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东宫夜未央

第八章 东宫夜未央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京城长安。

南阻秦岭,北滨渭河,这是镶嵌在大唐、镶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绵延万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国的神经中枢。长安是在大隋朝雄伟、壮丽的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的。老尼以为大隋的大兴城已经是最伟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后还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荣。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休养生息,大唐出现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贞观之治”。这是自汉朝以来前所未有的盛世,虽然经过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建周、睿宗复位以及宫廷内部的阴谋和杀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续。

大唐帝国万国来朝,京城长安是世界向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国家的商人、遣唐使络绎不绝,侨居大唐帝国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大唐帝国不卑不亢,统统容纳。大唐帝国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国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说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业盛况。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经商的才能,可以发财;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当官;如果武功高,还可以参加武举考试,当大内侍卫,出入宫禁。如果连仗都会打,那就更厉害了,将军之类的官非你莫属了。

京城长安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它衬托着大唐帝国的威仪,接受着万国的冠冕朝拜。每个国家、部落都拜它为师。比如原来叫倭国、武则天批准才叫日本国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几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后继、乘风破浪来到长安,学习大唐帝国的典章制度、服饰风俗,甚至怎么上厕所都学,怎么擦屁眼都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耻下问使得原来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矮小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大唐帝国牛啊。长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宫城、大明宫、太极宫等以及千百计的街坊组成了京城长安的基本架构。皇城的南边是街坊。皇城是帝国权力的中心。宫城和皇城横隔一条街,叫奉天门大街。宫城的北边是太极宫,宫城共有三部分组成。中间为太极宫,左为掖庭宫,右为东宫。东北角为大明宫。唐太宗时太极宫是帝国权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宫取代。掖庭宫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场所,东宫则是皇太子的办公地和住所。

这时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东宫的案桌前。案桌上没有其它东西,只有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这支箭在李隆基的书桌上已经放了差不多二年了。这是从韦芷身上取下来的箭,当年王毛仲就拿着这支箭回来复命。

当年王毛仲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但他省去了韦芷顶着肚子一节。

问题来了。

整个京城已经在风传来了三个人。三人衣衫褴褛,一个十###岁,一个六七岁,一个大约二岁。三人一进京城就打出了一个引发汹涌朝野公议的旗号: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来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说自己和钟然、哥舒夜、涂凤、党凌等人绝对是看着韦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时下葬的。

也就是说,他们都死了。

“这难道是我编出来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个激灵。

这两天,让李隆基心烦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①。风传大唐即将除旧布新,新的帝星将现,而且东宫已在为传位大典作准备;二是传播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叶法善的下狱;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帜到处找崔公了。

“你去处理这件事。”李隆基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王毛仲走出东宫,直奔朱雀大街。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长安城宫殿和街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长安城城内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宽,可以并行四十五辆马车。朱雀大街北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长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轴。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家似围棋,街如菜畦,这是长安城方格形街道网布局、里坊的最佳写照。

京城长安多奇闻逸事。比如胜业坊,长安城最知名的财主邹骆驼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贩邹骆驼致富之前每天推着小车卖蒸饼养活一家。每天买卖,他都要经过一处露出砖块凹凸不平的路。小车的轮子碰上砖块就会翻车,车上的蒸饼也会掉到地上,粘上尘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几次车后,邹骆驼生气了,一气之下扛着锄头平整路面。当他挖去十多块埋在地下的砖头时,天哪,奇迹出现了,邹骆驼发现下面埋着一个大水缸,大水缸里面装着五斗砂金。邹骆驼因此暴富。

京城长安到处都是诗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无赖、游侠少年都会写诗。市井无赖、游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诗。有人全身遍刺当朝名诗人的诗,以至体无完肤,人称为某某人行诗图;还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龙虎豹鹰等凶猛的动物之外还刺上凶巴巴的口号。比如后来有个名叫张干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阎罗王”,一举成名。但这样成名的后果很严重。阎罗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阎罗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连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后来张干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阵乱棒,杖杀于公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华的京华风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开始他们看人,后来人们就看他们了。因为三天后凌风的大背篓插着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写着三个字:找崔公。

三个字雄健、宽博,正是老道人叶法善所书。

写这三个字之前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观主叶法善正在景龙观里为人算卦。叶法善一边算卦,一边散布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后来叶法善走出门口看景致,就看见了凌风三人。叶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双眼神光闪现,便说郎君郎君过来,免费看相。凌风说不看,给了叶至善一钱开元通宝,请他在一面旗上写下了“找崔公”三个字。

长安街上人满为患,凌风只好出此下策。

叶法善笑了。长安街上骗子多如牛毛,这三个人就是。

凌风他们一走,叶法善马上被没收了摊子。他被武侯铺的武士逮捕了。

长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满街仕女肌肤丰盈,商铺鳞次栉比。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多年轻漂亮的女人,这么多开口就是诗的文士、闲人以及高鼻深目、蓝眼金发的胡人。大街人声鼎沸。人们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鲜,到处乱逛,喝酒、唱歌、作诗。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房子,这么多的商铺和酒楼。在朱雀大街,他们居然还看见有个人后背刺着“烦,别惹我!”,看见一个胸前刺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直连到肚脐下;后背刺着“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差不多一直连到屁眼。也不见那个人头发有多长,但一开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愤的诗人模样,招摇过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这样在长安街游荡已经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谁,可没有人告诉他怎么样才能找到崔公。

