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写信
“至于官学先生的问题,本官来想办法。”沈沉澜道。
这绥州,学问最好的,基本都在府衙里了。
总不能让他们身兼多职,在忙碌公务的同时,还要腾出时间去教学吧。
沈沉澜说他来想办法,他还真想了。
回到家里,就开始写信。
要说吸纳天下人才最多的地方,就是京城。
他们绥州位置偏远,气候还十分寒冷,有志之士,都不会主动选择来绥州。
这是个大问题。
更何况,古代不像现代,没办法在网络上发布招聘,就算绥州想提高待遇高薪聘请先生,那也没办法。
消息闭塞啊。
没办法,沈沉澜这回,只能求师傅帮忙了。
借着太师的名声,说不定还真能诓骗一些人过来。
只要人来了,他就有机会把人留住,这样绥州的官学才能办下去。
这学问做起来了,后面才能越来越顺利。
信写好了,沈沉澜还给姜宁的镖队下了个单,让人亲自到京城走一趟。
现在绥州有了这镖队之后,变得比以往方便许多,镖队不仅接运送货物的单子,由绥州城去往地方五县的送信的活,也都接。
毕竟货也是要送,顺道送送信,也不麻烦。
当决定下来后,官学项目就正式启动了,沈沉澜让人开始着手修缮学校。
这一举一动,也有眼尖的百姓发现了。
故而最近绥州百姓不仅要忙着收割稻子,还忍不住讨论起这官学来。
沈沉澜见百姓的参与度很高,便索性正式开始拟写官学招收学生管理条例。
这东西沈沉澜在现代时就看了不少,毕竟这书是从小读到大的。
学校一共分为两间,一间是官学,一间是技能学校。
官学每年收束脩二两银子,技能学校每年一两银子。
按照惯例,商户子女不得入官学,可沈大人说了,只要隔代不从商,便可入官学。
只是官学的名额有限,士农工阶层,只要是五到十二岁者,都可以报名入官学。
而商户的子孙,可凭借先前捐路的资格入学。
而且规定入学之后,若十二岁前,未能学有所成,便无需再读下去。
与此同时,跟官学那种专门为了科考而设的学校不同,技能学校就是单纯是教孩子生活技能的。
技能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基本上都定下来了。
有织布、农学、铸铁、木工技术等几项课程,选定一个之后,等学有所成,以后出了学校,有一身本领在身上,不至于饿肚子。
技术学校的就读年限为三年,三年学成后便会颁发技术证书,以后可凭借技术证书在绥州找工作。
只是若学不了,中途退学,则不能拿毕业证。
沈沉澜命师爷在府衙门口张贴公告栏,并且有老百姓提问时,要随时解答问题。
这几日老百姓已经对着这公告讨论了很久了,可仍有陆陆续续寻来的人。
“大人,这官学是不是只收男子,不收女子?”
师爷搬了张椅子坐在门口,有人问,便拿了根棍子,指到公告栏上,道:“女子可入官学,只不过只能读女班,但不能参加科考,若单纯去学学问的,也可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