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暗度陈仓(一)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八月,在兵仙韩信的鼓动下,刘邦终于鼓足勇气,厉兵秣马,乘项羽准备进攻齐地田荣、无暇西顾之机,决计出南郑,袭占三秦之地,向东与项羽争夺天下。
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刘邦要东出函谷关争天下,首要目标便是还定三秦,董翳和司马欣不足为虑,章邯是一代名将,是平定三秦的最大阻力。
在我们的认知中,情况是这样的。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以樊哙周勃为先锋,并听从韩信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虚,一路实,虚虚实实,用以迷惑对手。
这两路人马,都有实力。
虚的一路,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
他们利用秦岭栈道已被汉军彻底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
万余人做苦力,也是下了大血本。
实的一路,刘邦带着韩信亲率汉军主力走僻路,由散关道直达陈仓,越过秦岭,出大散关,一路向北,突袭章邯的陈仓。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让人手足无措。
当然,这虚的一路也不算虚。
樊哙周勃可不是一般的将军,他们是刘邦的哼哈二将,最为勇猛的部下,这两人亲自大张旗鼓搞工程项目,不得不信。
这么大的工程项目,自然惹人注目。
章邯的密探发现这一情况,一时大惑不解,觉得刘邦这帮人脑袋进水了,栈道不是那么容易修好的。不过,出于自身职责,有情况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于是向章邯汇报修栈道一事。
章邯听完汇报,心中不以为然。
刘邦这家伙,拉拢人心有一套,能力水平真的很一般,抢修栈道不是简易工程,早知道现在要修,之前何必还要烧呢?
真是个傻子!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的部下,你的哼哈二将都在搞栈道工程,时不时还在山那边大喊大叫,要修好栈道打回家。
你们慢慢修,我在山这边等着你们。
你们能不能加快速度,我等的烦躁不已。
就在章邯翘着二郎腿、品着美酒,焦急等待刘邦修好栈道的时候,手下急匆匆跑过来,汇报紧急军情:有军队突袭陈仓。
章邯如梦方醒,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中计,这下坏事了。章邯从废丘率军驰援陈仓,在陈仓迎击汉军,一败涂地。
汉军屡战屡胜,士气高涨,打的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就这样,刘邦成功还定三秦。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看起来场面壮观,深入思考就会感觉不对,怎么像是电视剧情节?
哈哈!感觉没错,真的是编戏曲编出来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是元朝时期说戏曲的人编出来的,为了让戏曲听起来更精彩更生动,更好地吸引观众,就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强行扣在了韩信头上。
很精彩很生动,但没有历史记载,不足信。
只是不采纳,并不代表否定它的存在。
就算有“明修栈道”,也只是刘邦军事计划中的配角,在其它大规模军事行动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懒得记入史册。
根据《史记》透出的战争描述,刘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先从出兵陇西开始,调动章邯出兵救援陇西,而后奇袭陈仓。
原来是“明出陇西、暗度陈仓”之计!
