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削藩之争(一)

第二十八章 削藩之争(一)

PS:因昨日御笔身体不适,只更了一章,因此御笔今日会更新三章。若是可能的话,会更新四章。希望热心的书友们能大力支持啊。在此,御笔还要感谢给御笔打赏的诸位书友,感谢各位的支持,尤其是稻草人兄对我们新人的全力支持,其心其意让御笔肃然起敬,钦佩不已。

-*******************************************

“这里有一份奏本,你们看看吧。”李修远从龙案上拿起一张折叠着的白纸,方孝孺连忙起身取了过来。

奏本,是明、清时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书之一。明初定制,臣民具疏上于朝廷者为奏本,也就是说,在当时,臣民有事要向皇帝上奏时都使用奏本。后来历史上的永乐二十二年对此进行改革,增加了题本,并且规定题本、奏本并行,官员公事用题,私事用奏。

至于大家所熟知的奏折,其实是康熙年间才正式开始使用的,清初以前并无奏折一说,只是受电视剧及部分参考书的误导,很多人都以为历朝历代均有奏折,其实是大错特错。不是常有一句话说是这么说的么:有本上奏,无事退朝。这本,就是奏本的意思,不过后来奏折也包括其中。

方孝孺接了奏本,立即仔细阅读起来。看着奏本上的内容,即使方孝孺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胆魄,此时也不禁大惊失色。不过方孝孺终究是方孝孺,大惊之后,便恢复如常,只是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念。”李修远没时间让方孝孺他们一个一个慢慢的看,直接对方孝孺说道。

“奏:燕王智虑绝人,雄才大略,酷类先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所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谨具奏闻。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九日,户部侍郎卓敬。”

方孝孺抑扬顿挫的将奏本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念了出来,其余三人在方孝孺念出‘燕王’二字时脸上还有些疑惑不解,等到方孝孺将全文内容全部念完,他们的脸色早已变得和方孝孺之前那般震惊的面无血色。

别说方孝孺等人为何会这般失态,实在是因为兹事体大,由不得他们不震惊。

燕王何许人也?那可是自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相继死后,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是历史上发动‘靖难之役’,把建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当皇帝的雄才大略的明成祖。

虽然说现在燕王还没有明显的叛变迹象,但朱元璋在未死之前就已察觉到了朱棣对朱允炆皇位的威胁。如果老天爷能给朱元璋再多活几年,或许朱棣的问题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而不必等到朱允炆登基后再来烦恼。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自诩一生英明神武,当年更是跟自己的大儿子朱标说,我要把一根全是刺的棍子打磨的干干净净的再交到你的手上。朱元璋嘴里是这么说,他实际也是这么做的,因为他后来把满朝文武中全部能威胁到自己子孙皇位的功臣们几乎全部屠戮殆尽,同时还把自己的其他儿子全部封了亲王,让他们镇守戍边,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朱家皇权的统治。这时,朱元璋以为自己设计的非常完美,他可以放心的去了。

直到临死之时,朱元璋才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把那根棍子上的刺都除的干干净净了,却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在那根棍子上钉下了一枚比刺更可怕的大大的钉子。只是他就要死了,再没力气和时间亲自把那枚钉子除掉,于是他期望着自己的皇孙朱允炆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拔掉这枚钉子。

当初朱元璋说要分封亲王之时,就有都察院的一名御史冒死进谏,说绝不可分封亲王,否则必造成西汉时的‘七王之乱’,朱元璋当时一刀直接咔嚓下去,就把那御史给送上了西天。

后来明初能臣卓敬上书,指出了分封诸王将带来的弊病,而到山西任职平遥儒学训导的叶伯巨则更加明确的说:‘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

结果卓敬幸运的活了下来,叶伯巨却被朱元璋以离间骨肉最给下狱处死。此后再没人敢向皇帝谏言。

靖难之役的爆发,叶伯巨的的远见均一一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只可惜已经晚矣。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燕王的实力越来越强,尤其是秦王、晋王都死了之后,朱元璋才猛然醒悟自己犯下了大错。而对此洞若观火的几位大臣们也同时感觉到了来自燕王朱棣对新皇建文帝皇位的巨大威胁。

如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及陈迪等人才会在李修远当皇帝前,三番两次进宫与皇帝密商削藩之事。

削藩之事非同小可,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否则一旦引起燕王警惕,必将造成藩王造反,举国大乱。

只是方孝孺他们没想到,在自己与皇帝密谋此事之时,居然还有其他人直接向皇帝上奏了削藩事宜。如此,也就意味着密谋削藩之事很可能已经走漏了消息。

“皇上,这……”黄子澄好不容易回过神,指着方孝孺手中的奏本忧心忡忡的看着李修远征询道。历史上说,黄子澄是最早与建文帝朱允炆谈及削藩一事的,因此他对皇帝心中的忧虑自然比别人更加清楚。

“无妨。卓爱卿朕还是比较了解的,此事关系重大,他断不会私自向外宣传。不过诸爱卿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李修远摇摇头示意大家不用担心。卓敬虽然只是一个户部侍郎,但却是对建文帝朱允炆最为死忠的臣子之一,他既然敢向皇帝进言,也就表示他早已做好了接受任何结果的准备。

“微臣以为,卓大人所言甚是。然则,燕王雄踞北方,势力已成,徙封于南昌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且诸王分封异地,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是以微臣认为,先擒燕王,震慑其余诸王,再逐一破之,方为上上之策。”齐泰率先从位子上走出来,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卓敬所提出的将各藩王南迁北,北徙南的提议,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削藩一事的看法。

“皇上,齐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燕王势大,且无劣迹,更无叛逆之迹象,削之无名,不易破之,而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黄子澄也紧随其后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否定了齐泰先从燕王下手的建议。

“你们呢?”对于齐泰与黄子澄的提议,李修远早就预料到了,但为了表示一定的尊重,他虽然不同意他们二人的观点,却也不打算直接否决他们的提议,因此不予任何评论,直接把目光落在了一语不发的方孝孺与陈迪两人身上。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带着超脑回明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带着超脑回明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削藩之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