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匣子(2)

第二章 匣子(2)

我把第二箱书从墙角里小心翼翼地挪了出来,这一箱书明显比较重,撕开封着箱口的牛皮纸,一箱真正的书籍露了出来。从那些满布灰尘的蓝色布制包裹上,我终于闻到了历史的气息。

我随手拿起一函厚厚的古书,上面用繁体字写着《通鋻輯覽》四个字,梦惠似乎对一函小巧的古书感兴趣,拿起来看了下书名《X訂詩X集成》有两个字因为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打开布制包裹才知道是《增訂詩韻集成》。

“嗯,这些还有点意思。”我得意地拿起一本《增訂詩韻集成》来看翻开,只见封面上写着“同治十一年秋润德堂”等字样。

我们把这箱书全部搬出来进行清点,总共有七函整装和12本散装的书籍,大概都是明万历到清同治时期出版的书籍。

“不错吧,这些东西可是无价之宝啊!”我轻抚着书籍的封面道。

“嗯,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梦惠也开始有点好奇地指着第三个箱子,也就是最后一个箱子说。

“好……”

第三个木箱子是最古老的,那些木头久经岁月的侵蚀,已经坑坑巴巴地变了颜色。当我轻轻去移动它的时候,它不情愿地发出“吱吱”声。

这个箱子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比较深刻的,以前箱子外面上了一把民国时代的锁,我们几个顽皮的孩童经常试着用很多办法来开那个锁,可是始终都没有打开。爷爷在世的时候那把锁的钥匙一直藏在他胸前贴身的口袋里。爷爷脾气很怪,从来不让别人动那个箱子,说那是老祖宗的东西。

爷爷去世后,那把钥匙也随即消失了,我们一直认为,那个钥匙应该陪着爷爷一起下葬了吧。

之后的某个晚上,一个黑影潜入到了我家的老屋中,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撬开了那个箱子……

几天后,父亲才才发现箱子被撬了,不过他表现得意外平静,他只是对着被撬的箱子摇了摇头就走了出去。当我们好奇地问起缘由时,父亲笑着说:“一个傻小偷,偷了把锁。箱子里就是些书,啥都没。”

这个事件后,我们对那个箱子失去了兴趣,它就搁置在那里了,也许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有人打扫一下,也许不会……

而这次,事隔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用心地、真正地去打开它。

随着“吱”的一声,箱盖开启了,箱子里面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一些家书,几份手稿,再往下面就是几卷诗抄和诗稿,随手展开一张,上面摘抄着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依稀是:“忽闻督师亡故,悲愤难言,河东子信,泣血而书。”

诗稿下面是一叠白纸,“不错啦,能找到这么多东西,等以后我们搬家,要买个大大的书柜,把这些都搬过去。”我得意洋洋地扬着那张手稿说,“你看这字写得,真是龙飞凤舞。一定要裱起来,一定要裱起来!”

“就你个书呆子,算了吧!弄了一身灰,就找到几本破书。”梦惠撇着嘴说。

“谁说,这么多东西还不算啊,无价之宝啊!”我用手比划着,背后的箱子可能承受不了我的体重,顺着往后倒了一下。“哎呀!”我大叫一声,好险摔倒。

当我爬起来的时候,轻轻地拍了一下箱子:“不对啊!”

“怎么不对啊?”

“我怎么刚刚听到这箱子里有声音啊?”

“不会吧?你别吓人啊?”梦惠以为我在和她开玩笑。

当我转过身来,再次查看箱子时,我发现箱子里面的纸一边高,一边低,纸下面还有东西!

我迅速地搬走那叠白纸,一个古木匣子出现在我眼前。

“宝、宝藏!”我兴奋地去搬那个匣子。

“真的吗?”

“那是。”

“里面有什么东西啊,打开来看看!”梦惠非常好奇地说。

“好好好……”我一边用力把这个匣子搬上来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说,“这下,咱肯定有戏。”

我轻轻地把这个匣子搬到了一个旧桌子上,梦惠紧随其后凑了过来。

“我说啊,你看这箱子雕刻得,啧啧。”

“别吹了,赶紧打开看看啊。”

“好啦,好啦!”

我用颤抖的双手去揭开这个匣子的盖子,由于时代久远,废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个盖子揭开来一些,梦惠透过缝隙往里面望去。

“看到什么了?”

