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安乐翁(上)
(九点半下的班,写的节奏有点快,有些地方目前看着别扭,后几章有交代!)
“诸位,孤知道你们心中想的什么,又害怕些什么!”
杨勇从王位上走了下来,面对三人说道:“孤会上奏圣上,让圣上颁发谕旨,明令告知天下,三位郡王王位,与国同休,世袭罔替!”
“大隋满朝大臣见了三位王爷,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杨勇说到这里,语气变的慷慨激昂,“孤会在大隋日报上,大幅刊登三位王爷的丰功伟绩,百济和新罗和高句丽的王爷还是三位,三位王爷只是常住大隋而已!”
“孤会让新罗,百济的百姓知道,几位王爷这样做,全是为百姓们着想,以后,三国之地,再无战争之忧,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生活!
杨勇说到这里,语气开始变得平缓,继续说道:“三位王爷,孤这样安排也是煞费苦心啊!你们该享受的荣华富贵一样不少,哪怕你们的后世嫡子长孙是个傻子,大隋也能让他们富贵一生!”
“而你们呢?再也不用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啊!”
“这话,是孤的心里话,换做别人,孤根本不用费这么多口舌,也就是手起刀落的事,就是面对百济和新罗的军队,无非多费几颗神雷而已,孤的良苦用心,诸位能明白吗?”
杨勇的话软硬兼施,说完,转身回到椅子上,不再言语!
他要给这三人思考的时间,他知道,任谁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能做到王位上的,都不是傻子,三人都在心中快速的计算着!
“与国同休?”
“世袭罔替?”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大隋日报?”
他们也知道,杨勇待他们不薄,给与他们的待遇,确实让他们心动!
反过来想想,正如太子殿下所说,杀了他们,真的不费什么事,哪怕举全国之力,和大隋来个鱼死网破,结局是注定要失败的!”
“一旦兵败,还会有王爷的位置?到时候估计脑袋早就搬家了!”
“臣金白净,感谢太子殿下厚爱,臣愿居住大兴城!”
金白净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第一个站起来,抱拳感谢杨勇!
有了金白净率先表态,高元和扶余璋也只能跟着抱拳施礼,感谢太子殿下的安排!
既然都同意了,接下来的气氛就变得融洽了许多!
一盘盘丰盛的菜肴被端了上来!
王府的歌妓跳着优美的舞姿!
丫鬟们不停的斟倒着美酒!
在酒精的作用下,四人一笑泯恩仇!
……
翌日,两道诏书从城中快马发出。
诏书上,不但安排了新罗和百济军队指挥权,交给大隋士兵,更是让王府的家眷见到诏书后,收拾行囊,随王爷入住大隋!
同日,大隋日报在新罗,百济和高句丽街头免费发放,头刊头条刊登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位王爷荣升一等公爵,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入住大隋,上朝议政!
三国之地,归大隋统管,实行郡县制,不再设置王府,各郡县制度,待遇与大隋一样!
三地城池不再互相设防,贸易一体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并且减免部分徭役,免除三国百姓兵役,鼓励民间百姓开办各种作坊,让三国的百姓发家致富!
大隋日报,第二版,印刷有汉语拼音,三国之间开始实行汉语,而且汉字是简化版,目的是让百姓们能够快捷速的识字写字!
每个郡县开始大力置办学院,一切费用由官方出资,百姓上学完全免费!
第三版,是三位王爷的各自讲话,对能加入大隋一体化,三位郡王感到骄傲和自豪,从此高句丽,新罗,百济,大隋之间再无战争,让老百姓真正休息生养!
大隋日报,第四版在高句丽,百济,新罗设置六个贸易海关,方便四国海上贸易!
大隋日报第五版,高句丽,新罗,百济,不再设立骑兵,所有马匹由大隋出资购买,允许百姓饲养马匹,并且鼓励百姓经商,做买卖……
……
这几天,新罗,百济,高句丽的百姓们,彻底的懵了。
突然之间,他们的天变了,成了大隋的子民?
还没有从迷瞪中清醒过来,各种利好消息满天飞!
每十个村庄成立一个学院,学院先生的费用,学子们吃住费用,均由大隋皇家负责,学院建设的费用,由当地县衙提供材料,附近村民义务建设!
最关键的是,大隋将在这里成立无数的作坊,以及各种矿产开采,大隋宣传的工钱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他们并不是十分在乎谁当皇帝,也不在意是百济的子民或者是大隋的子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一家的温饱问题,怎么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养活更多的孩子!
百姓的心思,杨勇都懂,别说是大隋朝了,就是放在几千年后,又有几个老百姓能记住自己县长的名字?
从古到今,能揭竿起义造反的,从来不是真正的百姓,都是一些善于蛊惑民心,或者喜欢拉帮结派的野心家!
…………
平壤城,原高元的王殿,杨勇坐在王位上,下面站着这次征战高句丽的所有文臣武将!
高元,金白净和扶余璋三位王爷和各自的家属,以及一些愿意跟随他们的下属,已经在大隋五千骑兵的护送下,前往大兴城安家落户!
“贺若将军,把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国库金银珠宝拿出一部分,犒赏三军!剩余的作为战利品,上缴国库!”
“诺!”贺若弼出列应道。
“来将军,把三国的骑兵,水兵,混编进我大隋骑兵,水兵阵营!”
“诺!”来护儿出列道!
“诸位将军,孤欲在此地成立一个训练营地,训练步兵和水军,同时还能起到震慑作用,平时训练兵士,一旦那个郡县有不轨之心,还能剿杀叛军!不知那位将军愿意留在此地?”
杨勇一脸笑容的问道。
“父王,儿臣愿意留下来,为大隋培养大军,震慑藩地!”
杨勇瞪着不可思议的看着殿下出列之人!
要知道这时候这里还是苦寒之地,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自己的大儿子杨俨竟然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实在太出乎杨勇的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