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门
“喔——”
一声鸡鸣,打破了夜的寂静。
袁心仪由睡梦中醒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透过狭小的窗户望向窗外。窗外,依然是一片黑暗,不过,黑暗之中已现鱼肚之白。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该起床了。
她拉了一下开关,灯亮了,说其亮,光线顶多比萤火虫亮一点。没有办法,谁叫家里面穷呢,该节俭的就必须要节俭。
抓过一件衣服,她披在肩上,然后走下床来。
她来到母亲床前——母亲与她共处一室,只见母亲合着眼睛,似乎睡得很香。不过,那一张枯削、苍黄的面孔却让人瞅得揪心。
呆了半晌,她轻微一声叹息,将被褥往母亲上首拉了拉,然后关掉灯,轻轻地走出了房间。
仲秋的清晨已充满凉意,一夜过后,地面上积了不少黄叶。
走进厨房,她去做每天清晨必做的一件事——为母亲煎药。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如果没有药的支撑,恐怕早已魂归故土、追随父亲去了。同样,如果没有母亲的存在,恐怕这个家也早已支离破碎、颠沛流离了。
——是母亲保持了这个家的完整性。
袁心仪是家中的长女,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分别是袁静仪、袁淑仪、袁凤仪和袁超。
本来,她的家庭蛮幸福的,虽说不富裕,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却是其乐融融,只是三年前的一场变故从而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对她来说,那是黑色的一天,是她一生中都不可能忘记的一天。
那天,天空阴霾、大风凛冽,下了一整夜的雨到清晨都没有停。吃过早饭,父亲上班去了,她与几个妹妹也上学去了,母亲则在家把持家务,喂鸡喂鸭,顺便照顾弟弟——那时候弟弟还小,才仅仅四岁,还没有入学。
坐在课堂上,不知为什么,袁心仪总感到心烦意乱、局促不安,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可又说不出是什么事。就这样在煎熬了两节课后,到第三节课时,班主任突然将她叫出了课堂,带她来到办公室。
办公室里,她奇怪地发现三个妹妹竟然也在,办公室内还坐着一个表情凝重的黑衣男子,好像不是学校的老师。校长走过来,将四姐妹集中到一起,然后带到那黑衣男子面前说:“这就是袁家四姐妹,现在你带她们过去吧。”
“好的,谢谢校长了。”黑衣男子说着话站起身来,随后将目光转向她们,“你们就是袁天成的女儿们吧,我是你们爸爸的同事,现在他在工厂出了点事,领导让我来接你们过去一趟。”
袁心仪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蓦地上前一把拽住黑衣男子的手,急躁地说:“是不是我爸爸出事了,他出什么事了?”话未说完,泪水哗啦啦地顺着脸颊直流淌下来。
黑衣男子有些不知所措,她的反应让他下面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还是一旁班主任反应快,上前拉过袁心仪,亲切地说:“心仪同学,别激动,事情还没有个眉目,不要自己吓自己。”
“不是,老师。”袁心仪抽泣,“我只是感到我这心里面好慌好乱……”
“老师明白你的心情。”班主任怜爱地搂过她的头,“不要胡思乱想了。”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又说,“走,老师陪你们一起去。”
“嗯!”袁心仪点了点头,有老师陪伴,她心里似乎踏实了些。
“那——咱们就快走吧。”黑衣男子催促,“领导那边还等着呢。”
上了车,车子一路呜咽着向工厂奔去。
雨似乎比清晨下的更大了,而且还夹着凛冽的狂风。
一路上,班主任始终握着袁心仪的手,就像母亲握着自己女儿的手一样。袁心仪虽然不愿意往坏的一方面想,但她却明显感到老师的手沉重。
一番颠簸,离爸爸的工厂越来越近了,爸爸的工厂位于偏僻的山坳之中,是一家矿石厂,专门从事碎石与煅烧。
临近工厂时,班主任突然对袁心仪说:“心仪,我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好女孩,呆会儿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一定要挺住。”