“这么黑能看到什么啊?赶紧把盖子弄开来。”

“好勒。”我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把匣子打开了。

我和梦惠终于打开了那只似乎可以给我们带来幸运的匣子。

当我们抬眼往里面看去的时候却惊呆了,里面压根就不是什么宝物,而是整齐摆放着的几本线装书籍,我有点灰心地拿起第一本来翻阅,只见封面上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明清缚鬼录》,里面都是些生硬的白话文。

“哇,明清缚鬼录?什么书来的?这么吓人,赶紧丢掉吧!”听到这个恐怖的书名后梦惠喊道。

“怎么可以丢掉啊,恐怖点好,现在看电影不都看恐怖的吗?”我笑着说,

这个匣子大概有25厘米高,30厘米宽,我把那些书拿出来数了数,一共是11册线装书,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些书并不是石印书,这些书都是由一个人亲手写的,写完之后拿针线绑起来,通俗地说,这其实就是古人的十几本笔记或者是日记。

我好奇地翻了一下,第一页清晰地写道:

“余河东杨天,子子信,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六年之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此时,阉党日益蚕食朝政,国家甚为###。”

由于我是学中文的,所以对这些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梦惠则感到相当扫兴。

“夏夕、梦惠出来吃饭了!”这时候外面传来母亲的呼唤声。

“好,马上就来!”我一边回答,一边把笔记放进了匣子。

这次回趟家真不容易,母亲为我们真是操碎了心,忙里忙外的就怕我们吃住不好。特别是梦惠,她本来就是南方人,一来北方各方面都不太习惯。

“下午你妹妹回来,明天去太原走下吧。”母亲说道。

“好的。”我连声答道,其实我内心一直在想着那些笔记下面的故事。

“回到广东再翻译它们吧,那边爱好文学的朋友很多,翻译起来一定很方便。”有了这个念头,我就暂时把笔记的事情放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游太原,逛晋祠,再次领略了一遍三晋大地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不知不觉要离家了,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特产和食物,两个大大的旅行箱早早地被这些东西塞满了,但我执意要带上那十几本笔记。

“哎呀,出这么远的门,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啊?”母亲非常不解。

“夏夕,算了,下次回来再看吧。”梦惠也这样劝我

“不行,什么都可以不带,就得带上这个。”我非常坚决地说。

僵持之下,母亲和未婚妻只得帮我想办法了,母亲找来一个大大的帆布书包,装下了这些笔记。

虽然可怜自己的身体要多背点东西,不过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火车上无聊的两天里,我本来想看看这些笔记的,可惜里面的一些词语、句子太深奥了,也就作罢。“等到了惠州,买几本康熙字典、汉语词典什么的再慢慢解读吧。”我这样想。

梦惠一路上倒是显得非常开心,拿着相机到处拍摄。

“唉……赶紧到站吧。”

我离开了离别十年的家乡,回到了这个离别半个月的城市。

繁忙而无聊的城市生活又开始了……

不过,这次我带了它——《明清缚鬼录》

我的人生可能会发生改变……

抵达惠州后,我便着手准备翻译和解读工作了,和同事娅妮、仲哥、小曼等去新华书店把《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说文解字》等一些工具书全部买了下来,就连《别录》《七略》等这样的罕见工具书也各买了一本。

“哇,夏夕这次回来是怎么了,这么爱好书籍啊?”娅妮姐笑着说。

“怎么全买工具书啊?”仲哥不解地问。

“不是啦,买来翻译点东西。”我回答道。

“翻译什么啊?《史记》?《春秋》?还是《道德经》?”

“不是啦,是《明清缚鬼录》。”

“什么?没听说过……”众人皆沉默。

同事小曼则笑着说:“哦,我看过。挺好看,挺好看的,讲那些牛鬼蛇神的故事嘛。”

我直接无语……

至此,我的翻译工作正式开始了……

由于毕业三年没怎么碰白话文,所以我一开始翻译和解读还是非常艰苦的,有时候我一个晚上才能翻译二、三章节,这就不得不感谢我的古文老师余让尧先生和我身边的几位文学爱好者了。

虽然他们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是遇到特别枯涩难懂的句子,他们还是会尽力帮我进行解读。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涌现在我们眼前……

杨天,这本笔记的作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把笔记留在我们夏家?