从汉中进入关中,要越过秦岭,有大山挡道,有五条道:
第一条:子午道,距离关中最近,刘邦来时走的道。
不能走回头路,因为子午道已经被刘邦自己烧毁。
第二条:傥骆道,距离关中第二近,可直指关中腹地。
傥骆道又窄又险,不适合大规模进军。
第三条:褒斜道,距离关中第三近,也可直抵关中。
褒斜道也是一条小道,不过比傥骆道要好一些。
第四条:陈仓道,又称散关道,距离关中有点远。
陈仓道相对较为平坦宽阔,较为适合大军调动。
缺点也有,就是距离远,要比前面三条道绕远一些。
第五条:祁山道,这道就更远,要从陇西转进关中。
别犯错误,不要以为远,就疏于防范。
后面有个聪明人,北伐关中就是走的这条道。他六出祁山,走的祁山道,这条路绕过了秦岭,抵达陇西后再转进关中。
这个聪明人,大家都认识,就是声名显赫的诸葛亮。
不认识的,赶紧回家睡觉,不要读书学习了。
一般人认为,傥骆道、褒斜道,属于民间小道,道路险狭,山野农夫、贩夫走卒,少数人群走走还可以,携带兵器骡马、粮草辎重的军队,想从这两条道过去,看起来根本不可能。
子午道被烧毁,短期内无法修复,可以不用管。
由此分析,刘邦想从汉中进击关中,只能从陈仓道、祁山道两者中选择。再用排除法,缩小防守范围,祁山道最偏远,若走这条道,最耗时费力,不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原则。
一般人会得出结论:只要防守陈仓道。
我们看着历史书,会惊讶地发现,结论竟然是对的。
这次的真理,竟然站在了普通人的一边。
但对没有预知未来的章邯而言,不能这么做。
兵法有一条:兵行险招,以求出奇制胜。战争只以胜利为目的,一切皆有可能,谁说不可能?你敢确定吗?小心挨揍。
五条道,作为进攻方的刘邦,自然就是优势。
进攻方可以出动五路人马,虚虚实实,防不胜防。
随着汉王刘邦一声令下,史书记载,韩信兵分两路:
一路由曹参樊哙率领,由祁山道攻打陇西,势如破竹。
另一路是汉军的主力部队,由刘邦韩信亲自率领。
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他三条道路,肯定也有疑兵之计,以求最大限度迷惑敌人。不过,史书没写,我们不能无中生有。
汉军的军事行动,搞得章邯一筹莫展。
曹参樊哙是刘邦手下能打硬仗的两员猛将,他们突然出现在陇西,这是一个明显信号,汉军要绕远从陇西迂回突入关中。
这一路,表面上是主力部队,其实是一支奇兵。
老谋深算的章邯百密一疏,终于被韩信的军事计划忽悠了,他急忙率领雍军主力赶往陇西,以阻截曹参樊哙的汉军部队。
万万没想到,章邯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曹参与樊哙。
而是他从未重视过的韩信。
汉军的目标,也不是陇西,而是陈仓。
在韩信的大力忽悠下,章邯只能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现在该章邯焦头烂额。
这是必然的,汉军实力强大,将帅又更厉害
(本章未完,请翻页)
。
五条道,对于防守方的章邯等三秦王,真是灾难。进攻方不比防守方弱小,防得了这条,防不了那条,总会顾此失彼。
不过,曾经横扫天下的章邯,也不会坐以待毙。
汉王刘邦出兵前的一个月,坐镇废丘的雍王章邯,不断接到紧急军报,西南方向的汉王刘邦,小动作不断,先是拜韩信为大将军,总揽一切军事行动,然后在汉国境内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又封锁汉中与关中的各处要隘关卡,严禁人员出入。
按照惯例,两国一旦要关闭隘口要塞,八九不离十,就是有一方要发动战争。章邯久经沙场,当然明白其中的玄机。
刘邦在行动,章邯也在提前准备。
他联络塞王司马欣,两国共同协防,防御汉军出汉中。
章邯作为一个曾经统帅四十万秦军横扫群雄的军事统帅,不要怀疑,他肯定是个厉害人物,如果连声东击西这种最简单的计谋都想不明白,被这样轻而易举被糊弄,那他这个统帅也未免太水,至于那些曾经被他击败的起义军首领,岂不更是傻子。
他们都不是傻子,认为他们是傻子的人,才是傻子。
事实上,当时的章邯,也和普通人一样使用排除法,肯定也会想到,刘邦最有可能从陈仓一线进入关中。但问题是,章邯就算知道刘邦最有可能从陈仓一线出汉中,又有什么用呢?
