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雨绸缪

第四章 未雨绸缪

“姐,最近你在城里的废品收购站多转转,如果发现有完好无缺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或者读者一类的文摘就买下来,估计一斤撑死也就二毛钱左右,具体你掌握。要是有关于近代战争或者国耻时代的有关的书籍统统收集起来,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

“你买这么多书干啥?”

“姐,你就别问了,等这一阵子忙完了我再告诉你。”

陈征不想给大姐增加过多的负担,也不想因此而令大姐担心自己的学习。有些事情装在心里,明确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行。

“小征啊,昨天的鸡蛋卖光了,小区好多的老太太都埋怨我呢,你啥时候再来?”

姐夫乔文军的母亲,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昨天在小区里跟街坊邻居宣传了好久,结果鸡蛋当天晚上就卖光了。

“阿姨,不好意思,当时把这事给忘了。您今天告诉街坊,明天过来给她们留着。”

“好,我这就下楼告诉她们。”老太太说完就下楼去了。

“姐,最近你就辛苦辛苦,我先回去了。”

陈征走了,陈淑娟却坐在客厅陷入沉思。

弟弟的变化有些大,令人有些不适应。以前做事基本上都是自己给拿主意,可是短短时间,感觉弟弟一下子长大了。做事有主见,也很沉稳,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烦乱的甩甩头发,干脆不去想太多。弟弟现在变的虽然有些特别,但只要做的是正当的事自己都支持。

“军军,跟姐出去一趟。”

陈淑娟在客厅里呐喊着四弟的名字,乔军军还没起床呢。

且说陈征从楼上下来,骑着三轮车回家。

一路上干劲十足充满着激情。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有想法。

暑期第一步计划首战告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令人信心大增。然而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非一朝一夕之功。算算时间,留给自己这个高中生的日子确实太短了,到时候能来得及吗?

“哎……”

陈征不禁怅然若失,有些大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自己真的无能为力。

让大姐陈淑娟回收书籍,牵扯到另外一个计划。

如果记忆没错的话,陈征所在的高中–常平市西城高级中学门口开发了一所楼盘。

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的楼房都盖好了,只剩下装修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陈征记得靠近主路的那一排二层楼门面房好像只有一家装修好了。只是一直没有招租出去,这也是下一个目标–书店。

西城高中在常平市西郊,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那个武侠枪战片流行的年代,学生们经常旷课成群结队去城里录像厅光顾。

许多学生喜爱武侠小说,跑到城里租几本昼夜不分的看。陈征也不例外,那时候经常秉烛夜读,以至于把眼睛都看肿了,还做了一次手术。

不过陈征回顾前世的记忆,觉得以前学生读书的内容太过于单一了。而且陈征心里总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一次自己要将书店改变得全面起来,不能是纯粹的为了赚钱。

因而,陈征准备把那间二层门面房租下来。二楼住人,一楼租书两全其美。

另外就是住集体宿舍不卫生,也不方便。何况三天两头丢东西,这辈子陈征可不想重蹈覆辙。

那时候在学校一个星期五天,学生10块钱的生活费就足够了。城里饭馆一老碗油泼扯面加肉臊子才一块五。

相比较城里学生零钱很少,毕竟一日三餐都在家里解决。农村孩子就不一样了,都是比较富裕的主。

很简单,学校有好几个大食堂。农村学生最不缺粮食,都从家里自带面粉交到自己中意的食堂。

例如某学生交50斤面粉,食堂给50斤粮票,还相应的每斤补两毛钱差价–10块钱。这10块钱就成了学生的私房钱,可是家长不知道啊。

娃在城里上学总不能一分钱没有吧,好歹不行也得给五块。大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陈征那时候也一样,开学用自行车带一大袋面粉,母亲再给十块零花钱。在农村已经算是有钱娃了。

经过深思熟虑和后续的一些策略,陈征确信书店生意绝对火爆,也确信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来改变身边的人。这是暑假里必须完成的第二项任务。

然而,在陈征心里,他还要结交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何勇。

在之前的记忆里搜索,何勇在陈征以后的计划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何勇不是官员,只是一个技校刚毕业的学生。暑假过后就会在西北电建六公司上班,也就是姐夫乔文军的单位。

何勇父母都是六公司职工,老家是常平人。何勇本人也是在常平读完初中才上的技校。

常平市是渭滨市出了名的闲人集聚地。两地距离最近,有相当一部分闲人已经扎根在渭滨市。尤其在人民路西站这一块,三教九流错综复杂。

高中毕业后,陈征打算在西站这一片做生意,而且野心不小。因而起码的关系肯定缺一不可。何勇人脉广,渭滨.常平这一条线上都能说的上话。正好起到一个纽带作用。

至于如何认识何勇,陈征心里早有打算。乔建军跟何勇同在技校上学,同属于六公司子弟,肯定是认识的。至于何时见面,陈征决定在8月30号之前将这件事办好。

令陈征意想不到的是,骑着三轮车回到二舅家的时候。二舅又收了好多鸡蛋,毕竟村子大了,昨天仅仅只收购了一部分,有些人家还不清楚。再就是邻村白村的人也过来卖鸡蛋了,因为白村比小寨村更偏僻,道路更为不方便。

早上陈征的母亲赵玉琴也来过了,言明薛村的情况和大寨村的情况一样。只是担心还敢不敢再收,拿不定主意。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赵学民昨天晚上听儿子柱子描述了昨天卖鸡蛋的场面,确信鸡蛋应该卖得差不多了。因此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收购,而且是以赊账的形式收购。

看见外甥回来了,赵学民露出会心的笑容。吩咐柱子照看着摊子,拉着陈征进了屋里面。

“二舅,鸡蛋昨天天没黑都卖完了。这是您的360块,我昨天赚了100多块。”

接过陈征递来的钱,赵学民随意将钱放在炕头上。有些吃惊的问道:

“小征,你没骗二舅吧,一趟就赚了一百多。二舅当包工头一天最多也才二十几块钱?”