我把第二箱书从墙角里小心翼翼地挪了出来,这一箱书明显比较重,撕开封着箱口的牛皮纸,一箱真正的书籍露了出来。从那些满布灰尘的蓝色布制包裹上,我终于闻到了历史的气息。

我随手拿起一函厚厚的古书,上面用繁体字写着《通鋻輯覽》四个字,梦惠似乎对一函小巧的古书感兴趣,拿起来看了下书名《X訂詩X集成》有两个字因为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打开布制包裹才知道是《增訂詩韻集成》。

“嗯,这些还有点意思。”我得意地拿起一本《增訂詩韻集成》来看翻开,只见封面上写着“同治十一年秋润德堂”等字样。

我们把这箱书全部搬出来进行清点,总共有七函整装和12本散装的书籍,大概都是明万历到清同治时期出版的书籍。

“不错吧,这些东西可是无价之宝啊!”我轻抚着书籍的封面道。

“嗯,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梦惠也开始有点好奇地指着第三个箱子,也就是最后一个箱子说。

“好……”

第三个木箱子是最古老的,那些木头久经岁月的侵蚀,已经坑坑巴巴地变了颜色。当我轻轻去移动它的时候,它不情愿地发出“吱吱”声。

这个箱子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比较深刻的,以前箱子外面上了一把民国时代的锁,我们几个顽皮的孩童经常试着用很多办法来开那个锁,可是始终都没有打开。爷爷在世的时候那把锁的钥匙一直藏在他胸前贴身的口袋里。爷爷脾气很怪,从来不让别人动那个箱子,说那是老祖宗的东西。

爷爷去世后,那把钥匙也随即消失了,我们一直认为,那个钥匙应该陪着爷爷一起下葬了吧。

之后的某个晚上,一个黑影潜入到了我家的老屋中,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撬开了那个箱子……

几天后,父亲才才发现箱子被撬了,不过他表现得意外平静,他只是对着被撬的箱子摇了摇头就走了出去。当我们好奇地问起缘由时,父亲笑着说:“一个傻小偷,偷了把锁。箱子里就是些书,啥都没。”

这个事件后,我们对那个箱子失去了兴趣,它就搁置在那里了,也许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有人打扫一下,也许不会……

而这次,事隔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用心地、真正地去打开它。

随着“吱”的一声,箱盖开启了,箱子里面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一些家书,几份手稿,再往下面就是几卷诗抄和诗稿,随手展开一张,上面摘抄着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依稀是:“忽闻督师亡故,悲愤难言,河东子信,泣血而书。”

诗稿下面是一叠白纸,“不错啦,能找到这么多东西,等以后我们搬家,要买个大大的书柜,把这些都搬过去。”我得意洋洋地扬着那张手稿说,“你看这字写得,真是龙飞凤舞。一定要裱起来,一定要裱起来!”

“就你个书呆子,算了吧!弄了一身灰,就找到几本破书。”梦惠撇着嘴说。

“谁说,这么多东西还不算啊,无价之宝啊!”我用手比划着,背后的箱子可能承受不了我的体重,顺着往后倒了一下。“哎呀!”我大叫一声,好险摔倒。

当我爬起来的时候,轻轻地拍了一下箱子:“不对啊!”

“怎么不对啊?”

“我怎么刚刚听到这箱子里有声音啊?”

“不会吧?你别吓人啊?”梦惠以为我在和她开玩笑。

当我转过身来,再次查看箱子时,我发现箱子里面的纸一边高,一边低,纸下面还有东西!

我迅速地搬走那叠白纸,一个古木匣子出现在我眼前。

“宝、宝藏!”我兴奋地去搬那个匣子。

“真的吗?”

“那是。”

“里面有什么东西啊,打开来看看!”梦惠非常好奇地说。

“好好好……”我一边用力把这个匣子搬上来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说,“这下,咱肯定有戏。”

我轻轻地把这个匣子搬到了一个旧桌子上,梦惠紧随其后凑了过来。

“我说啊,你看这箱子雕刻得,啧啧。”

“别吹了,赶紧打开看看啊。”

“好啦,好啦!”

我用颤抖的双手去揭开这个匣子的盖子,由于时代久远,废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个盖子揭开来一些,梦惠透过缝隙往里面望去。

“看到什么了?”

