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陈三愿
槐花花期较晚,通常四月份才开始开放。不知是南国天暖还是地形的缘故,如今虽然还在二月份,黄青鸳居然在一个河谷里发现了一棵零星开放的槐树。那棵槐树看起来已有百岁,树冠极大,枝繁叶茂间零星点缀着几朵槐花。
虽然花开不多,但见早春二月竟然已有槐花盛开,黄青鸳不禁甚是激动,觉得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预示着他们师徒三人会否极泰来。因为老槐的花儿不多,黄青鸳和齐丘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摘到一抔。等他们摘完这抔之后,树上的花儿也已屈指可数。
槐花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是槐花饭,另外还可做成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等,而黄青鸳选择用这些槐花同鸡蛋和猪油共蒸,做了一道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蒸槐花。
清明粿又叫青团,是上巳节和清明节的特色吃食。清明粿多由艾草或鼠曲草混合米粉做成,因为在田间地头挖到了不少鼠曲草,黄青鸳便用这些鼠曲草做了几个清明粿。
春回大地后蕨菜重吐嫩芽,柔嫩的蕨菜不仅象征着欣欣向荣,同时还是一味极好的春日食材,既可清炒又可凉拌。把从山岭上采摘的蕨菜洗尽焯水后,黄青鸳把焯过水的蕨菜放在清水里泡了会儿,好进一步去除蕨菜的苦味儿,之后又把这些蕨菜切丁,再用菜油素炒,这样做出来的蕨菜清香可口,充满了独属于春日的山野气息。
笋乃竹的幼苗,因产出季节不同有冬笋和春笋之分。尚未出土的毛竹笋称之为“冬笋”,多在冬季上市;春后采挖的笋则被称为“春笋”,春笋鲜嫩可口,曾有古人盛赞春笋“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又有“食过春笋,方知春味”之说,组件春笋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从山上挖来春笋后,黄青鸳用这些春笋同鸡蛋、瘦肉等食材做了一道春笋酿肉。春笋清香甘甜,能最大程度地中和猪肉的肥腻,可谓一道极其应时的菜品。
云南乡野多香椿树,寻常农家也会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香椿,以待春日发芽取食。当地最常见的香椿吃法是凉拌或者炒鸡蛋,也有不少人家选择与豆腐同拌,黄青鸳选择的便是这种做法。
立春过后香椿树开始吐出嫩芽,香椿嫩叶性平,味苦,因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之效,故而民间流传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香椿嫩叶具有独特的芳香,不少人对这种独特的芳香情有独钟。黄青鸳选择用香椿嫩叶与豆腐同拌,在香椿嫩叶独特的芳香外又融入了豆腐特有的豆香,两种香味交织融合在一起,使得菜品的口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与提升。
水芹菜即水芹,因被当作蔬菜食用,故而云南人习惯在水芹之后再加一个“菜”字。水芹味道鲜美,除被当作蔬菜食用外还有药用之效,多生长于沼泽、岸边或水田里,喜湿耐涝。彼时滇池水质极好,湖畔又有连片的水田,故而黄青鸳和齐丘雁不费吹灰之力便采了一大把水芹菜。水芹用来煮汤鲜美无比,故而黄青鸳便把这些水芹菜同腊排骨同煮,做了一道水芹菜煮腊排骨。每年腊月云南家家户户都会宰一头年猪宴请亲朋好友,俗称“杀猪客”,当天宾客大快朵颐,吃不完的猪肉则风干做成腊肉,以供来年食用,火腿、香肠、腊排骨、风干猪头肉等这些腊味便是这样来的。因为特定的环境影响,云南腊排骨以丽江所产最佳,昆明的亦是一绝。经大火高温炖煮,经岁月沉淀的腊排骨的香味慢慢得以释放,与清水交融后被炖煮成浓厚香醇的高汤。汤的醇香渗入水芹菜的每个缝隙,使得水芹菜不再是单纯的蔬菜,而是浸润了肉香的美味。