但却有人悄悄盯上了他们。

盯上他们的至少有三拨人。

第一拨是巡行的街卒、金吾卫的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探警。这拨人负责京城的治安。这拨人喜欢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谁胆敢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后还逛街而又没有什么文牒的话,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这拨人凶神恶煞,仗着皇上的撑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拨人来自太平公主府第。他们不声不响地在大街上游荡,出没于酒楼歌肆间,刺探各种情报,尤其是东宫的所有情报;第三拨就是来自东宫的大内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来风”王毛仲认得凌风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么凭空出了一个阴气森森的闺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风、伍谷、闺女三人。他决定先跟着他们,看他们有什么动静。

凌风、伍谷、闺女又走了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便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前回到了住处。那是胜业坊北街小巷的一间无主小屋。

京城长安房子千千万,找一间无主的小屋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进出悄无声息就行了。但要悄无声息凌风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闺女做不到。一个二岁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没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长安城人文明,不管闲事,有几个好心的老婆婆问问也就罢了,胡乱找个话头也就应付过去。

进了房子,凌风他们发现了一件怪事。

房子里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还有他们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样的水果。

这些东西好吃,而且闻所未闻,伍谷、闺女更不用说了。他们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风记得,他们出门时是关了门的。也就是说,这些吃的东西是有人开了门偷偷放进的。谁这么好心呢?凌风他们在京城无亲无故,也不认识谁。

不管他,先吃了再说。

吃饱喝足,凌风叫伍谷在家照顾闺女,自己则蒙上面,悄悄开了窗户,看看没人,一跃而出。

此时,京城长安已是万家灯火。

凌风窜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东宫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风决定晚上找。

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已经在开始巡夜了。他们几个人一队,出大街,进小巷,在维护着京城的治安。凌风从房顶掠过时他们只看到有东西一闪而没,以为是那家的猫。

可这种猫至少有好几只。他们一只连着一只向宫里掠去。他们进了皇宫,在千万间宫殿里一隐而没。

凌风隐没在诺大的东宫里。他了无头绪,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后来他发现,前面朦胧处隐隐约约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风奇怪之极,但还是掠了过去。可到了那里人却不见了。便见一座较大的宫殿,旁边有树有假山。然后看见曲折回廊处,飘飘来了一只灯笼。

凌风忙向假山后面躲,突然感到后背吹气如兰。

“嘘——”那人作了个不要出声的手势,“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开。”

那人学了一声猫叫,一扭腰上了墙头,向另一方向掠去。

灯笼近了。

打灯笼的是一个宫女。宫女领着一个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经在等着了。”宫女说。

“谢谢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礼貌地说。

“使君真好礼数。”宫女说。

灯笼只是推开一圈的黑暗,凌风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宫女带着姚使君进了大殿。

门关上了。宫女远去。

凌风找了段围墙作跳板,一纵上了殿顶,悄悄开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张大书桌上,赫然摆着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

这种箭化成灰凌风都认得。凌风现在还留着一支。那支箭夺去了李雯、韦芷和“一锤定音”张无奈、“二郎担山”钟然、“四平八稳”唐突的生命。这种箭叫风羽箭。

风羽箭也就是不装箭羽的箭。这是把箭杆两边原来安装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飞行时保持稳定的一种箭。老尼曾说,大唐军队和大隋军队用箭基本相同,分为北方产、南方产和西北、东北产三种。北方产的箭杆用崔柳;而西北和东北产多用桦木;如果是南方所产,箭杆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东北多桦木,而南方产竹。当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没有南方那么多了。竹的种类有楠竹、凤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几十种。这风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产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带。老尼还说,吐蕃有一个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称于世,那地方叫打箭炉。老尼肯定地说,这种箭就来自打箭炉。

明亮的灯光下,凌风看见书桌旁边坐着两个人。一人大约六十岁,长着厚厚的连腮胡子,大眼,浓眉寸长。而另一个则头戴幞头,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带,悬玉具剑,穿长靿靴,年纪三十上下,不是在苍岩山开天目时见过的人是谁?

“殿下,姚崇来得急,也没带什么东西,”自称姚崇的人说,“只带了一点同州的土特产,叫枣肉沫糊,请殿下品尝。”

凌风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当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说。“你和宋璟给圣人④的密奏我看过了。让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圣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这个我懂,”姚崇说,“其实,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宁王李成器等诸王调离,是防止他们拥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宁王李成器和殿下虽兄弟情深,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殿下,太平公主说过,自古废长立幼,祸乱之根。她说得不错。宁王是长,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宁王李成器,所以,把宁王调离,也是防止宁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拢的一箭双雕之计。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是殿下的弟弟,不会和殿下有立储之争,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议圣人把二人从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的位置调离,让其到东宫任左、右卫率,掌管东宫兵仗羽卫,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势了,而鼎足之势一成,东宫的地位便稳如泰山。”

