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飘了吗?
【我在春秋做贵族】【】
楚国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战争,五十万大军的规模难不倒楚国,他们拉出这种规模的大军,显然是不想战争发生在楚国境内的。
这么说的话,智瑶的谋略好像是取得了成功?
「楚国在「郢」集结大军有二十万之数,在越地有兵十五万,在蔡地有兵十五万。」
「臣听闻,屈景昭三族精锐尽出,重组「左右广」之卫,年来往云梦泽捕杀犀牛、鳄鱼,赶制皮兜。」
「各地封君之中唯项氏高调,梁氏附翼其后,自成其势。」
智瑶进驻「新郑」的郑国原宫城之中,坐在主位上听取汇报。
郑国以「新郑」为都城的时间长达三百多年,期间不断修筑「新郑」,除了搞出九道防御链之外,他们还对宫城进行不断的扩建。
只不过,晋国与楚国开始争霸,郑国成了晋军与楚军不断厮杀的战场,直接让郑国持续遭罪,致使郑国的国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再被扩建的宫城还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拿开朝会的大殿来说,空间比较狭隘也就不提了,看不到大气的布置,哪怕是殿中最显眼的承重柱也看不到凋塑。
大殿狭小到什么份上?从进门到主位也就三十米不到的长度,殿内宽度也就二十米左右。
当前的时代,开朝会时并不是让群臣站着,会有分在两侧的座位。
一道桉几的长度怎么都有一百六十厘米左右,座位之间需要间隔,入门必须有足够的间隔空间,台陛下方也要跟群臣的座位有足够的间隔,三十米的长度摆上八张桉几就是极限了。
等于说,摆放在前列的座位,两侧合起来只有十六个座位,哪怕后方也有座位,其实一样需要间隔,更要让出其它空间,导致整个大殿的座位合起来绝对不超过三十二个。
开朝会的大殿也就容得下三十二位臣子入座,每一次朝会一般有不在中枢担任官职的贵族参与,中枢任职的官员再加上临时参与的贵族,蒸蒸日上的国势之下怎么看都会显得不够。
智瑶向下看去,看到显得拥挤就很不得劲。
不过,这里是原郑国君臣用来开朝会的大殿?那没事了。
郑国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能不能填满大殿座位都是一个未知数,哪怕能填满都可能是凑数的居多。
刚刚智瑶听到了什么,项氏?
「此项氏,乃是何人?」智瑶问道。
楚国项氏?很难不让智瑶被吸引到注意力。
台狐从座位站起来,答道:「项氏,项国公族后裔,当前家主为项武,封地在「唐」一带。项氏有城两座,治下属民应有六万余,部曲近三千。」
部曲是楚国那边的说法,相当于「士」和「徒」这种中原的职业士兵。
智瑶稍微愣了一下。
其实,主要是以后的项氏太牛逼,导致智瑶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下意识以为项氏有多么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春秋做贵族】【】
只不过,有六万余属民,再加上三千左右的职业士兵,真不能算多弱了。
毕竟,当前算起来是战国初期,不是吗?
