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郎本多情 下

【第72章】 郎本多情 下

?妹娘毕竟年幼,无意间就把她母亲给卖了。【全文字阅读.】

黄盛也知道这个是事情跟妹娘是说不清的,便打发道:“我倒是肯,就不知我二姐肯是不肯,要不寻个机会我与二姐说说可好?”

妹娘不知这话是诓骗,便也点头答应下来,送走妹娘后黄盛便去徐贵妃的寝宫求见。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这平日里黄盛无事是不会主动来寻徐贵妃,瞧着黄盛一脸的严肃,徐贵妃忙让宫人退下,黄盛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九郎娶不娶我二姐,都做不了大唐的皇帝,并且若是娶了我二姐,只怕连太平王爷也做不得,你可明白?”

这大唐将倾的隐秘,现下除了自家人和一个义父黄巢知道外,黄盛可是没有再对他人说过,所以徐贵妃便有错觉,认为黄盛选了李保,是来保护李保当皇帝的。

因此,毫无思想准备的徐贵妃突然听此一说,不由惊得六神无主,如遭雷击。好一会她才浑浑噩噩的回过神来,不由急忙下拜道:“还请佛祖开示。”

长乐翁都做了光明神教的掌教,黄盛的真实身份对徐贵妃而言又岂能难以猜到。

黄盛便道:“自敬宗起,帝王子嗣皆由宦官拥立,此本是天数,然历代皇帝顺天者寡,逆天者多。民不聊生,怨念直冲天庭,自有天机定数。我与妹娘有姻缘未了,与你、与九郎却无瓜葛。念及妹娘之故,保你二人平安也还罢了,若是扯上天机命数,又岂能如你之愿?故此,九郎前途还看你意如何!”

黄盛话里的信息量极大,换了别人不一定听得懂,可徐贵妃却是很快明白过来,不由心中一阵寒凉,但很快又热络了起来。没错,黄盛话里意思说的明白,这谁当皇帝乃是天数,便是佛祖也不能插手,换句话说她儿李保日后绝对是当不了皇帝的,而黄盛又表明了是与妹娘有姻缘未了,虽然和她母子并无拖欠,但也会爱屋及乌。况且之前黄盛还说过李保若是跟二姐有瓜葛,只怕太平王爷也做不得,综合这些因素,徐贵妃很快就抓到了其中的关窍,便道:“凡间姻缘,本是天数,臣妾不过一介凡妇,岂可由臣妾做主!”

与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凡事都不用说得太明白,徐贵妃虽然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可她毕竟只是个唐人,见解和认知都局限于这个时代。见徐贵妃懂了意思,后话也不用再说,黄盛来的意思倒也明确,李保与二姐的姻缘,徐贵妃最好还是不要插手,但凭天意。

这少年人情窦初开,相思之病所谓来时如山倒,去时如抽丝,李保身体上的病痛只用两剂太医开的汤药便治愈了,但心里上的相思之病却是还得心药来医治。因此,黄盛只得再次出面,问李保道:“听妹娘说,九郎瞧上了我家二姐,可有此事?”

李保被问得一愣,窘迫答道:“妹娘真个多嘴……是……是……是有此事!”

黄盛与他一道读书也快两年,也不跟他绕什么弯子,便道:“如此,九郎便去跟二姐说,二姐若是也喜欢九郎,此事不就成了!”

“可……可……”李保听了这话面上一红,可了半天没有下文,黄盛知他想法,奚道:“亏你还是个皇子,凭得这般没胆,可是要等下月二姐随我娘入宫时,你才有胆去说?”

李保猛点头,正是被黄盛说中的想法,黄盛伸手一拍他脑门,大笑道:“可还记得守株待兔的典故?原来九郎只愿做那守株待兔之人!哈哈哈!笑煞我也!”

毕竟也是十五岁的少年,李保受此一激,倒也生出些胆气来,思来想去便偷偷跑去徐贵妃房中拿了李漼赐给他娘的通行令牌,又从自己的赏赐中选了一件翠玉,便悄悄的溜出了宫去。

这李保要泡自己的二姐,作为兄弟的黄盛自然不能不关心,便也使了神通悄悄跟在李保身后,看看这事如何发展。

有道是:缘分天注定,成败靠打拼。

从本心上来说,黄盛对二姐的感情还好,自然希望二姐能找个好老公,过上童话里常描述的那种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可黄盛又明白,即便现在的李保人品还不错,可日后不论自己是否掀翻大唐,这李保都不可能安安稳稳当皇子,更做不了太平王爷,让二姐跟他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也就在黄盛为李保的少年情事而费心的同时,一封从长安发往桂林的公文却是几经转折终于抵达了收信人的手中。

桂林城外,徐州卒屯营内,一名身穿唐军军服的中年汉子,手持一份兵部的公文正愁眉不展。士卒见了,纷纷围上来问道:“虞候,可是兵部准了我等代还?”

