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原始人日记第668章精神文明建设

五条木船的建造成功,经过熟手训练之后的造船厂在五月正式开启了大规模的造船计划。

这次除开只留下一个工棚继续打造小型渔船之外,同时开建的有三艘二十人规模中型木船,五艘三十人规模的大型木船,一艘更大预计乘坐超过五十人规模的超大型木船。

中型木船采用的还是单仓单体模式,而大型木船和超大型木船采用复舱和甲板模式,这些大型木船因为体型巨大,都要采用龙骨和桅杆风帆技术,因此结构更加复杂,建造更加麻烦,所用的材料和消耗的时间也会更久。

当初第一艘三十人规模的木船建造足足用了五个月时间。

当然,现在肯定用不了这么久。

眼下无论工匠水平还是造船技术,和四年前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徐晨对造船厂的要求就是,在九月巫祝大会之前,这八艘大中型木船都必须建造完工。

有了这批新的木船,不光可以极大改善水路交通状况,他策划的巴国水军建设计划也终于可以提上日程。

至于超大型木船,因为规模太过超前,徐晨没有做硬性要求,只是让造船厂根据情况合理安排,争取一年之内完成。

五月,进入了一年中最狂暴的雨季。

季苍河水暴涨,整日轰鸣不绝,浑浊的河水浩浩荡荡从上游而来,在王城附近被河道束缚之后狂暴的冲击木桥,但粗大的桥墩还是经受住了洪水的冲击,经过徐晨安排人不断的监测观察,发现接连几次洪峰路过,并未对木桥造成任何损伤。

木桥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预示着这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大桥,真正达到了徐晨想要的设计要求。

而这个结果也让徐晨终于可以放下了心来,专心致志开始他的造船升级任务。

时间忽忽,眨眼又是秋收时节。

七月的拱火盆地,再次迎来了热闹的丰收场面。

造船厂也陆续有中型木船开始下水适航。

随着一条条崭新的大船开始出现在河流之中,王城的丰收气氛越发热闹。

八月,三条乘坐三十人规模的大船也陆续下水,到八月底,这一批中大型木船全部完工,整整八艘,一字排开停靠在大桥下方的码头两边,看起来蔚为壮观。

而最大的船坞之中,那一条超大型木船龙骨已经铺设完毕,一群工匠正在加紧安装船骨,接近两层楼高的体型让人叹为观止,逐渐展露出无与伦比的昂扬和霸气。

徐晨发布新一轮的征兵命令,从各部落挑选精通水性的年轻猎人组建巴国水师,开始展开水军训练。

九月,在新一届的巫祝大会上,徐晨宣布成立巴国水师,任命莫为水军统领。

晨王九年十月,巴国水师第一次远距离拉练训练,目标就是打探清楚乌龙江中下游到勐犸河流域的广袤区域。

王城也同时启动了第二轮的河堤扩建工程。

晨王十年一月,水师第一次远征训练归来,巴国地图拓展到乌龙江下游六百里区域,两岸山河地理环境逐渐明朗,同时也打探出另外一个大型部落聚集区域,就是曾经的白毛族旧族,位置就在乌龙江东南岸,距离刺叉族下游百里开外。

因为当地环境复杂恶劣,自然资源贵乏,徐晨命令将整个族群全部迁徙到油桐林湖地和盐矿附近定居,伐木垦田与羽公族混居,为打造他的核心三角经济发展区域填充人口。

十年三月,神殿第一批小巫女培训结束,经过考试认证之后,合格者被授予了巫医和巫师称号,

返回各部落开始推广基础医疗和教育。

同年,神殿巫学院在徐晨的指导下,开始编纂推广第一本巫王医典,医典内容涉及到紧急救治、助产、育婴、常见药物药性分析、基础药理知识、常见疾病治疗和预防、药材加工处理、常见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日常医药和救助知识。

另外医典之中还部分阐述了基础外科手术的清创、消毒、缝合、止血、包扎以及针对筋骨损伤等进行的一些矫正和处理等方法。

虽然这些内容都很粗浅,而且许多并不一定正确,但有了这些科学方法作为指导的基础医学医药知识,为巴国未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

医学终于从纯粹的泥土树叶巫祝歌舞跳大神等原始阶段开始迈入系统性的治病救人阶段。

相对于农业和工业的布局,徐晨更加看重医学的发展。

毕竟眼下他已经不愁吃穿住用,照顾好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不想自己好不容易一手打造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开局,自己还没来得及享受就挂了。

除开医典的编纂和推广之外,徐晨同时还在指导编纂巴国基础工业手册和农耕纪要两种重要典籍。

基础工业手册主要是记录关于建造房屋、烧制砖瓦石灰、金属冶炼、石器打造、木器加工、皮革加工、竹器藤编、制陶、榨油、车辆、造船等各种已有的简单工业技术总结。

农耕纪要主要是对于垦田、修渠、修堤、灌既、育种、播种、农具制作、农田管理、采收加工、食物存储、畜牧、养殖等各种农业知识进行总结和推广。

这些内容并非因为推广才开始编纂,而是从徐晨穿越开始就已经通过日记和随笔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备。

