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胜大败(中)

第501章 大胜大败(中)

在南路明军大营被打破时,大量的粮草被中华军毁掉,一部分被中华军士兵掠走。

南路明军的残兵败将溃退到了中军大营门外时,王化贞大怒之余,也不得不把这一万多残兵败将重新安排在大营南边的一个小村庄内,另立一座临时营地。由于南路明军主将副总兵高出暂时失踪了,而南路明军主力是原镇武营,但是镇武堡副将刘征也已在夜袭之时战死,这一路明军暂时没有了主将,很长一段时期都无法上战场了。

现在,围攻西宁堡的大明军队此刻还保持着七万多至八万的兵力,对于西宁堡的中华军守军还占有七八倍的优势。之前,明军虽然与中华军在辽东没有打过大仗,但是,一些与中华军在京师等地交过手的明军京营老兵,却是有个说法:与海寇军对战,没有十倍以上的人力优势,是根本不可能战胜他们的。

经历过两次对堡垒的攻击,原先对老兵们的话半信半疑的明军士兵们,纷纷表示赞同此说。堡垒上的火炮射程及打出的开花炮弹,还有流星一样飞过头顶然后落地爆炸的火箭弹,连发的速射枪等等都让第一次见到中华军作战的明军士兵大吃一惊。这些武器和中华军士兵的作战方式,都是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力。

如今,就连先前表现最积极的毛文龙也已经失去了战胜的信心。此时的大明王朝,虽然已经进入乱世,南北各地战火连天、天灾人祸连绵不绝,但是以文统武的传统还暂时占据上风,文官的地位还是高于武将。西宁堡周边的明军武将们不敢把指责的矛头对着辽东巡抚王化贞,只能不断地针对毛文龙发出各种抱怨和威胁。

全军上下,只剩下王化贞一个人依然充满着对战争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一直在向后方发布命令,要求立刻调运粮草军火辎重到西宁堡前线,同时还要求后方继续抽调兵力输送给他。他甚至不顾辽西走廊的守卫兵力已经十分空虚,发文到山海关向熊廷弼要求调兵。

而此时的熊廷弼,正滞留在宁远。在他所在的宁远到广宁之间的大道上,已经出现了大批中华军蓝色制服的海军陆战队,人数在2500左右,另外还有数百服色杂乱的辽东民兵在其中。这些海寇军横隔在大道上,挖掘了一条长壕切断了大道,就在那儿设立了自己的营寨。

他们正在从菊花岛运来一门门大炮,在宁远城前摆开阵势,似乎是想攻打宁远。远处的地平线尽头,黝黑的渤海上,依稀可见片片风帆。那是不断来到菊花岛周边海域的海寇大帆船。中华军强大的海运机动能力此时充分体现出来,熊廷弼在宁远城头可以清晰看到,一辆辆手推车、一辆辆驴马拖拉的平板大车,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连绵不断地从宁远城北一直延伸到菊花岛对面的海岸边。而且,这样的海路转运过程简直是昼夜不停,天晓得这海寇军就这么几千号人,为什么就需要那么多物资!

一些当地百姓在海寇的武力威胁加重金引诱下,都在积极地在为海寇军当苦力。

而先前被海寇军骚扰袭击而驱赶出家园的难民,一群群进入宁远及其他辽西走廊的设防堡垒。这些人之中很可能已经混入了不少的海寇军奸细,前日已经有人企图在宁远西门的官军火药库边放火。

海寇军的这支部队打着“琉球分队”的旗号,在宁远城内发布揭帖说是“北洋舰队琉球分舰队所属陆战队”要求宁远城开城投降,否则将开炮攻城。他们宣扬自己是因为官兵率先破坏辽东停战的默契,肆意发兵攻打西宁堡,所以他们才会登陆袭击辽西各城。只要官军在西宁堡一线停战,他们也就立刻撤退回海上。

