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来了,通知书来了

第二十章(1) 来了,通知书来了

这天下午,潘梦婷又一次去江边割猪草,这些天她不知道这样去江边去了有多少次了,越是来惯了这个地方,就越是想来。

她是喜欢这里的,静静的坐在岸边静静得的想一些事情,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的安慰,进而她感到一种满足,因此,她对这里似乎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简易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似乎有了巨大的作用了。

越是简单还越是美丽呢!

江边的风很大,她的思绪也随风飘散,顺江而下。眼睛只是呆呆的望着江面,放飞自己的心情,想一些平时在家里或是学校里不能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想一想那件事情——自己心底处于秘密状态的那件事情,这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为此她似乎感到自己心有不安,但就是不愿意放弃这份奢侈——哪怕你付出天大的代价,惨痛的代价,就是不愿意放弃的。

哦,自己这个奢侈的事情是想念生母,到今天她才如此明确的说了,好像只是在今天才如此的明确,自己才有很足的勇气说出来的。这个事情说起来也真是奇怪啊!

只有母亲河——松花江才能给她这样的安慰和满足,只有流动的江水才能给与自己这样流动的情感,她相信情感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荡漾起心中的激情和思念,而这思念的真情在激情里才能得到彻底的挥发。让一切都顺着江水自然流动好了。

就这样,对她自己未来出路的担忧和想象,还有对自己生身母亲的思念——那种莫名的思念,就这样随着江水自然的流啊流,时间也在悄悄的流失,在悄悄的拉长,她只感到对此是享用不尽,而不觉得是一种浪费和疲倦。即使这丝毫没有用处,她也愿意这样浪费,愿意承受这疲倦。

这里是她的一个朋友了,内心的一个朋友了。这可真是一个可爱的寄托,可爱的心灵呆着的地方。

这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潘梦婷站了起来,想大概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潘梦婷收了筐,筐里面已经满是猪草,她把筐在自行车上绑好,骑上车子,迅速的往家里飞去。每次都是这样,磨磨蹭蹭的边想心事儿,边手快刀斩乱麻似的割草,然后就是快速的骑着车子回家。

“妈,我回来了。”潘梦婷一进院门,就对正在院落中干活的母亲说。

李洁清看着她笑,“你怎么又出去了?”

“我是不是回来晚了?妈?”潘梦婷生怕自己回来晚了,耽误干家务。

母亲她还是看着女儿,说:“没有,瞧你累的,满头是汗。又割了一大筐吧!猪吃不了的,快进屋歇一歇吧!”

潘梦婷抹了一下脑门儿,还真出汗了。她说:“妈,我不累,您去歇歇吧,我来干吧!”潘梦婷感觉自己在江边呆的时间又是太长了,母亲见自己没回来,都出来干活了,自己真是有点不象话。也许在母亲看来自己真是贪恋江边的玩耍,居然不早回来干活,这有多不好啊!

母亲坐在院墙上,看着女儿干活,在那儿若有所思,脸上有些担心,过了有一会儿她说:“也不知道你爸一会儿能不能把通知书拿回来。”显然在她心目中,两个女儿的通知书是一定有的,现在只是他能不能拿回来的问题。

潘梦婷一听,心底里不免一惊,“我爸今晚上会来吗?”

“可能来。”

“妈,要是有通知书的话,我爸爸肯定能马上带回来的。”

“有,肯定有。”李洁清仍然很坚定。

潘梦婷闭上了眼睛,咬了咬嘴唇儿。

今天是星期日,李洁清想孩子们的父亲蒋方略如果接到通知书就一定会第一时间送来的。两个女儿的大学信息联络通信地址都写的是她们父亲的工作单位。通知书要是来的话,他一定能带及时回来。李洁清知道孩子们的父亲——她心目中永远的丈夫对待通知书的做法应该就是这样的。

这些日子,李洁清的心比两个女儿还急,天天翘首以待,热烈的期待,就希望丈夫带回女儿们的通知书来。虽然蒋方略已经不是她家庭意义上的丈夫,但在她心中她还是认为他永远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的父亲。即使他名义上已经不是自己的丈夫,但多年的历史事实是抹煞不了的,情感上也割舍不掉的。因为他还经常回这个家,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由他负责。她对孩子们对邻居们也都是这样称呼“孩子他爸”的。

“要说呢,这通知书也该来了。”李洁清象是自言自语,看上去是很发愁的样子,她拍打自己的腰,她的腰很不好,老毛病了。

潘梦婷说:“妈,您别急,也许再等几天吧!”

