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次看《中华再起》时,惊叹间有种觉悟: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原来是有可能将自己的空想变成文字与其他人分享的,于是便有了自已也来动手的念头。
历史在必然性与偶然性这间抉择前进,它绝不会因某个人或某个集团到达更古老的世界而有决定性的改变,古老中华帝国的命运理应是按照它自已的惯性向前奔驰,直到遇到一个巨大的无法逾越的障碍才会“渐”成穷弩之末直至最终溃然倒塌,于是中华民族才会浴火重生,于是才会诞生“新中国”。所以架空的历史小说必须选择在一个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满清末年不吝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无论正史或野史资料都比较全面翔实,而且对出现的历史人物,如今的读者都比较熟悉,易于接受,但已经有“中华杨”等高手专美于前,自愧不如的我只能选择另外一个时代,当然也是我比较感兴趣和相对较熟悉的年代。
于是便选择了1644年的中国。这一年,农历称“甲申年”;这一年,中华大地风云突变、波涛叠起;这一年,中华民族的阶级搏斗和民族征战经过三十多年的内外交迫后都达到了历史最**;这一年,李自成统率的农民起义军先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北京明王朝,然而不久就有了吴三桂降清,再不久就有了满清鞑子进关入主中原等任何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亡国惨剧。也是这一年,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草原的傍晚击溃了英王威廉,世界近代史正在翻开新的篇章;也是这一年,伽利略与牛顿分别在两年前去世和诞生;也是这一年,帕斯卡在前年创制了机械计算机(加法器),托利拆利在去年发现了水银气压计原理,而人类要想使用惠更斯发明的摆钟还要十二年(多漫长)。历史的变革必然来自这样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于是我选择了这一年。
当代一位历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镜。”回顾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我深有同感,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歌功颂德的如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郑成功等人真的那般伟大,那么他们理应有能力重拾华夏河山,成为“中兴将相”,何至于连半壁江南都不得保,最后以至于亡国败家呢?
非常开心能与看到本文的朋友分享以后的文章,因为写文章的水平的确很差,所以有板砖的请使劲拍。最后还要说一点,“架空历史小说”绝对属于意淫小说,其本质同武侠、科幻、侦探小说甚至**小说一样是为满足特定读者圈需求而产生的,如果要强迫它有些现实意义,只能这样说,此类小说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比起如“还珠”、“流星”之类的留着鞭子或扮颓废的蝇头小楷也许更能令时下的年轻人知道什么才是“火热的青春”和“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