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登基大典

第一百一十五章:登基大典

刘养正摊开手中的那张纸,高声朗读起来:

“我太祖高皇帝陛下,

北扫元虏,南平群贼,

始创大明万世之基业,如今已历百五十余年。

然至孝宗,奸宦李广,恶毒阴邪,觅民间野种,充皇室之血脉……

……窃国小儿厚照,骄奢yin欲,凶暴无道,建豹房,筑行宫,重用奸佞朱宁、朱彬祸乱朝纲……

……不尊祖制,调边入京,放任其不法,罔顾人命,肆意劫掠百姓财帛子女……

……今有宁藩宸濠,迎太后懿旨,奉诏监国,起兵讨逆,只为匡扶我大明社稷江山……

……革除正德伪号,暂以大明己卯代之,

今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历史上刘养正的确草拟过讨伐檄文,不过在朱宸濠失败之后,全部都被朝廷销毁,并未流传后世。

所以上面这篇所谓的檄文节选,是本人胡乱编写的,各位读者老爷随便看看就好。

另外,钱宁、江彬皆是朱厚照义子,赐姓为朱,正式的记载都是用的国姓,檄文里自然也是,不过本书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阅读,还是用原姓。)

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刘养正读起来倒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看似有理有据,可朱宸濠却知道全是在放屁。

其文中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朱厚照并非孝宗皇帝朱佑樘亲生的种,而是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野种。

因而,太后传密旨给了朱宸濠,要他拨乱反正,将正德赶下皇位云云。

听完檄文,又瞅了瞅下边一脸认同之色的李士实、王春、万锐等人,朱宸濠觉得,自己刚才对这些人的看法,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

他实在是搞不懂,既然原主和下面这帮家伙都已为造反准备十来年了,又打算以这样的借口来兴兵讨伐朱厚照,那为何就不能早点有所行动呢?

朱宸濠对此真的很无语。

这件事若是让他来做,那最起码在五年前,就会派人潜入顺天府。

那些人要做的,就是从大明的帝都开始,散播当今皇帝其实是一民间野种的流言。

随后,再将谣言扩散到京城的周边府县;

接着是各省,最终直至传遍全国各地。

要知道无论在哪个年代,民众的八卦之心都是一样强烈的。

因此只要谣言传开了,那就算朝廷大力辟谣和禁止传播,也必定是没有半点阻止和澄清作用的。

而且因为流言最开始的地方就在京城,所以更能增加它的可信度。

这样操作下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便朝廷再怎么调查,也不大可能查到这个谣言的源头是在他江西宁王府。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谎言听多了自然也就成了真。

到那个时候,舆论基础也便有了。

等他朱宸濠起兵时再登高一呼,被谣言迷惑而响应者必然众多。

可这帮蠢货,那么多年的时间竟然全都白白浪费了。

现在临到起事了,才将这么个破由头抛出,试问又有谁会信?

如果自己采用刘养正刚才所读的这篇东西,那除了让大家知道他宁王铁了心要造反之外,根本就再无任何益处。

“这篇檄文,先生写得很好。”

瞧见刘养正正一脸得意地看着自己,朱宸濠心中不免有些窝火,不过出于身份,还是冲对方笑了笑,紧跟着却话锋一转,不急不缓地说道:“

可孤,

却并不打算采用。”

这话一出,不但刘养正呆立当场,其他人也是一愣。

“殿下,这是为何?”

过了好半晌,刘养正才回过神来,随即便赶紧询问。

“因为从孙燧、许逵等人在船上的反应来看,

若以此为理由,恐怕非但不能聚拢人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朱宸濠收敛了笑容,神情瞧上去很有几分冷漠。

“那依殿下的意思,这篇檄文又该如何写呢?”

严格按照众人事先商量好的大方针,冥思苦想才写就了一篇得意之作,结果刚拿出来就被老板给否定了,刘养正心里也很苦啊。

“依孤的意思,新的檄文中就不要再涉及朱厚照那所谓的生世了。

其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揭露钱宁、江彬及其奸党的恶行。

记住,这才是全文的着重点。

并且还要强调,咱们无论什么时候,那都是绝对忠于皇帝陛下的。

必须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本藩之所以兴兵,那也是因孤身为大明亲王,不能坐看国家为逆贼所把持,任由他们蒙蔽圣听,迫害朝臣的缘故。

对了,一定要突出孤的不得以。

总之,你的这篇文章要让世人都知道,

孤就是那么一个秉着颗赤胆忠心,为保社稷,除奸党,护百姓,甘冒奇险和各种流言蜚语,率正义之师为陛下清君侧,正乾坤的伟大之人。”

朱宸濠直接无视了刘养正那带着几分幽怨的小眼神,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听完朱宸濠的这番话语,大殿内瞬间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一脸呆滞地盯着王座方向,心中全都只剩下了一个声音:

“这也太TM无耻了!”