这唐军汉子姓许名佶,官职是军中的都虞候,也就是将领的高级亲信武官。咸通四年(863年)初,朝廷以南诏攻陷安南,敕令徐州观察使募兵二千赴援,其中分八百人屯戍桂林,约定三年替代。到如今,戍卒屯防已达五年,屡请代还,而屡次上奏桂管观察使崔彦曾,都以军需空虚,发兵所费甚多为由,予以驳回。不得已,这都虞候许佶便上表给徐州观察使,徐州观察使又将请准代还的公文上呈给兵部,如今兵部给的回信却是称此事已经责成桂管观察使解决,简而言之便是被踢了皮球。

许佶自然不能将公文内容说与士卒听,便诓骗说是平常的公文,散了士卒后,许佶径直去了粮料判官宠勋的帐中,将公文与他道:“又叫宠兄料对了,这是刚到的公文。”

这粮料判官宠勋也是徐州人士,与许佶相熟,闻言取过公文来看,而许佶便叹道:“如今安南已平,崔彦曾强留我等在此,究竟意欲何为?”

“许家二郎切莫妄自揣测!”宠勋身有功名,自然读得许多史书,知道上尊者讳,胡乱揣摩上意会惹来大祸。出言喝住之后,便起身出帐查看了一番,确定左右无人后,这才道:“我等几次请回,观察使皆以钱粮不敷推脱,不过就是舍不得我等不需军饷的边卒罢了!”

这外调的募兵,军饷由招募地支付,驻扎地只需供应粮秣即可,八百人说多不多,却也是一股可观的战力,用来治安地方也好。且当时的广西与南诏接壤,时不时南诏的军队就要跑过来劫掠抢夺,也确实需要一支军队驻守看护。

那许佶闻言,气得伸手一掌击在案上,骂道:“原说屯戍三年便还,如今又快三年,难道是要我等老死在此地么?”

宠勋见他发怒,忙上来安抚道:“二郎莫要动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妹娘毕竟年幼,无意间就把她母亲给卖了。【全文字阅读.】

黄盛也知道这个是事情跟妹娘是说不清的,便打发道:“我倒是肯,就不知我二姐肯是不肯,要不寻个机会我与二姐说说可好?”

妹娘不知这话是诓骗,便也点头答应下来,送走妹娘后黄盛便去徐贵妃的寝宫求见。虽然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这平日里黄盛无事是不会主动来寻徐贵妃,瞧着黄盛一脸的严肃,徐贵妃忙让宫人退下,黄盛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九郎娶不娶我二姐,都做不了大唐的皇帝,并且若是娶了我二姐,只怕连太平王爷也做不得,你可明白?”

这大唐将倾的隐秘,现下除了自家人和一个义父黄巢知道外,黄盛可是没有再对他人说过,所以徐贵妃便有错觉,认为黄盛选了李保,是来保护李保当皇帝的。

因此,毫无思想准备的徐贵妃突然听此一说,不由惊得六神无主,如遭雷击。好一会她才浑浑噩噩的回过神来,不由急忙下拜道:“还请佛祖开示。”

长乐翁都做了光明神教的掌教,黄盛的真实身份对徐贵妃而言又岂能难以猜到。

黄盛便道:“自敬宗起,帝王子嗣皆由宦官拥立,此本是天数,然历代皇帝顺天者寡,逆天者多。民不聊生,怨念直冲天庭,自有天机定数。我与妹娘有姻缘未了,与你、与九郎却无瓜葛。念及妹娘之故,保你二人平安也还罢了,若是扯上天机命数,又岂能如你之愿?故此,九郎前途还看你意如何!”

黄盛话里的信息量极大,换了别人不一定听得懂,可徐贵妃却是很快明白过来,不由心中一阵寒凉,但很快又热络了起来。没错,黄盛话里意思说的明白,这谁当皇帝乃是天数,便是佛祖也不能插手,换句话说她儿李保日后绝对是当不了皇帝的,而黄盛又表明了是与妹娘有姻缘未了,虽然和她母子并无拖欠,但也会爱屋及乌。况且之前黄盛还说过李保若是跟二姐有瓜葛,只怕太平王爷也做不得,综合这些因素,徐贵妃很快就抓到了其中的关窍,便道:“凡间姻缘,本是天数,臣妾不过一介凡妇,岂可由臣妾做主!”