一切是显然易见的,如果章邯因为这个猜测,就把军事主力调到陈仓。不好意思,刘邦就会反方向运动,完全有可能从其它地方出汉中,因为从汉中进入关中的路线,总共有五条道。
不管你怎么走,我和你走不一样的路。
我们突破史书记载,认为刘邦路路出击,五处迷惑。
假设刘邦安排抢修栈道,就一定会从栈道出兵吗?
不一定,兵家喜欢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突袭要害。
如果刘邦打算从栈道出兵,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应该会想方设法隐蔽自己的进军路线,要保证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否则如果被章邯他们得知,提前在这里防守,那他岂不是白费功夫。
刘邦大张旗鼓地抢修栈道,恰恰可以证明,刘邦肯定不会从栈道出兵。但问题是,即便章邯他们这样推断,但他恐怕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因为,虚虚实实,也是最基本的军事策略。
再分析另一条道,也有相同的结论。
一口气分析完五条道,都有一样的结论。
总而言之,你说刘邦会从哪条路线出兵呢?不管怎么分析,最后分析的必然结果,肯定是任何一条道,都不能不防。
主动权,在刘邦,不在章邯。
因为,刘邦在进军过程中,肯定会进行一系列的佯攻,让人无法判断他的真正进兵路线。更主要的是,当刘邦确定,他计划的进军路线,已被重重设防,他可以临时改变行军路线的。
换句话说,在这场对决中,整个军事行动都是不断变化中,在战争开始后,刘邦也会根据章邯的兵力变化,临时改变自己的行军路线。所以基于章邯的位置,他没有安排高级间谍打入汉军高层,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刘邦会选择从哪条路进军。
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对于章邯来说,最保守的方法,是平均分配兵力。
这种方法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让汉军打个措手不及。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会让章邯的军队,分散成五路。
关中地区一分为三,章邯总兵力也不比刘邦强。
就算三秦王有劲一起使大家一条心,也改变不了颓势。
实力决定一切!
章邯总兵力不比刘邦强,如果又被分配在多个具体战场,兵力不足问题就更加凸显,结果毋庸置疑,被刘邦各个击破。
最冒险的方法,自然就是重点防御。
这样也存在一个大问题,章邯不确定刘邦的进军路线,又如何敢这样冒险,重点防御一处?所以说,刘邦出汉中,整个战争的精彩之处,绝不是韩信想到了明出陇西、暗度陈仓这条计策,而是韩信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迷惑章邯,让章邯做出错误判断。
这些方法,就是兵仙韩信的独到之处。
要怎么守?这是一个典型的“陷阱题”。
无论重兵把守哪一条道,汉军都可以走其他道。
选择权和主动权,在进攻方。
必然的选择!按道路易守难度按需分配,易守的兵力配置少些,难守的兵力配置高些。另留有一支机动部队,哪里遭到重点攻击,兵力吃紧就往哪里支援。章邯肯定是这么配置的。
最笨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表面上看起来普普通通,也是下了一番心血。
章邯唯一的错误,没有正确评估对手的实力。
章邯没有在意韩信,他还有些嘲笑刘邦,竟然拜无名之辈韩信为大将军,这是把汉军放在火上烤,有点自寻死路的味道。章邯如此轻视韩信,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韩信以前没有出色的军事表现,他在项羽手下时,不过就是一名执戟卫士。
章邯不认识韩信,眼睛一直只盯着刘邦。
就是这个疏忽,章邯已无取胜之机。
章邯对严密防范刘邦,深以为然。刘邦当初率先攻入秦都咸阳,自然是能力出众。章邯对刘邦的野心也是心知肚明,敏锐觉察到刘邦必定很快东出。他的军事行动,就是最明显的信号。
紧急军情显示,陇西郡发现汉军沿汉水行进,并对下辨县城展开攻势。另一支汉军,则由樊哙统领,攻打上邽县城。看似汉军想要攻占陇西郡,走祁山道,从六盘山方向,进入关中。
陇西郡顿时陷入战乱,危在旦夕。
战火在最偏远的陇西蔓延,搞得章邯莫名其妙。
章邯觉得明出陇西这招不够高明,汉军从这里行军,是绕远路搞动作,即使他们攻破陇西郡,能够翻过六盘山,进入关中,也只是到达关中最西边境,汉军将面临以逸待劳的三秦军队,胜算极小,三秦军队如果能合兵一处,兵力总数并不比汉军少。
即使如此,陇西也不能不救。
