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乱相

朝堂乱相

这边冯道把同州治理的蒸蒸日上,如日方升,可京城那边,却惨了。

首先倒霉的,是两个宰相,李愚和刘昫。

李愚和刘昫原来作为冯道的手下,政事堂的万年老二,冯道当初刚做山陵使打算走时,这两人还想着争个首相,大展宏图一番,可想的有多美好,事实就有多残酷。

两人先是遇上了任人唯亲的闵帝李从厚,李从厚只信自己从王府带来的文人,对两个宰相丝毫不感冒,甚至还把李愚和刘昫划分为老臣一列,满脑子就想着把他们和两个枢密使一起一网打尽。

两人此时别说大展宏图了,连相位都动荡不稳,好在李从厚是个短命的,没半年就把自己玩完了。

两人刚松了一口气,想着好歹换皇帝了,可谁曾想,有时换还不如不换,李从厚是任人唯亲,可他没用,反而折腾不出什么,可换上的李从珂,不仅任人唯亲,还手握兵权更能折腾。

李从珂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国库赏军,刘昫首先中枪,因为他分管国库。李从珂进京的第二件事,就是把自己当初当凤翔节度使时手下的属官塞进朝堂,尤其是自己的掌书记马胤孙,李从珂仿着昔日李存勖升冯道,直接给马胤孙也加了翰林承旨、端明殿学士,本来由中书省出的圣旨,直接全给马胤孙,李愚这位中书令顿时被架空了大半。

而就在刘昫李愚两人拿不定是拼一把重新夺权,还是退一步拱手让人时,北方地区,居然开始出现了旱灾。

本来两人还没太在意,毕竟旱涝年年有,小旱小涝撑撑也就过去了,可没想到,这旱灾很快向南方蔓延,等到冯道上奏章斥责两个宰相时,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已经月余不见滴雨。

李愚刘昫两人这才知道事态严重,忙打算开始赈灾,而等两人想赈灾时,才发现,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支持没支持。

要钱?国库早被李从珂败光了,别说拨钱赈灾,就连下个月的俸禄都不一定发的起。

要人?没钱,哪个官员愿意被派去赈灾。

要支持?皇帝还正想着让自己心腹上位,而那些皇帝心腹正眼巴巴想上位,不使绊子就不错了,居然还想支持!

两位宰相居然一时坐愁空山,相对无言,此时两人已经没有之前拼一把重新夺权,退一把拱手让人纠结,只剩下到底是尽全力抗旱扶一把天下,还是趁着旱情还不严重赶快退。

此时灾情还不算严重,两位宰相虽然才能比不上冯道,但能被冯道提为宰相,能力还是没问题的,要真豁出去主政抗旱,说不定还能成。只是这却有巨大风险,抗旱这事本就七分天意,三分人为,要一个不甚,老天就一直不下雨,那两人干得再好,最后只怕也不行,而一旦不行,早已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李从珂那些心腹,肯定会落井下石,到时两位宰相说不定连晚节都不保。

思虑再三,两位宰相决定搁挑子。

君王不信任,朝中新贵虎视眈眈,国库赤字,为这样的朝廷搭上自己,不值得啊!

不过搁挑子也得搁得有水平,要真为了弄个自污落得无能、贪污等名声两人也不乐意,所以伶俐一动,两人唱了出双簧。

某日,两位宰相正在政事堂处理政务,遇到下面送来一份奏章,刘昫打算按惯例处理,李愚却想按自己想法,两人为此争论起来,在争论中,李愚突然讥讽道:“公如此按惯例,可是因为这惯例是公亲家翁所定?”

刘昫曾和冯道议亲,打算将自己嫡女说给冯道次子冯吉,两家虽然因孩子年幼没过礼,可这在朝堂上也算人尽皆知,李愚这么说,是嘲讽刘昫这宰相是靠冯道力捧上来的。

刘昫顿时大怒,当即和李愚在政事堂大骂起来。

两人骂仗声势之大,不仅震动整个三省六部,甚至连宫里的皇帝李从珂都惊动了。

李从珂大感丢脸,从唐设三省六部以来,朝廷这还是第一次出现两个宰相在政事堂相互对骂的,忙让枢密使去劝架,告诫两个宰相,“尔等何等身份,居然在政事堂口出污秽,若再犯,定然不饶。”

可不想这压根没用,两宰相居然无视皇帝劝架,仍然在政事堂大骂不止,甚至还越骂越难听。

李从珂忍无可忍,直接将两人同时罢相。

于是,李愚和刘昫两人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对因为在政事堂骂仗而被同时罢相的宰相,“亲家翁”一词更是流入民间,源远流长。