因为没有来龙去脉,姚崇这番话凌风听得不明不白。

其实姚崇讲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李隆基的兄弟从羽林禁军的位置上调离,防止他们用兵自重,威胁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当时分别为中书令、兵部尚书,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议却被耳软的睿宗泄漏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为了争取主动,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拨他们姑侄以及兄弟之间的关系,应对姚崇、宋璟加以惩处。于是姚崇被贬为同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维持平衡的牺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从同州回京问计,恰好被凌风碰上了。

睿宗有六个儿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

按照礼制,睿宗之后,皇位应传于长子宁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辞,宁死不愿当皇太子。二哥李成义也力辞。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此时分别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掌控北衙禁军四卫中的二卫。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诗‘西山一何高,高出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来比拟,以为服药求身轻如有羽翼,终是不如兄弟之间天生的手足情深这羽翼为好,”姚崇说,“殿下手足情深,这不但是圣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这回凌风听明白了,姚崇说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确是大唐上下的佳话。其兄弟五人在武则天时同一天自立门户,五人都将宅第选择在东都洛阳的积善坊,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后来随武则天御驾回到长安,五人仍同居于隆庆坊,仍号“五王宅”。据说李隆基特地做了一个大枕头、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听到这,凌风对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说:“其实圣人也为难。公主现在是权势熏天。当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门下,人们在外只闻有公主,不闻有皇太子。公主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大唐公主权势的顶峰了。但公主不满足啊,她还梦想有朝一日像则天皇帝那样,位列九五,君临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险就在这。”

李隆基皱眉道:“是啊,圣人逼于姑母的压力,已经诏命恢复了使君您和宋璟为相时已经废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个被罢的斜封官死而复生,对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势力更为膨胀了。现在大唐官署真是‘三无坐处’了!”

说毕,李隆基一掌击在案桌上:“这些弊端不废除,大唐只会慢慢消亡!”

李隆基击在案桌上这一掌,颇具帝王气象。凌风感觉,这皇太子或许就是一位有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换代了。令韦芷死后都刻骨铭心的人果真有一种慑人的魅力,韦芷没有看错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悬殊,韦芷的满腔痴情都付诸东流了。但愿闺女有个好归宿吧。

凌风想到闺女就想到师妹李雯,不禁怅然。

这时,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了凌风的肩头。

注:①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共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②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③刺史的尊称。

④唐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皇帝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负责施行皇帝颁布的诏令。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婉儿等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三十万钱,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当时的“斜封官”都是不通过中书省、门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两省长官都不敢过问。由于官员任用太滥,致使宰相、御史、员外官总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称为“三无坐处”。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京城长安。

南阻秦岭,北滨渭河,这是镶嵌在大唐、镶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绵延万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国的神经中枢。长安是在大隋朝雄伟、壮丽的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的。老尼以为大隋的大兴城已经是最伟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后还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荣。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休养生息,大唐出现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贞观之治”。这是自汉朝以来前所未有的盛世,虽然经过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建周、睿宗复位以及宫廷内部的阴谋和杀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续。

大唐帝国万国来朝,京城长安是世界向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国家的商人、遣唐使络绎不绝,侨居大唐帝国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大唐帝国不卑不亢,统统容纳。大唐帝国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国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说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业盛况。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经商的才能,可以发财;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当官;如果武功高,还可以参加武举考试,当大内侍卫,出入宫禁。如果连仗都会打,那就更厉害了,将军之类的官非你莫属了。

京城长安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它衬托着大唐帝国的威仪,接受着万国的冠冕朝拜。每个国家、部落都拜它为师。比如原来叫倭国、武则天批准才叫日本国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几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后继、乘风破浪来到长安,学习大唐帝国的典章制度、服饰风俗,甚至怎么上厕所都学,怎么擦屁眼都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耻下问使得原来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矮小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大唐帝国牛啊。长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宫城、大明宫、太极宫等以及千百计的街坊组成了京城长安的基本架构。皇城的南边是街坊。皇城是帝国权力的中心。宫城和皇城横隔一条街,叫奉天门大街。宫城的北边是太极宫,宫城共有三部分组成。中间为太极宫,左为掖庭宫,右为东宫。东北角为大明宫。唐太宗时太极宫是帝国权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宫取代。掖庭宫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场所,东宫则是皇太子的办公地和住所。

这时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东宫的案桌前。案桌上没有其它东西,只有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这支箭在李隆基的书桌上已经放了差不多二年了。这是从韦芷身上取下来的箭,当年王毛仲就拿着这支箭回来复命。

当年王毛仲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但他省去了韦芷顶着肚子一节。

问题来了。

整个京城已经在风传来了三个人。三人衣衫褴褛,一个十###岁,一个六七岁,一个大约二岁。三人一进京城就打出了一个引发汹涌朝野公议的旗号: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来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说自己和钟然、哥舒夜、涂凤、党凌等人绝对是看着韦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时下葬的。

也就是说,他们都死了。

“这难道是我编出来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个激灵。

这两天,让李隆基心烦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①。风传大唐即将除旧布新,新的帝星将现,而且东宫已在为传位大典作准备;二是传播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叶法善的下狱;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帜到处找崔公了。

