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苏莱曼大帝(上)
苏莱曼一世(现代土耳其文:suleimanthemag;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苏丹,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李发之职。
苏莱曼一世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一世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领土,土耳其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一世在与波斯(今伊朗)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
苏莱曼一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立法者)。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在西方被普遍誉为"大帝",在伊*兰发展史上与阿巴斯大帝、阿克巴大帝齐名。
苏莱曼一世出生于黑海之滨的特拉布宗,具体日期可能是1494年11月6日。他的母亲是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的苏丹后(后成为皇太后)艾谢·哈芙莎苏丹,于1534年逝世。苏莱曼7岁时,被送往帝都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珀宫的皇家学校学习科学、历史、文学、神学和兵法。苏莱曼年轻时,与一名奴隶易卜拉欣结下友谊,易卜拉欣日后成为苏莱曼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并曾任大维齐尔。苏莱曼一世自幼接受传统的伊*兰教教育,信奉逊泥派教义,遵行哈乃斐学派教法。1509年,被其祖父巴耶济德二世派往克里米亚的卡法任总督。从17岁开始,年轻的苏莱曼先后担任卡法(今乌克兰费奥多西亚)和马尼萨的总督,并在帝国故都埃迪尔内短期任职。其父赛利姆一世在位时期,他曾代其父治理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尔内,并于1517年任小亚细亚西部的马尼萨总督。
苏莱曼一世的父亲塞利姆一世归真后,苏莱曼返回帝都伊斯坦布尔继位,成为奥斯曼帝国第10任苏丹。几周后,威尼斯共和国驻奥斯曼帝国公使巴尔托洛梅奥·孔塔里尼对年轻的苏丹作了如下描述:"他25岁的年纪,身材高挑而硬朗,外表柔弱。颈部稍长、面容瘦削、鹰钩鼻,留着一簇小胡子和少许胡须,尽管略显苍白,却依然神采奕奕。他被誉为英明之主,好学之士,所有人都想受益于他的统治。他的头巾也大得出奇。"一些史学家宣称苏莱曼年轻时仰慕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并受其影响,立志建立一个囊括东西方的帝国,这成为他日后频
(本章未完,请翻页)
繁征战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思想动力。
苏莱曼一世继承父业后,于1521年镇压了一场由帝国大马士革总督领导的叛乱,不久后便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苏莱曼很快就做好了征服匈牙利王国重镇贝尔格莱德的准备,这也是他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未竟事业。在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庭人相继失败后,匈牙利人成为阻止奥斯曼帝国向欧洲内陆扩张的唯一难以对付的力量,而攻占贝尔格莱德是消灭匈牙利人的关键所在。苏莱曼大军将贝尔格莱德团团围住,并从一座多瑙河中的岛屿上接连向城内发射重炮。贝尔格莱德的守军仅有700人,匈牙利也没有派兵增援,奥斯曼人在1521年8月占领贝尔格莱德。
基督教世界重镇贝尔格莱德陷落的消息很快传遍欧洲。通往匈牙利和奥地利的道路被打通了,苏莱曼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医院骑士团的大本营--东地中海的罗得岛。医院骑士团在安纳托利亚和累范特近海的海盗活动,长期困扰着奥斯曼帝国。1522年夏天,苏莱曼凭借其父塞利姆一世留下的海军优势,派遣一支由4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进军罗得岛,他本人则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从反方向包抄。经过5个月残酷的围攻战,岛上的守军有条件投降。骑士们得到苏莱曼的允许,离开罗得岛,并最终在马耳他岛重建了马耳他骑士团。
贝尔格莱德战役后,匈牙利王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而苏莱曼解除罗得岛这一后顾之忧后在东欧重启战端。在1526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苏莱曼大败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匈牙利人的抵抗土崩瓦解,奥斯曼帝国成为东欧的一支空前强大的势力。据说苏莱曼见到拉约什二世的尸体时表达了哀悼:"我来此确实是为了击败他;但让他在刚刚品味到生活与权力时就撒手人寰却不是我的本意。"
在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和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的领导下,哈布斯堡王朝夺取了布达和匈牙利。为此,苏莱曼于1529年率军穿过多瑙河河谷,再次占领布达,并且在当年秋天兵临维也纳城下。维也纳之围是奥斯曼帝国最为雄心勃勃的远征,标志着它对西方的军事威胁达到了顶点。不过由于16,000名维也纳守军的奋战,奥地利人使苏莱曼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为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拉开了序幕。153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试图占领维也纳,但苏莱曼的大军还未到城下就撤退了。这两次远征维也纳失败的原因都是奥斯曼士兵因恶劣天气生病(迫使他们放弃携带围城器械),以及补给线拉得过长阻碍行军。
欧洲边境巩固后,苏莱曼把目光转移到受到波斯(今伊朗)什也派萨非王朝威胁的帝国东方。特别是有两起事件加剧了两国关系的恶化:第一件事是,波斯沙赫(皇帝)塔赫马斯普一世杀掉了忠于苏莱曼的巴格达总督,换上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己人;第二件事是,比特利斯总督叛变,并向萨非王朝宣誓效忠。为此,苏莱曼于1533年命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部队进军亚洲,开启了长达三百年的波土战争。奥斯曼军队攻克比特利斯,并乘胜占领毫无抵抗的波斯故都大不里士。
1534年苏莱曼亲率大军与易卜拉欣帕夏会合,并向波斯内地推进。塔赫马斯普一世试图利用波斯内地冬天的恶劣天气诱敌深入,为避免与奥斯曼帝国军队直接对抗,他一退再退,放弃了大片领土。苏莱曼对在冬天的波斯作战有所顾忌,于是与易卜拉欣帕夏转而挥师伊拉克。当奥斯曼大军兵临阿拉伯故都巴格达城下时,波斯总督开城投降。自此,苏莱曼成为伊*兰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和阿巴斯王朝哈李发的合法继承人。
当苏莱曼在陆地上的征服获得巨大成功后,摩里亚(今伯罗奔尼撒)的科罗尼要塞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里亚攻陷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西班牙在东地中海的存在让苏莱曼耿耿于怀,他视之为查理五世意图与自己争夺地区霸权的前兆。意识到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必要性,苏莱曼任命卓越的海雷丁帕夏(西方人称之为"巴巴罗萨",即红胡子)为海军总司令,负责重建奥斯曼帝国舰队。海雷丁帕夏重建的奥斯曼海军战舰数量相当于地中海其他国家的战舰数量的总和。
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重大胜利,加上后来爆发的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战争,促使苏莱曼同意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联合对付查理五世的建议。1538年西班牙舰队在普雷韦扎战役中被海雷丁帕夏击败,从此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称雄33年。
1540年代匈牙利争端再起,为苏莱曼一雪维也纳之耻提供了机会。一些匈牙利贵族建议邻国的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与已故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的家族联姻以继承匈牙利王位,根据之前的协议,拉约什死后无嗣,由哈布斯堡家族继承王位。但其他贵族则支持现任国王绍波尧伊·亚诺什,绍波尧伊得到了苏莱曼的支持,但没有获得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承认。
1541年哈布斯堡王朝与土耳其人的冲突再起,并试图围攻布达。但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最终失败,他们丢失了更多的要塞,斐迪南和他的兄长、神圣罗马国王查理五世被迫与苏莱曼缔结了一项羞辱性和约,和约规定:斐迪南放弃对匈牙利王位的企图,并每年向苏莱曼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以换取苏莱曼对仍处于他控制下的匈牙利部分领土的承认。更具象征性意义的是,和约中并未称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为"神圣罗马国王",而只称他为"西班牙国王",因为苏莱曼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恺撒"、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