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家子
古井居然没水,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村里的河宽不过两米,小河村的名字就由来于此,可见村里的吃水是个大问题,即便在这么偏僻的小山村,河水一样不太干净。
古井里面不出水,一时方文还真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挑水去,山到是有泉水,可这路程是不是有点忒远了点。
看了看天色,现在是四月初,正是花而凋谢了,太阳正暖的季节,雨季还没临来。
索性回家提买来的烟酒水果,还有两件牛奶,一个红包,往二叔家走去。
两家的距离并不远,走路二十来分钟就到了,村里方姓的人家都聚集在那里,繁衍了百年,早就没了多余的空地修房屋,要不父亲也不会选着下面的地方。
二叔手巧,编织的箩筐,扫把,簸箕,钉耙等农具相当精致耐用,也用土法子烧一些佛香去卖,一年到头,挣得钱虽然不多,但在山村里也足够家用了。堂妹方晴今年刚二十岁,在省城读大学,今年大二,暑寒假也都回村里过。
要说小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也只有礼拜天,或是逢年过节。礼拜天,各家的学子们回家了,村民这才街割肉买好菜让自己孩子好好吃一顿。而到了过年,外出打工的人家,大多也都会回山村来,收拾好房屋,扫掉墙壁的蜘蛛网,欢欢喜喜过大年,鞭炮声,吵闹声,音响声,这才是山村该过的生活。
“这是?这不是老方家的大娃吗。”迎面一个老农对着方文笑呵呵的说道。
方文想了片刻,连忙叫道:“五老爷好,您还认得我啊,我昨儿刚回来,去二叔家看看。”
“回家好啊,现在村里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老人顿下脚步,有些健谈的说道,看老人的模样,裤腿挽得老高,露出的小腿有些泥泞,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从田里摘下的稗子不摘掉影响稻谷生长,头包着一个去汗的白头巾。
“三哥儿现在怎么样,还在浙江吗。”方文微笑着插了一包云烟递了过去。
老人也不含糊,把烟接过手,自家后辈孝敬的,抽着心安,“你三哥儿还在浙江,一年多没回来了,去年过年都没回家,等今年回来,看着怎么收拾他。”
“过年不好做车呢,等三哥儿啥时候回来,您叫我一声,我找三哥好好耍子。”
“是这个理,看我,不耽搁你了,改天到五老爷家里唠叨唠叨。”
“恩,您走好。”
告别着老人,方文继续路,走了几分钟,入目的房屋一片,有二十来户人家,所有人都姓方,百年前,是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如今已经传了六代,方文是第五代,而刚才的老人是第三代。
方文这一辈的兄弟姐妹,足有二三十个,在山村里算是一个大家族了。
不过山村里穷,二十多户房屋,里面不过两三户修了楼房,其余要么是瓦平房就是旧时候修建的土墙房子。
房子修得密集,方文一路走来,到是碰了不少亲戚,有些已经认不得了,不过老人们却全都认得他,到让他心理感慨了半天。
走进一个山弯里,这是正是他们这一房的祖屋,由第二代的祖父修建的,虽是土墙房子,但修得很宽广,足有十几间房子,房梁是土松木,用百年也不会坏,墙壁刷了白石灰,看着既古朴又很清新。
远远就瞧见坝子里的二叔,正在用青竹条子编织农具,方文露出笑容,大声叫道:“二叔。”
中年人听见叫喊,愣了片刻,放下弯刀,大步迎了出来,这时候屋子里也响起了狗吠声。
“文文,你啥时候回来的,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二叔一走进,就出声埋怨道,但谁得听得出来,这是长辈对后辈的爱护之声。
“二叔,我也是临时打算回来的,昨晚刚到,就没通知您了。”方文笑着把东西递了过去,又惹了二叔一阵唠叨,说是自家人走动,还买东西干嘛。
“老头子,是文文回来了。”屋子里传来***声音。
没一会,爷爷奶奶和二娘都从屋子里出来了,爷爷奶奶年岁已经了七十岁,二叔二娘要年轻一些,不过也快五十了。
“爷爷奶奶,二娘。”方文连忙叫人。
一家人和和气气的一起进了屋子,方文的童年就是在这老房子里度过的,那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别提多热闹了,老父另选地方修房子,也是考虑到万一他们两兄弟要回农村过日子,这地方会不够。
这也是农村的习俗,家里的兄弟多了,一般都会分家,条件好一些儿子就自己出钱另外选地修房子,不过也都离得不远。
大黄狗叫了片刻,也认出了方文,跑到他的脚下撒欢,大黄狗也就是寻常的大中华田园犬,不过却是狼狗配,个头比较大,后腿关节生有龙爪,这算是极品土狗了,能活十几个年头。
“爷爷奶奶,这是给您老的家用。”方文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脸红,弟弟每月都会汇五百块钱给爷爷奶奶,可他也只有每次回家拿个红包,没办法,他自己在城里混得实在太差了。
农村的习俗或许在现在的人看来有些迂腐,或是不通情达理,可在老一辈眼里,生儿子是防老的,儿孙长大了,就应该赡养老人。
