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白居易有关的日子

白居易:与白居易有关的日子

白居易:与白居易有关的日子

01

大唐元和年间,盩厔县,时值深秋,露重霜浓。县衙旁的一幢民居内,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挑灯夜读,昏黄摇曳的烛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良久,他终于合上书卷,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李杜诗集》。

凉夜已深,男子竟毫无就寝之意,而是双眼闪烁着热切的光芒,铺纸研墨,提笔挥毫——看来是阅读激发了强烈的创作欲。一诗题毕,神情却忽然转为落寞,起身踱至窗前,望着夜空中一轮残月重重叹了口气:“唉,好诗都被盛唐那帮家伙写尽了,生不逢时,我还是洗洗睡吧……”

此时一阵夜风透窗而过,书案上的诗稿微微扬起,上面的诗句墨痕未干: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落款处,是一个在后世看来十分醒目的名字:白居易。

02

白居易同学是个有追求的人,每一次翻阅《李杜诗集》,他的心中都有同一个声音在回响:我什么时候可以写出超越李杜的诗?

毕竟,中唐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诗歌鉴赏需求和优秀的诗人都已作古之间的矛盾——群众在等待,好诗不能停啊!可是浪漫主义早被李白写尽,现实主义杜甫也已封神。一众盛唐大咖虽然都已经离世有些年头了,却留下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留给后人的,除了望洋兴叹,就是高山仰止。

此时此刻还有人能写出大放异彩、碾压李杜的诗篇吗?

难,实在是太难了!除非有奇迹发生。

03

秉烛夜读的第二天白居易照常去上班,此时他三十四岁,任职盩厔县尉。

这一日,他人在县衙,心在诗海,还在苦思冥想到底什么样的诗歌体裁和创作主题能够一鸣惊人。正焦头烂额间,好友陈鸿发来消息:“老白,明天仙游寺门票半价,去不去耍?”白居易回了一个字:“好。”

在家憋不出来,出去走走也好,说不定还能激发点创作灵感——奇迹就此有了诞生的可能性。

第二日,天高云淡,秋风飒爽,是个游玩的好日子。狐朋狗友在一起,除了游山玩水,当然就是畅谈古今了。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五十年前的安史之乱,以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八卦。这并非偶然,因为盩厔县离贵妃喋血的马嵬坡只有五十里,当地流传着N多李杨爱情故事的神奇传说。

唏嘘感慨间,有个叫王质夫的小伙伴突然用发现新大陆一般的眼神死死地盯着白居易,白居易不明就里:“哥们儿,你瞅啥?”

王质夫很激动:“哎呀呀,这是个多好的爆文题材啊,老白你诗技超群,又是个滥情种子……啊,不对,是痴情种子,滥情的是你哥们儿元稹,李杨的爱情故事很适合你啊!写写吧!”

闻听此语,一瞬间,白居易如遭电击:对啊,李白写实现自我的浪漫诗篇,杜甫写忧国忧民的现实力作,那我就写荡气回肠的爱情颂歌!

04

千古名作《长恨歌》就此诞生了。它婉转曲折,缠绵悱恻,传达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有对唐玄宗荒淫好色、疏于治国的含蓄批判: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也有对杨贵妃天生丽质的经典刻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全篇没有一句正面的肖像特写,让读者把想象发挥到了极致——你能想象贵妃有多美,那她就会有多美。高,实在是高!而占篇幅最多的,自然是李杨那刻骨铭心、超越生死的惊世爱恋: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世间万般情,唯有相思苦。已飞升为上界仙女的杨贵妃,对昭阳殿中的恩爱之情亦未曾遗忘: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比起得道成仙,我更愿与你生生世世长相厮守。纵有千错万错,真情又何错之有?世间又有谁不渴望忠贞不渝的爱情?!神作的最后,白同学更是借李杨的遭遇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痴男怨女的共同心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一首注定要火的诗,神仙也拦不住。因为伟大的柏拉图同志早就说过:谁会讲故事谁拥有世界。