当然,目前的项氏距离智瑶所知道的项氏,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孙武不解地问道:「大王特意询问项氏,
可是有不平常之处?」
智瑶了解到当前的项氏,摇了摇头说道:「寡人好奇项氏如何高调。」
作为宦官令的台狐就是应该为智瑶满足一切,决定后面好好派人了解一下项氏,免得到时候智瑶再问,答不出来会显得很失职。
孙武笑着说道:「楚国灭国五十余,失去国祚遗民皆与楚国一体。楚国公族强势自是无碍,如今遭受反噬罢了。」
那个「遗民」特指失去国祚的公族以及贵族,可不是什么普通黎庶。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姓有氏才是「民」。
同时,一开始的「民」并没有随后那么不堪,仅仅是去到蛮荒之地开拓,消灭或驱逐异族使得诸夏苗裔有生存空间,站在诸夏立场就该值得敬佩。
在诸夏,起初只有八「姓」,不分排名先后为姬、姜、姒、姚、嬴、妘、妫、妊,传闻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最古老的部族。
按照规则,一个人的姓不变,氏可以根据官职或封地而变更。
那么同姓的人,他们其实是有着相同的祖先,也即是多少年前是一家说法的出处。
诸夏的生存空间从来都不是平白得来,期间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艰辛,又牺牲了多少先辈,
氏在一开始是一种特殊荣耀,每一个「氏」的诞生,其实只说明了一点,诸夏又增加了哪一片生存空间;后面有了成体制的制度,才导致「氏」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也就是官职。
孙武的那个说法成立。
楚国是春秋时代灭国最多的一个国家,本着「存亡续绝」的理念,没有做斩草除根的操作,各个被灭的诸侯后裔肯定会成为楚国的一员,并且还是作为特权阶层。
他们在楚国公族强势的时候,不可避免要成为楚国的羽翼,为了楚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养国公族后裔养由基,他的「中华第一神箭手」称号可不是吹嘘出来,完全是在楚国与各个诸侯国的战争用敌将小命达成的成就,可见为楚国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恰恰也是楚国灭掉的国家太多,那些被灭国家的后裔在楚国内部站稳脚跟,一旦楚国的公族不是那么强势,他们难免就会成为楚国内部的隐患。
只是,楚国封君为患的锅需要屈氏、景氏和昭氏来背,作为楚国公族的他们率先搞「圈地自萌」那一套,其余贵族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智瑶现在最为重视的问题就一个,问道:「如此说来,楚公族与地方封君再次团结?」
一个问题,问得众臣面面相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春秋做贵族】【】
不怕事的孙武笑着说道:「已有灭国之危,便是矛盾太大,何人愿做亡国之民。」
智瑶压根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意思。
智徐吾不满地瞪了一眼孙武,再说道:「古有「病入膏肓」之论,如今楚国正如此论,公族与地方封君早已是无药石可救。」
话不能那么说。
他们既然在朝会上进行讨论,证明还是有很大的忌惮心理,并且不得不去重视。
楚国这一波爆发出来的能量超乎想象!
那可是五十万大军,不是随便哪一个国家能拿得出来,首先就会让原国惊诧。
能集结出五十万大军,代表楚国还能供应大军所需的后勤,其中包括武器装备以及粮食。
司马穰苴就很感概地低声呢喃道:「楚国之盛,远超列国。」
曾经的齐国有人口约一百八十万,国家还显得极其富裕,打「艾陵之战」调集十万大军都显得吃力。这就是齐国在体制上比不过楚国的一种体现。
事实是什么?比动员机制的话,整个中原也就曾经的晋国跟楚国并持,其他诸侯国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如。
在晋国和楚国动不动就出兵十余万的时代,其他诸侯国能拉出五万大军都算足够出色,齐国还是除了晋国和晋国之外第一个拉出十万大军的诸侯国。
台狐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权衡是现在说出来,还是等一会私下禀告智瑶知晓,想了想还会是开口说道:「臣听闻项氏与公族交恶,乃是为一墨氏。此墨氏乃是旧宋贵族,在「商丘
之战」前效力,制作诸多器械,已为楚王宁所得。」
智瑶就觉得灭掉宋国一战缺了点什么!
以前没有墨氏,墨翟重新振作家族才有一个墨氏,他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墨子。
这也怪智瑶给原国加强得太过份,以至于墨翟在「商丘之战」没有发挥的余地,大部分制作出来的器械没有发挥就被摧毁,少量发挥了的器械并没有给原军造成太大伤亡,导致各级军官并没有太当回事。
说起来就是原国的统兵将校飘了,真切认为原国已经当世无敌,碰上一些小状况很难起到重视心理。
没有太当一回事,怎么可能慎重其事的上报?智瑶坐的位置太高,一旦下面没有汇报,事先没有相关线索就很难去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墨子投奔了楚国?」智瑶突然发现一些「时间线」被某种程度的修正了。
历史上是公输班被楚惠王邀请到楚国,随后楚军入侵宋国,战争期间公输班与墨翟在器械上产生了很精彩的较量。
现在是怎么回事?变成墨翟投奔楚国,再被楚王宁所重视,公输班与墨翟的较量要发生在原军与楚军的交战之中?
