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行雕版印刷的方法
过了两日,把一切准备妥当,冯道果然亲自进宫,向李嗣源提了雕版印刷九经的事。
比起众大臣的异口同声反对,李嗣源对冯道弄雕版的事倒是很支持。
这修书弄国史刻雕版素来是涨名声的好事,就连唐太宗都兴冲冲弄了一次(虽然最后在国库吃灰),如今天下国富民安,李嗣源前些日子已经将修唐史的事都许了,如今听着冯道想弄雕版,李嗣源自然乐得同意。
至于修国史要多久,费多少人力物力,李嗣源反倒没群臣那些顾虑,出钱出力的事,不是有冯道么!
冯道既然提,那肯定都事先考虑妥当了!
不得不说,李嗣源有时比群臣更了解冯道,也更相信冯道。
所以李嗣源二话不说,直接拍板,既然冯相觉得雕版好,那咱就弄雕版吧!
有了皇帝亲自拍板,众大臣自然不好再反对,毕竟这事决定的是皇帝,出力出钱的是冯相,这两人不怕弄个二十年,别人还说什么。
于是,以前甚至连唐太宗弄了一次都发怵的雕版,就在这一个心大,一个想干事的君臣两人捣腾下,直接通过了。
很快,皇帝的诏书就下来了,雕版印刷九经的事正式定了下来。
诏书下完,李嗣源拍拍屁股回宫里了,剩下的事,当然就是冯道这个宰相干了。
冯道拿着圣旨,却没有立刻开始大干特干,反而先派人去国子监一趟,让所有国子监的学子写一篇文章。
冯府书房
冯道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沓纸,一张张看过。
冯文一手端着茶,一手推门进来。
“叔,看什么呢,一回来就进了书房。”冯文放下茶盏,笑着问。
“我今儿让国子监的举子们写了点东西,”冯道随手把手中纸递给冯文,“你也看看吧。”
“写了什么?”冯文有些疑惑,接过纸,随手看了两页,噗嗤一下笑了,“哈哈,叔父,你怎么会想到让他们写这个。”
这一沓纸上,赫然全是一个标题《论雕版印刷的不足》!
冯道甚是悠然的端起茶,抿了一口,“雕版是用来印书的,不是用来放在库房吃灰的,我既然要弄雕版,总得弄明白为什么学子们都宁愿手抄而不肯用雕版印出来的。”
冯文听得点头,他叔素来务实,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落到实处,如今他叔既然想弄雕版,自然是要让雕版印出的书能够真正被用起来。
“那叔可看出什么问题了?”冯文一边翻着看一边问。
冯道端着茶,“读书人宁愿手抄也不愿意用雕版印出来的书,原因无外乎有这几个,雕版印出的墨迹不清,纸张污迹斑斑,读书本就是雅事,书更是金贵的东西,手抄的字迹清晰纸张干净,看起来更舒服,读书人自然选手抄而不选雕版。”
“那叔父打算怎么办?”
“我已经让工部派雕版的工匠改良雕版,他们正在试验怎么雕刻印制更清晰。”
“难怪叔父这些日子迟迟没有动工,原来是这个缘由。”冯文知道圣旨已经下了大半个月了,他叔却磨磨蹭蹭的一直没开始,他还奇怪,原来是在这,不由问,“那工部那边弄得怎么样了?”
“将字迹雕的清晰些,控制用墨倒算不得难事,工部的那些老匠人已经重新调好了,只是,”冯道揉揉太阳穴,“我一直在想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冯文不解。
冯道突然问:“如果给你一卷手抄的书和一卷雕版印的书,你选哪本?”
“当然……”冯文刚要说印的,突然反应过来,不对,按照唐朝读书人的观念,会选手抄的。
如今唐朝的手抄书已经到了精致的程度,雕版哪怕再改良,一时也比不上手抄,唐朝读书的多为世家子弟,所以哪怕雕版出来,只怕读书人也还会选手抄。
哪怕雕版比手抄便宜,对于不差钱的读书人来说,只怕也未必有什么吸引力。
而印出来的书,终究还是要给读书人使得!
“那怎么办?”冯文不由着急,这雕版哪怕雕出来,可天下读书人要是不认,也还是进仓库吃灰的料。
“如果只是单纯的印书,雕版肯定是比不上手抄的,所以这几日我一直在想,除了书,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书上加些别的,例如注释。”冯道一边喝茶一边说。
“加注释?”冯文眨眨眼,读书人是有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注释的习惯,尤其是听夫子讲书时,可加个注释,就能让雕版印的书被读书人接受,这注释好像没这么大作用把?
冯文不由说:“虽然请名儒为经书写注释,有些读书人为了看注释会买,可天下大儒何其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怕读书人也未必都接受。”
“只是名儒自然不行,可如果是掌管科举的国子监祭酒田敏老学士呢?”冯道眼睛微眯。
冯文突然瞪大眼睛。
他终于明白他叔想干什么了。
论高三教材哪本卖的最火?
印刷最精致的?
错!
题目最全的?
错!
主编名师最有名的?
错!
真正最火的只有一本,那就是出高考题主编编的那本!
他叔要真让掌管科举的田祭酒给修订九经,用于雕版印刷,冯文敢保证。
哪怕对雕版印出的书再嫌弃再龟毛再吹毛求疵的世家子弟,只怕也会人手一卷。
※※※※※※※※※※※※※※※※※※※※
刚复更有点卡文,今天有点少,周一有辅导不确定,周二正常更新,应该能调整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