毫无疑问,在群臣眼中,朱宸濠此刻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典型代表。

“嗯?

嗯、嗯!”

察觉到殿中气氛的诡异,知道自己确实有点过分的朱宸濠赶紧哼了两声,然后才假模假样地问道:“

众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

又是一阵长长的沉寂。

半晌之后,李士实才终于说道:

“殿、殿下之伟岸,那自是震古烁今的。

只是……

只是若按您的意思发布新檄文,殿下您就不能再以监国的身份诏令天下讨贼了呀。”

宁王若要在檄文中向世人突出自己忠君爱国之心,那他必然不敢再自封监国来越过皇帝代理国事,所以身为众臣之首的李士实最终忍不住还是开了口。

而这话也引起了下方众文武的共鸣,纷纷附和。

“监国?

嘁~”

当年,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朱棣,在起兵时都没敢称帝称监国。

朱宸濠还真是想不通,原主和他的这帮手下,怎么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妄称监国呢?

虽说都是要玩大的,但他还真不敢像原主这么无脑疯玩啊。

因为那根本就是在作死!

至于殿内这帮臣子在想些什么,朱宸濠的心里也是一清二楚。

这些人跟着自己造反是为了什么?

无非升官发财而已。

因此若是自己监国,那诸臣自然也就可以跟着水涨船高,加官进爵。

即便那只是一个不被天下所承认的伪衔,可它却仍能勾起人们无穷的欲望。

就如李士实和刘养正这俩人,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参与叛乱,肯定跟原主的封官许愿,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个时代的人太过注重虚名。

李士实为了一个太师、左丞相,刘养正为了一个右丞相的位置,真的就可以豁出自身性命,甚至一切。

同样,那些所谓的朝廷忠臣,可以为了一个在现代人眼中很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就跟皇帝硬钢,即便被杖责打死都绝不松口。

所以大明朝的那些皇帝,除了朱重八和朱老四,其余的基本上都被朝臣们拿捏过,常常被气得半死却还是拿那帮人毫无办法。

就像万历,为了个皇位继承问题,跟大臣们斗了几十年,可到了最后仍不得不妥协。

还有如当今这个看似无法无天的正德帝朱厚照,也照样有在大臣面前吃瘪的时候。

就在四个月前,皇帝提出想要南巡,结果却换来一堆大臣的上书谏阻。

从正德十四年的二月到四月,被廷杖打死打伤的朝臣已多达数百,可却仍不能阻止官员们继续上疏。

最后弄得朱厚照也没了办法,只好认栽,南巡之事也就此作罢。

即便被打死打残也要跟皇帝作对,这在现代人看来无疑就是脑残。

可在当时那帮官员眼中,只要能为自己留下一个虚名,就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种风气,对朱宸濠自然没有任何影响,可他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

“列位臣工。”

虽说对众臣心中那点小九九嗤之以鼻,但朱宸濠却不得不解释一二,毕竟他还得靠这帮人打江山。

“孤已经仔细想过了,自称监国,对内的确能够提升一些心气,可对外却毫无意义。

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各级官员们绝不会因为这个头衔就转而追随于孤,

说不定反倒会以此当做咱们谋逆的证据,进而组织力量抵抗我讨逆大军。

如此一来,为一意义不大的虚衔而陷我全军于险阻,又是何等的不智?”

说到这里朱宸濠看向众人,却发现下方诸臣皆沉默不语。

他所说的道理非常简单,殿中之人想必也都懂。

不过明白归明白,可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即便只是一个虚假的利益,却也能让人头脑发热,心有不甘。

当然,朱宸濠不可能因这些家伙不开口就让步,然后胡乱撒下一堆自制的官帽,以换取这帮人的欢心。

那样一来,他方才为檄文所定的基调也就相当于是废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入主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入主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登基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