果不其然,此诗甫一问世,便广为流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大江南北。“天才!”“神作!”之声不绝于耳,风靡程度更是连当年的惊世之作《滕王阁序》也望尘莫及。大唐诗歌界也极其罕见地达成了共识:李白、杜甫可以安息了,唐诗江湖,后继有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赞美声,白居易却保持了充分的淡定:这,只是一个小目标,离哥的终极理想还远着呢……

05

说起白居易的终极理想,就不得不介绍下他的成长经历。

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不得不说,文曲星们真的太偏爱唐朝了,一个个前赴后继扎堆下凡,动不动还来个双黄蛋,比如李白和王维是同年投胎,白居易和刘禹锡也是手拉手一起来到人间。

不过,选择此时此地出生,只能说白居易的运气并不怎么好。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称雄,打仗如同家常便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后天大家联手打政府。而白居易的河南老家正是战火纷飞的重灾区,以至于白同学虽出生于基层公务员家庭,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上面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即是白居易早年饱经离乱之苦的真实写照:手足分散,天各一方,五地望月,共生乡愁。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号,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

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人民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06

理想是远大的,道路是艰辛的。想要改变自身命运,站在更高平台上为劳苦大众发声,在古代有且只有一个办法:好好学习,考取功名。

好在白居易从小就极具天才特质。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出生才六七个月,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就能认识“之”和“无”这两个字,且不管别人怎么考,他总能准确地指认出来,屡试不爽。

而更为难得的是,白居易不仅天赋异禀,后天的勤奋程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意思就是说,他白天作赋,晚上练字,中间还抽空写诗,根本顾不上休息,长此以往则口舌生疮、手肘起茧,最后更是未老先衰,头白齿松,而且视力严重受损,眼前常常像有无数的苍蝇在飞舞。白居易用生命在学习的行为充分证明了一句话: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

当然,作为学霸中的战斗机,白居易获得的回报也是丰厚的,比如他十六岁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堪称千古警句,而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来看,这应该是一首应试之作。一首随机的命题作文,小小年纪却能如此兼具文采与深度,你说白居易是不是个天才?

接下来人家更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二十八岁高中进士,还是当中最风华正茂的一个——“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三十四岁谱就传世名篇《长恨歌》,登上了人生第一个小高峰。乘着《长恨歌》的东风,才名暴增的同时,白居易同学也迎来了政治生涯的黄金期。

07

807年,白居易调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职左拾遗。左拾遗是谏官,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可以说是相当适合当时的热血中年白居易了!所以一上岗,他就体现出了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

后面的事实证明,白居易不仅口号喊得响,贯彻力更是超一流。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所以白居易一上岗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进行了指名道姓、毫不留情的尖锐抨击,而且动不动就是连环扫射,战斗力相当凶猛。

与此同时,白居易也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之诗歌理想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高潮。从此,上书抨击加诗歌揭露,双管齐下,效果倍增。

这期间,传唱最广的作品莫过于讽刺“宫市”政策抢掠百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全诗可谓浅显易懂,字字泣血!而这样的诗篇白居易不是一首两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权豪们砸了几十首,里面有讽刺战争残酷、人民为避免埋骨他乡不惜自残身躯的《新丰折臂翁》: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有揭露宦官骄奢淫逸、大肆铺张,而民间却正在发生“人食人”惨剧的《轻肥》: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还有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买花》: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在《杜陵叟》一篇中居然连皇帝也没放过: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说,皇帝下诏免收灾区赋税的时候,十家有九家已经交完了,白白让假仁假义的皇帝占了个好名声!勇气之大,在有唐一代的诗人里尤为突出!

六十篇火药味十足的讽喻诗砸下来,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令权豪贵者变色,扼腕,切齿!

连皇帝也气得吹胡子瞪眼:“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耐。”按照我有限的讲故事的经验来看,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如果还没有小人出来给男主角使绊子,那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友情提醒白居易同学:前方有坑,请绕行!