与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凡事都不用说得太明白,徐贵妃虽然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可她毕竟只是个唐人,见解和认知都局限于这个时代。见徐贵妃懂了意思,后话也不用再说,黄盛来的意思倒也明确,李保与二姐的姻缘,徐贵妃最好还是不要插手,但凭天意。

这少年人情窦初开,相思之病所谓来时如山倒,去时如抽丝,李保身体上的病痛只用两剂太医开的汤药便治愈了,但心里上的相思之病却是还得心药来医治。因此,黄盛只得再次出面,问李保道:“听妹娘说,九郎瞧上了我家二姐,可有此事?”

李保被问得一愣,窘迫答道:“妹娘真个多嘴……是……是……是有此事!”

黄盛与他一道读书也快两年,也不跟他绕什么弯子,便道:“如此,九郎便去跟二姐说,二姐若是也喜欢九郎,此事不就成了!”

“可……可……”李保听了这话面上一红,可了半天没有下文,黄盛知他想法,奚道:“亏你还是个皇子,凭得这般没胆,可是要等下月二姐随我娘入宫时,你才有胆去说?”

李保猛点头,正是被黄盛说中的想法,黄盛伸手一拍他脑门,大笑道:“可还记得守株待兔的典故?原来九郎只愿做那守株待兔之人!哈哈哈!笑煞我也!”

毕竟也是十五岁的少年,李保受此一激,倒也生出些胆气来,思来想去便偷偷跑去徐贵妃房中拿了李漼赐给他娘的通行令牌,又从自己的赏赐中选了一件翠玉,便悄悄的溜出了宫去。

这李保要泡自己的二姐,作为兄弟的黄盛自然不能不关心,便也使了神通悄悄跟在李保身后,看看这事如何发展。

有道是:缘分天注定,成败靠打拼。

从本心上来说,黄盛对二姐的感情还好,自然希望二姐能找个好老公,过上童话里常描述的那种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可黄盛又明白,即便现在的李保人品还不错,可日后不论自己是否掀翻大唐,这李保都不可能安安稳稳当皇子,更做不了太平王爷,让二姐跟他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也就在黄盛为李保的少年情事而费心的同时,一封从长安发往桂林的公文却是几经转折终于抵达了收信人的手中。

桂林城外,徐州卒屯营内,一名身穿唐军军服的中年汉子,手持一份兵部的公文正愁眉不展。士卒见了,纷纷围上来问道:“虞候,可是兵部准了我等代还?”

这唐军汉子姓许名佶,官职是军中的都虞候,也就是将领的高级亲信武官。咸通四年(863年)初,朝廷以南诏攻陷安南,敕令徐州观察使募兵二千赴援,其中分八百人屯戍桂林,约定三年替代。到如今,戍卒屯防已达五年,屡请代还,而屡次上奏桂管观察使崔彦曾,都以军需空虚,发兵所费甚多为由,予以驳回。不得已,这都虞候许佶便上表给徐州观察使,徐州观察使又将请准代还的公文上呈给兵部,如今兵部给的回信却是称此事已经责成桂管观察使解决,简而言之便是被踢了皮球。

许佶自然不能将公文内容说与士卒听,便诓骗说是平常的公文,散了士卒后,许佶径直去了粮料判官宠勋的帐中,将公文与他道:“又叫宠兄料对了,这是刚到的公文。”

这粮料判官宠勋也是徐州人士,与许佶相熟,闻言取过公文来看,而许佶便叹道:“如今安南已平,崔彦曾强留我等在此,究竟意欲何为?”

“许家二郎切莫妄自揣测!”宠勋身有功名,自然读得许多史书,知道上尊者讳,胡乱揣摩上意会惹来大祸。出言喝住之后,便起身出帐查看了一番,确定左右无人后,这才道:“我等几次请回,观察使皆以钱粮不敷推脱,不过就是舍不得我等不需军饷的边卒罢了!”

这外调的募兵,军饷由招募地支付,驻扎地只需供应粮秣即可,八百人说多不多,却也是一股可观的战力,用来治安地方也好。且当时的广西与南诏接壤,时不时南诏的军队就要跑过来劫掠抢夺,也确实需要一支军队驻守看护。

那许佶闻言,气得伸手一掌击在案上,骂道:“原说屯戍三年便还,如今又快三年,难道是要我等老死在此地么?”

宠勋见他发怒,忙上来安抚道:“二郎莫要动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章】 郎本多情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