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花
辰己从演播室里走出来,松了松自己的西服领子,呼了一口气。
“所以,不久后的复活赛,准备好了吗?”顶着一头蓬松长发的又吉直树走到了他的身旁,随意撩了下自己的头发,笑着问道。
辰己连忙欠了欠身,这位有着慵懒而温润的矛盾气质的前辈,像一块经年玉石般自带气场。站在他身边会给人一种异常平静的感觉。
今天辰己是来参加《我们的世界》这个三人座谈节目的,今天是编剧专场,大家都放松心情闲聊了一番,交流了下编剧工作中的趣事和自己的创作的风格,倒也是甚是有趣。
当然,其他人是回顾人生的趣味,辰己则是不离谱地编插前世知道的作家趣事的趣味。
“说实话,你那个没有灵感就和友人躺着打麻将的寻找灵感方法,我倒颇想试试呢。”
辰己脸色一囧,随即苦笑道:“这个方法既有可能让你放松大脑,创造灵光一闪的环境;也可能直接大脑空白,回过神来就拖几个月稿了。”
又吉一愣,随即笑着说道:“嘛,截稿日到之前挤挤脑力就有了,怎么会放空成那个地步呢?”
辰己笑而不语,前世就有那种老贼,就这么休刊了几年的呢。
和陆续出来的的工作人员打完招呼后,又吉伸了个懒腰,把自己的头发胡乱盘成一个发髻,打了个哈欠。
他总是一副无精打采、慢条斯理的样子,但总是给人一种独立于世的超然感。
他提了提自己的背包,看了眼辰己,说道:“接着呢,还要赶行程吗?”
辰己指了个方向:“还有一个电台行程,离得近,正好走着去。”
又吉想了想,说道:“我接下来没事了,顺便陪你走走吧。”
辰己有些意外,毕竟又吉是那种内向、疏于交际的性格,不过他也没有问什么,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如今已经是深夜时分,录制地点也不是东京的繁华地段,所以路上行人减少,灯光明亮而稀疏,他们就慢慢地朝着目的地踱步。
又吉戴着宽大的水桶帽,双手插兜看着地面慢慢走着,明显在思忖着什么。
辰己本想找些话题,但是看着他一副沉浸于自我世界的模样,也就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周边的街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他最喜欢的工作日常就是此刻了—下一个行程在步程允许的范围内,自己可以独享个人时光,沿途看看街景,闲庭信步地走过去。
两人就这么走了好一会,又吉好像才想起身边有个同伴,抬头歉意地朝辰己一笑:“啊,不好意思,走神了。最近总是想着新故事的章节。”
辰己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啊啊,您终于也要动笔写第三篇小说了吗?”
又吉靠《火花》这本处女作一炮而红,创造300万册的芥川奖销售记录,可谓是创造奇迹的作家。之后第二年创作的《跨越黑夜》,虽然没有复制奇迹,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又吉摇了摇头:“不算是新小说把,是在新闻报纸上连载的作品,下周估计第一章就出来了。”
说着他抬头轻舒了一口气:“啊,不过也算是重新出发了。自从绫部走后。”
辰己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下这个话题。
如果说《火花》把两个搞笑艺人为了梦想奋斗,却在现实的艰难中屡败屡战,最终无奈解散收场的故事,写满了青春的激情和无奈。
那么现实中的“PEACE”这对组合的故事,则更像是这个故事的后续一般。
人们都盛产又吉这本书写的是他之前的组合“线香火花”的故事。
线香火花,像绳子一样的烟花,点燃末端后就会发出绚丽的烟火,逐渐燃烧变短,直至熄灭。
就像这对组合一样,虽然经历过短暂的绚烂,但最终难逃黯然解散的结局。
又吉在组合解散后,就和绫部组成了组合,又吉做超强脑洞派装傻役,绫部则是张弛有度的吐槽役,两人凭借着事态发展超预想风格的漫才,一路闯到了M-1大赛决赛,并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卖好又叫座的漫才组合。
在《火花》之前,两人的地位是截然相反的—绫部算是日系帅哥,出演了不少电视剧,是个正儿八经的役者,而且凭借着M属性和喜欢年上的人设,在电视节目上混得风声水起。
而又吉除了一个“喜欢读书”的设定外,没什么艺人亮点;台下内敛的他,也不怎么吸引大众的注意。
知道这个喜欢读书的漫才师,写出了《火花》。
获得芥川奖似乎没什么影响,两人在结果发布的那一天,还在东京的剧场进行了表演。似乎一切如往常一般。
但芥川奖,还有300万册畅销,足够把一个沉默寡言的漫才师,捧上世人顶礼膜拜的神坛。
那一年和之后的一年,几乎所有的黄金档都有又吉的身影,他成了“住在电视上的人”。
电视剧,各种文学杂志约稿,个人冠番,各种不可想象的跨圈通告接踵而来,甚至在搞笑综艺上,他都是如偶像、师匠般,被人捧着做节目的。
那时的他,就像永不熄灭的火花一样。
绫部在《闲聊007》上笑称:“原来我是吐槽役,现在基本是像助手一样的存在了,我在吐槽拍头环节的时候,生怕观众们会喊‘为什么要打师匠的头!’,所以打完之后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加一句‘您没事吧’,莫名有些后怕。”
当时这个梗玩了一年,大家都以为只是梗,结果一年后,绫部就宣布,他要单独前往美国出道。
“PEACE”组合的境遇,其实很多中坚艺人都经历过,因为地位逆差、因为失去人气、因为相方犯错。。。不是所有人,面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变化,都能泰然处之,安然接受。
也许是观众的反应,也许是工作人员自然的态度转变,甚至是递给相方的便当比自己豪华。
很多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心里念头不通达后,产生的内心隔阂,确实日积月累的。
有时候,在逆境中的义气,和发家后的互通,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