袁心仪是何等的聪明,老师的几句话让她明白了八九分,定是爸爸出事了,要不然,老师的表情不会这么凝重,其实,经过一路上的思想斗争,她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车到目的地,远远便传来嘈杂之声,嘈杂声中还夹带着呼天抢地的嚎哭声。工厂门口围了许多的警察,工厂大院里横七竖八停了十多辆车,其中还有两辆救护车,车顶上的警报灯不停地在闪烁着。
下了车,走进大厅,大厅里人声鼎沸,叹息声、呼叫声、哀嚎声混杂在一起,几个警察肃穆庄严地维持着秩序,几个白衣天使来回不停地奔走着,担架上,躺着一些伤者,纱布缠绕,浑身是血,正在那儿有气无力地呻吟着,还有地面上,一动不动躺着几个人,不过,身上已盖上了一层白布,应该是没救了,有些人——应该是家属吧——正在那儿高一声低一声地痛哭着。
三个妹妹没见过这样的场面,畏畏缩缩紧跟在班主任老师与黑衣男子后面。袁心仪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但却不怯场,再说,此时此刻,她心中全是父亲的安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血缘——亲人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心灵感应吧,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可能就是父亲出事的时候。
救助的伤员中没有父亲的身影,难道说父亲在这几具尸体之中?她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脚步却控制不住向那几具尸体走去,如果平时,她早已被这样的场面吓得毛骨悚然,但今天却不知哪里来的胆量,根本没有一点怕的意识。
除了有亲人在痛哭的两具尸体外,还有三具尸体无人认领。
掀开第一具尸体上的白布,不是父亲,又掀开第二具尸体上的白布,也不是父亲,难道这第三具尸体是父亲?她的心突突地加速跳了起来,心中一百个念叨着不是,去掀白布的手不由得也抖了起来。
终于,白布掀开了,正是父亲!只见他双目紧闭,面无血色,嘴唇乌紫。她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一软,“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憋不住心中无限的伤痛,撕心裂肺地一声大叫:“爸——”接着,泪如雨下地痛哭起来。
三个妹妹听到姐姐的哭声,这才胆子大了一些,跑向袁心仪的身边,一看是自己的父亲,一个个相继哀嚎起来。
班主任老师也不由得为这伤感的场面为之动容,忍不住泪水滔滔而下。她来到她们身边,抹了下眼泪,刚想劝慰几句,这时候,门口传来一个仓促的叫声:“在哪儿,快告诉我,我家天成在哪儿?”
——是母亲的声音。
袁心仪止住了哭声,寻声望去,模糊的眼中只见母亲抱着弟弟跟在一个同样穿黑衣的男子后面焦急地张望着。
“妈。”袁心仪抽泣地叫了一声。
听到叫声,母亲急急忙忙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过去,边走边说:“你爸爸他——”走到跟前,放下袁超,看到地上的丈夫,话一下被噎住了。她愣愣地看了数秒,忽地两眼往上一翻,头往后一仰,“轰隆”一声,直挺挺倒在了地上。
“妈——”袁心仪扑上去,抱住母亲哭着叫着,父亲出了事,母亲可不能再有个三长两短。
旁边的医务人员听到声音,忙赶过来进行救治。他们将她搭上担架,又是把脉又是掐人中,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医生拿来一根针管打了一针,母亲才慢悠悠地醒了过来。
醒来后的母亲目光呆滞、一言不发,不论姐妹几个如何呼唤都无动于衷,仿佛谁也不认识了。医生解释说这是急火攻心,暂时的失忆,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安排救护车直接送往医院。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亡故,母亲如果再有个不测,那么这个家可就完了。
父亲的死与其说是天灾还不如说是人祸,父亲所工作的地方由于厂房根基不牢、年久失修,加上长期处于振荡之中且又位于山体旁边,管理人员又忽视安全、疏于管理,近日来又是大雨滂沱,多种因素重合在一起,这不,终于出事了,开工以后,正当工人们如火如荼地干着的时候,“轰”的一下山体滑坡了,瞬间将厂房湮没其中,除了外围的几个工人逃了出去,其他人都随同厂房一并压在其中。