“这么黑能看到什么啊?赶紧把盖子弄开来。”

“好勒。”我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把匣子打开了。

我和梦惠终于打开了那只似乎可以给我们带来幸运的匣子。

当我们抬眼往里面看去的时候却惊呆了,里面压根就不是什么宝物,而是整齐摆放着的几本线装书籍,我有点灰心地拿起第一本来翻阅,只见封面上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明清缚鬼录》,里面都是些生硬的白话文。

“哇,明清缚鬼录?什么书来的?这么吓人,赶紧丢掉吧!”听到这个恐怖的书名后梦惠喊道。

“怎么可以丢掉啊,恐怖点好,现在看电影不都看恐怖的吗?”我笑着说,

这个匣子大概有25厘米高,30厘米宽,我把那些书拿出来数了数,一共是11册线装书,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些书并不是石印书,这些书都是由一个人亲手写的,写完之后拿针线绑起来,通俗地说,这其实就是古人的十几本笔记或者是日记。

我好奇地翻了一下,第一页清晰地写道:

“余河东杨天,子子信,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六年之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此时,阉党日益蚕食朝政,国家甚为###。”

由于我是学中文的,所以对这些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梦惠则感到相当扫兴。

“夏夕、梦惠出来吃饭了!”这时候外面传来母亲的呼唤声。

“好,马上就来!”我一边回答,一边把笔记放进了匣子。

这次回趟家真不容易,母亲为我们真是操碎了心,忙里忙外的就怕我们吃住不好。特别是梦惠,她本来就是南方人,一来北方各方面都不太习惯。

“下午你妹妹回来,明天去太原走下吧。”母亲说道。

“好的。”我连声答道,其实我内心一直在想着那些笔记下面的故事。

“回到广东再翻译它们吧,那边爱好文学的朋友很多,翻译起来一定很方便。”有了这个念头,我就暂时把笔记的事情放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游太原,逛晋祠,再次领略了一遍三晋大地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不知不觉要离家了,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特产和食物,两个大大的旅行箱早早地被这些东西塞满了,但我执意要带上那十几本笔记。

“哎呀,出这么远的门,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啊?”母亲非常不解。

“夏夕,算了,下次回来再看吧。”梦惠也这样劝我

“不行,什么都可以不带,就得带上这个。”我非常坚决地说。

僵持之下,母亲和未婚妻只得帮我想办法了,母亲找来一个大大的帆布书包,装下了这些笔记。

虽然可怜自己的身体要多背点东西,不过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火车上无聊的两天里,我本来想看看这些笔记的,可惜里面的一些词语、句子太深奥了,也就作罢。“等到了惠州,买几本康熙字典、汉语词典什么的再慢慢解读吧。”我这样想。

梦惠一路上倒是显得非常开心,拿着相机到处拍摄。

“唉……赶紧到站吧。”

我离开了离别十年的家乡,回到了这个离别半个月的城市。

繁忙而无聊的城市生活又开始了……

不过,这次我带了它——《明清缚鬼录》

我的人生可能会发生改变……

抵达惠州后,我便着手准备翻译和解读工作了,和同事娅妮、仲哥、小曼等去新华书店把《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说文解字》等一些工具书全部买了下来,就连《别录》《七略》等这样的罕见工具书也各买了一本。

“哇,夏夕这次回来是怎么了,这么爱好书籍啊?”娅妮姐笑着说。

“怎么全买工具书啊?”仲哥不解地问。

“不是啦,买来翻译点东西。”我回答道。

“翻译什么啊?《史记》?《春秋》?还是《道德经》?”

“不是啦,是《明清缚鬼录》。”

“什么?没听说过……”众人皆沉默。

同事小曼则笑着说:“哦,我看过。挺好看,挺好看的,讲那些牛鬼蛇神的故事嘛。”

我直接无语……

至此,我的翻译工作正式开始了……

由于毕业三年没怎么碰白话文,所以我一开始翻译和解读还是非常艰苦的,有时候我一个晚上才能翻译二、三章节,这就不得不感谢我的古文老师余让尧先生和我身边的几位文学爱好者了。

虽然他们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是遇到特别枯涩难懂的句子,他们还是会尽力帮我进行解读。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涌现在我们眼前……

杨天,这本笔记的作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把笔记留在我们夏家?