“你去处理这件事。”李隆基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王毛仲走出东宫,直奔朱雀大街。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长安城宫殿和街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长安城城内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宽,可以并行四十五辆马车。朱雀大街北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长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轴。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家似围棋,街如菜畦,这是长安城方格形街道网布局、里坊的最佳写照。

京城长安多奇闻逸事。比如胜业坊,长安城最知名的财主邹骆驼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贩邹骆驼致富之前每天推着小车卖蒸饼养活一家。每天买卖,他都要经过一处露出砖块凹凸不平的路。小车的轮子碰上砖块就会翻车,车上的蒸饼也会掉到地上,粘上尘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几次车后,邹骆驼生气了,一气之下扛着锄头平整路面。当他挖去十多块埋在地下的砖头时,天哪,奇迹出现了,邹骆驼发现下面埋着一个大水缸,大水缸里面装着五斗砂金。邹骆驼因此暴富。

京城长安到处都是诗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无赖、游侠少年都会写诗。市井无赖、游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诗。有人全身遍刺当朝名诗人的诗,以至体无完肤,人称为某某人行诗图;还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龙虎豹鹰等凶猛的动物之外还刺上凶巴巴的口号。比如后来有个名叫张干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阎罗王”,一举成名。但这样成名的后果很严重。阎罗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阎罗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连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后来张干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阵乱棒,杖杀于公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华的京华风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开始他们看人,后来人们就看他们了。因为三天后凌风的大背篓插着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写着三个字:找崔公。

三个字雄健、宽博,正是老道人叶法善所书。

写这三个字之前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观主叶法善正在景龙观里为人算卦。叶法善一边算卦,一边散布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后来叶法善走出门口看景致,就看见了凌风三人。叶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双眼神光闪现,便说郎君郎君过来,免费看相。凌风说不看,给了叶至善一钱开元通宝,请他在一面旗上写下了“找崔公”三个字。

长安街上人满为患,凌风只好出此下策。

叶法善笑了。长安街上骗子多如牛毛,这三个人就是。

凌风他们一走,叶法善马上被没收了摊子。他被武侯铺的武士逮捕了。

长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满街仕女肌肤丰盈,商铺鳞次栉比。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多年轻漂亮的女人,这么多开口就是诗的文士、闲人以及高鼻深目、蓝眼金发的胡人。大街人声鼎沸。人们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鲜,到处乱逛,喝酒、唱歌、作诗。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房子,这么多的商铺和酒楼。在朱雀大街,他们居然还看见有个人后背刺着“烦,别惹我!”,看见一个胸前刺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直连到肚脐下;后背刺着“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差不多一直连到屁眼。也不见那个人头发有多长,但一开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愤的诗人模样,招摇过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这样在长安街游荡已经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谁,可没有人告诉他怎么样才能找到崔公。

但却有人悄悄盯上了他们。

盯上他们的至少有三拨人。

第一拨是巡行的街卒、金吾卫的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探警。这拨人负责京城的治安。这拨人喜欢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谁胆敢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后还逛街而又没有什么文牒的话,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这拨人凶神恶煞,仗着皇上的撑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拨人来自太平公主府第。他们不声不响地在大街上游荡,出没于酒楼歌肆间,刺探各种情报,尤其是东宫的所有情报;第三拨就是来自东宫的大内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来风”王毛仲认得凌风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么凭空出了一个阴气森森的闺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风、伍谷、闺女三人。他决定先跟着他们,看他们有什么动静。

凌风、伍谷、闺女又走了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便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前回到了住处。那是胜业坊北街小巷的一间无主小屋。

京城长安房子千千万,找一间无主的小屋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进出悄无声息就行了。但要悄无声息凌风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闺女做不到。一个二岁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没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长安城人文明,不管闲事,有几个好心的老婆婆问问也就罢了,胡乱找个话头也就应付过去。

进了房子,凌风他们发现了一件怪事。

房子里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还有他们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样的水果。

这些东西好吃,而且闻所未闻,伍谷、闺女更不用说了。他们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风记得,他们出门时是关了门的。也就是说,这些吃的东西是有人开了门偷偷放进的。谁这么好心呢?凌风他们在京城无亲无故,也不认识谁。

不管他,先吃了再说。

吃饱喝足,凌风叫伍谷在家照顾闺女,自己则蒙上面,悄悄开了窗户,看看没人,一跃而出。

此时,京城长安已是万家灯火。

凌风窜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东宫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风决定晚上找。

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已经在开始巡夜了。他们几个人一队,出大街,进小巷,在维护着京城的治安。凌风从房顶掠过时他们只看到有东西一闪而没,以为是那家的猫。

可这种猫至少有好几只。他们一只连着一只向宫里掠去。他们进了皇宫,在千万间宫殿里一隐而没。

凌风隐没在诺大的东宫里。他了无头绪,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后来他发现,前面朦胧处隐隐约约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风奇怪之极,但还是掠了过去。可到了那里人却不见了。便见一座较大的宫殿,旁边有树有假山。然后看见曲折回廊处,飘飘来了一只灯笼。

凌风忙向假山后面躲,突然感到后背吹气如兰。

“嘘——”那人作了个不要出声的手势,“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开。”

