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克里什喀

隘口:克里什喀

7月17日,正午,艳阳如火。

但高悬空中的艳阳只是一个幻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7月17日,鹅毛大雪,酷寒。

一个叫做克里什喀的小镇,再往西走便将离开中国国境。

杨苏里紧紧攥着弟弟杨艾的手,和一大群人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大型车站里。他的上腹部被挤得紧贴在栏杆上,过度的挤压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好在上千人的拥挤令他感觉很暖和,杨艾的手掌心也颇为温暖。杨苏里不失时机地转过头去对弟弟说道:“无论如何,不许放开我的手!拼了命也要抓住!”

下午一点二十分,车到了。

开闸的铃声无比刺耳,杨苏里在听到铃响的一瞬间喜上眉梢,更加用力地攥住杨艾的手指,等到闸门开启,兄弟俩撒腿就跑。

冲出那道屋檐时,杨苏里感觉到巨大的雪片正带着重量砸到他的绒线帽子上,然后迅速散成密密麻麻的雪粉,扑朔而下。眼前的一切被无限银白所覆盖,雪地上只有那辆军绿色的加长型大卡车像一条载满生命的肥大蚁后。所有夺栏而出的人们都像疯子一般向着它直扑过去。

那是迈向诺亚方舟的摆渡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为自己以及亲人抢到一个位子。

杨苏里身手很灵活。作为一个23岁的大学研究生,虽然念的是心理学,但却一向是体育尖子。他个子不算高,稍显瘦削,肤色微黑,眼神乌黑而灵活。杨苏里几乎比所有人都更早到达卡车,他托住杨艾的臀部,帮助弟弟第一个翻身上车。有一瞬间杨艾背上那个浑甸甸的大背包险些将他连人带包一起摔下来,但杨艾也是个身手敏捷的家伙,借着哥哥的托力猛地向前扑倒,左腿顺势上举,只几秒钟就翻了上去。他欢声而叫,转过身来拉住杨苏里的手掌,两兄弟再加两个大背包,很快登上了他们的摆渡船。

人声鼎沸,哭喊声、争吵声、吆喊声、训斥声、责骂声交混成一片,声势比扑天盖地的雪片来得更猛更大。维持秩序的军警只是象征性地指挥一下,面对动辄数千人的逃亡大军,每隔五小时一辆的卡车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按照杨苏里的估计,这辆加长型卡车顶多能挤下两三百人,剩下的只能等待下一趟。可是,再过两三个钟头,小镇克里什喀便将被来自华东的逃难者们占领。杨苏里听别人说,那是一支人数高达十几万人的大部队。

还会有更多的逃难者源源不断地涌向克里什喀。这里是距离“2012基地”最近的一个隘口,所有人都渴望通过陆路安全地到达基地,至于空中航道,不用说,早就已经彻底关闭了。而铁路现在也已经变得极不安全,地颤已经令无数列横贯欧亚大陆的洲际列车发生脱轨事故,如果不嫌路途遥远,也许靠双脚走才是最安全的吧。

杨苏里决定为自己和弟弟找一个靠近车厢里部的位置,但最好是靠着车侧,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过于拥挤而呼吸困难。他和杨艾把背包扔在车角,然后靠着背包站住,这样又可以避免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被后来的人群挤成两片肉饼。他们不打算坐下来,那样占据的位置会太大,这对那些还没挤上车的人来讲不公平。虽然从克里什喀开到“2012基地”少说也要六七天,但站上六七天不会送命,上不了车的人却恐怕必死无疑。

无论如何,杨苏里和杨艾现在拥有了两个最有利的位置,这是无论给他们多少现金也不会换的。

很快卡车上已经挤满了逃难者,再无容身之地,军警开始驱赶紧吊着车身不肯放手的人们。哭喊之声响彻云宵。

杨艾的视线被一个维吾尔族少年所吸引。那少年年纪大约与杨艾相仿佛,十四五岁的样子,相貌颇为俊俏,一头毛茸茸的卷发,左边嘴角有一颗朱红色的小痣,看上去是单身一人。那少年的右手好像有些毛病,只用一只左手紧紧攥住卡车旁侧的舷梯不肯松开,一张瘦弱的小脸在密密簇动的人群中晃来晃去,满脸是泪。不知是何缘故,杨艾的心竟然一阵绞痛。

“让我上车呵!求你们了!”那少年大声地嚷嚷着,嗓音嘶哑,雪片紧密地砸在他仰起的脸上。

杨艾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抓住我,我拉你上来!”他俯身喊着,少年精神大振,双脚紧蹬,身子猛地向上蹿高一截,转眼已经握住了杨艾的右手。但更多疯狂的人群正尾随其后,一个身躯庞大的中年男子后发先至,一把攥住杨艾的手臂,一条腿却死命地踩住那少年的身体借力往上攀爬,少年的哀叫声犹如一只快要毙命的羔羊。

7月17日,正午,艳阳如火。

但高悬空中的艳阳只是一个幻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7月17日,鹅毛大雪,酷寒。

一个叫做克里什喀的小镇,再往西走便将离开中国国境。

杨苏里紧紧攥着弟弟杨艾的手,和一大群人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大型车站里。他的上腹部被挤得紧贴在栏杆上,过度的挤压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好在上千人的拥挤令他感觉很暖和,杨艾的手掌心也颇为温暖。杨苏里不失时机地转过头去对弟弟说道:“无论如何,不许放开我的手!拼了命也要抓住!”