“也该来了呀!前院的小闵的通知书就来了呀!”

李洁清说的这个小闵也是个高考生,小闵是前院的孩子,和潘梦婷是小学同学,她学习很好,今年考了个全村第一,可谓是光宗耀祖,风光及了。小姑娘一直学的很好,考上了在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这几天家里请客儿,都喜气洋洋的。

“大概,大概是我没有考上呀,好像不会来了,要来就来我妹妹的,秋霜她考的比我好。”潘梦婷底气不足,但她终于说出来了。因为这样的话她早就想对母亲说了,万一自己真的没有考上,好让母亲有个心理准备和过渡。

母亲笑了笑,说:“要来就来两个,你们两个都给我考上走上。上大学好啊!春雪,妈相信你不会比小闵差的!”

潘梦婷自知自己没法跟人家比,人家考上了省城哈尔滨的重点大学,你呢,能上一般的大学就不错了。况且现在就连一般的大学你还不一定能去上呢!这通知书迟迟不来,恐怕是没什么戏了。

但又一想,自己去不去念大学是另一回事儿,但现在这通知书最好是来呀!潘梦婷在心底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不给自己看,给母亲给别人给并不虚度的岁月老人看,那她也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你看看母亲,多么着急。你要是真没考上,母亲不得更着急啊!这样一想,通知书简直成了一个大问题了,潘梦婷一点都不敢慢待的大问题了。但是,你就是不慢待它了,它也能来吗?

也许是母亲的念叨管事,也许是潘梦婷的梦想成真,通知书在夕阳西下的傍晚的余辉里还真的随着父亲蒋方略的车铃声来了。

蒋方略推着自行车,一迈进家门,就大声的嚷嚷:“来了,来了,通知书来了,快看呢!是两个,都考上了。”蒋方略显然是很高兴,他的脸因兴奋而涨的通红,他手上扬着两封信,里面装着的是通知书了。

潘梦婷正和母亲在烧火做饭,潘梦婷拉风箱,一下一下儿,用力均匀,很有节奏的。灶堂里的火苗也一下一下儿的跳动。她在和母亲在随意的聊着什么,脸上是平淡的笑容。

这天下午,潘梦婷又一次去江边割猪草,这些天她不知道这样去江边去了有多少次了,越是来惯了这个地方,就越是想来。

她是喜欢这里的,静静的坐在岸边静静得的想一些事情,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的安慰,进而她感到一种满足,因此,她对这里似乎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简易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似乎有了巨大的作用了。

越是简单还越是美丽呢!

江边的风很大,她的思绪也随风飘散,顺江而下。眼睛只是呆呆的望着江面,放飞自己的心情,想一些平时在家里或是学校里不能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想一想那件事情——自己心底处于秘密状态的那件事情,这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为此她似乎感到自己心有不安,但就是不愿意放弃这份奢侈——哪怕你付出天大的代价,惨痛的代价,就是不愿意放弃的。

哦,自己这个奢侈的事情是想念生母,到今天她才如此明确的说了,好像只是在今天才如此的明确,自己才有很足的勇气说出来的。这个事情说起来也真是奇怪啊!