结果,等章邯赶到陇西,汉军主力突袭陈仓。
作为粮仓重地,章邯在陈仓有军队把守,但由于章邯投降项羽,导致20万秦兵被悉数坑杀,秦人对章邯没有什么好感。人心向背,影响战争的结果,陈仓的军队只是象征性抵抗了一番,就全部投降刘邦,汉军顺利进驻陈仓,获得无数粮草辎重。
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章邯的军事才能本来是顶呱呱的,不过他也是个倒霉蛋儿,碰到了更强劲的对手韩信,似乎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
以章邯的才华,他猜中了开头,却猜不着这结局。
不说章邯,不在武庙里吃香的,谁来都不行。
消息传到章邯耳中,他恍然大悟,一切都迟了。
陈仓比陇西更重要,只能撤兵救援陈仓。
这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雍军已经不是之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军了。
雍兵大多怨恨章邯,仰慕刘邦,无心恋战。
汉军首战旗开得胜,士气高涨,正如韩信所言,汉军在回乡之情的激励下,群情振奋、气势如虹,打的章邯狼狈逃窜。
章邯一路跑,汉军一路追。
汉兵追到好畤城,章邯回兵抵抗,又打了一仗。本想来个回马枪,杀杀汉军锐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章邯又大败,丧失了抵挡的勇气,只能率领残兵败将,逃入都城废丘固守。
面对坚城,汉军一时无法攻克。
聪明人,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韩信没有苦攻废丘,他命令部队对废丘围而不打。
一方面,韩信采取“围点打援”方式,将前来增援雍国的塞国、翟国军队主力全歼。另一方面,派遣樊哙、周勃等勇将,四处攻城略地,相继攻占好峙、咸阳,以及塞国都城栎阳。
形势向着汉王刘邦方面发展。
韩信初次出兵就大获全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章邯曾经无敌,今变废铁,他可能只听过韩信这个对手的名字,就被打的落荒而逃,死到临头才看清真相,确实悲哀。
刘邦则是实实在在的喜悦,韩信没辜负自己的期望。
本来面试完韩信,对他的实战能力还是半信半疑,说不定是赵括之流呢?所以刘邦小心谨慎,并不是把主力部队交给韩信直接指挥,而是通过自己把韩信的作战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此时,刘邦是韩信,韩信是刘邦,两人融为一体。
这样操作好处明显,一旦有问题,可以直接喊停。
暗度陈仓的胜利让刘邦认识到,韩信统兵,错不了。
刘邦乘胜追击,兵分两路,遣曹参周勃樊哙围攻废丘,不拔除章邯这个关中地区的钉子户,誓不罢休。他自己随同大将军韩信领兵东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都是鲜花和掌声,迅速占领关中,平定三秦之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望风降汉。
胜利,来得多么容易!
因为刘邦是一个政治上的高明人,剿抚并用。
能用钱解决的,绝不用武力!
刘邦听从谋士建议,派出使者,许以优厚条件,招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秦”之中,只剩下雍王章邯还在都城废丘负隅顽抗,但他已无力扭转整个战局,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的刘邦,意气风发,我郑重宣布,服从我的话,就马上投降,我保证你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不服我不投降的话,我就要打得你倾家荡产、体无完肤为止。简单的选择题,二选一。
这是送分题,没有一点难度。
为了荣华富贵享用不尽,诸侯纷纷选择归降。
至此,汉王刘邦已基本将三秦之地全部平定,动作迅速措施有力,为自己全力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中地区,又回到刘邦手中。
真正的王者,历经千辛万苦,荣耀归来。
刘邦仅用了短短四个月便还定三秦,关中之地几乎尽收囊中。胜利看起来容易,但为了胜利,刘邦集团早已谋划已久。
当初,项羽分封天下时,原本想把刘邦封到偏远的巴蜀,唯一的目的,就是彻底困死刘邦。刘邦和张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厉害,赶紧用糖衣炮弹袭击项伯,成功得到了要害之地汉中。
巴蜀之地路遥且艰险,而汉中与关中仅隔一秦岭。
如果没有汉中,刘邦出来旅个游都难,更不要说打仗?