下午一点二十分,车到了。

开闸的铃声无比刺耳,杨苏里在听到铃响的一瞬间喜上眉梢,更加用力地攥住杨艾的手指,等到闸门开启,兄弟俩撒腿就跑。

冲出那道屋檐时,杨苏里感觉到巨大的雪片正带着重量砸到他的绒线帽子上,然后迅速散成密密麻麻的雪粉,扑朔而下。眼前的一切被无限银白所覆盖,雪地上只有那辆军绿色的加长型大卡车像一条载满生命的肥大蚁后。所有夺栏而出的人们都像疯子一般向着它直扑过去。

那是迈向诺亚方舟的摆渡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为自己以及亲人抢到一个位子。

杨苏里身手很灵活。作为一个23岁的大学研究生,虽然念的是心理学,但却一向是体育尖子。他个子不算高,稍显瘦削,肤色微黑,眼神乌黑而灵活。杨苏里几乎比所有人都更早到达卡车,他托住杨艾的臀部,帮助弟弟第一个翻身上车。有一瞬间杨艾背上那个浑甸甸的大背包险些将他连人带包一起摔下来,但杨艾也是个身手敏捷的家伙,借着哥哥的托力猛地向前扑倒,左腿顺势上举,只几秒钟就翻了上去。他欢声而叫,转过身来拉住杨苏里的手掌,两兄弟再加两个大背包,很快登上了他们的摆渡船。

人声鼎沸,哭喊声、争吵声、吆喊声、训斥声、责骂声交混成一片,声势比扑天盖地的雪片来得更猛更大。维持秩序的军警只是象征性地指挥一下,面对动辄数千人的逃亡大军,每隔五小时一辆的卡车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按照杨苏里的估计,这辆加长型卡车顶多能挤下两三百人,剩下的只能等待下一趟。可是,再过两三个钟头,小镇克里什喀便将被来自华东的逃难者们占领。杨苏里听别人说,那是一支人数高达十几万人的大部队。

还会有更多的逃难者源源不断地涌向克里什喀。这里是距离“2012基地”最近的一个隘口,所有人都渴望通过陆路安全地到达基地,至于空中航道,不用说,早就已经彻底关闭了。而铁路现在也已经变得极不安全,地颤已经令无数列横贯欧亚大陆的洲际列车发生脱轨事故,如果不嫌路途遥远,也许靠双脚走才是最安全的吧。

杨苏里决定为自己和弟弟找一个靠近车厢里部的位置,但最好是靠着车侧,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过于拥挤而呼吸困难。他和杨艾把背包扔在车角,然后靠着背包站住,这样又可以避免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被后来的人群挤成两片肉饼。他们不打算坐下来,那样占据的位置会太大,这对那些还没挤上车的人来讲不公平。虽然从克里什喀开到“2012基地”少说也要六七天,但站上六七天不会送命,上不了车的人却恐怕必死无疑。

无论如何,杨苏里和杨艾现在拥有了两个最有利的位置,这是无论给他们多少现金也不会换的。

很快卡车上已经挤满了逃难者,再无容身之地,军警开始驱赶紧吊着车身不肯放手的人们。哭喊之声响彻云宵。

杨艾的视线被一个维吾尔族少年所吸引。那少年年纪大约与杨艾相仿佛,十四五岁的样子,相貌颇为俊俏,一头毛茸茸的卷发,左边嘴角有一颗朱红色的小痣,看上去是单身一人。那少年的右手好像有些毛病,只用一只左手紧紧攥住卡车旁侧的舷梯不肯松开,一张瘦弱的小脸在密密簇动的人群中晃来晃去,满脸是泪。不知是何缘故,杨艾的心竟然一阵绞痛。

“让我上车呵!求你们了!”那少年大声地嚷嚷着,嗓音嘶哑,雪片紧密地砸在他仰起的脸上。

杨艾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抓住我,我拉你上来!”他俯身喊着,少年精神大振,双脚紧蹬,身子猛地向上蹿高一截,转眼已经握住了杨艾的右手。但更多疯狂的人群正尾随其后,一个身躯庞大的中年男子后发先至,一把攥住杨艾的手臂,一条腿却死命地踩住那少年的身体借力往上攀爬,少年的哀叫声犹如一只快要毙命的羔羊。

7月17日,正午,艳阳如火。

但高悬空中的艳阳只是一个幻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7月17日,鹅毛大雪,酷寒。

一个叫做克里什喀的小镇,再往西走便将离开中国国境。

杨苏里紧紧攥着弟弟杨艾的手,和一大群人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大型车站里。他的上腹部被挤得紧贴在栏杆上,过度的挤压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好在上千人的拥挤令他感觉很暖和,杨艾的手掌心也颇为温暖。杨苏里不失时机地转过头去对弟弟说道:“无论如何,不许放开我的手!拼了命也要抓住!”