赵学民睁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极力的压抑着自己的大嗓门。整张脸憋得有些变形。

“舅,是真的,我骗你干啥。城里人对咱的土鸡蛋可喜欢了。”

陈征信誓旦旦的再三向舅舅保证。心里却暗自乐呵:要是二舅知道我这批鸡蛋赚了900块,恐怕要捅破房顶了吧。

“舅,咱现在有钱,就不要赊账了,干脆把鸡蛋钱付给村里人。”

“你傻呀,太容易的事情反倒是最不值钱的。你今天把钱全付给村民,他们肯定会猜测你这趟赚了不少钱。人最不缺的是想象和嫉妒,他们以后还能上门送鸡蛋,一会出去你跟二舅配合一下……”

陈征心里也赞同二舅的观点。有种人被农村人称之为‘盼人穷’,自己不努力却见不得别人好。就像收鸡蛋一样,外面的人收的再便宜,他没意见。你同样价格收赚了钱,他说你没良心;你赔钱了,他笑话你活该。这也是陈征不愿意在自己村里收鸡蛋的原因之一。

不过陈征心里还是暗暗称赞:二舅绝对有做商人的潜质。

二人走出大门开始唱双簧。

“二舅,不能再收了,太多了!昨天的鸡蛋我姐到现在都没卖出去几斤,城里的老太太都说鸡蛋不新鲜……”

陈征一边嘴里念叨着,一边做出准备收拾摊子的架势。

“小征,你这娃咋能这样呢?好歹都是你舅家村子的人”,谁不沾亲带故的,你就当给二舅帮忙呢……”

赵学民作势紧紧拉住陈征的胳膊,不让陈征收摊。

“二舅,本来是我姐夫家里办喜事,才拜托我收鸡蛋。结果收的鸡蛋太多,剩下的还在卖丢人不说还费时间……”

陈征把自己的难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舅也跟着配合得惟妙惟肖。把周围的村民听得面面相觑。

“小伙子,你也不容易。你就当给乡亲们帮忙呢,再说了我也算是你妗子,这挑剩下的几个鸡蛋就送给你了……”

“是啊,这娃才多大啊,难为娃了。我看给你再便宜一点……”

众人七嘴八舌的劝说着,陈征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相比较大寨村,薛村的情况更为乐观。赵玉琴虽然听从了二哥赵学民的建议,可是心里一直没底气。收购的时候犹豫不决,也没敢多收购,导致很多村民将鸡蛋放下就走,至于蛋钱看着给。

陈征骑三轮车来到薛村,看着建设叔家门口到处摆放的鸡蛋篮子,更是喜不自禁。

“叔,再别收了,没办法处理。”

陈征对站在门口的叔叔说了一声。将母亲拉到屋内,悄悄地将提前准备好的钱塞到母亲兜里,并且给了母亲一个放心的眼神。

“哎!五姨,你刚才也听到了,娃不让再收鸡蛋了,你这不是难为我么?”

薛建设身高只有一米六,三十几岁头发都掉光了。上衣褂子敞开着,露出圆圆的肚皮。正摸着光头给一个老太太解释着呢。

“小建,你这就不对了。其他人的鸡蛋你都收了,轮到五姨的鸡蛋你就不收了,啥意思?看不起你五姨?”

这位老太太伸手指着薛建设的光头,骂得是唾沫横飞。

望见陈征和母亲从大厢房里走出来,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大姐,小征,你们看这事该咋办?我是彻底没辙了!”

赵玉琴不知道鸡蛋到底卖的怎么样,也是一脸茫然的望着儿子。卖鸡蛋的村民看在眼里,不由得心里凉了半天。

“咋办,凉拌!小建,今天五姨我把话撂这儿,不收也得收。一元七个,随便挑,剩下的五姨就送给你了。也不要说五姨今天欺负你或者占你小辈便宜!”

“是啊!就这么办。”旁边的妇女们也跟着起哄。

这位五姨更是双手叉腰,头扬的老高,俨然就像沙场上得胜归来巾帼英雄。

“这位五婆,您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就是再苦再难也得给您面子,就只收您一家。”

陈征哭丧着着脸,极为不情愿的对面前的老太太陪着话儿。

“那不行,还有我们呢……”

“就是……”

后面一大群人有意见了。

“娃娃,五婆看你不但人长得俊,也很机灵。你就把现在门口排队的姨姨奶奶的收了。后面再来的就不管了咋样?我们大伙帮忙给你把鸡蛋装好咋样?”

陈征凝眉思考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字:“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坦荡的征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坦荡的征途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