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县太爷
一场灭顶的蝗灾,在策士院近百院生的手里轻描淡写的解决了。
天空放晴,万里田野恢复了一片寂静祥和,满地的蝗虫尸体,将在来年变成肥料,可以预见来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躲雨的农户纷纷欢呼着跑将出来,能保住田里的水稻,对他们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要是水稻被蝗虫吃光了,也就意味着无活可干,不干活,哪来的饭吃。对着从田野内撤出走的院生方向,跪拜下去。
院生们望向田野内密密麻麻跪拜下去的农户,相视一笑,用力一夹马腹,飞驰而去。
马蹄飞扬,蹄声阵阵,渐行渐远……
“哎,早知道策士院的院生会来灭蝗虫,就不把粮食贱卖给禹邵谦了,这下亏大了”
赵、钱、周三位大老爷还有一干散户均都沮丧着脸。
……
院生走后不久,田园路径口,传来咚咚咚落至有序的锣鼓声,只见衙役高举府衙牌匾缓缓走来,而后是一顶轿子,轿子后还有一行衙役尾随。
澜阳县县令终于来了。
在澜阳县下的清溪里发生这么大的蝗灾,照理说,身为澜阳县县令,他早该来了,但却姗姗来此。而且民间早就传闻,禹家的米粮卖给了一位贵人,现在禹家的良田都有侍卫军把手,他就算不顾及农户,也要顾忌那位贵人的感受,实在有些叫人费解。
轿子压了下来,一位身着便服五十余岁的发福男子迈了出来,他身材并不高大,面容严肃,肥胖的大脸,皮肤略显黝黑,留着一戳泛白的胡须,灼灼的目光闪烁着厉芒,一看便是个强势之人。
他就是澜阳县县令林志渊。
此人是纯粹的读书人,读书人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进入官场的。
大周科举,沿袭前唐,但略有改变,前唐科举是分科选举,但大周科考则是融为一体的。
科举又分为三等。
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童生就都是小孩,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府县。考试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禹邵谦也有秀才的功名,只不过是托人买来的。
第二级是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道一级的统考。三年一考,考试中过关者就叫举人。举人已可以做官,但不一定能做官,还要等待官职的空缺才行,又或者有知县推荐。
第三级会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榜,三榜有名者为进士,前三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了,上榜者将会被委派为官,但状元最高也不过是八品县丞。也就是禹邵谦即将出任的职位。
大周在度过了初期混乱不堪的年代,文人的作用又重新体现了出来,社会地位就只比策生差。
县令林志渊就是进士出生,先后在三个县任职县丞,直到澜阳县出现县令空缺,才升任知县之职。
林志渊性格强势,任职澜阳县县令十余年越加的强势,甚至可以说霸道,没少干欺压乡里的事,只是他手段雷霆,无人敢抚他虎须,久而久之,他的威名更盛,一听到他的大名,普通百姓都是吓的不敢吱声。
只看他姗姗来迟,却还信步**一般,可见他完全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站在禹邵谦身前的河南王武文冲眉头顿时夹了起来,区区一个七品县令竟然在他这位王爷面前摆谱,实在是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大雨过后,天地泥泞,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
林志渊体型发福,在田野里行走起来甚是不容易,差点摔进田里,幸亏边上的衙役手疾眼快的辅助了他,林志渊却还勃然大怒,狠狠的教训了那个搀扶他的衙役。
百姓们只敢一声不吭的注视着他,田园内一片寂静。
林志渊站好后一把推开扶他的衙役,仰望天空,脸色渐渐浮现怒气,吼道:“什么百年难见的蝗灾,全他妈是狗屁,一只蝗虫都没有。是哪个混蛋谎报消息的,立马让他卷包袱滚蛋”
武文冲再也忍不住他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冷哼一声道:“这位大人,好大的威风”。
林志渊远远望来,只见一身湿透的锦衣贵气男子站立在田野之中,身上沾染了不少污泥,略显狼狈,但眼神孤傲,神态悠然,眼中还微带怒意。在这男子的身旁是一个十五岁的白衣书生,面如冠玉,气度俨然。看上去两人都不是一般人。
在二人的身后是一群一身烂泥的手握唐刀的武士。
林志渊没见过武文冲,也可能不认得禹邵谦,但他绝对该认得武士身上的衣服,那是侍卫服,在大周出行能带侍卫的可都是封疆大吏,但他却不为所动,淡淡的望了武文冲一眼,问道:“你是何人?”
武文冲眼睛顿时瞪了起来,眼中怒火顿时射了出来,但更多的却是诧异,一个区区芝麻官看到侍卫军的主人,本该屁滚尿流的来拜见,他看到本王的侍卫,竟然还这么趾高气昂,是愚蠢,还是……
林志渊能混上县令治理一县之地,绝对不可能是愚蠢之人,可他如此有恃无恐,他的凭仗是什么?
禹邵谦见武文冲神色不对,而林志渊却在装傻,赶忙行礼道:“卑职新任县丞禹邵谦,见过堂尊大人”。
“哦,你就是禹邵谦”林志渊向他望来,微微颔首道:“不错,骨骼清奇,双目神凝,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俊才”。
“多谢大人妙赞,这位是河南来的武公子”禹邵谦介绍道。
武文冲傲然的侧过身去,懒得再看这芝麻官一看。
林志渊不露声色瞄了武文冲一眼,转而问向禹邵谦道:“听人来报,说清溪里发生重大蝗灾,本官特地赶来主持赈灾,蝗虫呢?滑天下之大稽,还欺骗本官说百年难见的大蝗灾,一只蝗虫都没有”。
“多谢大人关系我清溪里百姓”禹邵谦指指落满蝗虫尸体的田野,说道:“蝗灾我们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