08

814年,白居易官升太子左赞善大夫,官级正五品。连升数级,他却相当不开心,因为这是一个无事可做的东宫闲职。皇帝和权臣的意图很明显:给你升官,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下总能堵住你的嘴了吧!

天真,太天真!像这种明升暗降的把戏也就能糊弄一部分好吃懒做的人,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白同学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不过没关系,真心想做事情的人,什么位置也阻挡不了他们发光发热。

很快,机会来了。次年夏天,主张武力平藩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在早朝路上遇刺身亡,横尸街头。堂堂一朝宰相竟然当街被杀,连头颅都被割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百官惶恐。

此时此刻,只有一个人迅速将愤怒转为行动,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站出来上书言事,极力要求朝廷“急请捕贼,以雪国耻”。没错,此人正是东宫闲官白居易。

按照正常逻辑,白居易如此公忠体国,奋不顾身,大大地该赏对不对?然而事实却是,赞赏是没有的,贬官是必需的。因为权豪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升官也好,闲职也罢,都是堵不住白同学的枪口的,今天敢越职上书捉拿刺客,明天就敢掉转枪口继续扫射我们,必须搞走他,不能再等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政敌们就造谣说白居易老妈是看花坠井而亡,而白居易居然在母丧期间写过赏花诗和新井诗,如此不遵孝道,简直大逆不道!这一招可说是无耻至极,因为在古代,不孝的罪名是相当严重的,不孝就可能不忠,白居易就此被贬为江州司马。

忠而被谤,无辜获咎,白居易悲愤莫名: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简而言之就是:世道太黑暗了,我以后啥也不管了!虽然老白很生气,但我们还是要替他谢谢那帮小人:没有你们的龌龊,也就没有另一篇千古绝唱的问世,感谢你们八辈祖宗啊!

09

被贬江州是白居易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但好在江州属上州,风土人情不恶,司马一职虽是唐代一贯安置被贬官员的闲职,品级倒不算低(五品),养家糊口不成问题。跟同时代被贬到穷山恶水的刘禹锡、柳宗元等相比,尚属幸运。

既是闲职,与其百无聊赖,便不如吟诗作赋。比如以下这首立意新颖,饶有情趣的《大林寺桃花》即出于此时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果然,脚步慢一点,才能发现更多美。

转眼到了第二年,某个深秋之夜,白居易到浔阳江头送客,瑟瑟秋风中,枫叶荻花窸窣作响。别离,总是伤感的。

黯然惆怅间,忽然水上传来一阵美妙的琵琶声,竟是熟悉的京都乐曲,酷喜音律的白居易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循声而去。

这是一个可以载入文学史册的夜晚: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曲深情的演奏,两个沦落天涯的失意人,激发出一首号称“千古第一音乐诗”的不朽绝唱《琵琶行》!

从来没有人可以将抽象缥缈的音乐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此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完美再现了乐声的抑扬顿挫,高低浓淡,纵有千年之隔,却让每一个读者都如同身临其境、亲闻其声。只此一段,《琵琶行》就已堪称封神之作,更何况文中还有那么动人心弦的一句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原来,除了登峰造极的诗艺,白居易还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同情心。是的,当我们身处困境时,陌生人的善意和同情,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一束光。感谢白居易,给这份共鸣和情感一个如此美丽的定义。

有人说“真正的高贵不是超越他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白居易做到了。

《琵琶行》在技术难度上全面超越《长恨歌》,从此老白双璧在手,天下我有!放眼整个古诗词圈,比这两首文采好的没这两首长,比这两首长的没这两首文采好。名垂青史,顿成定局。

写到这儿,对陷害白居易的小人们也是十二分之同情:害人害成这样,失败,太失败了!老白同学悠哉三年,兼得如此神作,简直不能更赚。

10

曾国藩有个著名的人生三境论: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老白完美地避开了这些坑,他的人生节奏是:少年艰难,中年有为,晚年顺遂。