只有母亲河——松花江才能给她这样的安慰和满足,只有流动的江水才能给与自己这样流动的情感,她相信情感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荡漾起心中的激情和思念,而这思念的真情在激情里才能得到彻底的挥发。让一切都顺着江水自然流动好了。

就这样,对她自己未来出路的担忧和想象,还有对自己生身母亲的思念——那种莫名的思念,就这样随着江水自然的流啊流,时间也在悄悄的流失,在悄悄的拉长,她只感到对此是享用不尽,而不觉得是一种浪费和疲倦。即使这丝毫没有用处,她也愿意这样浪费,愿意承受这疲倦。

这里是她的一个朋友了,内心的一个朋友了。这可真是一个可爱的寄托,可爱的心灵呆着的地方。

这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潘梦婷站了起来,想大概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潘梦婷收了筐,筐里面已经满是猪草,她把筐在自行车上绑好,骑上车子,迅速的往家里飞去。每次都是这样,磨磨蹭蹭的边想心事儿,边手快刀斩乱麻似的割草,然后就是快速的骑着车子回家。

“妈,我回来了。”潘梦婷一进院门,就对正在院落中干活的母亲说。

李洁清看着她笑,“你怎么又出去了?”

“我是不是回来晚了?妈?”潘梦婷生怕自己回来晚了,耽误干家务。

母亲她还是看着女儿,说:“没有,瞧你累的,满头是汗。又割了一大筐吧!猪吃不了的,快进屋歇一歇吧!”

潘梦婷抹了一下脑门儿,还真出汗了。她说:“妈,我不累,您去歇歇吧,我来干吧!”潘梦婷感觉自己在江边呆的时间又是太长了,母亲见自己没回来,都出来干活了,自己真是有点不象话。也许在母亲看来自己真是贪恋江边的玩耍,居然不早回来干活,这有多不好啊!

母亲坐在院墙上,看着女儿干活,在那儿若有所思,脸上有些担心,过了有一会儿她说:“也不知道你爸一会儿能不能把通知书拿回来。”显然在她心目中,两个女儿的通知书是一定有的,现在只是他能不能拿回来的问题。

潘梦婷一听,心底里不免一惊,“我爸今晚上会来吗?”

“可能来。”

“妈,要是有通知书的话,我爸爸肯定能马上带回来的。”

“有,肯定有。”李洁清仍然很坚定。

潘梦婷闭上了眼睛,咬了咬嘴唇儿。

今天是星期日,李洁清想孩子们的父亲蒋方略如果接到通知书就一定会第一时间送来的。两个女儿的大学信息联络通信地址都写的是她们父亲的工作单位。通知书要是来的话,他一定能带及时回来。李洁清知道孩子们的父亲——她心目中永远的丈夫对待通知书的做法应该就是这样的。

这些日子,李洁清的心比两个女儿还急,天天翘首以待,热烈的期待,就希望丈夫带回女儿们的通知书来。虽然蒋方略已经不是她家庭意义上的丈夫,但在她心中她还是认为他永远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的父亲。即使他名义上已经不是自己的丈夫,但多年的历史事实是抹煞不了的,情感上也割舍不掉的。因为他还经常回这个家,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由他负责。她对孩子们对邻居们也都是这样称呼“孩子他爸”的。

“要说呢,这通知书也该来了。”李洁清象是自言自语,看上去是很发愁的样子,她拍打自己的腰,她的腰很不好,老毛病了。

潘梦婷说:“妈,您别急,也许再等几天吧!”

“也该来了呀!前院的小闵的通知书就来了呀!”

李洁清说的这个小闵也是个高考生,小闵是前院的孩子,和潘梦婷是小学同学,她学习很好,今年考了个全村第一,可谓是光宗耀祖,风光及了。小姑娘一直学的很好,考上了在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这几天家里请客儿,都喜气洋洋的。

“大概,大概是我没有考上呀,好像不会来了,要来就来我妹妹的,秋霜她考的比我好。”潘梦婷底气不足,但她终于说出来了。因为这样的话她早就想对母亲说了,万一自己真的没有考上,好让母亲有个心理准备和过渡。

母亲笑了笑,说:“要来就来两个,你们两个都给我考上走上。上大学好啊!春雪,妈相信你不会比小闵差的!”

