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矿徒起义
“之前我们讲到过,明朝使用的主要货币是什么?有纸币、铜币、银、银币和金币等等,那最初时主要使用的是铜币和纸币。为什么呢?因为金银少啊,纸币最初时没有信誉没人肯用,到了洪武后期直至宣德、正统帝时期纸币更加信誉了,所以铜币使用的频率反而更高,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得已只能使用纸币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世间不变的道理——物以稀为贵!于是无论历朝历代,都以金银为贵重物品。“
“之前课上我们提到过,麓川‘老司机’家朝贡就有白银这一项对吧!”
哈哈哈
“唉~这个地方没有笑点啊!为什么叫老司机家,思任发、思机发,就是老司机嘛!”
“所以这白银当时是硬通货,但是金银在哪里?在地下,也就是在地里。这萝卜在地里、土豆在地里、凉薯在地里,金银也在地里,于是就有人打主意想着把地里的金银像收菜一样给收上来,这样就能够拿到硬通货了,想换什么就能换什么不是更好吗?”
“可以吗?可以吧?这主意好吧?好是好,但是矿产是归国有的啊!同学们,现在矿产归谁所有?嗯,还是国有。当然现在只有我们国家矿产归国有,还是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矿产在名义上是归皇室所有,只不过皇室将矿产交由国家代管,或者直接出售开采权的方式获利。”
“在土建王朝时期,天下都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那矿产肯定不是小老百姓可以开采的了。但是,天高皇帝远,管不过来呀!自然就有人想着偷偷去采矿致富了。是不是有句话说,‘矿洞一打,黄金万两’啊?早些年,我们刚刚废除帝制不久,有些法律条文和制度还处于不完状况状态,就有很多人靠着偷偷采矿致富的。”
“在宣德、正统朝时期,也就出现了大批盗矿者!前面讲到洪武朝时期朱元璋定下的法定货币是什么?是交子,是纸币,所以朱元璋对于各地上缴金银给出的要求并不高。但随着纸币滥发造成信誉低下,到了几十年之后几乎没人肯收的状态,这也间接造成了朝廷对于地方开矿上缴金银需求的增加。”
“比如说,福建每年的白银上缴数就从洪武时期定量2670余两升到宣德朝的每年40270余两;而浙江从洪武朝每年上缴2870余两上升到了宣德朝的94040余两,仅这两省的定量就涨了二十几倍。然后呢?正统初年时辅政大臣还着手以朝廷名义下令封矿。”
“封了矿,国家就没有了官方的白银流入,那民间对于白银价值认定岂不是更加高了?白银实际购买力岂不是更加强了?!所以,很多老百姓就想着盗矿采银,期望能够通过采矿解决家庭财政问题。”
“这在当时啊,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按照官方记载当时就出现过‘盗矿脉(者)相斗杀’的记载。这个记载意味着当时盗矿者之间出现大规模争斗,经常死伤一片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当时的朝廷是怎么解决办法呢?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堵字,也就是各种禁止、再禁止!明正统三年,明历72年,西元1438年十二月,朝廷下敕谕行在都察院‘比国闸办银课扰民,已皆停罢封闭,各处坑穴禁人煎采。近闻浙江、福建等处顽猾军民,不遵法度,往往聚众偷开坑穴,私煎银矿,以致互相争夺,杀伤人命。尔都察院即揭榜禁约,今后犯者,即令该管官司拏问具奏,将犯人处以极刑,家迁化外;如有不服追究者,即调军剿捕。’”
“然后是正统五年九月,正统帝又下令‘调军捕获,首贼枭首示众,为从及诱引通同有实迹者,连当房家小,发云南卫充军。’可见当时为了禁止私自盗矿的手段是真狠啊!”