智瑶作为一国之君很是不应该,可是仍旧对公输班和墨翟的较量仍旧出现了期待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春秋做贵族】【】
「不对!」智瑶想起了一些事情。
在灭宋之战的过程中,智开就请求公输班的支援,只不过当时智开并没有提到墨氏。
那么多少算是公输班与墨翟已经发生过交锋,碍于原国在各方各面碾压宋国,导致交锋在完全不公平的情况下分出胜负,不是公输班胜,纯粹是原国用国力的优势碾压了宋国。
智瑶半是好奇半是郁闷地问道:「此墨翟多被楚王宁重视?」
这个问题台狐答不来上。
楚国已经将原国视为死敌,再蠢也知道对一些事情进行保密。
原国关于墨氏的情报掌握,只知道墨氏先被项氏圈养,随后有公族突袭了项氏的一处庄园,随后墨氏失踪了。
等于说原国这边知道墨氏被楚国公族掌握,猜测大概率落到了楚王宁手中,再多的信息并没有掌握。
孙武问道:「大王为何如此重视墨氏?」
其他大臣也有相同的疑问。
原国在器械上的进化史有点长,并不是单独一个人撑起了所有,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人正是智瑶本人。
如抛石车、床弩就是智瑶提出概念,众多匠人合力制作出来,别说其它的攻城车、云梯等物了。
在原国的器械进化过程中,公输氏有一定的身影,只是公输氏更多的研究是在民生方面,他们甚至将风车给鼓捣了出来,用于风力磨磨。
没有办法的事情,智瑶将路都给走得差不多了,公输氏只能是做一些改良,缺乏相关的进取心很难再在军事领域上研究出新玩意。
智瑶嘴角先勾了一下,随后吩咐道:「召唤公输伯前来「新郑」。」
公输班是原国的伯爵,称呼公输伯没毛病。
只不过,众臣还是能从智瑶的称呼和语气听出一些不寻常,察觉到智瑶起了某种兴致。
真的发生公输班与墨翟的较量,双方的参战将士肯定会增添不少伤亡,只是这种智慧的碰撞很容易产生火花,总体来说对整个文明的进化有助益。
那一句话说得没错,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很残酷的一个事实,人类就是在各种战争中绞尽脑汁搞各种发明,有些发明在人类的自相残杀中夺走了许多的性命,随后却又是让人类从中获得了无限的好处。
智徐吾等了良久,一直不见应对楚国的动员做出反应,急切之下
率先开启这个话题,说道:「楚国已在动员,请大王亦做动员。」
在这种场合,智瑶就不能用一个「不急」这样的词汇,会显得过于轻佻,只能正色说道:「楚军今岁并无北上迹象。」
楚国是在动员了,相当一部分兵力也抵达了集结地点,只是一点北上的痕迹都看不到。
原国还没有完成兼并巴蜀的动作,哪怕成功兼并也需要缓和一段时间。
再则,智瑶要么不动,一动就会是绝对的认真态度,很容易把楚国吓得不敢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春秋做贵族】【】
智瑶说道:「寡人已有方案。」说着向台狐递一个眼色。
台狐得到示意走到台陛的一旁,翻了一下放在架子上的册子,随后吩咐寺人给众大臣分发下去。
那些册子是智瑶制定的动员步骤,包括几个动员阶段,哪里和哪里是怎么个应对措施。
智徐吾拿到册子,先看了一下目录,随后直接翻到了动员机制步骤上面,看到第一批动员只有三十万兵力,还分成了三个战区,眉头直接皱了起来,心想:「楚国可是动员了五十万大军,大王的应对会不会太飘了?」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