三年的贬谪生涯结束后,有感于政治黑暗,朋党倾轧,白居易主动要求外放为地方官:与其在朝堂之上钩心斗角,不如到地方上做点实事。此后他一路扶摇直上。其中最令人称羡的莫过于他曾连任苏杭两地刺史,这在古代诗人中是独一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杭州西湖,大家最先想到的句子往往是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其实歌咏西湖的始于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钱塘湖春行》将春日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是老白写景诗篇中的上乘之作。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他晚年回忆苏杭两地风光时写下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多少人是因了这首明媚如画的小词而对江南魂牵梦萦、心驰神往?而最能反映老白晚年生活怡然的诗作莫过于这首言浅情深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全诗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却传递出无比温馨的生活气息。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如同冬夜里我们煮个火锅,温点小酒,呼朋引伴,大快朵颐,岂非天下第一快活人!(杜甫晚年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李白是流放夜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是人比人,死都不解恨啊!)

11

看到这儿,我猜很多读者可能有些恍惚了:文章憎命达啊,怎么老白诗写得这么绝,命还这么好?对此我只能说,有时候老天眷顾起一个人来,那也是相当慷慨的。

白居易不仅仕途显达顺遂,更是唐代诗人中生前名气最大的一个。如果唐代有流行歌曲排行榜,老白绝对名列榜首,就连盛唐红得发紫的李白、王维也得靠后站。至于老白的诗当年到底有多红,我们来看看他的好哥们儿元稹是怎么说的: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啧啧,粉丝群体上至王公贵卿,下到贩夫走卒,简直三百六十度全阶层覆盖。其中还有个别粉丝疯狂到在自己全身刺满白居易的诗,逢人就推荐它们,简直就是一块行走的白居易诗板。连歌妓也仗着懂白居易的诗歌自抬身价:“吾诵得白居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可见老白为提高全民的诗歌素养做出了何等卓越的贡献,简直就是“出彩大唐人”!老白的诗文不仅在国内享有大名,还风行海外(生前哦),在日本、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等东亚邻国火得一塌糊涂,属于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名人。据说,当时新罗国宰相以每首诗一百两银子的价格收购白居易的诗篇。一百两银子折合今天人民币大概两万元!厉害了,我的白同学,发家致富不是梦啊!

生前就火到这种程度的文人,唐代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也就北宋的苏东坡能拉出来比拼一下。当然,这一切也不是没来由,人家老白一千多年前就懂得用户下沉策略,作诗追求“老妪能解”,正所谓“得群众者得天下”是也。

12

846年,白居易病逝于洛阳,官至二品,享年七十四岁,是唐代大诗人中,仅次于贺知章的高寿之人。

生前风光无限,身后得偿所愿,由他的偶像李商隐亲作墓志铭,可谓以不朽之笔传不朽之人,两相辉映,相得益彰。好玩的是,因为唐代看重门第,出身平凡的白居易便认了秦国大将白起做祖宗,就是那个把纸上谈兵的赵括指挥的四十万大军打到全军覆灭的一代名将。

李商隐是个耿直的人,写墓志铭时提笔就是一句:“公之先世,用谈说闻。”意思就是:你的祖先世系根本没啥真凭实据,纯属胡编。老白如果泉下有知,也要气活了:“好你个臭小子,亏得老夫生前那么欣赏你,连下辈子要投胎做你儿子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结果我前脚刚走,后脚你就打我脸啊!”李商隐:“没办法,交情归交情,事实归事实。”

是的,你没看错,虽然小李是晚辈,但白居易是他的真爱粉。其实依我之见,白居易大可不必多此一举。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在历史的激流中,相比出身与门第,其盖世才华和不朽诗篇才是永远冲刷不掉的光环和荣耀。

白居易作为“世间第一有福人”,不仅墓志铭由偶像执笔,更有皇帝(唐宣宗)亲提悼念诗,世所罕见。而这首诗也恰是对其多彩一生的绝佳概括: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间多值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间多值得
上一章下一章

白居易:与白居易有关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