此次事故伤者每人赔偿五千,亡者每人赔偿两万,由于袁家情况特殊,母亲又因受父亲死亡刺激而病倒,故此多赔了五千。可纵然如此也无济于事,母亲自病倒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终日与床和药相伴,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苟延残喘。
生活本来就拮据,突然间又遭受如此重创,身为长女的袁心仪感到肩上犹如压了一座大山,母亲不能动弹,几个妹妹又要上学,还有弟弟也需要人照顾,这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过。起先,左邻右舍还能帮个照应,但时间长了,人家也有人家的家庭,谁能完全照顾到你家。
就这样拖拖拉拉维持了半年左右,直到有一次,邻居来聊天,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得想个办法才行。袁心仪也知道这样拖下去不行,可她一个弱女子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目前的困境,况且她也不过才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一番家长里短之后,邻居将话切入正题,与其说劝,还不如说受别人嘱托。邻居表明来意,说有人相中了她家老幺,欲收作螟蛉之子,当然也不会白收,会给一笔费用作为补偿,一来孩子不用跟着受罪,换个环境更有利于他的成长,二来有了钱,也可以改变一下目前窘困的状况。
——看来这一个不错的、两全其美的选择。
但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要将儿子过继给别人,这不等于要挖了她的心吗?可回过头来仔细一想,邻居的话说的也很有道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与其攒着还不如放手,到人家,再怎么不好,最起码能填饱肚子吧。
不过,她没有立即表态,这种事不是做买卖,她必须要好好考虑。邻居也没有催促,只是说想好了通知她就行。
邻居走后,母亲将袁心仪叫入房中,与她商量,自丈夫离世后,家中大大小小事务均由她操劳,因此,唯一商量的人也就只有她了。她把邻居的来意说给她听后,没想到,她的反应竟然特别的强烈。
“妈,我跟你讲,这件事绝对不行。”她说,斩钉截铁,“别说他是我唯一的弟弟,就算不是,难道他不是你的亲生骨肉吗,你十月怀胎,含辛茹苦,一点一点将他喂养到这么大,别人一句话,你就送人,你这心里就舍得吗?我们家是穷,可难道穷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了吗?如果我们真将弟弟送了人,那左邻右舍、前庄后村怎么看我们呢?还有,爸爸尸骨未寒,倘若他泉下有知,他能瞑目吗……”说到最后,嘤嘤啜啜,竟忍不住伤心地哭泣起来。
“我、我这不是在与你商量吗?”一番言辞说的母亲也难过起来,“你不同意就算了。”语音中夹带着丝丝更咽,“其实妈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你看看你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妈心中难过呀,可妈这身体,自你爸走后就没一天好过,不但帮不了你们,还要给你们增加负担,妈心中愧疚呀……”
“妈,你别再说了,我知道你心中的难处。”袁心仪上前,将母亲的手紧紧握在手中,“我们是一家人,苦、累我们都不怕,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就算是吃糠咽菜,女儿这心中也是舒坦的。”
女儿的话让母亲的心头荡起阵阵暖意。
“再说,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坎。”目光与母亲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总有一天,女儿要用一双手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天地来,到那时,你、还有弟弟妹妹就再也不用受苦受累了。”
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竟然能说出如此一番志向远大的话来,可见她非同一般。
尘埃落定!
但经过此次风波以后,袁心仪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决定退学。这个家庭,目前必须要有一个人作出牺牲,要不然,生活真的无法继续,而她作为家中的长女,不牺牲自己又牺牲谁呢?
