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厚此薄彼
姜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姜海云的孩子,离婚后随了她的前夫,另一个是小姝。小姝一生下来就被姜家的各个长辈疼得不行,逢年过节各种红包,平时姜海云送的各种礼物,姜海风带回的各种玩意儿,相比较于她法的父辈,这个唯一在家的孙女被各种呵护,看上去姜海松两口子并不艰难,但生儿养儿的痛苦只能父母自知,孩子给父母带来的乐趣渗透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生养对父母的消耗也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比方说,负担孩子作业。在姜家,这项任务落在姜海松头上。姜海松读书时看到作业就头大,一沾到作业本就心理过敏。小学时,为了不写作业,他曾干过不少奇葩的事:一次放学回家后不吃晚饭直接躺床上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写不了作业,半夜饿了去厨房撞到起夜的姜父,第二天只能乖乖去上学,因为没写作业被罚站了一节课。还有一次用红墨水把右手拇指染红,告诉父母手发炎了,写不了作业,姜父愣是守在他身后看他用左手做数学题。到了初三,作业不少,好在姜海风这丫头识字了,学习也不错,一些简单的抄抄写写的事情就交给她做,做完后给她一些吃的或者凶她两下,父母也不知道这事。但姜海风这丫头很贼,会打小报告,把这事告诉姜母,不过也没什么,姜母在姜海风面前埋怨儿子两句,过几天后告诉姜父,姜父在姜母面前生个气,说两句:“怎么能这样?”,“不自觉”之类的话,也不找姜海松,冲着姜海风教育一番,这事情就不了了之,结果是姜海松觉得被疯丫头出卖了,不分给她零食,姜海风认为父亲在杀鸡儆猴,但又怕哥哥不开心拒绝不了他的下一次任务,姜母会持续埋怨儿子安慰女儿,为了避免这种毫无意义的埋怨,姜海风不会再提起过去帮写作业这事,帮写作业成了一种秘而不宣被许可的事情。
现在辅导小姝作业,姜海松是跑不掉了,好在大多数题目不难,遇到小姝分心答不上来的时候,他严厉的吼上几声,孩子吓得赶紧集中精力,基本上作业问题就解决了。姜海松认为,小姝不是不能学习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何况小姝那么聪阴机灵。但再聪阴的孩子也有不会做的题目,现在孩子的作业真是越来越变态。这个时候,姜海松只能忍着各种情绪给姜海风打电话,就像以前让她做作业一样,很自然的事情。接通了电话,姜海松开了免提把手机给小姝。“喂,哥。”电话那头说。
小姝大声说:“姑姑,问你一道题。”
电话那头很吵,“什么?”姜海风问。
姜海松拿起电话凑到嘴边慢慢地说:“问你一道作业题。”
“好的,等一分钟,我过马路。”一会,电话里又说,“好了。”
姜海松这下把电话递给女儿,小姝问:“居民楼两层之间有12个台阶,王红从一楼到六楼一共要上多少台阶?小姑,这个要怎么算?”
姜海风问:“你算一下有多少层?”
“六层楼,一层12个台阶,一共12乘以6,72个台阶。”小姝回答。
“72个?确定吗?你再好好算算。”
姜海松看着一头雾水的孩子,听得有些不耐烦:“你就直接教她就行了,孩子搞不清楚。”
“好。小姝,上二楼要走几层楼梯?”姜海风继续问孩子。
“两层。”小姝马上接话,爸爸看上去有点不高兴。但她的姑姑又问:“确定两层?你从你家客厅到你的卧室需要爬两次楼梯?”
小姝抓了抓脑袋:“一次,哦,一,层?”孩子不自信了。
“对啊,那从一楼到六楼你算一算几次,不行画六层楼你比划一下楼梯。”
姜海松听着恍然大悟,问小姝:“见了没?几次?”
小姝连忙在草稿纸上画了画:“五次。5乘以12,是60个台阶。”
“清楚了没有?”姜海风问,“还有什么题吗?”
姜海松在一旁问小姝:“还有吗?”
小姝摇摇头,姜海松拿起手机,说:“下次,下次有再联系你,自己保重。”说完挂了电话。这个时候,他的心里挺满足的,一是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二是体验到了自己父亲的身份,为了孩子,他都对姜海风客客气气了——父母就是这样,放在自己身上是尊严、面子的事情,放到孩子身上,只有一句话:为了孩子。这种感情很强大,能把做母亲前浓妆艳抹的女子变为一个远离化妆品的妈妈,也能把一个暴躁的男人变为一个好脾气的父亲。姜海松对姜海风有看法,这个人就是虚伪,不工作,一直读到博士;工作了,在外地,也不顾家里的父母。就这样的人,一堆俗人还当作神一样供着,家里没人反驳她,一张伶牙俐齿的嘴,亲戚都喜欢她。最要命的是,从这女的出现的那一刻,她是正面人物,自己就成了反面教材,总是拿来做对比。如果说外人的看法不重要,那家里父母的态度就让人无法忍受了。父亲经常教育他“看看妹妹”,有什么好看的?长得跟猴子一样精。母亲呢,母亲肯定不会给姜海风脸色看,对待她是有求必应,心底里肯定还是更亲近这个丫头。但这女的有那么好吗?虚伪,能装,会演戏,不然,也不可能赖着家里读书,还没个对象。。
姜海松对姜海风有很大的看法,尤其跟姜海云一比,看法就更大了,人家姜海云只是个医生,在本地工作,逢年过节给小姝包红包,姜海风呢?好家伙,春节回家,给孩子带一些玩具,哄得小姝新鲜,还自以为大城市的东西精贵,但估计花不了几个钱,就她那个虚伪,能稍些东西回来就谢天谢地了。想起大城市,姜海松突然想到大鼻子的话,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