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揣梦想,矢志不渝,在激情淬炼中锻造“刑侦大脑”
他立志从警,以“学霸”身份迈进刑警摇篮。徐彬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中时,一次被抢劫的经历对他触动很大,而影视剧中除暴安良的警察形象更让他热血沸腾,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当警察、惩恶扬善”的志向。1996年7月,徐彬参加了高考并取得637分的好成绩,父母本想和他商量选个热门专业,可他态度坚决地说:“干啥都不如干刑警!”带着深厚的刑警情结,徐彬以优异成绩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录取。
在刑警学院,徐彬所学专业是公共安全图像技术,重点攻读刑事侦查学、现场勘验、刑事照相技术、图像处理等学科。出于对刑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渴望,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室、图书馆和模拟课上,尤其在侦查学课程上表现突出,每次分组进行侦查类推模拟实验时,他总能抓住细节、缜密分析,使所在小组率先完成作业,成绩排在了区队前列,并拿到了奖学金。徐彬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他不满足课堂所学,每逢寒暑假回西安后,都主动联系公安基层单位见习,并先后在我局新城分局经侦大队、刑警支队技术科等单位参与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科班出身、主动实践的丰富经历,为他以后立足刑侦岗位奠定了基础。
2000年7月,徐彬被分配到市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大案队)工作。刑警支队因屡破大案而闻名全国,这支劲旅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英勇事迹和铁血精神,使徐彬深受震撼与鼓舞,也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像前辈一样做一名真正的刑警。
学字当头,不肯服输,是徐彬留给同事们的第一印象。初到大案队时,面对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侦查实战,他缺乏实践的短板一下子暴露出来,甚至连一份像样的讯问笔录都做不好。大队领导拿着他做的笔录说:“看你写的这一笔臭字!”说完就毫不客气地撕掉了。这给徐彬很大打击,倍感压力。但是,压力就是动力,按领导要求,他把目光转向了一个个身经百战的老刑警,逢人都谦称“师傅”,主动把“师傅”们做过的笔录借来对照学习,一遍一遍地修改、重做,还主动向老刑警请教工作方法、学侦查经验,很快就入了门、上了手。为了完全适应岗位需求,徐彬把刑警学院所有的侦查课本都搬到办公室,将理论与实践对照着回炉学习,遇到问题随时求教,于是,他的实践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提升。慢慢地,领导见到他也开始笑眯眯了。当年的“师傅”们回想起徐彬刚参加工作时的表现,都给予“有悟性、肯钻研、能下常人不能下的苦”的评价。
吃苦耐劳,知难而进,体现着徐彬作为新一代刑警的使命担当。在老刑警们的教练与浸染下,徐彬稚嫩的学生气逐渐被打磨,取而代之的是攻坚克难的刑警本色。2002年4月,一名携款30万元的上海商人在西安神秘失踪,已实行主办侦查员制度的大案队,将案件交到了徐彬手中。首担大任,他不敢有一丝马虎,立即着手进行摸排调查和线索分析,经过一番劳苦奔波,最终确定此案为一起杀人碎尸案,并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段某。案子虽然破了,但被嫌疑人连续多天丢弃的尸块却没有下落。为了固定重要证据,徐彬二话没说带着民警直奔嫌疑人丢弃尸块的垃圾处理厂,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翻找尸块。铲车每铲去一层,他和同事们就齐刷刷地上前用手细刨一遍,38度高温下的垃圾山笼罩在一片刺鼻的恶臭和蚊蝇的嗡嗡声中,熏得民警们睁不开眼、透不过气,几近窒息,但徐彬硬是和大家用3天时间翻遍了周围的几座垃圾山,终于在数十吨垃圾中找到了大部分尸块。经DNA比对,最终确定为被害人的人体组织,对案件成功起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苦为乐,忘我付出,是徐彬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在一次夏季办案中,他一个月没回过家,大队领导有些过意不去,就叫他回家住一晚,顺便洗个澡,谁知徐彬“不给面子”地说:“大家都在案子上扑着,我咋能说走就走呢?”说完端着脸盆、哼着小曲儿就去了水房。2009年9月,全市出现“针刺”事件时,他因持续加班劳累10多天而出现右腿浮肿,妻子去刑侦局送换洗衣物,一见他肿得像面包一样的腿,不禁心疼地哭了,徐彬却嘿嘿笑着安慰妻子:“没事儿,没事儿!”2010年在上一个专案时,他又一连在单位吃住20多天,感冒发烧了就悄悄忍着,腰部剧烈疼痛也不吭声,直到出现尿血症状累倒在岗位上,才被同事送往医院,并被诊断为急性肾炎。医生告诫他的病情是由于过度劳累和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必须卧床休息,徐彬嘴上答应着,却只在医院住了一天就跑回单位,大家劝也劝不住,他一直忙活到案件侦破。
淬火磨砺,用一场场实战练就“刑侦大脑”。不断地学习实践,徐彬具备了一种特有的“刑侦嗅觉”,他善于运用专业所长捕捉案件细节,细致入微地分析蛛丝马迹,在侦查办案中时常有着清晰准确的判断,总能为案件的成功侦破“画龙点睛”。2001年5月,我市北郊发生一起命案,案情扑朔迷离,被害人的特殊身份也让案件一时成为社会焦点。还在实习期的徐彬主动请缨,参与到勘验现场、摸排走访和串并案件工作中。思路缜密的他通过综合分析,认定该案系抢劫杀人,并重点到案发地周边七八个派出所调阅接警记录,查找作案手法相似的抢劫案件。果然,在排查到张家堡派出所时,接警簿上一条多人抢劫未遂的报警记录让他眼前一亮。徐彬迅速联系报警人,获取了嫌疑人在抢劫勒索时,给报警人家中打电话所留下的号码,为案件的最终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徐彬和同事由此顺藤摸瓜,成功抓获了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至此,一个作案53起、涉及4起命案的18人抢劫杀人犯罪团伙被成功打掉,徐彬也罕见地以实习生的身份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3年,在一次特刑警联合巡查时,徐彬和同事抓住了一个身藏撬杠的可疑人员,并由此发现了一个抢劫盗窃犯罪团伙。为了明晰该团伙的人员构成、作案分工、社会关系、活动区域甚至特殊嗜好等关联因素,爱动脑筋的徐彬主动找来一本旧挂历,剪裁、粘贴后在挂历纸上详细绘制了一幅侦查示意图,清晰标注了破案所需的信息要素,让不少感到新鲜的老刑警直呼“开眼了”。这张图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最直观有效的帮助,民警们据此查漏补缺,很快就将嫌疑人一一锁定并抓获,徐彬所在的探组也因此荣立集体三等功,其个人荣获“破案能手”称号。就这样,一案一图、关键点碰撞分析等,逐渐成为团队工作习惯。一场场实战逐步丰富着徐彬的神经末梢,充实着他的“刑侦大脑”,也使他的侦查破案工作更加精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