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奉主
吟风阁内的赵映竹等这杯清茶都快要睡过去了,煮茶的功夫,这灵沐便持着一把琴推门而入,一袭素白色拖地百水裙,亦是白纱覆面,瞧不清楚面容。
此时清尘正心无旁骛依旧摆弄着茶具,不受一丝干扰,灵沐在一旁安坐抚琴,琴声一出,沈云舒便心中微颤。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
这是《胡笳十八拍》!
沈云舒听着这琴声,愣是出了神,脑海中都是重生时所见吃人之景。
“公子请用茶。”清尘的话打断了沈云舒的思绪。
沈云舒回过神来接过她奉的茶,轻抿一口,回味清香,“灵沐姑娘的琴技可谓世间少有了,适才的琴声流转间的哀凄令人好似身临其中。”
“难怪你们吟风楼在京都中的口碑如此好,原来是藏着这许多的高手。烹茶,对弈,抚琴,就是不知,是否有武功极高之人隐于此。”赵映竹调侃道。
“公子说笑了,吟风阁内都是些柔弱女子,哪里有什么绝世高手。”清尘摆弄着手中的茶具又给他们两个换了一杯,此外再无别的解释。
房内的沈云舒与赵映竹人也并未追问,二人在吟风阁听罢几曲便打道回府。
沈云舒第二日上值,正乘马车去大理寺,行至途中,马车缓缓停下,便听到马夫道:“大人,前头有人。”
沈云舒掀帘入目便是昨日吟风阁那二位姑娘。
“二位姑娘特意在此等候沈某,可是有何事?”沈云舒朝她们拱手道。
“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清尘望向沈云舒,眼中尽是恳切。
“楼主今日寻沈某是?”
“公子好眼力,如此打扮都能瞧出来我是吟风阁阁主,看来清尘没有看错公子。”
“你与灵沐姑娘同为吟风阁才子,虽未交谈,可她昨日入房内时的眼神总是不自觉往你那去,这阁中又有谁能让一个在琴道上天赋极高的人另眼相待?想来便是阁主您了。”
“沈公子谬赞了,自沈公子在聚贤楼扬名,清尘便注意到了公子您,加之会试曝尸案,你在大理寺的那番言论,我便知道,公子定是不忍见这天下战乱四起的。”
“天下的战乱并非是沈某能够决断的。”
“不!公子,如今乱世,赵王拖着病体,尚无子嗣,朝中那些权贵都对王位虎视眈眈,可这天下有掌世之才,又真正关心百姓的能有几人?公子何不将这江山夺过来!清尘相信,您会比那几位虎视眈眈的侯君更适合做这天下之主!”
清尘说罢,屈膝半跪,右手抚上左肩,郑重道:“我吟风阁上下皆愿追随沈公子,助公子扫平奸佞,平定乱世!”
沈云舒望着眼前这位女子,铿锵之声入耳,让她为之一振,随后缓步上前,将清尘扶起,温声道:“你怎知我与她们不是一丘之貉?”
“清尘不会看错的,公子的眼睛与他们不同。”说到此处,清尘莞尔一笑,目光灼灼盯着沈云舒,继续道:“公子眼中装的是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之景。”
沈云舒已活过一世,此时并不是一腔热血便能够成功的,必须思虑周全,顿了顿道:“今夜我会来吟风阁寻你。”
说罢,便消失在了这条无人巷中。
是夜。
“咣——”,打更的老者,正拿着锣与梆敲响了今夜的第二更,京都又陷入无尽的暗夜。
沈云舒换上夜行衣从大理寺翻墙而出,一盏茶后便来到了吟风阁最高处。
暮春的夜里有些凉风,吹得这屋檐下的雕花灯笼恣意摆动,尽头的屋内还有光亮,沈云舒扯下面罩推门而入。
“公子!”屋内的女子见来人,立刻露出笑意,福了福道。
“阁主不必多礼。”沈云舒被清尘迎进门,浅笑道。
“公子定是疑惑吟风阁的真面目才有所迟疑。其实我本是一名杀手,我与妹妹幼时被人抓去给武宁侯,他将我们培养成他的死士,供他驱使。”
清尘缓缓道,“后来我与妹妹本打算隐姓埋名,逃离那个地方,可是妹妹为了我,被他们抓了回去,至今杳无音信,后来遇到一个江湖行善的圣手,将我救下带在身边,可惜他病故,我便带着他的身家来到京都,路上救了些孩子,今日公子见到的灵沐便是其中一人,她本是前朝王室贵女,可她心思单纯,只喜钻研琴道,我恐他落入贼人之手,便将她放在身边养着。”
“这些年,我经营着吟风阁,也招纳了不少奇才,若公子想夺这天下,我等必誓死追随!”
听她说完这些,已过去半晌,沈云舒轻声叹道:“人命微贱,这世道不该如此的……”
沈云舒重生时只想为赵国走向盛世的前路扫清障碍,养忠臣去奸佞,夺位一事……确实从未想过,若是再起战火,自己做的这些就白费了。
清尘行至沈云舒面前跪下,正色道:“公子,夺位吧。”
沈云舒思忖片刻,沉声道:“姑娘请起,沈某怕是要辜负姑娘的期盼了,若是在下夺位免不了又有动荡,于百姓是另一场苦难。”
“公子……”清尘起身欲开口继续劝说,便被沈云舒打断:
“阁主不必再劝,今夜你我的谈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晓,夺位一事,事关重大,现下朝堂不稳,首要的是将那批持禄养身,饱食终日,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的人换下去。”
“公子,清尘既择主便不会再变,公子若是不想夺位,那吟风阁上下便随公子还朝堂安宁!”
清尘目光奕奕,与之前清冷模样截然不同,沈云舒对上她的目光,心底也不免被触动。
自己从未想过能在这条路上获得助力,原以为这会是一条踽踽独行的路,现在多了吟风阁相助,或许将来的许多事会变得容易些。
今夜的吟风阁高处立着两位女子,即使暂时身处在无边的黑暗,也即将撕开一道透光的口子,来日照亮赵国国土的每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