可现在因为赡养问题,不知道多少家庭闹出了矛盾!尤其是多数城里的女子,根本无法理解自己老公为什么家庭会如此复杂,负担会如此大。可在农村,人老了,又没有退休工资,种田地或许能解决吃食,可后辈不经常拿钱,又怎么看病买肉呢。
方文知道爷爷奶奶虽然也收后辈的红包,不过都存着呢,打算老了后,当家产分出来。方文打算回村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老人们年纪大了,又舍不得吃穿,他就近照顾这心理才安心一样。
“文文,你这次回来是?”爷爷个头不高,头发发白,不过精神头到是很好,脸色也很红润。
方文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老实回道:“我打算回村安家了,有合适的就讨了媳妇,不打算在出去了。”
“好,好啊,回来好,改明儿让你二娘给你张罗一房好媳妇。”老人说着眼神就有了泪花,老人们的心理其实是相当矛盾了,既希望儿孙在外面大城市生活得更好,又希望儿孙能在村里陪着自己过老。
“文文,这红包你拿回去,奶奶还存了些钱,你要用也拿去,要不把房子装修一下,在买点家电,今年就把媳妇讨了来。”奶奶在一旁笑呵呵的说道。
二叔二娘也高兴的在一旁帮腔,开始说道十里八村的还有什么未婚的姑娘人家。
方文脸色有些难看,讨媳妇一说,不过是为了老人安心,这老婆还是打算自己慢慢找,至少得生活有起色了在说,现在家里都还是荒地,存款也没,实在拿不出手啊。
“文文,杂了,看你脸色不对。”爷爷出声问道。
方文一愣,连忙说着谎话,“爷爷,我回村里,爸妈那边还没说呢,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老人重重哼了一声,“他那里我去说,他想些什么我还不清楚,他就想着把你也叫去南方,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回来。”
方文一听,就知道话没说好,老人对弟弟方武在老远的城市成家一直不太满意,说是离家太远,小侄儿两岁了,老人也只见过一次,这平时思念得紧,可年龄大了,又不适合长途坐车。爸妈又看孙子太小,打算大点在带回村里玩,这就产生了一点小矛盾,不过也不过是口头说说,真要是心里,爷爷奶奶可对重孙子喜爱得紧。
“爷爷您先别生气,我次听爸说今年过年就带小宝儿一起回来呢。”
老人一听,这才高兴起来,“那就好,文文,你放心,你爸那里我去说,回村里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这辈就两个男人,已经出去了一个,你留在家里也是应该。”
又聊了一会儿,方文还是把红包推给了奶奶,他在穷困,也不差这一千来块钱。
二叔杀了土鸡,二婶子也在厨房里忙活了起来,方文陪着两个老人唠叨家常。
说着说着,就这谈到了古井的问题来。
老人皱了下眉头,这才开口道:“老娘祖母是苗人,她那套我虽然是不信的,不过现在想来,当年老娘过世的时候提了古井,你以前出生的时候,老娘给你取名叫方龙,说是想沾得村里的龙气,可后来又说你取这个名字就养不过活,这才改成了方文。”
“还有这事?”方文还是第一次听说,又问道:“祖祖还说了些什么!”
“老娘当时还说要是古井枯竭了,就让你下井去看看,后来又说让你不要去了,反反复复,当时你祖母走的时候,七天没吃喝,神志已经不清醒,我也搞不清楚到底让你去还是不去。”
“让我下古井去。”方文惊讶的问道,更惊讶的是祖母为什么会知道古井会枯竭。
老人想了一下,“恩,老娘走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见古井怎么可能会枯竭,这事一直没和你提,现在想来,老娘说得话也不是全是迷信。”
方文点了点头,爷爷是建国后的初中生,接受了新文化,对迷信的一套却是不怎么信,但方文却是信一些的。
“古井什么时候枯竭的,这么久村里人都没打开石板看看?”方文问出了疑惑。
奶奶这时候出声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村里人都说什么惊了水龙,古井碰不得,就一直没人敢去动,你也知道村里大多是老人,也下不了井去。”
方文这下好奇了,心里想着,要么晚下井去看看,以他的臂膀力量,抓着绳子就下去了,不过也不想老人担心,就插开了话题,说些在外面见到的趣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晚饭时间,晚餐很丰盛,方文大口的吃着,自己家的农家菜吃着就是香。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电视机聊天,看了看时间,方文准备告辞回家去了。
走的时候二叔出声道,“文文,你妹妹五一要回来,说是还要带几个同学,到时候你带着四处转转。”
“恩,五一我肯定在家呢。”方文点了点头,说到妹妹,也有两年多没见过了,也不知道读大学后变化有多大。
村里的路也熟悉,走夜路也不害怕,没一会方文到家了,找了跟细长的尼龙绳子,还有一些挖掘的工具,他打算乘着夜色下古井去,看看能不能把井里清理一下,不然要吃纯净的水,就只能天接管子了,这是个麻烦事。
:先一章,求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