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并招领
前些时候收到一张1993年元旦的《羊城晚报》,该报《花地》副刊上登着一篇题为《王照日的〈斗鸡图〉》的短小说,署着刘玉堂的名字。如果羊城晚报不把报纸寄给我,我自然会以为那是个与我同名的作者写的,与我无关。可那报纸寄给了我,就说明那小说是我写的。因为我所在的单位没有第二个刘玉堂,只有我一个原装正宗并早已到户籍部门注了册的刘玉堂。问题是我从没写过题为《王照日的〈斗鸡图〉》的短小说,也从没与《羊城晚报》发生过任何联系。这是篇假冒的作品!
仔细地将“我”的作品浏览了一遍,就发现该作品虽假冒却不怎么伪劣,署任何人的名字都是可以发一下子的。(现附录于后,立此存照。)我就不明白:那人为何要这么做呢?是朋友跟我开玩笑?我问遍了喜欢跟我开玩笑的朋友,他们都不知道此事。而且这玩笑已经开过了,也该跟我打个招呼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没人跟我打招呼,这说明不是我所熟悉的朋友所为;是想甭管怎么样只要发出来就行先挣个稿费花花再说?署着真实的我的名字和单位,人家自然会与我联系,他(或她)又得不到;是自己对这稿子能不能发心中无数,觉得署刘玉堂的名字好发一些?刘玉堂的名气又没大到每发必中的程度,我自己的稿子还经常让人家退得一愣愣的呢!署我的名字就不如署正走红的什么作家的名字好使。
不管是何种情况,也不管是什么动机,这种做法总是不好的呀!正宗的刘玉堂不敢默认冒领,特发此招领启事,望此文的真实作者前来我处说清缘由并领了稿费,我从此与你交个朋友也说不定的。否则就太让人觉得没真事儿了:搞假冒伪劣都到这种地步了吗?
[备考]
王照日的《斗鸡图》
刘玉堂
王老,王照日,十里八疃的文化人。据王老自己说,他是王羲之的后裔,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接见时的情景,时间地点天气握手姿势谈话气氛当时心情等,王老一一都曾有记载。
乡文化站长山月总喊王老王交义,嘱我一定要为王老写篇表扬稿,给县广播站送上。
王老的绝招是画《斗鸡图》。前村后店东邻西舍,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往往因能得到王老的一幅《斗鸡图》而光彩许多,斗鸡乃山东话“都吉”的谐音。
《斗鸡图》如此珍贵,自有其妙处,据乡下人说,只要你站在《斗鸡图》前捂上左眼,便可看到两只公鸡撕杀;若用左眼看,便是两只母鸡搏斗;若用两眼观之,则雌雄难分。据有人说曾有幸见过王老的一幅祖传《斗鸡图》,两鸡上下翻腾,大有跳下画面之势;更有人说用手摸了一下还热乎乎的。
用王老的话说,要看这幅画的人非县长一级不行。此画已祖传八代,自己的画与此相比,画法也只算得其一二。
话说一九九一年夏季,中国安徽、江苏等地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乡长亲自到村里动员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一时村里戏台上搭了棚子,安了桌子,其场面如同当年支援前线无异。文化人王老坐在桌子后面,记帐写榜。村民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文化人一笔一画地写在大红纸上,心窝子里热乎乎的。村支书排头,村委主任第二,更有不识字的经别人指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照葫芦画瓢,在软泥地上学写。
迎着灿灿的阳光,大红榜贴了出来,但人们很快发现从头到尾没有文化人的名字。一后生问:“王老,你捐啥?”王老清了清嗓子:“我捐啥?回家等着听广播吧!”
啥事,还能上广播?人们很快联想到了文化人珍藏的《斗鸡图》。王羲之的后人,恐怕光这名就值万把两万!
人们的猜测果真不假,王老当众宣布:明天在山月站长陪同下,将祖传的《斗鸡图》捐到县文化馆义卖,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心意。
进了县城,王老拐进本县最大的碧波商场,花十二元钱买一块三尺见方大花巾,庄重地将画裹了起来。
馆长是个年轻姑娘,跟山月站长打了招呼,听说是为灾区捐画的便问了姓名,然后在记事本上记了:王交义捐花巾一条外加画一幅。文化人见了自己的名字给写错了,忙说:“王照日,日照青山的照日两个字。”
此时办公室的电话铃叮铃铃响了起来。年轻的女馆长笑逐颜开,一手抓起话筒,一面问文化人:“好了,我一会儿改,你还有事吗?”谢客了。
山月站长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事后找我,要我给乡广播站写一稿,表扬王照日。我问表扬稿的写法,并问及华君武先生如何接见文化人一事,山月说:“一九八八年县农民绘画协会成立时,文化人王照日确曾作为代表出席过会议。”
念山月之嘱,遂以此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