那人学了一声猫叫,一扭腰上了墙头,向另一方向掠去。

灯笼近了。

打灯笼的是一个宫女。宫女领着一个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经在等着了。”宫女说。

“谢谢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礼貌地说。

“使君真好礼数。”宫女说。

灯笼只是推开一圈的黑暗,凌风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宫女带着姚使君进了大殿。

门关上了。宫女远去。

凌风找了段围墙作跳板,一纵上了殿顶,悄悄开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张大书桌上,赫然摆着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

这种箭化成灰凌风都认得。凌风现在还留着一支。那支箭夺去了李雯、韦芷和“一锤定音”张无奈、“二郎担山”钟然、“四平八稳”唐突的生命。这种箭叫风羽箭。

风羽箭也就是不装箭羽的箭。这是把箭杆两边原来安装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飞行时保持稳定的一种箭。老尼曾说,大唐军队和大隋军队用箭基本相同,分为北方产、南方产和西北、东北产三种。北方产的箭杆用崔柳;而西北和东北产多用桦木;如果是南方所产,箭杆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东北多桦木,而南方产竹。当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没有南方那么多了。竹的种类有楠竹、凤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几十种。这风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产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带。老尼还说,吐蕃有一个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称于世,那地方叫打箭炉。老尼肯定地说,这种箭就来自打箭炉。

明亮的灯光下,凌风看见书桌旁边坐着两个人。一人大约六十岁,长着厚厚的连腮胡子,大眼,浓眉寸长。而另一个则头戴幞头,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带,悬玉具剑,穿长靿靴,年纪三十上下,不是在苍岩山开天目时见过的人是谁?

“殿下,姚崇来得急,也没带什么东西,”自称姚崇的人说,“只带了一点同州的土特产,叫枣肉沫糊,请殿下品尝。”

凌风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当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说。“你和宋璟给圣人④的密奏我看过了。让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圣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这个我懂,”姚崇说,“其实,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宁王李成器等诸王调离,是防止他们拥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宁王李成器和殿下虽兄弟情深,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殿下,太平公主说过,自古废长立幼,祸乱之根。她说得不错。宁王是长,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宁王李成器,所以,把宁王调离,也是防止宁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拢的一箭双雕之计。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是殿下的弟弟,不会和殿下有立储之争,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议圣人把二人从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的位置调离,让其到东宫任左、右卫率,掌管东宫兵仗羽卫,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势了,而鼎足之势一成,东宫的地位便稳如泰山。”

因为没有来龙去脉,姚崇这番话凌风听得不明不白。

其实姚崇讲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李隆基的兄弟从羽林禁军的位置上调离,防止他们用兵自重,威胁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当时分别为中书令、兵部尚书,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议却被耳软的睿宗泄漏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为了争取主动,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拨他们姑侄以及兄弟之间的关系,应对姚崇、宋璟加以惩处。于是姚崇被贬为同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维持平衡的牺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从同州回京问计,恰好被凌风碰上了。

睿宗有六个儿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

按照礼制,睿宗之后,皇位应传于长子宁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辞,宁死不愿当皇太子。二哥李成义也力辞。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此时分别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掌控北衙禁军四卫中的二卫。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诗‘西山一何高,高出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来比拟,以为服药求身轻如有羽翼,终是不如兄弟之间天生的手足情深这羽翼为好,”姚崇说,“殿下手足情深,这不但是圣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这回凌风听明白了,姚崇说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确是大唐上下的佳话。其兄弟五人在武则天时同一天自立门户,五人都将宅第选择在东都洛阳的积善坊,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后来随武则天御驾回到长安,五人仍同居于隆庆坊,仍号“五王宅”。据说李隆基特地做了一个大枕头、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听到这,凌风对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说:“其实圣人也为难。公主现在是权势熏天。当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门下,人们在外只闻有公主,不闻有皇太子。公主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大唐公主权势的顶峰了。但公主不满足啊,她还梦想有朝一日像则天皇帝那样,位列九五,君临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险就在这。”

李隆基皱眉道:“是啊,圣人逼于姑母的压力,已经诏命恢复了使君您和宋璟为相时已经废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个被罢的斜封官死而复生,对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势力更为膨胀了。现在大唐官署真是‘三无坐处’了!”

说毕,李隆基一掌击在案桌上:“这些弊端不废除,大唐只会慢慢消亡!”

李隆基击在案桌上这一掌,颇具帝王气象。凌风感觉,这皇太子或许就是一位有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换代了。令韦芷死后都刻骨铭心的人果真有一种慑人的魅力,韦芷没有看错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悬殊,韦芷的满腔痴情都付诸东流了。但愿闺女有个好归宿吧。

凌风想到闺女就想到师妹李雯,不禁怅然。

这时,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了凌风的肩头。

注:①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共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②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③刺史的尊称。

④唐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皇帝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负责施行皇帝颁布的诏令。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婉儿等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三十万钱,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当时的“斜封官”都是不通过中书省、门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两省长官都不敢过问。由于官员任用太滥,致使宰相、御史、员外官总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称为“三无坐处”。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京城长安。