下午一点二十分,车到了。

开闸的铃声无比刺耳,杨苏里在听到铃响的一瞬间喜上眉梢,更加用力地攥住杨艾的手指,等到闸门开启,兄弟俩撒腿就跑。

冲出那道屋檐时,杨苏里感觉到巨大的雪片正带着重量砸到他的绒线帽子上,然后迅速散成密密麻麻的雪粉,扑朔而下。眼前的一切被无限银白所覆盖,雪地上只有那辆军绿色的加长型大卡车像一条载满生命的肥大蚁后。所有夺栏而出的人们都像疯子一般向着它直扑过去。

那是迈向诺亚方舟的摆渡船。现在首要任务就是为自己以及亲人抢到一个位子。

杨苏里身手很灵活。作为一个23岁的大学研究生,虽然念的是心理学,但却一向是体育尖子。他个子不算高,稍显瘦削,肤色微黑,眼神乌黑而灵活。杨苏里几乎比所有人都更早到达卡车,他托住杨艾的臀部,帮助弟弟第一个翻身上车。有一瞬间杨艾背上那个浑甸甸的大背包险些将他连人带包一起摔下来,但杨艾也是个身手敏捷的家伙,借着哥哥的托力猛地向前扑倒,左腿顺势上举,只几秒钟就翻了上去。他欢声而叫,转过身来拉住杨苏里的手掌,两兄弟再加两个大背包,很快登上了他们的摆渡船。

人声鼎沸,哭喊声、争吵声、吆喊声、训斥声、责骂声交混成一片,声势比扑天盖地的雪片来得更猛更大。维持秩序的军警只是象征性地指挥一下,面对动辄数千人的逃亡大军,每隔五小时一辆的卡车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按照杨苏里的估计,这辆加长型卡车顶多能挤下两三百人,剩下的只能等待下一趟。可是,再过两三个钟头,小镇克里什喀便将被来自华东的逃难者们占领。杨苏里听别人说,那是一支人数高达十几万人的大部队。

还会有更多的逃难者源源不断地涌向克里什喀。这里是距离“2012基地”最近的一个隘口,所有人都渴望通过陆路安全地到达基地,至于空中航道,不用说,早就已经彻底关闭了。而铁路现在也已经变得极不安全,地颤已经令无数列横贯欧亚大陆的洲际列车发生脱轨事故,如果不嫌路途遥远,也许靠双脚走才是最安全的吧。

杨苏里决定为自己和弟弟找一个靠近车厢里部的位置,但最好是靠着车侧,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过于拥挤而呼吸困难。他和杨艾把背包扔在车角,然后靠着背包站住,这样又可以避免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被后来的人群挤成两片肉饼。他们不打算坐下来,那样占据的位置会太大,这对那些还没挤上车的人来讲不公平。虽然从克里什喀开到“2012基地”少说也要六七天,但站上六七天不会送命,上不了车的人却恐怕必死无疑。

无论如何,杨苏里和杨艾现在拥有了两个最有利的位置,这是无论给他们多少现金也不会换的。

很快卡车上已经挤满了逃难者,再无容身之地,军警开始驱赶紧吊着车身不肯放手的人们。哭喊之声响彻云宵。

杨艾的视线被一个维吾尔族少年所吸引。那少年年纪大约与杨艾相仿佛,十四五岁的样子,相貌颇为俊俏,一头毛茸茸的卷发,左边嘴角有一颗朱红色的小痣,看上去是单身一人。那少年的右手好像有些毛病,只用一只左手紧紧攥住卡车旁侧的舷梯不肯松开,一张瘦弱的小脸在密密簇动的人群中晃来晃去,满脸是泪。不知是何缘故,杨艾的心竟然一阵绞痛。

“让我上车呵!求你们了!”那少年大声地嚷嚷着,嗓音嘶哑,雪片紧密地砸在他仰起的脸上。

杨艾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抓住我,我拉你上来!”他俯身喊着,少年精神大振,双脚紧蹬,身子猛地向上蹿高一截,转眼已经握住了杨艾的右手。但更多疯狂的人群正尾随其后,一个身躯庞大的中年男子后发先至,一把攥住杨艾的手臂,一条腿却死命地踩住那少年的身体借力往上攀爬,少年的哀叫声犹如一只快要毙命的羔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201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2012
上一章下一章

隘口:克里什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