行,朕命你率三万大军,驻扎边关,突厥、吐蕃,契丹等大部,一有风吹草动,务必速速回报,特殊情况,可先斩后奏!”
“娄师德,朕不管你那些小心思,朕给你五万大军,协助李将军,拖延住各大部落的主要战力,为王、苏将军争取时间,你可有异?”
“末将以国为首,肝脑涂地,绝无异议!”
一道又一道圣旨传出。
台下众人看待武则天的目光不一样了。
大唐时重男轻女,他们原本的想法,是觉得武则天这个女人会带领大周走向覆灭。
可今日朝会,武则天提出的每一项决策都一针见血,打到了游牧民族的七寸之上。
只要计成,边疆蛮夷必将元气大伤,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若真是那样,她将解决几个朝代都没有解决的蛮夷入侵之僵局啊!
到了那时,武则天这三个字,注定会被载入民族史册,千古流芳,而他们…
将成为民族的英雄!
许多臣将的心,在这一刻,归了。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个漂亮的不像话的少年。
武则天下完令,长舒一口气,看向面色古怪的李长生,一改方才霸道,柔情似水:
“摄政王,可还有有补充的?”
闻讯。
女官上官婉儿又一次打量起李长生。
武则天专断独行是出了名的,可她下令后居然还得征询一个少年的意见?
李长生是挺帅的:
一袭白衣胜雪,冷意盎然;
外披黑裘如墨,端庄厚重;
一头如墨黑发,拿一根暗金色流离带,捆扎着垂在肩头,潇洒自如;
其眉心处,一朵五色莲纹甚是耀眼,嘴角微勾起时,显尽少年风流;
不浓不淡的剑眉下,薄情的丹凤眸掺杂着潺潺温情,温柔的能化开天边的云朵;
还有那对如黑曜石深邃的黑瞳,闪烁着古朴苍茫的光芒,与满目温情相辉相映。
是个钟灵俊秀的少年郎君。
可朝堂之事,不是靠帅就行了的呀。
上官婉儿不解。
李长生也没有解释。
他敷衍一句“陛下,臣无异议”后,继续在椅子上闭目沉思。
目如苍鹰的武则天敏锐的注意到,李长生袖袍里的手,在颤抖。
心声传来:
【天机,变了!】
【为什么我看不到未来的天机了?】
【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我?】
【我的出现,改变了天机?】
武则天心头一惊:
小仙人好像还会预知未来?
这么神奇?
有机会可以让他帮忙算算我大周的气数。
嘻嘻。
“好,既然摄政王没有补充的,余下者,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无声。
他们尚沉浸于武则天的凤仪中。
武则天点点头,正要退朝。
恒国公张易之又出头,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