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朝堂

第八章:朝堂

郧县东门。“听说这些都是从武昌府运来的粮食......”“是呀!”“迁移来了许多流民,我还担心他们占用了我们的粮食,如今好了,有了这些粮,我这心中就不慌了,张县令真是个能干的好官呀!”东门门洞前的道路两旁,早已有衙役在两旁警戒,让装着粮食的独轮车有序的进城。而在道路两旁,无法进城的百姓,却丝毫不显急躁,相反他们看着这些粮车都是满脸笑意的谈论着,心中对自家的县令老爷充满感激。灾荒年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朴素的道理,他们这些平头百姓都懂。“辛苦诸位了,再加把劲,将粮食运到粮仓后,我向县令给诸位请赏。”李达站在一旁高声吆喝道。自从上次张昭与叶斐然达成初步的共识后,粮食换药材与动物皮革的生意便很快敲定了。而作为生意的具体经手人,李达第一次离开郧县前往武昌府,可谓大长见识,如今成功将第一批粮食运回郧县,他虽然有些疲惫却浑身充满干劲,毕竟商行天下是他从小的梦想。“吁”张昭一拉缰绳,让马堪堪停住,望着东门前忙碌的景象与高声吆喝的李达转头笑着对身旁的杨锋道“赶巧了,我们从青木寨返回便遇到李达运粮回来了。”“是呀!他这次办成了这笔生意,又得自得许多时日了。”杨锋在马上笑道。“这一路奔波,功劳与苦劳都有了,让他显摆一下又何妨,走,我们瞧瞧他去。”张昭失笑道。随即张昭与杨锋等人便下了马来,一行人向东门走去。“阿昭,阿昭......”李达瞧见了走近的张昭不由高兴的挥手高声道“我把粮食运回来了。”张昭加快脚步,待走到李达面前,先是细细打量他一番,见他脸色略有憔悴,人却还是很精神,不由放下心来,拍了拍李达的肩旁,笑道“好样的,我就知道这生意上的事交给你准没错,这次办得漂亮。”李达听了张昭的夸奖,脸上的笑意愈盛,兴致勃勃道“以前困在郧县一县之地乃是坐井观天,这次前往武昌府,我真是大长见识了......”“打住,一会回城,你再细细给我们讲讲。”张昭笑道。李达连忙颔首不及。张昭环视一周,迟疑问道“叶斐然这次没来郧县吗?”“他是和我一起返程的,只是中途收到消息,前往襄阳了。”李达徐徐说道。“喔!”“知道是因为什么吗?”张昭皱眉问道。“算算时间,李胡子造反称王的塘报已经到了京师,朝廷选定南下平叛之人后,会在襄阳驻扎,到时候,湖广巡抚等官员都得前往襄阳拜见,叶斐然与湖广巡抚吴琛是姻亲,他受命前往襄阳城,替吴巡抚打前站,所以在中途便与我分开了。”李达笑着解释道。张昭闻言心中一动,他若没记错的话,此次南下平叛的便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而此人一直到西厂厂督汪太监崛起前,都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之后更是做到六部之一的兵部尚书,是个值得抱的粗腿。“哎!不知因为我的穿越,历史的进程是否有变,本次平叛的人还是不是项忠呢?”张昭心中暗想道。“阿昭,你们出城干什么去了?”李达留意到张昭身后的马顺与刘一山都是生面孔,他之前没有见过,不由好奇问道。“我们去了青木寨,走,进城,我给你接风洗尘,我们一边吃一边说。”张昭这才想起还得将会盟一事与自己父亲详细谈谈,便按下心中的思绪,一行人向城中走去。.......与此同时。北京,紫禁城,文华殿。时入腊月,北京城的天气越发贼冷,尤其昨夜的一场雪,让今日前来文华殿参加小朝会的中枢大员更觉寒冷了几分。文华殿在左顺门之东,离内阁最近,沿会极门侧砖道前行不过数百步,即是文华殿的正门文华门。大明朝的三个内阁阁臣与七卿(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正向文华门徐徐走来。“咳咳......”一阵咳嗦声传来,首辅彭时用手紧了紧脖子上的白狐皮围脖,想将翻过燕山山脉吹来的北方寒风挡在身外。“首辅,你得好好保重身体呀!”同为阁臣的万安急速上前几步搀扶起彭时的右手,满脸关切的说道“数省大旱,流民再起,河套的鞑靼又在犯边,内忧外患皆在你老一人肩上扛着,为了皇上,为了大明江山,你也得保重身体呀!”落后两人一步的商辂,瞧了万安一眼,眼中的讥讽稍纵即逝,待看向彭时时眼中的担忧之色难以掩饰。“循吉(万安字循吉)劳你担心了,我这是老毛病了,自去年起我便上书乞骸骨了,怎奈皇上不允,国事艰难,我等也只好尽力为之了。”彭时轻轻拍了拍万安扶着自己的手,对于自己这个同僚兼同年的殷勤心中不以为意,面带微笑说道。彭时与万安,两人同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及第,不同的是彭时乃是那一科的状元,而且仕途更加顺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的首辅生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我的首辅生涯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