我把第二箱书从墙角里小心翼翼地挪了出来,这一箱书明显比较重,撕开封着箱口的牛皮纸,一箱真正的书籍露了出来。从那些满布灰尘的蓝色布制包裹上,我终于闻到了历史的气息。

我随手拿起一函厚厚的古书,上面用繁体字写着《通鋻輯覽》四个字,梦惠似乎对一函小巧的古书感兴趣,拿起来看了下书名《X訂詩X集成》有两个字因为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打开布制包裹才知道是《增訂詩韻集成》。

“嗯,这些还有点意思。”我得意地拿起一本《增訂詩韻集成》来看翻开,只见封面上写着“同治十一年秋润德堂”等字样。

我们把这箱书全部搬出来进行清点,总共有七函整装和12本散装的书籍,大概都是明万历到清同治时期出版的书籍。

“不错吧,这些东西可是无价之宝啊!”我轻抚着书籍的封面道。

“嗯,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梦惠也开始有点好奇地指着第三个箱子,也就是最后一个箱子说。

“好……”

第三个木箱子是最古老的,那些木头久经岁月的侵蚀,已经坑坑巴巴地变了颜色。当我轻轻去移动它的时候,它不情愿地发出“吱吱”声。

这个箱子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比较深刻的,以前箱子外面上了一把民国时代的锁,我们几个顽皮的孩童经常试着用很多办法来开那个锁,可是始终都没有打开。爷爷在世的时候那把锁的钥匙一直藏在他胸前贴身的口袋里。爷爷脾气很怪,从来不让别人动那个箱子,说那是老祖宗的东西。

爷爷去世后,那把钥匙也随即消失了,我们一直认为,那个钥匙应该陪着爷爷一起下葬了吧。

之后的某个晚上,一个黑影潜入到了我家的老屋中,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撬开了那个箱子……

几天后,父亲才才发现箱子被撬了,不过他表现得意外平静,他只是对着被撬的箱子摇了摇头就走了出去。当我们好奇地问起缘由时,父亲笑着说:“一个傻小偷,偷了把锁。箱子里就是些书,啥都没。”

这个事件后,我们对那个箱子失去了兴趣,它就搁置在那里了,也许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有人打扫一下,也许不会……

而这次,事隔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用心地、真正地去打开它。

随着“吱”的一声,箱盖开启了,箱子里面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一些家书,几份手稿,再往下面就是几卷诗抄和诗稿,随手展开一张,上面摘抄着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依稀是:“忽闻督师亡故,悲愤难言,河东子信,泣血而书。”

诗稿下面是一叠白纸,“不错啦,能找到这么多东西,等以后我们搬家,要买个大大的书柜,把这些都搬过去。”我得意洋洋地扬着那张手稿说,“你看这字写得,真是龙飞凤舞。一定要裱起来,一定要裱起来!”

“就你个书呆子,算了吧!弄了一身灰,就找到几本破书。”梦惠撇着嘴说。

“谁说,这么多东西还不算啊,无价之宝啊!”我用手比划着,背后的箱子可能承受不了我的体重,顺着往后倒了一下。“哎呀!”我大叫一声,好险摔倒。

当我爬起来的时候,轻轻地拍了一下箱子:“不对啊!”

“怎么不对啊?”

“我怎么刚刚听到这箱子里有声音啊?”

“不会吧?你别吓人啊?”梦惠以为我在和她开玩笑。

当我转过身来,再次查看箱子时,我发现箱子里面的纸一边高,一边低,纸下面还有东西!

我迅速地搬走那叠白纸,一个古木匣子出现在我眼前。

“宝、宝藏!”我兴奋地去搬那个匣子。

“真的吗?”

“那是。”

“里面有什么东西啊,打开来看看!”梦惠非常好奇地说。

“好好好……”我一边用力把这个匣子搬上来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说,“这下,咱肯定有戏。”

我轻轻地把这个匣子搬到了一个旧桌子上,梦惠紧随其后凑了过来。

“我说啊,你看这箱子雕刻得,啧啧。”

“别吹了,赶紧打开看看啊。”

“好啦,好啦!”

我用颤抖的双手去揭开这个匣子的盖子,由于时代久远,废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个盖子揭开来一些,梦惠透过缝隙往里面望去。

“看到什么了?”