潘梦婷自知自己没法跟人家比,人家考上了省城哈尔滨的重点大学,你呢,能上一般的大学就不错了。况且现在就连一般的大学你还不一定能去上呢!这通知书迟迟不来,恐怕是没什么戏了。

但又一想,自己去不去念大学是另一回事儿,但现在这通知书最好是来呀!潘梦婷在心底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不给自己看,给母亲给别人给并不虚度的岁月老人看,那她也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你看看母亲,多么着急。你要是真没考上,母亲不得更着急啊!这样一想,通知书简直成了一个大问题了,潘梦婷一点都不敢慢待的大问题了。但是,你就是不慢待它了,它也能来吗?

也许是母亲的念叨管事,也许是潘梦婷的梦想成真,通知书在夕阳西下的傍晚的余辉里还真的随着父亲蒋方略的车铃声来了。

蒋方略推着自行车,一迈进家门,就大声的嚷嚷:“来了,来了,通知书来了,快看呢!是两个,都考上了。”蒋方略显然是很高兴,他的脸因兴奋而涨的通红,他手上扬着两封信,里面装着的是通知书了。

潘梦婷正和母亲在烧火做饭,潘梦婷拉风箱,一下一下儿,用力均匀,很有节奏的。灶堂里的火苗也一下一下儿的跳动。她在和母亲在随意的聊着什么,脸上是平淡的笑容。

这天下午,潘梦婷又一次去江边割猪草,这些天她不知道这样去江边去了有多少次了,越是来惯了这个地方,就越是想来。

她是喜欢这里的,静静的坐在岸边静静得的想一些事情,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的安慰,进而她感到一种满足,因此,她对这里似乎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简易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似乎有了巨大的作用了。

越是简单还越是美丽呢!

江边的风很大,她的思绪也随风飘散,顺江而下。眼睛只是呆呆的望着江面,放飞自己的心情,想一些平时在家里或是学校里不能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想一想那件事情——自己心底处于秘密状态的那件事情,这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为此她似乎感到自己心有不安,但就是不愿意放弃这份奢侈——哪怕你付出天大的代价,惨痛的代价,就是不愿意放弃的。

哦,自己这个奢侈的事情是想念生母,到今天她才如此明确的说了,好像只是在今天才如此的明确,自己才有很足的勇气说出来的。这个事情说起来也真是奇怪啊!

只有母亲河——松花江才能给她这样的安慰和满足,只有流动的江水才能给与自己这样流动的情感,她相信情感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荡漾起心中的激情和思念,而这思念的真情在激情里才能得到彻底的挥发。让一切都顺着江水自然流动好了。

就这样,对她自己未来出路的担忧和想象,还有对自己生身母亲的思念——那种莫名的思念,就这样随着江水自然的流啊流,时间也在悄悄的流失,在悄悄的拉长,她只感到对此是享用不尽,而不觉得是一种浪费和疲倦。即使这丝毫没有用处,她也愿意这样浪费,愿意承受这疲倦。

这里是她的一个朋友了,内心的一个朋友了。这可真是一个可爱的寄托,可爱的心灵呆着的地方。

这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潘梦婷站了起来,想大概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潘梦婷收了筐,筐里面已经满是猪草,她把筐在自行车上绑好,骑上车子,迅速的往家里飞去。每次都是这样,磨磨蹭蹭的边想心事儿,边手快刀斩乱麻似的割草,然后就是快速的骑着车子回家。

“妈,我回来了。”潘梦婷一进院门,就对正在院落中干活的母亲说。

李洁清看着她笑,“你怎么又出去了?”

“我是不是回来晚了?妈?”潘梦婷生怕自己回来晚了,耽误干家务。

母亲她还是看着女儿,说:“没有,瞧你累的,满头是汗。又割了一大筐吧!猪吃不了的,快进屋歇一歇吧!”

潘梦婷抹了一下脑门儿,还真出汗了。她说:“妈,我不累,您去歇歇吧,我来干吧!”潘梦婷感觉自己在江边呆的时间又是太长了,母亲见自己没回来,都出来干活了,自己真是有点不象话。也许在母亲看来自己真是贪恋江边的玩耍,居然不早回来干活,这有多不好啊!