“那么禁了矿之后的结果怎么样呢?为朝廷改变了什么吗?当然没有,因为朝廷禁了采矿造成大明正统期间金银需求严重不足!不得已又在正统九年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废除了禁令,并且定下了浙江每年上缴白银41070余两,福建21120余两的定例。”
“说实话,我是没有搞明白禁矿目的到底是什么?你们有认能理解吗?朝廷需要银两吗?当然需要,那民间私采银矿发生争斗你朝廷干嘛封矿呢?这种无脑举动当然不能怪正统帝,毕竟人家当时还是小孩子,哪里懂这些。”
“那么,禁矿、开禁,整个行为到底产生了什么结果呢?为大明朝带来了什么呢?又怎么产生了震动大明的矿徒暴动呢?我们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看到,禁银矿是因为有人盗采,然后禁了银矿之后朝廷又少了白银来源,而盗采反而愈演愈烈;于是,为了朝廷能够获得白银又重新开银矿,那么到底为朝廷解决了白银需求吗?解决了矿徒私斗仇杀吗?我们来看具体操办官员的奏报就能够有个大概了解了。”
“首先是正统十一年十二月时,户部郎中杨湛奏报自己负责从福建矿区招抚附籍复业流民就有3539户,大约是8309人,而到了正统十一年年底官方统计在福建招抚附籍流民与矿工达到10000人;正统十二年六月监察御史柳华上奏‘浙江处、温二府丽水、平阳等县,原闭银坑四十八处,近蒙户部右侍郎焦宏踏勘,仍要开场闸办,缘各坑矿脉微细,用工艰难,得银数少,累民陪纳,哈怒恐财尽民贫,难以存活。’可见实际官办矿场是投入大,产出少,入不敷出。”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在开矿与禁矿之间,走到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局面。而矿徒暴动的始作俑者叶宗留,也就是这个阶段慢慢‘成长’为一个暴乱首领的。”
“叶宗留是浙江庆元人,根据官方最早有的记载是正统七年十二月‘浙江丽水县贼首陈善恭等,潜拟名称,纠纷青田县贼叶宗留等’聚众两千人左右前往福建宝锋场银矿盗采。一群浙江人,跑到福建去盗矿,当然是冲着赚钱甚至发财去的。”
“然而,实际上一群外来户去盗矿,当地人能接受吗?本地矿,要盗也是本地人盗,哪里轮得上外地人呢?于是,叶宗留、陈善恭等人与当地叶子长盗矿团伙发起冲突。冲突势态蔓延后被当地锦衣卫陈以节侦悉后上报,正统帝于是下令福建当地的都、部、按三司相机擒捕。”
“我们都知道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吧?抓捕盗矿首领这么危险的事情,以当时官员、军队的情况有谁会认真去做呢?何况当地山高林密,官军不拼命根本不可能抓得到人啊!”
“不久,福建监察御史张淑上奏称‘福建巡视银冶按察司佥事李实,不严督兵备,致使500余盗贼窃采银矿’,可见当时官方的实际措施几乎没有什么有效行为。”
“这时候有同学可能会问了,那叶宗留在正统七年盗矿,到了正统九年就不用盗矿了呀!是的,正统九年时叶宗留等人先是在少阳矿坑聚众挖掘了好几个月,所得寥寥无几,根本不够大家分的。到了正统十二年九月,叶宗留又到云山各个坑场挖矿,仍然是没什么收获,只好空着手回了乡。”
“出门赚钱,折腾几个月什么都没捞到就空着手回乡了是个什么心情各位可以想得到,但这还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无法承担税赋,最终叶宗留等人于是铤而走险暴发反叛。”
“税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财政收入支柱,而明朝初期一直沿用前朝的税赋方式,就是轻商税、重农税,收人丁税。什么是人丁税呢?就是按人头收税,有一个人就要税一个人的税。我们传统文化讲什么,讲‘多子多福’,讲究‘开枝散叶’,要‘子孙满堂’,这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意思。”
“可是人多了不得多缴税吗?富人家还好,不差那几个人头钱,可是穷人家生的多,收入又没有增多时负担就重了。像叶宗留这一些想靠挖矿陡然致富的不在少数,结果啥也没挖到,哪有钱缴税呢?于是,叶宗留在不满当地富户、官吏的逼迫下选择了造反——直接攻占了和县县衙!”
“攻占了县衙这就是公开造反了,这是抄家灭门的大罪,于是就立刻返回庆元到家乡。要说啊,这所有动物基本都有这么一种本能,就是发生危险后会想立即返回到自己熟悉的场地寻找安全感,而并不是管这个熟悉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安全。叶宗留回到家乡是逃遁吗?不是,叶宗留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无路可退,于是他立刻去召集跟他有同样处境的其他人一起造反!”
