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阅兵(二)

第三章 大阅兵(二)

一小时后,到观礼台上的来宾纷纷就位的时候,而那个急于请功的日本新首相相川正十郎则拍马屁地早早在几小时前就把天皇拖到了观礼台前跪下了,这时日本天皇还有他的天皇宗亲们也已经将近跪了4个小时了,几个年岁过大的老头老太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作为对中国历史还算有点了解的相川正十郎首相在天皇的耳边:引用当初了秦帝国灭亡时子婴三世的范例,那时侯的子婴极其宗亲就是把国之鼎器系于项下跪迎刘邦进城的。而日本的国印什么的当然都被收缴到东北军总部,相川正十郎也正有办法他想了一个用铁器来代替的方法。其他的铁器也不好找了,只好用什么铁锅,铁螺丝之类的重物来代替,其中一个老头子,据说是天皇的叔父这时候正好就倒在了自己挂着的铁锅上,锅底的碳黑正好涂了一脸,引发了周围围观的中国百姓的一片哄笑声。

观礼台下面引起的哄动,当然也让观礼台上的诸多来宾大为好奇(安全方面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类,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又怎么会接受邀请呢?同时我们的幽灵部队早已在布在四周了。)。在来宾们纷纷向着台下探身打量的时候,我们安排的东北军广播员开始了“中国抗战胜利大阅兵现在正式开始”的播音,考虑到有多国代表参加,所以,主席观礼台上的多国代表们也都带有翻译,不怕听不懂。只有蒋大总统还有些喃喃自语,“台下跪着的人怎么看起来有些眼熟呀?”而这时站在他边上的何应钦,他的眼神好,看清楚了。何应钦一由的惊叫起来:“裕仁天皇!”我这时候也上前一步,略带一些调侃的说道,“呵呵,没错就是这条狗,不知道何总长有什么事吗?是不是看到了你崇拜的狗现在变成这样了有点心痛了。”何应钦用手一指我气的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我则白一眼这个哈日族,当做没看见。这个家伙哈日都哈到,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向他投降时,他都要还半个躬。我没杀他已经是够给他面子的了。

这时蒋大总统再次看了看那领头跪着的裕仁天皇(日本天皇的服装是从戏院里找来的类似于日本皇族传统服装的戏服),再想起今天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主题上看出了一些端倪,道“你们是不是太不注重国际影响了?我们中国,可是泱泱古国呀,不要做的这么过分吧?我们要以德报怨!我不是已经发过命令了吗?”

这时周恩来副主席看着台下跪着的人道:“总统也不要强求海峰先生了,你看看,那些我们百姓们围观的态度,就明白了,他们是支持这种行为的了”。周副主席说完后就不再理他了。自己看起风景了。

我想了想还是给这个老家伙报告一下好了,我抬手敬个礼道“报告总统,这是日本新政府主动提出来的,并且这一切都是内新日本政府具体执行,下官认为本着中日友好的态度我们不好说不行。您说呢?”我这一句话说过口,把蒋大总统给堵在那里了,同时我转后暂时离开了主席台,通知阅兵式的总指挥官龙屠日执行第二方案,把较重的铁器换做较轻的小石头了,然后再由驻日司令顾如风上前汇报,日本新政府首脑坚决要求继续跪拜服罪以求中国政府原谅的态度。这样既表示了我们的大度,也可以堵塞那些一味腐仁的社会民主人士的说法了。

突然周副主席指着广场后面一个高近三十米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被遮盖着向我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么神密。”我微微一笑道:“周副主席先充许我卖个关子,过一会您就知道了。”

这时东北军阅兵广播的新消息也适时的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除了台下跪着的一群日本人,沉重的铁家伙是拿掉了,可换上来的黑不溜秋的小东西,轻是轻,可、可也实在是太臭了-------我表面还是一脸的严肃,可心里却乐开了花,“狗日的小日本,大概也只有和猪圈粪坑里的石头在一起才是最合适的了”。

作为战斗胜利的阅兵式,首先出场的当然只有那些战败者了--------日本的新首相不愧是顾如风的“得力帮手”(帮凶?),安排出场的日本战俘都基本上是从各集中营、劳工营里挑选出来的既还有一些体力又很听话的战俘(为了这次检阅,当然顾如风也还是慷慨的多分配了一些食品补充体力),所以虽然衣衫褴褛,可几百个日本兵还是勉强能够把在东北历次战斗中击毁的各种破烂坦克装甲车拖着穿越阅兵观礼台。

东北军的讲解员的解说“这是我们东北军历次战役中被击毁的日本军队的装甲车辆,现在正由他们原来的驶乘人员拖迤着经过观礼台,当然其中,也有发动战争的日本各级战犯,请特别注意那些车辆前面,人员最后面的被五花大绑的人员,是按照他们的战争罪行依次排列的”

作为发动战争的其他战犯,这时候也没有好果子吃,被铁链子五花大绑参与拖迤车辆不说,更还时常因为行进的缓慢而被其他战俘施以老拳,打翻在地之后就直接被当作了新增的拖迤物品加入到那堆破烂之中,首先倒下的就是前日本外相瘸子重光葵,其他什么板恒,田中,土肥,都没有等到日本的战败队伍穿越完观礼台就已经一一倒下了,战犯们被拖迤着滚过的地方,只留下一条条长长的血痕。

观礼台上的各国代表虽然也知道对战败的日本,中国人肯定会有一定的惩戒方法,可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即使大多数代表都是军人,可对于这样的场面还是有些不能认同的了。好在东北军的广播员很会把握时机,在各国代表开始议论纷纷的时候,讲解员恰当的宣布:“这次阅兵式,出于对日本国民的尊重,战败国的游行完全由日本新国民政府主持,对于会出现这样血腥的场面,东北军将士也感到意外和惊讶!”