“这么黑能看到什么啊?赶紧把盖子弄开来。”

“好勒。”我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把匣子打开了。

我和梦惠终于打开了那只似乎可以给我们带来幸运的匣子。

当我们抬眼往里面看去的时候却惊呆了,里面压根就不是什么宝物,而是整齐摆放着的几本线装书籍,我有点灰心地拿起第一本来翻阅,只见封面上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明清缚鬼录》,里面都是些生硬的白话文。

“哇,明清缚鬼录?什么书来的?这么吓人,赶紧丢掉吧!”听到这个恐怖的书名后梦惠喊道。

“怎么可以丢掉啊,恐怖点好,现在看电影不都看恐怖的吗?”我笑着说,

这个匣子大概有25厘米高,30厘米宽,我把那些书拿出来数了数,一共是11册线装书,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些书并不是石印书,这些书都是由一个人亲手写的,写完之后拿针线绑起来,通俗地说,这其实就是古人的十几本笔记或者是日记。

我好奇地翻了一下,第一页清晰地写道:

“余河东杨天,子子信,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六年之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此时,阉党日益蚕食朝政,国家甚为###。”

由于我是学中文的,所以对这些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梦惠则感到相当扫兴。

“夏夕、梦惠出来吃饭了!”这时候外面传来母亲的呼唤声。

“好,马上就来!”我一边回答,一边把笔记放进了匣子。

这次回趟家真不容易,母亲为我们真是操碎了心,忙里忙外的就怕我们吃住不好。特别是梦惠,她本来就是南方人,一来北方各方面都不太习惯。

“下午你妹妹回来,明天去太原走下吧。”母亲说道。

“好的。”我连声答道,其实我内心一直在想着那些笔记下面的故事。

“回到广东再翻译它们吧,那边爱好文学的朋友很多,翻译起来一定很方便。”有了这个念头,我就暂时把笔记的事情放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游太原,逛晋祠,再次领略了一遍三晋大地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不知不觉要离家了,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特产和食物,两个大大的旅行箱早早地被这些东西塞满了,但我执意要带上那十几本笔记。

“哎呀,出这么远的门,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啊?”母亲非常不解。

“夏夕,算了,下次回来再看吧。”梦惠也这样劝我

“不行,什么都可以不带,就得带上这个。”我非常坚决地说。

僵持之下,母亲和未婚妻只得帮我想办法了,母亲找来一个大大的帆布书包,装下了这些笔记。

虽然可怜自己的身体要多背点东西,不过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火车上无聊的两天里,我本来想看看这些笔记的,可惜里面的一些词语、句子太深奥了,也就作罢。“等到了惠州,买几本康熙字典、汉语词典什么的再慢慢解读吧。”我这样想。

梦惠一路上倒是显得非常开心,拿着相机到处拍摄。

“唉……赶紧到站吧。”

我离开了离别十年的家乡,回到了这个离别半个月的城市。

繁忙而无聊的城市生活又开始了……

不过,这次我带了它——《明清缚鬼录》

我的人生可能会发生改变……

抵达惠州后,我便着手准备翻译和解读工作了,和同事娅妮、仲哥、小曼等去新华书店把《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说文解字》等一些工具书全部买了下来,就连《别录》《七略》等这样的罕见工具书也各买了一本。

“哇,夏夕这次回来是怎么了,这么爱好书籍啊?”娅妮姐笑着说。

“怎么全买工具书啊?”仲哥不解地问。

“不是啦,买来翻译点东西。”我回答道。

“翻译什么啊?《史记》?《春秋》?还是《道德经》?”

“不是啦,是《明清缚鬼录》。”

“什么?没听说过……”众人皆沉默。

同事小曼则笑着说:“哦,我看过。挺好看,挺好看的,讲那些牛鬼蛇神的故事嘛。”

我直接无语……

至此,我的翻译工作正式开始了……

由于毕业三年没怎么碰白话文,所以我一开始翻译和解读还是非常艰苦的,有时候我一个晚上才能翻译二、三章节,这就不得不感谢我的古文老师余让尧先生和我身边的几位文学爱好者了。

虽然他们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是遇到特别枯涩难懂的句子,他们还是会尽力帮我进行解读。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涌现在我们眼前……

杨天,这本笔记的作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把笔记留在我们夏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清缚鬼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明清缚鬼录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匣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