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 冯家山水库
冯家山水库
摄影师金莎站在冯家山水库大坝的坝顶上,她拿着相机将水库四周的山山水水都收进了最美的瞬息里,宽阔的水面隐藏了镜子的秘密在鱼儿和虾米之间辟出了新的天地,葱茏的树木依附着野花野草让鲜活的绿意上升到了难以触及的高度,破旧的窑洞一孔紧挨着一孔仿佛是暗夜里的星辰窥视着黎明前的曙光,绵亘的丘陵不像平原那么平坦也不像山地那么崎岖有的是一种极简的舒适感,翱翔的飞鸟夹杂着昆虫的鸣叫在光明与梦想的夹缝中拼凑出了一支美妙的协奏曲。摄影师金莎伸开双臂拥抱着青山绿水中的美景,她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与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
“表姐,我们周末去冯家山水库游玩吧!”摄影师金莎从屋里走出来,对表姐说。“一个普普通通的水库有什么好玩的,我十年前去过一次水库,水库里的死鱼臭气熏天,水也是一片浑浊,我可不想再去感受那腐臭的气味。”“表姐,现在的水库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处处都是水草肥美,绿波荡漾,并且冯家山水库还供应着宝鸡市区人民的生活饮水呢?”摄影师金莎趴在表姐的肩膀上,耐心地说。“你想去就一个人去吧,我周末还要去上舞蹈课呢?”表姐浇着花,悉心地说。“你忙那就算了,我游玩的时候会多拍几张照片带回来,让你亲眼看看家乡的大好河山,到时你一定会后悔的。”摄影师金莎返回屋内,表姐开始给花施肥。
摄影师金莎望着清澈的水面,她的眼睛晃动着白粼粼的光比水波更柔和,她低下头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让思绪在鸟语花香的季节里驰骋,冯家山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4年主体工程建成下闸蓄水,1982年枢纽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大坝加高培厚,水库灌区西起金陵河,东至漆水河,北依乔山,南接宝鸡峡灌区,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约18km,灌溉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永寿、乾县七县的旱原,设计面积为126万亩,施工中扩大为129万亩,施工后期控制面积为136万亩,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右岸压力泄洪洞,非常溢洪道,古河道防渗工程和左岸明流溢洪洞,灌溉、发电输水洞以及电站等七部分工程组成。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每一寸热土,但我更爱的还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社火,有泥塑还有木板年画,有臊子面,有擀面皮,还有豆花泡馍,有华通商厦,有建国饭店,还有宝鸡南站,我不羡慕北京,上海,广州的繁华,只倾慕小城市的清静与优雅,我在我的家乡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面孔带着倔强在祖国的版图上留下了希望与梦想。”
摄影师金莎行走在绿树成荫的羊肠小道上,她看见了山崖上的一排排窑洞,望着密密麻麻的窑洞她想起了伯父给她讲述当年修建冯家山水库的场景。伯父告诉她冯家山水库是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凤翔县,宝鸡县,岐山县,扶风县等几百万亩农田的抗旱灌溉问题,当时,修建大坝的工地上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等四县七大建设兵团,工程上马三万四千余人,日上劳动力最多时达十万人之多,这里曾有146位干部群众为工程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设者们住窑洞,啃干粮,不怕苦,不怕死,在当时生活环境艰苦,建设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靠人拉肩扛,用铁锹,镢头,架子车,双脚,双手以及玉米面、高粱面和每天4毛钱补助修建而成的。
沿着千河河堤继续向前行走,她隐隐约约看到了远处的黄梅山,黄梅山位于贾村塬桥镇北部,地处陈仓区,凤翔县,千阳县的交界处,四山环绕,风景优美,北有天佛寺,花因寺,东有东灵山,西有西灵山,南有西观山,双龙寺,黄梅山俗称黄米山,又称马迹山,马脊山,山下有马迹泉,相传为周穆王西巡马死所葬之处。
摄影师金莎收回视线决定折返回去,望着奔流的河水望着冯家山水库她想到了王家崖水库,王家崖水库位于陈仓区千河镇王家崖村北的千河干流上,宝鸡峡总干渠从坝顶通过,大坝既是宝鸡峡总干渠跨千河的过沟建筑物,又可拦蓄千河径流调济宝鸡峡灌区用水,该工程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2年春工程缓建,1969年3月工程开始复工建设,1970年12月竣工,1971年正式投入运用。与王家崖水库相比,冯家山水库更像是它的孪生兄弟,两座水库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两颗明珠,两支水系全都汇入了渭河里,渭河的水又都流入了黄河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的子民也造就了文明的历程。
摄影师金莎再次来到冯家山水库大坝的坝顶上来回踱步,她望着清澈的水面惊叹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用双手和汗水谱写了伟大民族的赞歌,坚固的大坝象征着无穷的力量,奔流的河水象征着炽热的希望,葱绿的草木象征着恒久的梦想,而坍圮的窑洞象征着虔诚的信仰,在光明的征程上,水库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勋章,更是一座照耀千秋万代的丰碑,我们在亘古不变的蓝图里一次次觉醒,一次次沸腾,一次次超越……
(完)完稿于: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