“不是有句老话讲得好吗,‘大盗窃国,小盗窃钩’,这小偷小摸那是要徒刑的,而大盗至少也是个枭雄。”
“叶宗留返回庆元后迅速召集了一千多号人,并专门聘请人教授大家武艺,紧接着起义军队很快就占领了浦城、建阳、建宁和温州附近的车盘岭等地方,控制了闽、浙、赣三省交界的地方自称‘大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并传写了反明‘檄文’,同时派出周明松等人抢夺金华、武义、崇安、铅山等地,一时间声势浩大,很多生活在大明朝最底层的老百姓纷纷加入。”
“冷兵器时代,很多时代还是拼个人勇武和技艺,除非大规模集团化作战。之前我们讲过,明朝当时的官军已经非常散漫,甚至都有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批评官员不好好整饬武备造成剿抚不利,那这种武备力量又怎么拼得过一群亡命徒呢?”
“是吧,反正要饿死、穷死了,造反也就只是一死而已,如果造反成功了还能改朝换代,搞不好就封侯拜相了,对徒官军那还不就是拼命往前冲杀啊?而且官军是当兵吃粮混日子的,自己是拿脑袋别裤腰带上拼命的,本身自己就是干重体力活的,平时训练肯定也比官军用心,这整体素质都比明朝当时的正规军强啊,于是在反叛前期的起义军几乎是势如破竹来形容也不为过。指哪打哪,打哪都能打下,打不下也抢掠一遍,官府基本拿叛军没有办法。”
“此时正统朝廷有做出什么有效应对吗?其实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传迅非常不方便,就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快报,日夜不停的从浙江跑到北京城也要差不多半个月时间。而朝廷还要思考对策,甚至朝堂上还要各抒己见吵上几天,反正时间就这么给耽误掉了。于是,叛乱就像是瘟疫一样蔓延开了。”
“终于,有样学样,叛乱持续了半年后的正统十三年四月,福建沙县暴发了邓茂七领导的起义。哎~这个沙县是不是很熟啊?沙县小吃是吧?没少吃哦,都喜欢哪些?蒸饺?乌鸡汤?什么,免费腌萝卜?!”
哈哈哈哈
“这位同学你审美很独特嘛,你觉得那免费的腌萝卜是小吃店自制的吗?你没觉得黄山菜饭和浏阳蒸菜里的腌萝卜是一个味吗?搞不好这都一个厂家出的腌制品啊!”
“接连福建、浙江两省发生大规模反叛,这下东南震动,整个大明朝的税仓不稳了呀!怎么办呢?朝廷经过一番争吵,各方搏弈后,终于在四个月之后任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刘聚、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张楷等前往南京选军征闽。”
“大家看看这个朝廷是不是有点神经大条了?现在流行语是有一句神经大条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浙江叛乱是什么时候,是正统十二年九月份;而福建的邓茂七是在正统十三年四月份发生叛乱,发生了两起大规模叛乱后,才在四个月后派官员去南京选军征剿,行动有些迟缓吧?称为龟速不过分吧?”
“然后呢,好歹派兵征剿了,那毕竟是正经官军主力打一群农民、矿工,无论人数上、装备上、技术上都占优势,就等着平叛成功就好了对吧?之前讲过,数次征讨麓川达到政治或者军事目的了吗?其实都没有,但就是这样,朝廷依然按照大胜仗的标准从上到下一番奖励对吧?”
