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沙丘之变

第四章 沙丘之变

就在刘邦还在山里打野味、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时候,秦王朝内部最高权力交接出现了危机,沙丘之变爆发了。

我们跳过刘邦啃野味的镜头,看看秦始皇正在干什么。

秦始皇喜欢巡游,一方面欣赏东方美景,一方面镇抚地方反对势力,彰显大秦国威。

不要以为五次出巡只是简单地游山玩水,出巡也是很危险的。

秦始皇连续大规模出巡,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当时一些六国的贵族遗老便想趁着秦始皇再次出巡之际行刺,以报亡国丧家之仇。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韩国贵族张良伙同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用大铁锤袭击过秦始皇,但运气不佳,误中副车。

秦始皇命大,逃过一劫,副车的几位同志无辜惨死,提前向阎王报了到。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始皇与四名武士微服出巡,在兰池宫附近再一次遇到刺客劫杀,始皇身处险境狼狈不堪,多亏随身的四名武士奋力搏斗,当场击杀了刺客,始皇才得以脱险。

很明显,这绝对不是一件普通的劫财劫色刑事案件,而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

因为没有哪个普通的劫匪,会傻到在重兵把守的兰池宫附近抢劫。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大石块。

这事看起来很稀奇,但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这只是一次自然现象。

当时情况可不一样,这是天意。偏偏还有人不甘寂寞,偷偷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7个字,瞬间就成为舆论焦点,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

没想到,一个人无聊,成千上万人掉了头。

无聊的人只能骂人,秦始皇却能杀人。

秦始皇听说后,勃然大怒,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全部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不要以为不认罪就没事了,我有全部杀掉的经验。

这个秦始皇太残暴了,宁可错杀成千上万,也不放过一个,关键是,如果人家刻了就跑了,你不但没杀到这个诽谤者,还落下一个暴君的口实。

暴秦,天下共讨之、共诛之。

大秦天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犹如积薪于原野,只需一簇小小火苗引燃,便会烧起熊熊烈火。

天下反抗秦始皇统治的人越来越多,但秦始皇太过威猛,无人敢出头,只能发自内心狠狠地诅骂。

秦王朝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早已波涛汹涌,总有神灵希望秦始皇去死。秦始皇的使者就碰到过一回。

有一位神灵手持玉璧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说完就不见了。使者吓得瑟瑟发抖,又不敢瞒着,马上上报。

秦始皇一确认,玉璧竟然是自己以前沉江祭祀的那块,真是活见鬼了。不过始皇有一个特点:固执。老天指示“一统天下”的使命,我信;老天显示“今年祖龙死”,我不信。

这是固执的通病。对我有利的,我信;不利的,我不信。

这里的“今年祖龙死”,肯定不是指我秦始皇。

当然,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神灵。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人为制造的。就看这次的水平,绝对不是粗制滥造,真可谓处心积虑。就算搞不死你秦始皇,也要恶心你一把。

秦始皇讨厌说“死”,群臣就没有敢说死的事情。可是讨厌说“死”并不能不死,到了沙丘,他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回咸阳来主持丧事,在咸阳安葬。

意思就是要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秦始皇就要仙逝了,还是自负的很,以为全世界必定会按照自己的遗愿一办到底。

秦始皇这封绝笔信漏洞百出,司马迁这样记载,真实性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就认定这封信是秦始皇写的。

不过秦始皇你不要有意见。你虽然权力无可复加,脾气也很坏,但是你就算不死,也不能拿史圣司马迁怎么样。

因为人家司马迁根本就不是你们秦王朝的人。

这封信很明显要秦始皇仙逝之后才能送给扶苏。总不能扶苏来咸阳主持丧事,发现父皇还活着,那就哭笑不得了。

这里我们允许赵高自己澄清一下。

大家总是议论纷纷,说秦始皇死前就命令我赵高把诏书发出去,是我赵高扣留了诏书,真的很冤枉。

这封信能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发给公子扶苏吗?我赵高只是在秦始皇死后才扣留诏书而已,不要误会了。

秦始皇在病重的时候,寄信给长子扶苏,虽然我有这么多儿子,我也很喜欢胡亥,可是我心里始终住着扶苏,虽然你总是惹我生气,但我一直都是你最慈爱的父亲。

扶苏,我的儿子,我死后,你才是皇位的继承人。

可惜秦始皇还心存幻想,不到最后一刻,不死神药就有希望到来,如果不死了,信就不寄给扶苏,自己接着干。

人算不如天算,信已封好,存放在中车府令兼掌印玺事务赵高的办公处,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归天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秦帝国最大的危机出现了,秦始皇死了,死于第五次出巡途中。

沙丘可不是一个好地方,赵国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就在这里被儿子困住,活活饿死,这可是“困龙之地”。

很多人认为秦始皇不是自然死亡,是被野心家谋杀的。

正史上存有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本人也不清楚,从胡亥第五次巡游缠着秦始皇去玩,到秦始皇生病之时派蒙毅返回会稽祷告山川,蒙毅未返始皇已死,诸多偶然隐隐透露出阴谋的气息。

