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三节 垫底

第九章 第三节 垫底

每年八月份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公布的时刻,几乎是全学院及至全校最重要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有没有国基立项几乎成为高校教师身份的差距的分水岭,有了国基,评职称才有希望,或者说有把握。没有国基,几乎免谈。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深入,松田大学这几年在国基立项数量进步神速,由全校几项到十几项到一百多项,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这和学校高层的极度重视有关,也有学校大力引进人才,而人才又极度重视国基有关。

国基立项与否,对于教师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但是我到目前连一次国基申请书都没有写过,原因有几个,一是确实没有信心,觉得肯定中不了,写了也是白写;二是没有博士学位,申请国基需要找人推荐,我觉得找人太麻烦,干脆也没写。我们专业有几个老师连续申请了几年都没有中,所以更加让我找到了不申请理由,反正都中不了,干嘛还要申请呢,白费功夫。我用阿Q精神麻痹安慰着自己。

可是这样的麻痹安慰是不能持久的,莫虹之后,我们专业又新进了四个博士。全都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高水平论文也都发了不少。这样下来,我的身份就很尴尬了,整个教研室就剩下了我没有博士学位,以及没有高水平论文,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垫底者。

起初我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以前差就差点,只要把每年的工作考核标准达到了,还是能勉强在这混得下去的。那次本科生毕业论文分配,我才彻底感受到了危机。以前专业教师人少时,毕业论文都是一个老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的。如果有学生集中选某个老师时,老师间稍微协商一下就好,最终基本都是平均分配人数。而且如果工作量够的话,有的老师甚至想轻松点,少指导几个。可现在情况不同了,专业老师多了,因为工作量考核的原因,人人都想多带几个,就会出现竞争的问题。专业老师多了,学生也愿意选他们认为水平更高的老师。于是乎,考研室制定出一条规则,学生自由填志愿,最后按学分绩点的高低来满足其志愿。原则上还是平均分配人数,可不知道为什么,那次毕业论文分配我只分配到了两个,其他老师都是六个,而且我那两个学生是学分绩点排名最后的两位。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好的学生都没有选我,差的学生被迫调剂到我这里来。我嘴上没说什么,也没有表示不满意,但是我内心深处,已经有一种极大的恐慌感。原来我在学生们的印象,居然也是垫底的那个老师。

莫红那边,才来一年多,发展相当迅速。首先,她中了一个国基青年项目,没多久她又被提拔成系副主任,主要负责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点申请了。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了办了也快十年了,是我们学院唯一一个没有硕士点的专业。现在新过了这么多人,又立项了几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申请硕士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有一段时间,每位老师都在填硕士点申请材料,在里面写上自己主持的项目,获得的奖项,以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很惭愧,填写材料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又一次垫底。

我也暗自发愿要狠狠地努力,争取尽快博士毕业,尽量缩小和其他老师的差距。我一方面继续写新的小论文投稿,一方面努力加快大论文的进度。我按莫红提供的大纲,勉强把论文写完了,数一数,总共一百页左右,内容挺翔实的,看起来也像一篇博士论文。我费了半天劲,将论文按照交大研究生院提供的模板排好了版,发给了莫红看,希望她提提意见,看看能不能送审。

几天后,我去找她,她轻轻地跟我说,“你的模型太简单了一些,算法也挺旧的,没有什么新意。这样的论文估计很难过关的。当然你也可以给你导师看看啦,一切以他的意见为主。”她又随手拿了几篇她办公桌上的英文论文递给我,“你看看这些SCI论文,你看我看了看那上面的模型,约束条件就十几条,你的才几条。而且你的模型基本都是线性的,不够复杂。现在主流模型都是非线性的。还有你看看你的参考文献,都是十几年前的文献,近五年的文献基本没有有,这样如何跟得上主流呢?”

莫红接着说,“模型复杂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我觉得你的大论文系统性也不够强,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并不紧密。大论文而言,系统性很重要的,你研究的问题太多太分散了。”

莫红的意见让我心又一次凉,她是一个说话很实在的人,她不会说假话来鼓励我。如果她这里过不关,老田那里想都不要想,肯定也是过不了的。可我仍然不死心,“你看这些模型改一改可以吗?怎么改得复杂一点。”

我开始明白了,仅仅有一个技术路线和大纲是远远不够了,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的功夫还是很重要的,而这方面恰恰也是我的短板。怎么办呢?这样的短板哪里是一天两天能补得起来。算法设计不是我的所长,我想起了数学学院的当初一块进校的雷老师。不过人家后来发展得很快,工作没几年就评上了副教授,还当了系所的副主任呢,现在已经是硕导了。我跟雷老师提了一下我的想法,并承诺给一些劳务费用。他很爽快地给我介绍了一个研究生过来,这个研究生确实也很棒,他用了一种最新的算法帮我求解了一个模型,我在这个基础上写出一篇小论文来投了一个高水平期刊,出乎意料地,一个月之后收到了录用通知。记得那天收到录用邮件时,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我也开始相信,自己水平低不可怕,只要能跟人合作,尤其是跟厉害的人合作,那就一样能取得一定成果的。

建模那里,我再请莫红给我提供了一些参考文献,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对于令我头痛的英文文献,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我也开始迎难而上了,久而久之,发现读英文文献也没有那么难了。

莫红常跟我说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这句话对于启发很大,也给了我很多克服困难的勇敢和毅力。我觉得莫红身上那种男孩子般的倔强,不服输的性格,那种迎难而上的劲头,是她在学术上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博士论文特别强调创新,创新就是要去尝试新的研究领域,这样才可能做出新的成果。可是新的东西总是伴随着风险,因为可能花费很多精力,最终行不通,被专家否定,结果一无所成。

我感觉自己骨子有点偏保守,可能是害怕失败,太患得患失,不敢冒险,只愿意模仿别人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些轻微的调整和改动,这样可以保守不出错,但是却缺乏新意,所以一直难有什么突破。。

在和莫虹的多次交流过程时,我也逐渐领会了她的许多学术思想,我发现她写东西系统性很强。她也毫无保留地和我进行了多次的深入交流,在模型的建立方面,给我提出了许多详细的修改意见。就这样,我在莫红和雷老师研究生的共同协同下,忙碌了二个月之后,重新做出了一篇大论文。

这个时候离我的学制有效期只剩下半年了,按交大论文审查的规律,内审要预留三个月,外审要预留二个月,外审到答辩要预留一个月。也就是说,我必须要在学制到期前半年提交内审,才有机会毕业。所以,我赶紧把写好的大论文通过邮件发给了老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博士班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博士班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第三节 垫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