“但这一次的平叛朝廷又踢到铁板上了,先是平叛大军经过浙江去福建平叛的路上,遇到了浙江叶宗留的阻击。我们先前讲过,叶宗留盘据在哪?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一个三不管地带。而且叶宗留还派兵到附近各地去抢掠搜刮,壮大自己。”
“要去浙江平叛的张楷部,在广信遇上了已经称王的叶宗留阻击,逗留不敢前进了,这也就是官军怕了叛军。可这福建等着军队过来平叛啊,三天两头派使者过来催促;浙江这边呢,我这叛乱比福建先发,叛军影响比福建影响还大,而且朝廷军队已经在叛军边边上了,你虽然是奉旨去福建平叛就要躲着浙江叛军走吗?这也说不过去吧!于是浙江当地也派使者游说让军队平了浙江叶宗留的叛乱。”
“就在这时,巡视江西的御史韩雍就说了,这浙江叛军叶宗留就在你边边上你不打,还要给自己划道道只有责任去打福建叛军吗?有这个道理吗?正好这个时候有个随军的指挥叫戴礼的自告奉勇,说我只要500个人就能打得叶宗留屁滚尿流。张楷一听,借坡下驴立刻同意派戴礼率军队出击。”
“这明朝的军队,也讲究相互制约,为了是防止有些将帅一人独大。这张楷派了戴礼率500人去攻打叛军后,副总兵陈荣看到了觉得有些不合适,就来找张楷了,提到了朝廷派我们去福建平叛,现在福建情况很严重,江西路又不通过不去,只能走浙江这条线,现在浙江的叛军堵在浙江这条路上我们就只派了500人去,被朝廷知道了我们恐怕也没好日子过啊!”
“这话在理吧?太在理了。张楷一听,也不犹豫了,立刻又派陈荣带了2000人马一起去征讨叶宗留叛军。”
“这戴礼的人马与叶宗留的叛军在黄柏铺撞到了一起,双方混战死杀情况差不多。因为是冷兵器时代,又是南方丘陵地形,大规模军队也展不开,而且双方也都没有大规模军队可以使用,全靠双方捉对厮杀。这叶宗留自己称了王,为了区分与其他人不同穿了大红袍子,目标显眼,而且亲自率队拼杀在最前线,很快就受到弓箭手重点关照死于战场。起义军一看‘大王’战死了,群龙无首就退回山林里暂避官军锋芒。”
“戴礼这边呢,也算是阵斩贼首吧!大功一件啊!这时候副总兵陈荣的军队也跟上来了,于是两支队伍一起搜山,准备将起义军一网打尽。而起义军这边呢?‘大王’叶宗留与官军正面第一战就挂了,各人就推举了叶希八做为起义军的新首领,叶希八带领众人先是快速洗劫了车盘岭,然后率队迅速往十三都方向转移,意图夺回浦城。”
“大家都有看过浙闽赣一带的山川地形吧?影视作品中也常常看到,用山川秀丽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对吧?山好、水好、人更好,对吧?嗯,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点头同意了,那位同学你女朋友是浙江的吧?你是福建的是吧,嗯,口音一听就是福建的。”
“那山水好看是好看,但是要在那种地方打仗可就难了。陈荣、戴礼带着军队在并不熟悉的山林里穿行,想要追上叛军并彻底消灭叛军,其实非常欠考虑对吧?大家都知道‘穷寇莫追’对吧?但陈、戴两人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想着趁热打铁呀!大家想想,叛军首领叶宗留不是才被阵斩了吗?在官军看来这个时候的叛乱份子应该是一盘散沙,各自逃蹿才对,这个时候痛打落水狗,抢下军功才是正经事。”
“但是,冷不丁遭到叶希八来了一个回马枪。叶希八率众人在玉山十二都伏击官军追兵,陈荣、戴礼两支队伍的首领都被叛军斩杀,官军大败。看到这个情况,本来就无心恋战的张楷更不敢继续打下去了,直接率领军队回避叶希八叛军立即进入福建。并在进入福建后,与另一路军刘得新部会合,取道走建宁去平定邓茂七叛乱。”
“就这样,从南京选出来的军队在浙江遇到叶宗留叛军,死了个副总兵、死了个指挥,损失了两千多号官军,灰溜溜跑到福建剿贼去了。”
“有人会说了,那不是还杀了个叛贼首领叶宗留吗?是的,是斩杀了叶宗留,但是有什么实际性战略目的吧?对方本来就是流寇,如果不能全部剿杀或者招抚,就留下了祸患。而且同学们要想想啊,你这是正经平叛官军,让叛贼在你眼皮底下晃了一圈走了,你不追不打,以自己奉旨要平定另一支叛军为理由绕道走了,有脸吗?”