叶和小女巫一直都在不断的帮他汇集整理,最终不过是将其进行了分类和汇编而已。

以前因为各部落除开巫这个群体之外,所有人对于文字读写和计算一直都是空白。

但随着巫学院的第一批小巫女毕业回归,这些纯文字型的典籍也才有了推广的基础。

至少,这些内容在各部落已经有了解读的能力,能够起到推广的效果。

徐晨相信,随着巫学院和官员学校更多拥有读书识字和计算能力的人毕业充实到基层部落,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将慢慢体现出无比强大的能量,未来这些人,凭借这些基础知识的指导和推广,巴国各族群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不过随着读书识字群体的日渐壮大,农业发展也让各部落在不断摆脱狩猎生存模式,兽皮的产量越来越少,对于文字记录和书写的需求却越来越大,继续用兽皮已经慢慢不合时宜,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代替兽皮书写的良好载体。

竹木简牍直接就被他第一时间否定且抛弃了。

并非不行,而是习惯了兽皮这种轻薄容易携带保存的载体之后,他已经无法忍受笨重的简牍带来的麻烦。

虽然竹木简牍的确简单省钱,但却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

因为他还有更好的替代品,徐晨决定开始研发纸张。

造纸其实并不难,相对于金属冶炼和造船、榨油这样的复杂工业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的创造发明。

而且造纸的原材料更加简单,来源更加丰富。

麻是现成的,而且自然界还有许多纤维丰富韧性很好的树皮野草都可以用来造纸。

至于造纸的工艺,徐晨相信解决起来很容易。

无非是将麻皮之类的植物纤维进行浸泡打浆处理,然后用合适的器具对纸浆进行过滤成型,然后挤压晾干而已。

造纸厂就建造在城南方向下游三里之外的染坊附近,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个占地四五亩的院落,里面和染坊一样,用陶砖砌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浸泡池,然后又建造了几个凉棚充当打浆煮浆区和抄纸晾晒区。

条件很简陋,投入最大的无非是几个冲打纸浆的石臼,而难度最大的却是抄纸用的竹帘,为了编织出来网眼足够细密的竹帘,徐晨亲自带着几位篾匠经过反复制作试验,前后忙碌了近一个月时间,最终才制作出足够细密的竹帘,然后打造了几把长两尺宽三尺的滤水抄网。

当然,抄网制作成功,也只是解决了造纸最重要的工具,要想成功造出纸张,纸浆原料才是重中之重。

而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原材料制作出达到书写要求的实用纸张,徐晨又一头扎在造纸厂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反复试验。

晨王十年八月,秋收之后,在又一届巫祝大会召开之前,造纸厂终于造出了能够书写的第一代实用型麻浆纸。

这种纸是以麻皮为主要原料,另外还添加了一种野草和两种同样韧性很好的树皮材料,进行浸泡沤烂清洗打浆之后抄纸晾干,得到一种麻黄色纸张,略厚,但书写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不太耐折叠,容易翻边起毛。

虽然结果让徐晨还不是完全满意,但用来日常记录和书写朝廷公文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神奇纸张的诞生,一下让小女巫喜出望外。

对于徐晨说要研究出一种便宜经济而且书写方便的材料取代昂贵而且制作复杂的兽皮纸的时候,小女巫虽然充满了信任,但当她真正看到麻浆纸之后,她才感觉到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这种叫做草纸的材料,轻薄柔软,书写方便,材料遍地都是,制作也不复杂,亲眼见证了造纸的经过之后,她被徐晨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再次深深折服。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这些年随着王城的建设和巴国越来越繁荣强盛,徐晨也越来来越少的展现他神奇的造物能力。

更多的时候,徐晨都把精力放在管理王城和指导各部落的稳定发展上。

但麻浆纸的出现,似乎一下打开了另一扇神奇的大门。

纸张便宜,制作简单,造纸厂虽然不大,但一天能够制作好几百张纸,足够支持王城各部门的日常使用需求。

最主要的是纸张书写方便,装订容易,很轻松就能在上面书写甚至作画,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结实,害怕水火,不耐保存。

但相对于成本来说,这个缺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自从纸张制作成功之后,很快便在王城官方层面和巫学院、官员学校开始推广。

同时徐晨要求以后巫王字典、巫王医典、农耕纪要、基础工业手册、启蒙识字和计算等教学书籍等都要采用纸书新式制作推广。

为了配合标准化纸书的编纂和推广,徐晨在纸张研发成功之后不久,就招募工匠开始制作第一套丛书的凋版印刷。

虽然国家很小,人数很少,书籍也不多,但随着王国的发展和识字群体的不断增长,未来对书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而这些年他和小女巫等人积累起来的各种日记和随笔内容也已经堆积成山,那些兽皮载体虽然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但都需要仔细整理誊抄出来才方便管理和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粮食。

只有书籍积累的够多,一个文明才能积淀越深,发展的越稳健。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而一个没有文字传承的民族,更加没有未来。

纸张的出现,代表着巴国已经呈现出高级文明特征,从单纯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阶段,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求迈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原始人日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原始人日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