秦始皇一死,阴谋就开始了。

话又说回来,如果说秦始皇一死,赵高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临时起意,想搞点阴谋,也说不过去。

因为先人们总教导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阴谋的开始,在于一个厉害的人,做了一件合符常规的事情。

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咸阳空虚,恐皇子们、各地反秦势力乘机制造变故,就对秦始皇逝世一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继续按照既定路线走。

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

一般而言,李斯的做法是没错的,皇帝死在外地,没有皇后,也没有太子,如果消息走漏,皇子们肯定会你争我夺,六国遗老就会趁机而起,大秦就要处于风雨飘渺之中了。

一般而言,那肯定也存在特殊例外,宦官赵高出场了。

忽悠大王赵高的出现,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有时严守秘密的结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秦始皇遗体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车中,享受着死前的生活待遇,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

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象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车中冒充始皇批复奏事。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受宠幸的几个宦官知道始皇死了,知道世上再无活着的秦始皇。

不得不夸赞各位领导身边的红人,口风真的很紧。也不得不叹息秦始皇的御下之术,严格管理也是把双刃剑。

李斯赵高为了掩盖尸臭,就下令随从官员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鲍鱼,让大家分不清尸臭和鱼臭。

同志们,最近皇帝胃口比较独特,喜欢腥臭气的鲍鱼。

大臣们捂住鼻子,山呼万岁。只是可怜了秦始皇,生前威风凛凛,死后竟然和一堆臭鱼为伍。

赵高这家伙不是一般的狠角色,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始皇一死就露出狰狞面目,这种能屈能伸、集温顺和狠辣于一身的性格,就是用来干大事的。

赵高挺身而出,秦王朝就变了,不再是始皇令出必从的天下。从前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赵高挺直脊梁,冲上了历史的舞台。现在该我赵高做主了,其他人说的都不算。

赵高曾经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说起来还是胡亥的启蒙老师,很得胡亥的宠幸,所以他想立胡亥继承帝位。反正自己的学生当了皇帝,老师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赵高还真是阴谋实干家,决定了就勇敢走了下去,从无到有,走出辉煌,把所有人玩弄于股掌。

赵高先用皇位的诱惑说服公子胡亥,再威逼利诱丞相李斯同流合污,和李斯胡亥暗地谋划,立胡亥为太子,矫诏扶苏自裁。

太子既已立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搞死长子扶苏。

阴谋集团的核心成员胡亥李斯赵高,首先抓住了政变成功的关键,先派使者,伪造诏书,捏造罪名,模仿秦始皇的口吻,责问扶苏不能开疆辟土、建功立业,反而屡次上书、直言毁谤,没做太子就日夜怨恨,为子不孝;将军蒙恬知情不报、不加匡正,为臣不忠,赐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死罪,军队交给副将王离掌管,立即执行,不得拖延。

赵高确实是一个高明的阴谋家,从李斯同意那刻起,长子扶苏就必死无疑。李斯的加入,除了没有秦始皇真实授意,沙丘之谋拥有极大的权威性,无人可以违抗。

可是,身在千里之外的扶苏,又怎知父皇有无授意?

对李斯和赵高而言,最令他们担心的就是驻守北方的扶苏和蒙恬。扶苏声望颇高,蒙恬又统帅秦帝国庞大军团,这两个人很厉害,要击败他们是非常困难而危险的。

李斯更厉害,决定利用赵高手中掌管的玉玺、符节和始皇随身佩剑,他首先选择最为可靠的属下为特使,并配属大量禁卫军,带有伪造的始皇敕令,急速直扑北方军的大本营。

禁卫军首先以突击方式,收缴了蒙恬的军权,又假传始皇命令,将北方军指挥权交付副将王离,任命李斯亲信门客为代理监军,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行逮捕蒙恬及扶苏,并出示伪造敕令及始皇佩剑,要赐死扶苏和蒙恬。

始皇父子不和虽是公开的秘密,但刚愎暴躁的始皇从未有残害大臣的记录,更不要说自己的亲生子。始皇健康不佳,也早有耳闻,然而在东巡途中,无任何事前迹象,便突然赐死长子和北征军统帅,让人措手不及,岂不令人起疑?

更何况扶苏也不是傻蛋,在中央和地方都干过,干的也不错,既有理论武装,又有基层实践,还富有斗争精神,怎会只为一把佩剑及一张未经证实的皇令便急于寻死。

不幸的是,扶苏和蒙恬遇到的,是上能玩政治、下能耍阴谋的李斯。李斯这家伙太狠了,要把政敌一网打尽。

策划此阴谋的李斯赵高想必早已顾及,与其说是派使者去赐死扶苏,不如视为李斯赵高利用禁卫军,对北征军作了一次策划周密的不流血突击战。结果很明显,非常成功。

北方军虽号称30万大军,但他们必须防卫数千里边疆,势必分守各地要塞,留守大本营的军力其实不多。李斯派遣的禁卫军同属友军,事前也没有任何不利风声,蒙恬自然不会预作防备,因此禁卫军很快便控制住大本营。