南阻秦岭,北滨渭河,这是镶嵌在大唐、镶嵌在八百里秦川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绵延万里、威振八方的大唐帝国的神经中枢。长安是在大隋朝雄伟、壮丽的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的。老尼以为大隋的大兴城已经是最伟大的都城了,但一百年后还是井底之蛙。

四季有春秋,草木有枯荣。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休养生息,大唐出现了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贞观之治”。这是自汉朝以来前所未有的盛世,虽然经过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建周、睿宗复位以及宫廷内部的阴谋和杀戮,但盛世依然在延续。

大唐帝国万国来朝,京城长安是世界向往的中心。突厥、吐蕃、大食、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国家的商人、遣唐使络绎不绝,侨居大唐帝国深目碧眼的胡人更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大唐帝国不卑不亢,统统容纳。大唐帝国大肚容天下之人,天下人在大唐帝国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说的是胡女在大唐的就业盛况。在大唐的胡人,如果有经商的才能,可以发财;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当官;如果武功高,还可以参加武举考试,当大内侍卫,出入宫禁。如果连仗都会打,那就更厉害了,将军之类的官非你莫属了。

京城长安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它衬托着大唐帝国的威仪,接受着万国的冠冕朝拜。每个国家、部落都拜它为师。比如原来叫倭国、武则天批准才叫日本国的日本就派了七批、每批几百人的遣唐使前赴后继、乘风破浪来到长安,学习大唐帝国的典章制度、服饰风俗,甚至怎么上厕所都学,怎么擦屁眼都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耻下问使得原来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矮小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大唐帝国牛啊。长安城牛啊。

外城郭、皇城、宫城、大明宫、太极宫等以及千百计的街坊组成了京城长安的基本架构。皇城的南边是街坊。皇城是帝国权力的中心。宫城和皇城横隔一条街,叫奉天门大街。宫城的北边是太极宫,宫城共有三部分组成。中间为太极宫,左为掖庭宫,右为东宫。东北角为大明宫。唐太宗时太极宫是帝国权力中心的中心,唐高宗后被大明宫取代。掖庭宫是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的场所,东宫则是皇太子的办公地和住所。

这时皇太子李隆基就端坐在东宫的案桌前。案桌上没有其它东西,只有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这支箭在李隆基的书桌上已经放了差不多二年了。这是从韦芷身上取下来的箭,当年王毛仲就拿着这支箭回来复命。

当年王毛仲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但他省去了韦芷顶着肚子一节。

问题来了。

整个京城已经在风传来了三个人。三人衣衫褴褛,一个十###岁,一个六七岁,一个大约二岁。三人一进京城就打出了一个引发汹涌朝野公议的旗号:找崔公。

李隆基立刻叫来了王毛仲。

王毛仲冷汗直冒,但他信誓旦旦说自己和钟然、哥舒夜、涂凤、党凌等人绝对是看着韦芷、伍谷婆婆和另一女子李雯同时下葬的。

也就是说,他们都死了。

“这难道是我编出来的?”李隆基一反手就把那支箭扎在柱子上。

王毛仲打了个激灵。

这两天,让李隆基心烦的有三件事。一是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①。风传大唐即将除旧布新,新的帝星将现,而且东宫已在为传位大典作准备;二是传播这消息的京城著名道人叶法善的下狱;第三就是有人在京城打着旗帜到处找崔公了。

“你去处理这件事。”李隆基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王毛仲走出东宫,直奔朱雀大街。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长安城宫殿和街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长安城城内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其中朱雀大街最宽,可以并行四十五辆马车。朱雀大街北连朱雀门,南达明德门,贯穿长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轴。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家似围棋,街如菜畦,这是长安城方格形街道网布局、里坊的最佳写照。

京城长安多奇闻逸事。比如胜业坊,长安城最知名的财主邹骆驼的第一桶金就在此掘得。小商贩邹骆驼致富之前每天推着小车卖蒸饼养活一家。每天买卖,他都要经过一处露出砖块凹凸不平的路。小车的轮子碰上砖块就会翻车,车上的蒸饼也会掉到地上,粘上尘土吹都吹不掉。翻了几次车后,邹骆驼生气了,一气之下扛着锄头平整路面。当他挖去十多块埋在地下的砖头时,天哪,奇迹出现了,邹骆驼发现下面埋着一个大水缸,大水缸里面装着五斗砂金。邹骆驼因此暴富。

京城长安到处都是诗人。上至皇帝,下至市井无赖、游侠少年都会写诗。市井无赖、游侠少年流行文身刺青。这一年,文身刺青流行刺诗。有人全身遍刺当朝名诗人的诗,以至体无完肤,人称为某某人行诗图;还有人除了全身刺上龙虎豹鹰等凶猛的动物之外还刺上凶巴巴的口号。比如后来有个名叫张干的,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②”,右臂刺“死不畏阎罗王”,一举成名。但这样成名的后果很严重。阎罗王可怕,京兆尹更可怕。阎罗王可以不怕,京兆尹不可不怕。连京兆尹都不怕,是找死了。后来张干果然被京兆尹收捕,一阵乱棒,杖杀于公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潮如涌,繁华的京华风物直看得三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开始他们看人,后来人们就看他们了。因为三天后凌风的大背篓插着一面旗,旗的正反二面上写着三个字:找崔公。