熊廷弼把手伸出宁远城墙外,将这份揭帖顺风扔到了城下。他看了远处忙忙碌碌的中华军营地一眼,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到城中区布置组织守城事宜。此刻,熊廷弼还不知道:西宁堡的明军已经危机四伏。

一连五天,西宁堡西北两路明军毫无动作:王化贞召集人们不断地开会商讨,却总是决定不了任何事—明军将领们只要不出战,你王化贞说什么都行,我们听着就是了。王化贞不断地催促诸将领进攻西宁堡,但是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反应。于是,近八万之众的明军将士白白在那里浪费粮食。

王化贞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说是辽河河套以北的蒙古科尔沁部落有意要南下,帮助明军作战。王化贞兴致勃勃派出一批使者,带着金银北上去科尔沁蒙古,要招引他们来助战。

同时,为了维持对西宁堡的包围圈,他命令祖大寿带领前锋营出击西宁堡东面的三岔河沿岸地区。原先,明军在三岔河区芦苇荡包围的干燥台地上建立了不少警戒哨,此时已经全部被中华军驱赶拔除。王化贞命令祖大寿恢复对三岔河渡口的封锁,这使祖大寿真的忍耐不住骂娘了。

打从广宁出发以来,祖大寿的部队除了跑在全军前头打先锋,吃的粮食是全军最差的,而且还不断接到脏活累活:第一次试探性攻城、封锁芦苇荡区的道路,在三岔河岸边巡逻,如此等等。主要原因就在于祖大寿等人是原辽东镇的老人,一直比较听从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话,虽然也算王化贞新搭建起来的所谓广宁军中一部分,却是经常受到王化贞有意无意的冷落和刁难。那些王化贞新近提拔起来的将领,比如毛文龙等原先都是辽东镇的军人,原先的地位远远不如世袭军职的祖大寿。如今他们在王化贞提携下升迁飞速,因此都团结在了王化贞的周围,到处排挤祖大寿部。

在每日无休止的封锁与反封锁的小规模战斗中,祖大寿部伤亡不大,但是却让他的部队非常疲倦。于是,这天他接到王化贞命令后,立刻以军中粮草不济,要求中军大营马上给他补给,否则军士肚中无粮,无法出战。

这一下击中王化贞要害,他再能侃侃而谈,也无法空手变出粮草来。他查问了大帐中的所有幕僚师爷,发现全军的粮食只够吃五天的了。他拿不出粮食,祖大寿就坚持消极避战的方针,只派了几十人去西宁堡西面转了一圈,就算完成任务回来交差了。然后祖大寿回报老营:海寇军势大,已大举屯聚在三岔河的黄泥洼渡口,也已分兵渡河。而且,西宁堡的海寇也有出城接应的意思,因此本军人少势弱,只能暂时回营。

虽然说黄泥洼确实是中华军各路援军的集结地,但是只有少量侦骑渡河,而西宁堡的中华军也没有大举出城的意思。祖大寿这番胡话一说,王化贞却也没有办法。现在,他已经感觉到:属下那些将领,看他的眼神已经很少有敬畏之色。而在战时去触犯激怒这些军头,是很不明智的事情。

于是,接下来几天,明军还在西宁堡城下虚掷时光、浪费粮草。而熊廷弼在宁远城指挥守城战,不能赶来。于是,明军在辽西的两个最高指挥官总算避免了在军中吵架的事发生。王化贞此时早已投靠了魏忠贤,因此大明朝廷在广大的北方搜罗了农民手中最后一粒粮食,送上前线。

一上任王化贞就不顾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一昧主张进攻海寇军,收复辽沈。这样便和主张守御为主的熊廷弼出现了“经抚不和”,‘化贞欲战,廷弼欲守”,“二人议论,遂成水火”,塘报中经常听到这类消息。

现在,这两人已经没心思争吵了,他们即将迎来的是最险恶的战争局面。

而中华军此时在黄泥洼已经集结了骑兵旅主力5000人,各部步军部队近六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龙之海上帝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龙之海上帝国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1章 大胜大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