“事实证明,张楷没有彻底剿灭浙江矿徒叛乱留下了非常严重后患。叶宗留死后,这支队伍分成了两支,一支由叶希八带领,另一支由陈鉴胡带领。这两支起义军活跃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带,最强的时候发展出了几万人,与福建的邓茂七形成了事实上的遥相呼应,使明军陷入了多线作战、疲于奔命的境况。”
“其中,陈鉴胡部打进浙江后,一度攻破松阳、龙泉,在金山岩屯兵,同时又分出一部分人劫掠青田、武义、义乌、东阳等地,而且他还学叶宗留的称了王——‘太平国王’,还定了国号叫‘泰定’。就在大家以为陈鉴胡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时,他却直接阴沟里翻了船,要说啊,这人也真的是眼皮子浅,不因为别的,纯粹就是见识有限。”
“怎么个见识有限就阴沟里翻船了呢?这陈鉴胡遇到了个超级大忽悠,要按现在说法这位至少得是传销集团公司大区域总监级别,什么?得上钻石?”
哈哈哈
“这位同学你也做传销?接触过是吧?”
“家里谁做?阿姨?”
“上了什么品?”
“翡翠?”
“绿宝石经理?”
“话说你那位阿姨不会就是你母亲吧?”
哈哈哈
“不用不好意思啊,这个很正常,我身边也有亲戚、朋友做传销啊!”
“我们为什么拿传销说事呢,是不是让人感觉做传销的和做保险的都很会说啊?死的都能说成活的是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洗脑?对,可以理解为洗脑。因为他们所谓的‘领导人’会教一系列的话术,告诉下线怎么应对潜在客户的各种问题,同时会要求下线先自己相信这些话术。”
“那么我们说的这位忽悠陈鉴胡的大忽悠是谁呢?史料记载,浙江丽水县县丞丁宁派了个人去找陈鉴胡,许以高官厚?就成功诱降了陈鉴胡。”
“各位同学们想笑就笑出来,憋着容易憋出内伤对吧!是非常好笑的事情不是吗?首先是这个大忽悠并没有被历史记载留下准确的姓名,其次是一个县丞派去的人居然诱降了‘太平国王’,这个国王是不是也扯淡了点?”
哈哈哈
“当然我们换个角度想问题,也可以理解当时那些起义军真的就只是活不下去的劳苦大众,真真正正穷苦出身的人,对于社稷、对于国家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的野心。”
“那这位被诱降的太平国王结局怎么样呢?结果是陈鉴胡被下了锦衣卫大狱,然后被千刀万剐,以身喂狗!”
“同学们,可见多读书有多么重要!多读书一定要认真学历史。多读书,尤其是多读史书,至少你知道一个县丞派过来的人不可能有权利作主给你高官厚?啊,历史上诈降的多了去了,造反后真投降的有几个最终得了好果子吃的?”
“造反的心态都不彻底,不坚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你说你陈鉴胡之前有叶宗留顶在前面也就算了,叶宗留死了你带一支队伍也算了,你还称王;称了王不算,你还要投降朝廷;投降朝廷也就算了,你至少找个省部级高官投降啊,实在不行找个御史投降也行啊!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造反者的反面教材。”
“说完了陈鉴胡的境遇,不禁令人唏嘘,回过头我们来看看叶希八的情况。叶希八先是占了云和山,跟官军打了几个月,然后采取流蹿的方式进攻了浙江的处州、金华、衢州和江西的广信、上饶、永丰等地。这种打法也就是被现代战争称为运动战,据说《孙子兵法》里也有个行军篇讲到通过运动消灭敌人的战术,是不是我没有详细了解过,各位同学有兴趣可以去查下。”
“叶希八部在正统十四年三月,攻破了永丰县城,俘虏并杀害了拒不投降的县令。消息传到正统皇帝耳中,正统帝大怒,此时的正统帝已经风华正茂的帅小伙了,正意气风发哪里受得了这份气?于是立刻急令张楷率部从福建赶回浙江平叛。看看,张楷又要去填自己一年前挖的坑了,不到一年时间,又要重新面对击杀过自己副总兵和二千多官军的叶希八了。”
“张楷于是调转枪头,这次没有犹豫扑向了叶希八部起义军,并在处州地界展开了正面交锋。先前我们提到,叶希八部采用运动战的打法,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非常典型的运动战案例,和哪些著名的运动战将领吗?”