三个字雄健、宽博,正是老道人叶法善所书。

写这三个字之前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观主叶法善正在景龙观里为人算卦。叶法善一边算卦,一边散布天降异象,彗星犯紫微的流言。后来叶法善走出门口看景致,就看见了凌风三人。叶法善一看三人乞丐一般,但男的二人双眼神光闪现,便说郎君郎君过来,免费看相。凌风说不看,给了叶至善一钱开元通宝,请他在一面旗上写下了“找崔公”三个字。

长安街上人满为患,凌风只好出此下策。

叶法善笑了。长安街上骗子多如牛毛,这三个人就是。

凌风他们一走,叶法善马上被没收了摊子。他被武侯铺的武士逮捕了。

长安大街各式人等摩肩接踵,满街仕女肌肤丰盈,商铺鳞次栉比。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多年轻漂亮的女人,这么多开口就是诗的文士、闲人以及高鼻深目、蓝眼金发的胡人。大街人声鼎沸。人们好像不用做事,人人衣着光鲜,到处乱逛,喝酒、唱歌、作诗。凌风、伍谷、闺女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房子,这么多的商铺和酒楼。在朱雀大街,他们居然还看见有个人后背刺着“烦,别惹我!”,看见一个胸前刺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直连到肚脐下;后背刺着“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差不多一直连到屁眼。也不见那个人头发有多长,但一开口就“愁啊愁啊”,一副悲愤的诗人模样,招摇过市。

凌风带着伍谷、闺女这样在长安街游荡已经六天了,大家都知道崔公是谁,可没有人告诉他怎么样才能找到崔公。

但却有人悄悄盯上了他们。

盯上他们的至少有三拨人。

第一拨是巡行的街卒、金吾卫的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探警。这拨人负责京城的治安。这拨人喜欢打人的屁股。只要是谁胆敢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后还逛街而又没有什么文牒的话,二十杖的屁股是少不了的。这拨人凶神恶煞,仗着皇上的撑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拨人来自太平公主府第。他们不声不响地在大街上游荡,出没于酒楼歌肆间,刺探各种情报,尤其是东宫的所有情报;第三拨就是来自东宫的大内高手王毛仲等人了。“八面来风”王毛仲认得凌风和伍谷,可他打死也不明白怎么凭空出了一个阴气森森的闺女。

王毛仲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找到了凌风、伍谷、闺女三人。他决定先跟着他们,看他们有什么动静。

凌风、伍谷、闺女又走了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便在鼓楼擂鼓城门关闭前回到了住处。那是胜业坊北街小巷的一间无主小屋。

京城长安房子千千万,找一间无主的小屋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进出悄无声息就行了。但要悄无声息凌风可以做到,伍谷可以做到,可闺女做不到。一个二岁的小孩,屁大的事都可以哭。没有事也可以哭。好在长安城人文明,不管闲事,有几个好心的老婆婆问问也就罢了,胡乱找个话头也就应付过去。

进了房子,凌风他们发现了一件怪事。

房子里放了不少吃的。有山珍海味,还有他们叫不上名字的怪模怪样的水果。

这些东西好吃,而且闻所未闻,伍谷、闺女更不用说了。他们忍不住口水直流。

凌风记得,他们出门时是关了门的。也就是说,这些吃的东西是有人开了门偷偷放进的。谁这么好心呢?凌风他们在京城无亲无故,也不认识谁。

不管他,先吃了再说。

吃饱喝足,凌风叫伍谷在家照顾闺女,自己则蒙上面,悄悄开了窗户,看看没人,一跃而出。

此时,京城长安已是万家灯火。

凌风窜房越脊,向西北方向掠去。西北方向,正是东宫所在的方向。

白天找不到崔公,凌风决定晚上找。

街使骑卒和武侯铺的武士已经在开始巡夜了。他们几个人一队,出大街,进小巷,在维护着京城的治安。凌风从房顶掠过时他们只看到有东西一闪而没,以为是那家的猫。

可这种猫至少有好几只。他们一只连着一只向宫里掠去。他们进了皇宫,在千万间宫殿里一隐而没。

凌风隐没在诺大的东宫里。他了无头绪,不知那是崔公的居所。后来他发现,前面朦胧处隐隐约约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风奇怪之极,但还是掠了过去。可到了那里人却不见了。便见一座较大的宫殿,旁边有树有假山。然后看见曲折回廊处,飘飘来了一只灯笼。

凌风忙向假山后面躲,突然感到后背吹气如兰。

“嘘——”那人作了个不要出声的手势,“有人跟着你,我把他引开。”

那人学了一声猫叫,一扭腰上了墙头,向另一方向掠去。

灯笼近了。

打灯笼的是一个宫女。宫女领着一个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经在等着了。”宫女说。

“谢谢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礼貌地说。

“使君真好礼数。”宫女说。

灯笼只是推开一圈的黑暗,凌风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着二人,七拐八拐,宫女带着姚使君进了大殿。

门关上了。宫女远去。

凌风找了段围墙作跳板,一纵上了殿顶,悄悄开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张大书桌上,赫然摆着一支血迹斑斑、没有羽的箭。