李愚和刘昫被罢相后,第二个倒霉的是新上任两个宰相卢文纪和姚岂页。

李愚和刘昫两人虽然滑头,可在位的时候,也算恭谨尽责,政事堂一干政务,两人也算打理的整整齐齐,可等两人一罢相,政事堂一个宰相也无,顿时就瘫了,李从珂自然只得选新宰相。

李从珂本来想让自己几个心腹上位的,可他很快就发现不行,他遇上了昔日和李存勖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他虽然把一众心腹插入朝廷,屡次提拔,可他原来那群心腹官阶太低了,无论身份名望都不可能胜任宰相,无奈之下,李从珂只能让朝廷一群众臣推举一些有名望有身份的,让自己选新宰相。

朝中想当宰相的自然大有人在,很快,二十多个人选就被推举出来。

可李从珂面对二十多个人选却犯了难。

这么多人,他到底该选哪个?

纠结不定的李从珂非常创造性开创了一种另类的选相方法。

找一个透明的琉璃瓶,把二十个人名分别写在纸上,然后叠起来,放入琉璃瓶中,然后沐浴斋戒一日,最后用一双筷子从中夹出两个纸团。

俗称抓阄!

继唐僖宗打马球选节度使的荒唐之举后,李从珂再创了抓阄选相!

不靠才华、不靠能力,靠运气!

而靠绝对运气被选中的两人,一个是卢文纪,另一个是姚岂页。

李从珂此时对自己的手气还比较满意,因为这卢文纪、姚岂页两人都出身名门,是有名的世家子。

卢文纪出身范阳卢氏,和之前的卢质、卢程是一族,不过是不同支房。而姚岂页亦是大唐名相姚崇之后。

所以李从珂欣然任命两人为相,把朝政托付给了两人。

只是此时李从珂好像忘了昔日李存勖任世家子豆卢革韦说为相教训,世家子,最容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而卢文纪和姚岂,恰恰是这样的世家子。

所以等卢文纪姚岂页两人当上宰相,两人不仅没有意识到正在危机四伏的旱情,反而为了提高自己威信,开始大力抓点卯率。

后唐朝廷的文武百官,从李存勖建国,十一年以来,第一次被迫开启了上班打卡的生活。

刚开始,文武百官还以为两位宰相新官上任三把火,打算给宰相面子,老老实实点卯,可很快,看着两个宰相越抓越紧,甚至还鼓吹皇帝五天一上朝,众大臣直接恼了。

大唐三百年,后唐十一年,什么时候皇帝五天上一次朝。

大唐刚开国时,虽然曾规定五天上一次朝,可很快,皇帝和大臣们就吃不消,改为初一、十五上朝,而其后皇帝更懒,有时就初一上个朝,甚至到唐僖宗时,只有逢节日皇帝才出来,与群臣同乐一下。再到后唐,李存勖时又恢复了初一、十五上朝,李嗣源时,刚开始也是初一、十五上朝,可很快,李嗣源因为年老体弱,只是初一上朝,再后来,李嗣源病得起不了身,就只能在重大节日露露面,稳定民心。

所以卢文纪两宰相提出让皇帝和朝臣五日上一次朝,简直犯了众怒,甚至连李从珂都觉得荒谬,直接呵斥两个宰相无能。

在朝廷因为上朝和点卯吵成一团时,中原的旱情也渐渐遮不住了,当李从珂和众朝臣得知夏收会大量减产,秋收可能颗粒无收,国库赤字更重甚至都发不起下月俸禄,更是整个朝廷都乱了。

朝中一些有学之士开始公开上奏弹劾两位宰相,其中太常丞史在德更是直接在上朝时当众说“如今朝堂之上,尸位素餐者太多,有些人空有名望,却无丝毫才能,别人询问政事,不仅没有谋断,反而一问三不知,这样的人,身居高位,于国家于朝廷都是危害……”整篇奏章虽然丝毫没提两个宰相的名,却让两个宰相如坐针毡。

而这些混乱,都在下个月发不起俸禄时达到了顶端,李从珂在某天上朝时,突然发现自己底下的朝臣少了大半,而就算来的这些,也都闲散轻慢,毫无上朝的恭谨,一眼望去,竟不像在上朝,仿若在菜市场!

李从珂心里某根弦突然崩了!

※※※※※※※※※※※※※※※※※※※※

众大臣:不发俸禄,我们凭什么上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升官!发财!死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升官!发财!死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朝堂乱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