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开始行动
“这!……简直是在胡闹啊!……”弘治满脸肃穆的看着张皇后。
话说一开始弘治确实有些生气,但是随后一想,张延龄和张鹤龄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又让他感到很是无奈与好笑,而且或许他们这样做会好一些吧。
因为他要是现在召回张延龄和张鹤龄的话,张延龄兄弟两人确实不敢说什么,不过就如张皇后本来的打算那样,两兄弟现在有些拮据了,他既然断了两兄弟的财路,那他恐怕就需要从他的内库里拿钱来支助一下张延龄和张鹤龄两位小舅子了,总不能作为外戚却紧衣缩食让人笑话吧!甚至对皇后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不掏钱难道让皇后掏她的私房钱吗!
而他要是放任默许张鹤龄和张延龄去做的话,到时候损失的是国库里的钱,因为这种赃款最后是要充入国库的。
国库与内库相比,弘治觉得还是让国库出些钱比较好,毕竟内库里面的钱他是可以自由动用的,是专属于他的小金库,而且与国库相比,他内库里的钱也不是很多啊。
“鹤龄他们确实有些胡闹,要不把他们叫回来训斥一顿。”张皇后很是严肃的说到,
“算了,这种事情只此一次,让他们以后不要在干这种事情了。”弘治很是严肃的看着张皇后说到。
“妾身明白了。”张皇后点了点头,神色不由的放松了下来。
不过虽然帮张延龄和张鹤龄渡过了这一关,但是张皇后心中并不高兴,因为那些个太监竟然敢算计她弟弟们,这无疑是让她很是恼火的一件事。
但事情却还是需要从长计议,毕竟那些个太监也不是那么好动的。
可惜对于这些张鹤龄和张延龄现在还丝毫不知道,他们正满心欢喜的跟着那个老太监前往东厂。
“延龄,到时候我们拿多少为好?”张鹤龄很是兴奋的看着张延龄问道。
“大哥,小点声,我们做的可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张延龄很是无奈的说到。
“怕什么,这里又没有外人,公公可是我们自己人。”张鹤龄很是随意的说到。
“寿宁伯过誉了,不过咱家肯定会守口如瓶的。”老太监满脸严肃的说到,不过眼底却是闪过一丝讥笑,当然张鹤龄和张延龄没有看到。
“好了,大哥,不管怎么说注意点总没有错的。”张延龄很是无奈的说到。
“好好,我不说了,不过,延龄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张鹤龄很是没有诚意的保证到。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办法回答,到时候看情况吧,要是多的话我们就多拿点,少的话就少拿点。”张延龄沉思片刻后回答到。
“可以!”张鹤龄点了点头,心中不由的祈祷光禄寺的那些个官员们多贪一些。
张延龄和张鹤龄在老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东厂门外,张延龄观察了一下,看上去很是平常的一个地方,当然就是门大了些,墙高了些。
“两位伯爷见谅,东厂一般不让外人进入,因此恳请两位伯爷在此稍后,咱家进去禀明万岁爷的旨意之后,自然会有人马前来听从两位伯爷的调遣。”老太监不紧不慢的说到。
“什么!要让我们在外面等!……”张鹤龄脸上露出了怒容。
“好了大哥,既然是规矩那就遵守就是了。”张延龄拉住了张鹤龄,随后在张鹤龄的耳边小声的说到,“这种捉拿犯人的地方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晦气的很,避都避不及呢!大哥怎么还想往前凑。”
张鹤龄一想这里好像确实很晦气,因此也不打算纠缠了,“那就请公公快去快回好了。”
兴许是真的不愿让张延龄两人久等,一盏茶的功夫后,从东厂大门出来了两队人马,一多一少,多的有二百来人,少的也有四五十人,而那位老太监也跟了出来。
少的那队没有停留,直接向着某处奔驰而去,多的那队则是停在了张延龄两人的面前。
老太监来到张延龄两人的面前,指着那队人马最前方的一人说到,“这位是曹掌班,这次便是由曹掌班带领人员进行搜查。”
张延龄和张鹤龄看向那位曹掌班,身材不高,但看上去很是强壮,不过有些苍白的面孔却又让人觉得他有些虚弱。
“见过两位伯爷。”曹掌班向前一步满脸肃穆的说到。
“呵呵,曹掌班辛苦了,这次全靠曹掌班鼎力相助了。”张鹤龄满脸笑意的说到。
张延龄没有说话,不知为什么他感觉这位曹掌班很是不友好,自然也不愿意理他了。
“这是下官的职责。”曹掌班不咸不淡的回答到。
张鹤龄有些不悦,话说他堂堂寿宁伯与你客气一下是看的起你,结果竟然在他面前装高傲,如何不让张鹤龄生气。
同样张延龄也有些不悦,话说他们不过是第一次见面,应该没有什么仇恨吧,这么装是想给谁看啊!
“呵呵,寿宁伯,我们现在是不是该出发了。”老太监连忙说到,同时用阴沉的目光扫了下曹掌班。
见老太监那有些阴沉的目光,曹掌班顿时浑身一颤,冷汗忍不住冒了出来。
曹掌班不怕张延龄兄弟,是因为张延龄兄弟还管不到东厂来,但是老太监就不同了,虽然他也跟东厂没有关系,但是别忘了东厂厂公也是太监。
这些太监之间的关系很是复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有时候很是团结,而且老太监虽然没有司礼监的太监有权势,但是身为跟着弘治身边的随侍太监,即使司礼监的太监们也得给他个面子的,真要是想整治他,只需要跟厂公提一下就可以了。
其实曹掌班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之前出来时老太监对他们的要求,那就是手脚要干净,还有便是对张延龄兄弟的作为视而不见。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趟差事没有钱拿,同时还有看着别人拿钱,这简直是自从建立东厂以来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