这种箭化成灰凌风都认得。凌风现在还留着一支。那支箭夺去了李雯、韦芷和“一锤定音”张无奈、“二郎担山”钟然、“四平八稳”唐突的生命。这种箭叫风羽箭。

风羽箭也就是不装箭羽的箭。这是把箭杆两边原来安装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飞行时保持稳定的一种箭。老尼曾说,大唐军队和大隋军队用箭基本相同,分为北方产、南方产和西北、东北产三种。北方产的箭杆用崔柳;而西北和东北产多用桦木;如果是南方所产,箭杆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东北多桦木,而南方产竹。当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没有南方那么多了。竹的种类有楠竹、凤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几十种。这风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产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带。老尼还说,吐蕃有一个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称于世,那地方叫打箭炉。老尼肯定地说,这种箭就来自打箭炉。

明亮的灯光下,凌风看见书桌旁边坐着两个人。一人大约六十岁,长着厚厚的连腮胡子,大眼,浓眉寸长。而另一个则头戴幞头,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带,悬玉具剑,穿长靿靴,年纪三十上下,不是在苍岩山开天目时见过的人是谁?

“殿下,姚崇来得急,也没带什么东西,”自称姚崇的人说,“只带了一点同州的土特产,叫枣肉沫糊,请殿下品尝。”

凌风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当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说。“你和宋璟给圣人④的密奏我看过了。让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圣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这个我懂,”姚崇说,“其实,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宁王李成器等诸王调离,是防止他们拥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宁王李成器和殿下虽兄弟情深,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殿下,太平公主说过,自古废长立幼,祸乱之根。她说得不错。宁王是长,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宁王李成器,所以,把宁王调离,也是防止宁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拢的一箭双雕之计。而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是殿下的弟弟,不会和殿下有立储之争,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议圣人把二人从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的位置调离,让其到东宫任左、右卫率,掌管东宫兵仗羽卫,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势了,而鼎足之势一成,东宫的地位便稳如泰山。”

因为没有来龙去脉,姚崇这番话凌风听得不明不白。

其实姚崇讲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到东都洛阳,把李隆基的兄弟从羽林禁军的位置上调离,防止他们用兵自重,威胁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当时分别为中书令、兵部尚书,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议却被耳软的睿宗泄漏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为了争取主动,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拨他们姑侄以及兄弟之间的关系,应对姚崇、宋璟加以惩处。于是姚崇被贬为同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维持平衡的牺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从同州回京问计,恰好被凌风碰上了。

睿宗有六个儿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

按照礼制,睿宗之后,皇位应传于长子宁王李成器。可李成器力辞,宁死不愿当皇太子。二哥李成义也力辞。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此时分别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和右羽林卫大将军,掌控北衙禁军四卫中的二卫。

“姚崇知道殿下曾以魏文帝曹丕的诗‘西山一何高,高出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来比拟,以为服药求身轻如有羽翼,终是不如兄弟之间天生的手足情深这羽翼为好,”姚崇说,“殿下手足情深,这不但是圣人之福,殿下之福,也是大唐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啊。”

这回凌风听明白了,姚崇说的是李隆基兄弟情深。

李隆基兄弟情深确是大唐上下的佳话。其兄弟五人在武则天时同一天自立门户,五人都将宅第选择在东都洛阳的积善坊,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后来随武则天御驾回到长安,五人仍同居于隆庆坊,仍号“五王宅”。据说李隆基特地做了一个大枕头、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常常抵足而眠。

听到这,凌风对李隆基徒生好感。

姚崇又说:“其实圣人也为难。公主现在是权势熏天。当朝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门下,人们在外只闻有公主,不闻有皇太子。公主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大唐公主权势的顶峰了。但公主不满足啊,她还梦想有朝一日像则天皇帝那样,位列九五,君临天下。殿下目前的危险就在这。”

李隆基皱眉道:“是啊,圣人逼于姑母的压力,已经诏命恢复了使君您和宋璟为相时已经废止的斜封官⑥制度。千百个被罢的斜封官死而复生,对姑母自然感恩戴德,姑母的势力更为膨胀了。现在大唐官署真是‘三无坐处’了!”

说毕,李隆基一掌击在案桌上:“这些弊端不废除,大唐只会慢慢消亡!”

李隆基击在案桌上这一掌,颇具帝王气象。凌风感觉,这皇太子或许就是一位有为之主,大唐真的要改朝换代了。令韦芷死后都刻骨铭心的人果真有一种慑人的魅力,韦芷没有看错人。只可惜,二人地位悬殊,韦芷的满腔痴情都付诸东流了。但愿闺女有个好归宿吧。

凌风想到闺女就想到师妹李雯,不禁怅然。

这时,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了凌风的肩头。

注:①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共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②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③刺史的尊称。

④唐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皇帝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

⑤唐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负责施行皇帝颁布的诏令。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⑥斜封官: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婉儿等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三十万钱,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当时的“斜封官”都是不通过中书省、门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两省长官都不敢过问。由于官员任用太滥,致使宰相、御史、员外官总量大增,官署都坐不下,被称为“三无坐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长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长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东宫夜未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