有了汉中,刘邦就增加了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
而正是这个汉中,成为刘邦“还定三秦”的桥头堡,和关中地区仅隔秦岭,心血来潮之际,时不时可以朝关中打几炮。
刘邦还定三秦,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几无还手之力,只有雍王章邯被韩信偷袭后,屡败屡战,坚守废丘,等待救援。
三秦之地已归刘邦,章邯成为最早的钉子户。
若是项羽发兵关中,便可里应外合,使汉军腹背受敌。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章邯在废丘固守待援,始终不见楚军前来救援。等待的日子是无比煎熬和难过的,对于刘邦来说,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汉军围困章邯时,刘邦也没闲着。
他向关东发兵,很快攻到了楚国都城彭城,但是却被回师救援的项羽轻易打败。回到关中后,他担心章邯趁机发兵,扰乱关中。汉军围困废丘九个多月都无法打下,此时又值汉军兵败,章邯就像一颗钉子一样,让刘邦非常不安,甚至是害怕。回到关中后不久,他便引水灌废丘,废丘城顿时成了一片汪yang大海。
攻不下,就彻底毁灭。
站在城墙上的章邯,心如死灰,不禁感慨万千。看着破败的城池、妻离子散的军民,他不知道这些年的征伐究竟是为了什么。曾经是为了巩固大秦帝国,后来是为了保全自己,如今自己却连一座城池都保不住。这些年有太多人因他而死,如今他在自己的老家关中也没有了立足之地,他等待的楚军也迟迟没有到来。废丘城破,百姓流离失所,而他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天下之大,已无容身之地,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人。
章邯誓死不降,拔出手中的剑,划过了自己的脖子。
我要告诉天下人,我章邯并不是贪心怕死之徒,我有底线,之所以投降项羽,确实是因为秦朝庭逼我太甚,走投无路。
项羽虽然坑杀二十余万秦军,陷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但对我还是肝胆相照,还封我在关中为王,如此恩情,我唯有用死亡来报答项羽的信任,并洗刷自己的耻辱。新安的兄弟们,我来了,其实你们被坑杀、哀嚎遍野的时候,我的心已经死了。
一代名将章邯,就此落幕。
章邯,生不逢时。
想当初,在秦帝国危急存亡之际,章邯率领骊山刑徒仓促上阵。戏水退周文,南阳擒宋留,陈郡败陈胜(楚王),临济斩田儋(齐王)、焚魏咎(魏王),定陶杀项梁(楚国统帅)。
巨鹿大战前,鲜有败绩。
不幸的是,章邯在巨鹿大战,遇到了第一猛将项羽。
项羽大破王离军团,打的章邯也屡屡败退,赵高又对章邯步步进逼。内外交困之际,章邯为求自保,只能投降了项羽。
败在项羽手里,我服了。项羽第一,我第二。
如今更加悲哀,章邯遇到了比自己更加杰出的第二人韩信,只能仰天长叹,很不情愿在别人华丽的功劳簿上签了个到。
章邯,老天偏偏不遂你的愿,你不能排名第二。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以章邯完败结束。而楚汉争霸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紧接而来的,是更加惨烈的楚汉战争,四年时间里,中原大地,江淮地区,伏尸百万,大地染血,各路诸侯不断征招百姓参军,可以说为天下一统,百姓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