车前草遍布田间地头,其味甘,性寒,主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之效,常被人们视作一味极好的药材。但常言道药食同源,除了作为药材,车前草亦是不错的蔬菜,将其作为食材做菜,正是对医家“药食同源”理论的最好阐述。黄青鸳虽不像朱云怡那样精通医理,但也知道车前草有一定的药效。当初她和齐丘雁、方忠孺住在清平卫时,金蕊庄的后山上也长满了车前草。方忠孺颇通医理,不时会带着他们师兄妹二人去后山挖车前草,将之晒干为药。当时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忠孺常用车前草与猪肚煲汤,故而黄青鸳对这道菜的印象便格外深刻。
榆钱,又名榆实、榆子、榆仁或榆荚仁,是榆树的翅果。其形似钱而小,色白,花朵成串。因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榆钱”。榆钱虽不起眼,但味道却也鲜美,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此外饥荒之年常被人们用于充饥,功效可谓极多。黄青鸳先是用清水把摘来的榆钱洗净,然后用云南的荞面混合小麦面,将这两种面混合和好后再加入先前洗好的榆钱,将之揉合并捏成窝窝头的形状,最后把做好的窝窝头放到蒸屉里用大火猛蒸,这样便做出了清香四溢的“春日宴”主食——榆钱窝窝头。
做好这一桌“春日宴”后,黄青鸳立马让齐丘雁就这凳子坐下了。她有心要和朱云怡争个高低,故而无时无刻不再刻意模仿朱云怡。朱云怡做了一桌“百花宴”,她便做了一桌“春日宴”,目的就是想向齐丘雁证明自己,让心上人明白自己并不比朱云怡差多少。
朱云怡的“百花宴”上又是百花酿又是桃花面,黄青鸳虽对酒知之甚少,但也不甘示弱地跑到街上买了一壶名字颇为风雅的酒——寒潭香。她也不知这壶酒是用什么原料酿成的,只是觉得名字听着颇为风雅,足可与朱云怡的“百花酿”和“桃花面”一争高低,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做好“百花宴”后,风雅博学的朱云怡还给每道菜取了一个诗意雅趣的名字。黄青鸳本来也想用各用一句诗词歌赋给“春日宴”的每道菜品取名,无奈她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写字,反而对舞刀弄枪兴趣浓厚,因此胸中文墨有限,不得不暂时“败下一阵”。
虽然“出师不利”,但黄青鸳自恃提前做了功课,因此也不气馁。等齐丘雁坐下后,她立马给他夹了一个榆钱窝窝头,然后笑着说道:“师兄,先吃榆钱窝窝头垫垫肚子吧。榆钱谐音‘余钱’,民间都说吃了榆钱便会有‘余钱’。等‘余钱’够了,咱们师徒三人再联合志同道合之士干一番大事业,届时手刃狗皇帝和小贱人,不愁没有报仇雪恨之日。“
齐丘雁当然明白黄青鸳口中的“小贱人”指的是朱云怡,他本想出言驳斥,然而想了想后,觉得这样做只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口不言。他夹起那个榆钱窝窝头尝了一口,觉得清香扑鼻,味道着实不差,于是又继续吃了几口。
见齐丘雁吃得津津有味,黄青鸳十分高兴,便又笑着给齐丘雁夹了一块春笋酿肉,夹菜的同时还不忘关心齐丘雁:“师兄,惊蛰前后春笋鲜美无比,你快尝一尝。为了咱们的复仇大计,你劳心劳力,人也消瘦了许多,得多吃点儿肉才行,否则身体怎们吃得消。”
听了黄青鸳的话后,齐丘雁不禁觉得颇为感动。他近日确实是消瘦了不少,一来确实如黄青鸳所言,乃是为复仇大计劳心劳力,二来则是因为金蕊庄突然遭遇变故,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思念朱云怡。自从倾慕朱云怡后,齐丘雁便颇有些茶饭不思,无时无刻不再思念朱云怡。后来他也看出了朱云怡与郁且狂两心相许,他也明白自己与郁且狂相差甚远,因此诚心祝福郁且狂与朱云怡的同时不由得又自怨自艾、自惭形秽。虽然知道朱云怡已心有所属,但他还是无法将之遗忘,脑海里总会不时浮现出朱云怡曼妙的身影。
直到真正为爱茶饭不思时,齐丘雁方才真正明白了当初柳永为何能写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绝唱,同时也想发出和元好问一样的疑问——问世间情是何物?
