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蒙古参战
大明朝今年的这个年过得很是滋润,不仅是老百姓喜获丰收,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大明朝在一年之内居然收复了三大省。
现在整个大明的正统朝廷已经坐拥五省掌握近百万兵马,其中剔除一些守备军还有战力低下的卫所兵,大明能够直接动用的军事武装,也达到了将近四十万兵马。
特别是在除夕夜,永历皇帝亲自带着高官贵族巡视了昆明军事基地,沐川也带着团长以上的军官一起官兵同乐,整个军事基地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
另一边,出征的号角在草原上响彻原野,在铅坠一般低矮的云层之中滚荡,低沉而苍凉,却充满了一种决绝而凌厉、一往而无前的韵味。
使得原野之上的蒙古人闻之而振奋,纷纷撤去营帐,背好刀箭,跨上战马,向着牙帐方向渐渐云集。
这是出征的号角!
安顺亲王不出意料的成为了此次出使蒙古的使者,当初强大的蒙古就是被他所率领的金兵所打败,所以安顺亲王在蒙古人的心中,还是有很高的威望的。
尽管有不少人痛恨他,但绝大部分人还是更加敬佩于他,人们尊敬强者并崇拜强者。
可安顺亲王却知道他这块金字招牌,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用了,至少面前的察哈尔部大汗格林,科尔沁部落大汗颜林并不太好说话。
其实不仅仅是蒙古人开始离心离德,近来几番大战,全都以满金的失利告终,就算是前期积累下了天大的优势,此刻都快丧失殆尽了。
北边的汉人士绅,渐渐地也开始发现,被他们认为天下无敌的八旗兵,也是可以被击败的,而且还是数次击败。
整个金廷,不管是满人,还是因为满人入关而获利的汉人,都迫切的希望能有一场大胜,来稳定人心。
安顺亲王轻声说道:“两位大汗,如今我朝奉上的粮食足以让两位的部落安好的度过这个冬天,在长生天的保佑下,二位部落的儿郎们也能够茁壮成长。
而你们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些牧民罢了。”
察哈尔部大汗格林笑道:“安顺亲王,我没想到无敌于关内的大金铁骑,也会有求到我们这些蒙古人的一天,孱弱的汉人如同小鸡仔一样薄弱,怎么会把你们大金逼入这个地步?”
科尔沁部落大汗颜林满饮了一杯马奶酒,然后这才说道:
“亲王阁下,儿郎们的性命可是非常的宝贵,我们需要大量的铁器,我们需要粮食,物资,茶叶,还需要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和奢侈品。”
安顺亲王舔着笑脸说:“只要你们蒙古部落答应出兵,我大金朝一定量全国之物宝天华,送与蒙古部落。”
“好!明年五月!又是我们蒙古大军出征之时,不过路上的粮草物资需要你们金人负责,而且我们打草谷得来的金银财宝全部归我们蒙古人。”
“好,本王就替陛下做主了,希望两位大汗能够旗开得胜。”
……
自古神州大地,汉人百姓都祈求风调雨顺,但是福建是个例外。
福建百姓不用担心风调雨顺这种问题,因为这片土地已经贫瘠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风调雨顺,也没啥收成。在地瓜出现之前,福建人对种地这件事兴趣寥寥。
穷山恶水到了这一个境界,人不得不另谋生路。
出海就是福建人的生路,他们世世代代靠海而生,直到大明禁海之后,就连大一些的渔船也不许下海。
所以闽人尤其是百姓,对大明朝的归属感极低。这绝不是福建百姓的错,毕竟谁都要生存,谁都想吃饱饭。
郑家的出现,让福建百姓看到了曙光,他们愿意为这个海盗王卖命,因为他能带他们重回祖辈的猎场,无垠的大海。
做海上生意,跑南洋、吕宋和琉球、日本,这才是闽人渴望的生活。
没有人甘愿吃一辈子地瓜来苟活,闽人渴望出海,渴望跑船,渴望做生意。
郑家在福建,确实干了许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的善政。
如今郑家的主宰郑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他父亲国姓爷死了以后,就是由他来执掌整个郑家的命运。
震惊知道明军收复广东之后,早晚会对他们郑家和福建下手,因为广州的土地已经开始和福建接壤。
果不其然,新年刚过,郑经就接到了永历皇帝的圣旨,甚至上给出的好处并不多,甚至是可以谈得上有些刻薄。
当然这只是对于郑家而言,历史上没有哪个帝王能够容忍哪个家族私自拥立皇帝。
郑经拿着自己被封为鲁王的圣旨,有些愤怒的说道:
“就区区一个王位就想把我锁死在昆明,永历皇帝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哼!”
“王爷,永历帝手底下的人马可不是吃素的,就连四川,贵州和广东居然被他们十万兵马就收复了,可以说我们的大军在陆地上同他们对上,根本就是毫无胜算。”
郑经恼羞成怒的说道:“哼,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整个海上的军事力量,就算在陆地上打不过他沐川,那我们可以跑到海上去兴风作浪,就不信打不疼他们。”
郑经的手下也是无比的惆怅,他们早就不是祖辈那一批在刀口上舔血的汉子了,让他们这些高层脱离荣华富贵,跑到海上去讨生活!他们是万般不肯的。
“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沐家势大,咱们还是要避避风头啊!”
郑经手底下的人纷纷在劝导着他,很多人听到明军要派大军征伐福建已经被吓破了胆子。
郑经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到:“背井离乡之事,我等也是不愿的,可是咱们也不能轻易的把筹码就下了,先派铁人军跟明军干一架。
是咱们大军胜了,这福建他们明军休想染指,若咱们败了自然可以乖乖投降,把一切罪责全部推到芷江王身上去,到时候再来个死无对证。”
郑家这些高层听到了这个办法,无不欢呼雀跃,能不要跟明军对上,他们还是不愿意跟明军对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