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五章 强化版均田制
陈秉文极力怂恿着李耀武举兵反韩,认为机会千载难逢,坚信着自己将来能为帝师。
而李耀武自己心中却是没有底。无他,敌众我寡,且相差悬殊。这次要对付的可是正规部队,尤其是威震华夏,战功赫赫的定难军。
成王败寇,失败了可是家破人亡,不是过家家,或者是玩游戏可以存档再读。自从结婚成家有了小孩后,早已非当年的拼命三郎,心中顾虑颇多,只想能陪着妻子一生一世,看着孩子长大成人。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自己能退吗?退一步后,依然是万丈深渊,或许一个衙役,就能结果了自己,并使自己的家族万劫不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全看别人心情。
李耀武当机立断,召营田司文武官员议事,并立刻派亲随前去各营,宣布进入战备,即刻由常备都接管灵武县城、左营接管保静县城、前营接管怀远县城,誓为节帅复仇!令后营吕方逸即刻出兵守住浮桥,令李延忠率队前去灵州城刺探情报、联系三军,令亲信往北前往定远军、往西前往新泉军试探军情。
贾江、杨连吉等营田司文武相继来到衙门,发现气氛与往日不同,居然四处有常备都士卒守卫。
贾江蹙眉道:“杨参军,可知今日发生了何事?”
杨连吉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众官员开始议论纷纷,紧张不安起来。
过了片刻,李耀武、陈秉文、李兴武来到,众人纷纷行礼。
营田司诸文武都是认识李兴武的,见他到来,更觉奇怪。
李耀武令陈秉文向众文武通报消息。
陈秉文简要说了,一是盐州刺史叛乱,突袭攻下了灵州城,节帅已失踪;二是当年唆使细封石平部突袭营田司,杀害营田司士卒的幕后主使正是韩澄。
众人听闻后,立即炸开了锅,原形毕露,有六神无主、紧张不安者,有义愤填膺、叫嚣复仇等等。
“诸位肃静!肃静!”贾江见众人渐渐安静了下来,继续道:“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将军吾等营田司的创立者、主心骨,没有将军,就没有今日的营田司。只要将军能举旗定向,吾等誓死相随!”
“对!对!我等誓死跟随将军!”……
李耀武在过来的路上,心中已做了盘算,营田司中现领兵的各营将校都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文官们也都信服自己,关键是如何取得军心民心,让广大营田司军民都能力挺自己,能与自己共进退,才能有所胜算。
要知道五代的士卒都特别现实,见势不妙卖主求荣的大有人在,虽然自己一直在军中贯彻儒家道义,要求讲军规营规,但关键时刻也不见得顶用,还是需利益动人心。
文武官员将校,自是靠封官许愿,利益共享,讲兄弟感情。可底层军民又该如何动员?虽然自己可以临时征召,但如是斗志不高,出工不出力,或者是见势不妙临阵脱逃甚至倒戈,那自己也迟早完蛋。
冥思苦想,自己能给军民什么,能让大家利益相绑,生死相随呢?
李耀武听到众人众志成城的声音,心中十分欣闻,自己辛苦了这么多年,还是能得到大家的拥护,觉得还是值得。
李耀武说道:“承蒙诸位厚爱,能如此看得起我,营田司成立伊始,节帅一直兼任我们营田使,正是有了节帅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们营田司的今天,我们信奉忠诚道义,我是誓与韩澄老贼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
散兵马使细封仁荣等三人激动的应道。
“且韩澄老贼,与我们营田司有血海深仇,谋杀我营田司的士兵,企图毁灭我们营田司,新仇旧恨,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李耀武斩钉切铁的说道。
众人皆同仇敌忾。
杨连吉提议速速召集与招募士兵。
贾江提议先抢占领河西三县城。
众人纷纷献策。
李耀武突然之间来了灵感,想到了该如何笼络营田司军民,与大家结成利益共同体。
营田司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最值钱的也就是土地,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了。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打的口号都是均田地。自己将营田司的土地分给下属军民,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自然会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万众一心,干翻韩澄。
再说崽卖爷田不心痛。土地也不是自己的,分了自己也没啥损失。可要是自己失败,那可是铁板钉钉的家破人亡了。也只能放开手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创立于南北朝,经历隋唐的均田制、府兵制,不正是为现在的营田司量身定做吗,只要稍作改良,就可以拿来使用。
李耀武决心已下,说道:“诸君,我欲在营田司恢复均田制和府兵制,凡在营田司报名参军,或原属营田司的将士,均分配一百亩土地,只需世代承担征充府兵的义务,土地即可以永远传承,且勿用再缴纳租庸调等其他任何赋税。”
贾江急忙道:“将军,此举恐怕欠妥,今后州县将运转困难……”
“皮将不存,毛将附焉。我意已决,吾等此举不成功便成仁,此关若过不了,还有何将来可谈。”李耀武打断了贾江的说话,强势的说道。
陈秉文站了起来,说道:“秉文认为明公所提恢复均田与府兵的办法非常好,所谓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击败韩澄老贼!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圣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明公身为州司马,现刺史失踪,按规定,明公可先暂署刺史之职,以刺史的名义发布命令推行均田与府兵制!才是名正言顺!”
“参事说的非常对!将军兼任刺史,还可以名正言顺号令灵州讨伐韩澄老贼!”杨连吉兴奋的说道。
灵州刺史一职,历来是由朔方节度使兼任,因为朔方节度使驻地在灵州,节度使作为一方区域的最高长官,其驻地行政长官州刺史属于下级,如果分授二人则必然会导致权责扯皮和政令混乱。西晋时期的都督与治所州刺史最初即为分授,导致了地区内二元权力格局。
唐朝节度使兼驻地刺史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提升节度使的地位或权力,主要是为了以统一事权,以免重演西晋时期军政长官都督在辖区内与刺史的冲突。
原时空明朝与清朝前期时,又为了避免唐朝节度使兼刺史权力过大,实行总督与巡抚分授,且职权上多有重叠,权责难分,以相互制衡监督。而督抚同城的地方多有不和,常互相掣肘,甚至相互倾轧,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清末戊戌变法时又予以裁撤同城巡抚。
这是一个历史的怪圈。
闲话不提,言归正传。
营田司众文武官员,自是人人力劝老大李耀武必须得暂署刺史,朝廷有制度,现实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