想到黄青鸳如此关心自己,对自己一往情深,自己却还在想着其他女子,齐丘雁不禁觉得有些惭愧。因为心中惭愧,他的脸颊开始泛红。
黄青鸳不知道齐丘雁心中惭愧,还以为是因为羞愧而导致双颊泛红。她知师兄向来羞涩内敛,不愿轻易表露内心所想。她想既然师兄性子羞涩,那自己更要主动出击才是,于是拿起桌上那壶寒潭香,往自己和齐丘雁的酒杯里分别斟了满满一杯酒。倒好酒后,她端起自己的酒杯,把那句适才做菜时背了许久的诗念了出来:春日宴,绿酒一杯……绿酒一杯……歌……歌一遍。再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二愿……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见从小到大从不肯在诗书上用心的黄青鸳居然背出了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一词,齐丘雁不禁颇感意外。这首《长命女》乃是一首祝酒词,为五代时冯延巳所著,写的是春日开宴时夫妻双方祝酒陈愿的情景。词中一共有三个愿望:一愿郎君千岁,即女子希望丈夫能够长命千岁;二愿妾身常健,即女子希望自己身体康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即希望夫妻双方能够如同梁上飞燕,年年相恋、岁岁为伴。
其实黄青鸳本来也不知道这首词,反而是齐丘雁对此词情有独钟。虽说此词是以女子的口吻对丈夫说的祝酒之词,但人之感情本就相通,齐丘雁觉得词中女子对丈夫的祝酒词完完全全就是自己想对朱云怡说的肺腑之言,因此每每想念朱云怡时,齐丘雁便会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写下这首词,以缓解对朱云怡的思念之情。恰巧黄青鸳又对齐丘雁的一切格外上心,因此发现了他写在纸上的这首《长命女》词。
黄青鸳虽文墨有限,但这首词通俗易懂,因此也能理解其意。不曾想一向不喜欢文墨的黄青鸳见了此词后立即爱不释手,因为她觉得词中女子对郎君的祝福也是自己想对齐丘雁说的话。只是她读的书少,说出来不如这般文雅。也正是因此,她才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把这首《长命女》背了下来。今日偶感于朱云怡的“百花宴”,黄青鸳不由得想到了这首词,于是争锋相对地做了一桌“春日宴”,并用冯延巳的这首《长命女》词来向齐丘雁表达心意。只是她记得不熟,因此背出来时有些结巴,但对于“郎君千岁”和“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两个愿望,她却背得十分熟练,几乎能做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为还在”百花宴“上见到郁且狂弹琴,黄青鸳心想朱云怡定然也会弹琴想和。因为齐丘雁常夸朱云怡多才多艺,心中不服的黄青鸳便决定也要在“春日宴”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只是她对弹琴一窍不通,其他方面的技能亦乏善可陈,思来想去之后,她最终只好跳一个深受苗家人喜爱的“芦笙舞”和“锦鸡舞”。
苗族人人能歌善舞,清平卫乃苗家儿女聚居之地,耳濡目染之下,黄青鸳也变得能歌善舞。为了掩饰真实身份,她时常把自己扮作一个苗家女子,同时亦有不少苗家少女为伴,因此跳芦笙舞和锦鸡舞对她来说可谓小菜一碟。
芦笙是苗家儿女最喜欢的乐器,跳芦笙舞时需边吹芦笙边翩翩起舞,因此芦笙舞也叫“踩芦笙”。黄青鸳心想芦笙也是乐器,并不逊色于朱云怡的琴。况且自己边吹芦笙边翩然起舞,而朱云怡只是干巴巴地坐着弹琴,相比之下还是自己要厉害一些。
跳完芦笙舞后,黄青鸳又跳了苗家的锦鸡舞。
关于锦鸡舞的起源,民间有一个传说。相传一支名叫"嘎闹"支系苗族的祖先原本生活在东方平原上,后来迁到一个叫"展坳对社"的沙滩边,又因洪灾而沿江迁徙到贵州。据说当初在该支苗族先民的祖先走投无路时,是美丽的锦鸡帮助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同时还带来了稻谷的种子,故而锦鸡便被后世苗族同胞所敬仰。为了纪念锦鸡,他们创造了锦鸡舞。
苗家女子心灵手巧,精于刺绣,劳作之余她们会用各色丝线精心绣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然后用这些绣片缝制百鸟衣裙,编织花带。此时黄青鸳仍作苗家女子打扮,只见她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上身穿着开襟短绣花衣,下着彩绣百褶裙,裙子前后各系着一块方形绣花银流苏围腰,后腰挂满了红、黑、蓝、紫、棕等不同颜色的织花带,颈上戴着银项圈,双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系银铃铛绣花鞋。周身上下色彩鲜艳,宛如一只高贵美丽的锦鸡。她翩然起舞,随着手中芦笙曲调不停地变换步伐,头上的银锦鸡跃跃欲飞,身上的花带一飘一闪,绣花百褶裙衣袂飘飘,宛如锦鸡在森林里飘然而舞,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跳完锦鸡舞后,黄青鸳重新回到桌前,同齐丘雁品尝起了其它菜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