广播员顿了顿接着道:“随后出现的是我东北军在各战场、战区消灭的日本师团、旅团的番号及其团旗,旅旗,持旗者为中国驻日本占领军各英雄连队的勇士们。”

观礼台下方几十米处点燃了几十堆火栈,那里就是将战败**队的旗帜进行焚烧的地方。走在这个方队最前列的是中国驻日占领军司令顾如风,紧跟其后的就是将日本731给水防疫细菌部队、日本关东军等日本主力消灭的东北军各英雄团队的代表,请大家注意他们制服的颜色各不相同,他们是来自各个不相隶属的不同部队。其中大多数部队大家可以在随后的阅兵式上看到,除了那支黑色制服的部队,…………”

“怎么回事?这个广播员怎么这么大嘴巴??”刘海峰有些听不下去了,穿着黑色制服的部队是顾如风为了管理日本而特别成立的专门镇压日本人的特别行动队,成员都是类似于赵明(详见75章血洗东京)这样和日本人有血海深仇的人。这样一支特殊编制执行特殊命令的部队,就是在铁血社内部,也只限于少数的高层人员才知道,这个广播员也未免太能耐了些吧??

“头,你别发火,这可是林秘书长亲自操刀上阵进行的广播了”作为阅兵式总指挥的龙屠日也没有想到林萍会这么来一番演说,匆忙的解释刚好赶上秘书长对特别行动队最后的结论“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我无语地向天白了白眼睛。

这时候,顾如风带队的持旗方队刚好正把手里一直低垂的日本战旗一一抛进大火,最后的**正要到来--------四个一身黑军装的精悍战士在大火前展示出一面开始一直放在火前地上,被几百双泥泞的皮靴践踏之后的日本膏药旗。

“大家眼前看到的日本膏药旗是由新日本政府提供的旧日本皇宫中历代供奉的日本皇室旗,在今天这个庄严的时刻,它也将代表旧日本被付诸一炬”随着林秘书长的解说,四个持旗战士,包括赵明,一起向着那张膏药旗吐出了口水,随后就把膏药旗扔进了烈火。

这时候,一个喜剧的场面出现了,一直守侯在日本天皇旁的新首相相川正十郎连滚带爬的扑了过来,他当然不是要舍身救旗,而是为了没有来得及表明立场来补充口水的了,一面向着大火喷吐毒液,一面向着默默看着膏药旗燃烧的赵明等人点头哈腰。

我不由好奇地俯身去看了看那个跪在观礼台下的日本天皇,它竟然只是摇了摇身体,还没有完全瘫倒。我对此不些感到有点疑惑,这时阅兵式总指挥了,面带笑容的龙屠日阴笑着道:“我用一根棍子,然后在它的背上一插,又用绳子绕了几绕,所以……”我不由不得笑了,龙屠日这家伙,真拿他没办法。

这样的阅兵前奏虽然对于外国代表毫无意义,但对于闻讯赶来的中国媒体和中国百姓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若干电影厂商都得到了特别照顾,而陈子昂则宣布,设备、胶片等物口都由铁血社提供了,让他们就阅兵式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以后还将由铁血社出资进行全国免费放映。

对于眼前这种略带一些战胜国对战败国极劲凌辱的阅兵前奏,没有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的美国佬看来很不理解,不时的小声议论着我们这种“无谓”的表现,作为二十世纪的新一代中**人,大家当然对美国佬的议论心知肚明,不过,现在也不是和浅陋的美国人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虽然林秘书长有些泄露军机的嫌疑,可那“敢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的声明还是让我有些得意了,不知道那些外国蛮子,听不听的出其中的玄机了,这事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时的检阅式正式开始了,三辆从德国运过来的奔驰敞棚车开到了检阅台前,龙屠日小跑地到了检阅台下台后对着大家敬个礼道:“请首长们,上车检阅!”我还个了军礼,我先请周副主席上了第一辆车,接着又把青白着脸的老蒋送到第二辆上(呵呵,我是有意的,我反正看到这个光头就不顺眼,天天在想办法想吃掉我们,也不怕他吃撑着。),我则上了第三辆车。汽车带着我们向受阅部队的方阵开去。

周副主席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安排到第一辆车上,他正在考虑到时要向受阅方阵说些什么的时候,汽车已经开到第一辆方阵前,这时周副主席脱口通过麦克风道:“同志们辛苦了。”第一方阵是由原特种一师的成员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他们也下意思地发了一个整齐的声音:“为人民服务!”周副主席这才发现这里说“同志们辛苦了。”好象有点那个了,不过还好他们回答的很好。李克坚而在那里笑笑,这话在我们那时不知道有多熟悉了。不一会儿就结束了方阵的检阅。大家回到受阅台上后,林大秘书长的广播又响起来了:“分列式检阅开始!”这时那首歌唱祖的曲子开始通过阅兵台四周安排的喇叭播放出来,与此同时,观礼台左侧500米处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整齐步伐声,东北军的第一支受阅步兵方阵开始准备通过观礼台。

本章在铁血社同仁的帮助下一起完成的

本部将在铁血社同仁的帮助下一起完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现汉唐雄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再现汉唐雄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大阅兵(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