对于她的抉择,母亲虽然心中不舍,但却又爱莫能助,谁叫自己不争气呢,再说,家中也确实需要一个人来料理,老靠左邻右舍来帮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谁家没有事情,怎可能把心思完全放到你家来。
她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着大好的前途,虽然老师对她作出的决定表示惋惜,但谁都知道她家的境况,因此也只能默默接受。
……
时间一晃三年多过去了,母亲的病非但没有好转,相比以前反而更沉重了,父亲殉职所得到的赔偿款也已所剩无几了。父亲去世后,整个家庭陷入了一种停顿状态,看病、吃饭、穿衣、上学,所有的开销几乎都来自于这赔偿款,现在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姐——”
一声呼叫打断了袁心仪的回忆,不说了,往事不堪回首,说多了都是泪。她下意识地抹了一下脸颊,这才发现泪水已淌满了整个面孔,就连胸前的衣襟上都淋湿了不少。
“是静仪呀,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睡不着,我起来帮你干干活。”袁静仪说,瞅着她,“姐,你哭了?”
“没、没有。”袁心仪慌忙地掩饰着,这个家光靠她一个人支撑肯定是不行,静仪是她唯一的帮手,那时她也曾想退学与她共同担负这个家庭的重任,但是袁心仪没有同意,牺牲她一个就可以了,如果再牺牲妹妹,那以后真的就没有前程了。
“还说没有,你看你,眼睛都红了。”袁静仪上前一步,端详着袁心仪,三年多时光的磨蚀,姐姐苍老了许多,面孔瘦削而又蜡黄,头发蓬松的犹如一堆乱草,毫无一丝光泽,“姐,我知道,你又在想爸爸了。”垂下眼帘,一声低叹,“如果没有三年前的那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变故,妈妈也不会一病不起,你也不用退学,我们也不用受这个苦了。”想起过去,心头不由得也一酸,声音立马变得酸涩。
“不说了。”袁心仪怕过去的事引起妹妹伤感,忙用话岔开,“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吗,这是老天在考验在磨砺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正说着,药罐里的药开了,药汁溢出罐口,滴在火上,滋滋直响,“不说了,真的不说了,妈的药煨好了,我要去弄药了。”说完走到小炭炉旁,用抹布包着药罐端到一旁。
“姐,那我干什么呢?”
“哦,你到缸里拿些米淘一下,然后再洗几个红薯,烧点粥吧。”袁心仪边说边吹着药罐里的药,由于烫,她不停地换着手。
袁静仪去拿米,可打开缸盖,缸已见底,哪里有米。
“姐,缸里没有米了。”
“没有米了?”袁心仪走了过来,低头一看,只见缸底零星地散落着几颗米,可以说数都数的过来,“没有米,那就多放点红薯吧。”没有办法,没有米,只能如此对付了。
天由蒙蒙亮变成了大亮,二妹、三妹还有小弟陆续都起床了。洗漱完毕,准备吃早饭,可一看是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红薯粥,一个个不乐意了,一张张脸上都挂满了不满的表情,眼瞪着、嘴嘟着。
“红薯粥,红薯粥,天天都是这个,我看到就讨厌,难道就不能换点别的吗?”说话的是老三袁淑仪,由于年龄尚小,不像袁心仪与袁静仪那么懂事,因此说出来的话也就不懂得轻重了,“我同学家每天早晨吃的不是烧饼就是油条,要么就是鸡蛋豆浆,可我们家,别说吃了,看都没看过。”
“就是就是。”老三话匣子打开,老四袁凤仪也跟着后面掺合,“我同学家也是,他们家三天两头不是肉便是鱼,可我们家呢,一年到头不是青菜便是萝卜。”
“你们两个快给我住口。”袁静仪怕她们的嚷嚷声吵着母亲,忙制止住她们,“人家那是条件好,吃什么都可以,咱家条件不好,只能吃这些。”将她们拉到饭桌前,“时间不早了,赶快吃完上学去。”
家中的隔墙是用篱笆搭建的,加上年久失修,墙上的土坯掉了不少,露出一个个小窟窿,外面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里面都听的一清二楚。
袁心仪正在房间里给母亲喂药,二妹三妹的话,完完本本听了进去,也许是心中恼怒,她搁下碗,走了出来,厉声说:“吵什么吵,红薯粥不乐意喝咋的,告诉你们,这两天有红薯粥喝已经不错了,过两天恐怕连红薯粥都没得喝了。”
也许是畏惧大姐的威严,两个妹妹不吭声了,端起碗,默默地吃了起来。不过,老幺袁超却走了过去,只见他天真地拉起袁心仪的手,天真地说:“大姐,我不想喝红薯粥,我想吃鸡蛋,你给我煮个鸡蛋好不好?”