母亲坐在院墙上,看着女儿干活,在那儿若有所思,脸上有些担心,过了有一会儿她说:“也不知道你爸一会儿能不能把通知书拿回来。”显然在她心目中,两个女儿的通知书是一定有的,现在只是他能不能拿回来的问题。

潘梦婷一听,心底里不免一惊,“我爸今晚上会来吗?”

“可能来。”

“妈,要是有通知书的话,我爸爸肯定能马上带回来的。”

“有,肯定有。”李洁清仍然很坚定。

潘梦婷闭上了眼睛,咬了咬嘴唇儿。

今天是星期日,李洁清想孩子们的父亲蒋方略如果接到通知书就一定会第一时间送来的。两个女儿的大学信息联络通信地址都写的是她们父亲的工作单位。通知书要是来的话,他一定能带及时回来。李洁清知道孩子们的父亲——她心目中永远的丈夫对待通知书的做法应该就是这样的。

这些日子,李洁清的心比两个女儿还急,天天翘首以待,热烈的期待,就希望丈夫带回女儿们的通知书来。虽然蒋方略已经不是她家庭意义上的丈夫,但在她心中她还是认为他永远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的父亲。即使他名义上已经不是自己的丈夫,但多年的历史事实是抹煞不了的,情感上也割舍不掉的。因为他还经常回这个家,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由他负责。她对孩子们对邻居们也都是这样称呼“孩子他爸”的。

“要说呢,这通知书也该来了。”李洁清象是自言自语,看上去是很发愁的样子,她拍打自己的腰,她的腰很不好,老毛病了。

潘梦婷说:“妈,您别急,也许再等几天吧!”

“也该来了呀!前院的小闵的通知书就来了呀!”

李洁清说的这个小闵也是个高考生,小闵是前院的孩子,和潘梦婷是小学同学,她学习很好,今年考了个全村第一,可谓是光宗耀祖,风光及了。小姑娘一直学的很好,考上了在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这几天家里请客儿,都喜气洋洋的。

“大概,大概是我没有考上呀,好像不会来了,要来就来我妹妹的,秋霜她考的比我好。”潘梦婷底气不足,但她终于说出来了。因为这样的话她早就想对母亲说了,万一自己真的没有考上,好让母亲有个心理准备和过渡。

母亲笑了笑,说:“要来就来两个,你们两个都给我考上走上。上大学好啊!春雪,妈相信你不会比小闵差的!”

潘梦婷自知自己没法跟人家比,人家考上了省城哈尔滨的重点大学,你呢,能上一般的大学就不错了。况且现在就连一般的大学你还不一定能去上呢!这通知书迟迟不来,恐怕是没什么戏了。

但又一想,自己去不去念大学是另一回事儿,但现在这通知书最好是来呀!潘梦婷在心底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不给自己看,给母亲给别人给并不虚度的岁月老人看,那她也是需要这个面子的。你看看母亲,多么着急。你要是真没考上,母亲不得更着急啊!这样一想,通知书简直成了一个大问题了,潘梦婷一点都不敢慢待的大问题了。但是,你就是不慢待它了,它也能来吗?

也许是母亲的念叨管事,也许是潘梦婷的梦想成真,通知书在夕阳西下的傍晚的余辉里还真的随着父亲蒋方略的车铃声来了。

蒋方略推着自行车,一迈进家门,就大声的嚷嚷:“来了,来了,通知书来了,快看呢!是两个,都考上了。”蒋方略显然是很高兴,他的脸因兴奋而涨的通红,他手上扬着两封信,里面装着的是通知书了。

潘梦婷正和母亲在烧火做饭,潘梦婷拉风箱,一下一下儿,用力均匀,很有节奏的。灶堂里的火苗也一下一下儿的跳动。她在和母亲在随意的聊着什么,脸上是平淡的笑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跟定你了,我柔情似水的母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跟定你了,我柔情似水的母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1) 来了,通知书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