蒙恬即使想作反抗,也无能为力了。况且秦法严明,将士也不知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已死,北征军团也未必敢反抗。没有周密的部署和准备,谁也不敢搭上全家性命,去干造反的勾当。

虽然蒙恬极力反对扶苏自杀,主张应要求晋见始皇。但扶苏明显比蒙恬更富有职场斗争经验,认为大势已去,苟延生命反而自取其辱,何况有始皇佩剑为证,遂自杀。

蒙恬坚持亲见始皇,使者唯恐逼得太急,造成北征军团不满而生变,只好将蒙恬暂时监禁于阳周的军事监狱中,并依皇令解除蒙氏一族的所有军权。

蒙恬自然是永远见不到活着的秦始皇了。如果想见始皇的话,只能在地下相会了。果不其然,蒙恬日后在秦二世胡亥令下,吞药自杀于狱中,终究还是没有逃过一死。

扶苏和蒙恬英明神武,但在皇权的威严下,还是干不赢皇帝身边亲信,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有人会批判扶苏,你和蒙恬手握兵权,怎么不干脆造反,带领30万大军抢皇位。

当然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兵仙”韩信就被刘邦这样搞了,还不仅仅是一次。没等你反应过来,先剥夺了兵权,再说其他。你服从,就摆上一座宴席喝酒吃肉;你不从,自然就有刀剑棍棒伺候。

话说,有几个人比韩信还狠的。就算有,也不是你。

扶苏不是不够聪慧,而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准备不足,不利情势已经形成,刀已架在自己脖子上了,也只能在已成之势下权衡利弊,则路而行了,自杀已成为最优选择。

不自杀,只能死的更惨。

大家也只能叹息,赵高拉李斯入伙,这一步棋下的太妙了。

李斯这个人可不是一个简单淳朴的家伙,政治头脑不是一般的厉害,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强大的政敌。

当然,造反也有一条成功的道路。

先来学习下新功课,楚成王四十六年(前626年),楚成王想废黜太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商臣不甘被废,主动出击,率领自己的警卫军包围楚成王,逼楚成王自杀。

楚成王哀求儿子,吃了熊掌以后再死,企图拖延时间,等待外援。但太子商臣就是不答应,要求父王立即马上去死。楚成王无奈上吊自杀。商臣成功即位,是为楚穆王。

看到了没有,造反要想成功,就要快、准、狠、等。

快,就是要在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包围。

准,就是要包围父王,而不是其他阿猫阿狗。

狠,就是要马上去死,不能吃熊掌。

等,就是要等待机会,等父王亲信有的出差、有的走亲戚,赶不来帮忙,而不能临时起意,拉起人马就去拼命。

每一点都有技术含量,每一点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扶苏明显没一条符合标准,不幸的是,胡亥条条达标。

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后,胡亥一行蜗牛变骏马,快速行进,第一时间赶回咸阳,发布治丧的公告,主持丧事。

前210年,胡亥顺利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秦帝国最大的危机已经引爆。

最坏的赵高一家,成为胡亥登位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赵高升任郎中令,为九卿之一,掌管宫廷警卫,宫廷内外全凭赵高沟通联络。

赵高的中车府令职位,由赵高之弟赵成接任;首都咸阳自是重中之重,咸阳令由赵高女婿阎乐担任。

当秦始皇死去的消息慢慢传开,大秦帝国的支柱已折,而它底下汹涌的暗流,已是喷薄欲出,就看后来人的政治智慧了。

秦二世继位后,天下人都很期待。二世您就发发善心,救救我们老百姓吧,我们已经活不下去了。能不能改变一下秦始皇一贯暴虐凶残的政策,让我们有尊严地活下去。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秦二世别的都不如秦始皇,却比秦始皇更加残暴,宠信一肚子坏水到处发泄的的赵高,屠杀宗室大臣,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网打净,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重建因始皇去世而搁浅的阿房宫。

秦二世大开杀戒,企图达到“振威天下”的目的,不仅杀了诸公子、公主,还连带着杀了好多大臣及郡县一级的官吏,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秦末起义时,郡县一级的官吏几乎没有抵抗的,更多的是趁势也造了反,这不能不说是胡亥自食其果了。

在秦二世的领导下,诛罚日益严苛,赋役越来越重。

你们活不活得下去关我屁事,我只要自己过得舒坦就行。在始皇时代本已思乱的民众,又开始摩拳擦掌了。

有人会质疑,说不定秦始皇的遗命就是要胡亥登基为帝,李斯和赵高只是执行秦始皇的指示。况且人家在密室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不能信口雌黄。

大家要记住,自古至今,政治家这种高级动物,千万不要听他的嘴说了什么,会上当的,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沙丘之变后的行动,就是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来执行的,你不信都没有办法,“史圣”荣誉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何况再往深处想一想,一个得位正常的皇帝,怎么会如此疯狂,把兄弟姐妹屠戮干净。毕竟还是心虚惹的祸。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刘氏天下汉家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刘氏天下汉家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沙丘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