袁心仪怜爱地看着弟弟,弟弟今年六岁,刚上幼儿园,由于营养跟不上,个头相比同龄的孩子要矮上许多。她蹲下身来,用手抚摸着他的小脸,温柔地说:“超超乖,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大姐给你煮鸡蛋好不好?”
其实,这是哄孩子的话,但两个妹妹却当真了,不由得低声嘀咕起来。
“你看,大姐偏心,弟弟要什么她就答应,我们口都不能开,一开口就挨骂。”
“就是,大姐重男轻女,弟弟是男孩她就依着,我们是女孩就不行。”
“你们两个在胡说些什么。”袁心仪又怒了,“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巴是不是?”
袁静仪忙朝她们两个使了个眼色,然后陪着笑脸说:“姐,她们两个不懂事,你别生气。”
这时,房间里的母亲发话了,只听得她扯着嘶哑的声音叫着:“都进来,孩子们,都到妈的床前来,妈有话对你们讲。”
“看你们闹的,这下把妈又惹生气了。”袁静仪对着两个妹妹埋怨说,“就你们两个话多。”
姐妹两个似乎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再吭声。
姐弟五人走进房间,母亲让袁心仪将自己扶坐起来。可能是身体太虚弱的缘故,只是稍稍用了点力,她便显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
“孩子们,跟在妈后面,让你们受委屈了。”终于,母亲的喘息声小了点,断断续续地说道。
只这么一句话,姐弟五个全哭了。
“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不允许你这么说自己。”袁心仪痛哭着说,“照顾你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是啊,妈。”袁静仪跟在后面也忙说,“你养育了我们,照顾你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怎么能说委屈呢,你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这么大,现在是我们报答你的时候了。”
两个女儿的话让母亲的心头颇感欣慰,但这个家总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吧,为了自己的病,几个孩子省吃俭用,看看他们,哪一个不是面黄肌瘦,再看看身上的衣裳,哪一件是完整的,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对了,心仪,家里面还有钱没有?”
“还有一些,不过已经不多了。”
“那你拿一点去街上买些肉与鱼回来吧……”
“妈,这怎么行呢,那些钱是留着给你看病用的,我们不能动。”拿母亲的救命钱用作生活的开支,那是绝对的不可以,袁心仪未等母亲的话说下去,硬生生地给打断了,“我们有手有脚,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解决不了,那我们存在这个家庭还有什么意义。”
“姐说的对。”袁静仪也来到母亲面前,“妈,我们生活是苦,但还没有苦到那种程度,拿你看病的钱来生活,就算买鱼买肉,我们吃着也不香呀,难道说鱼肉比你的身体还重要吗,只要你能恢复健康,就算我们吃野菜啃树皮,我们都心甘情愿。”
此刻,袁淑仪与袁凤仪也扑了上来,哭泣着:“妈,我们不要吃鱼吃肉,我们只要你的身体赶快好起来。”随后转向袁心仪,“大姐,我们错了,以后你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再也不挑嘴了。”
“不要难过,你们都是妈的好孩子。”孩子们的懂事与孝顺让母亲欣慰中更添欣慰,“其实妈买鱼买肉并不是因为你们,而是妈想改改口味,一直以来,妈身体沉重,天天喝药,都快把舌头喝麻木了,妈是想买点鱼和肉回来调节一下口味,鱼和肉比较有营养,说不定妈一吃,这身体就恢复了呢。”
母亲竟然想到更换口味,这可是一件大好事。一直以来母亲除了每天喝几口药外,对食物几乎是不沾,哪怕是一小口,吃了也立马会吐掉,可以说母亲什么时候真正进过食都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身体才一直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但今日,她主动提出改换口味,看来这身体恢复有望了。
“那太好了,妈。”袁心仪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极而泣,“以后,你想要吃什么,尽管对女儿说,无论什么,女儿都会想办法给你弄回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