“霍去病突袭匈奴,挺好。”
“朱棣靖难夺南京,对的,哎,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得到的?明史学得好啊!”
“岳飞?!你确定不是来听评书的?”
“诸葛亮?!还周瑜呢,你有见过诸葛亮打过哪个仗是运动战吗?”
“李靖?李靖那是大规模集团进攻吧?突袭吐番是有长途奔袭,但相比起来好像也不算是运动战。”
“冉闵?那是他去世后他的残部持续抵抗时打运动战好吗?”
“好的,停下来,我们停下来。”
“刚才大家踊跃发言挺好啊,这样证明我们有一个有效的互动交流,同时也让我确认了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不多啊~”
“其实刚才有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我觉得邓艾偷袭四川,勉强也算;另外还有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位诗人,他也是正经打的运动仗。”
“是谁?有说得出名字的吗?哎,黄巢。其实我个人觉得,黄剿、朱棣才是正经打运动战的好手。”
“但是运动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啊?就食于敌吧?!霍去病千骑长途奔袭靠的是什么?打到哪吃到哪,完全不按汉军习惯办事才能赢吧?这叶希八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而且运动战最忌讳被敌方缠上对吧?可现在叶希八就被堵住了。”
“于是,经过一番厮杀,叶希八部粮草断绝。而此时他的对手张楷呢?双方互有死伤,而张楷一年前遇到浙江叛军是什么态度?于是,双方协商谈判,最重叶希八率众投降。由此,浙江叶宗留叛乱被彻底平定。”
“到这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造反要彻底?!”
“这位同学你想干嘛?”
“我其实是想跟大家说,除了多读点书,还要多经历点事情。对吧?你们看前一位陈鉴胡投降是什么待遇?直接杀剐了,而叶希八呢,他是找的平叛军负责人投降,可以按照被招降的待遇处理,至少不用被人剐了吧?!”
叮铃铃铃……
“好的,这次课到这里,我们下次课讲一下邓茂七农民起义和广东农民起义。请大家提前准备好资料,我看到今天有同学还在借旁边人的书籍。另外,下次课后请大家就这三次起义给大明朝廷造成的影响写一篇论文。好的,下课。”
“青云,你的爪哇语怎么样?”正走出致格楼的战青云被洪玫瑰拦了下来。
“嘿,好久不见。干嘛想要问爪哇语?我会一点点。”
“那你有朋友会吗?”
“爪哇每年来留学名额有限,我认识的更少了。要知道,现在大多都是去东大陆留学。有什么事情吗?”
“嗯,我有一本古籍手本,用的中文,内容错的。有人说是用中文标了爪哇音译。”
“用中文标音的爪哇文古籍手本?!你确认?”
“嗯,应该是。”
“已经找人看过了对吗?”战青云一把拉着洪玫瑰往旁边让开人群,小声嘀咕到。
“按照爪哇语能读通顺,有不会的。”
“听着,玫瑰,有过一个传说。在爪哇并入大明版图后,爪哇国及周边国家的财富暂时没法运来中土,当时大明遇上了内乱,于是军队为了最快时间赶回大明勤王就藏起了那批财宝,而知道这批财宝下落的人全部调回了中土,据说使用了一种没有人能看懂的方式记下藏宝位置和取出宝藏的方法。”
“玫瑰,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但这个故事一直在爪哇口口相传。我的祖上也曾提过这个传说,据说并不是空穴来风,知道吗?这不是空穴来风。”
“你是说,那是个藏宝书?”
“我不知道,玫瑰,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说是用中文标音的爪哇语,那么似乎就能说得通‘没有人看得懂’了,想想看,整个中土大明,有几个人懂爪哇语呢?”
“玫瑰,你们已经读懂的内容是什么?”看着洪玫瑰咬着手指,眉毛拧成麻花状的模样,战青云表情慎重问道。“玫瑰?”
“啊!”洪玫瑰被问以冷不丁一惊:“哦,是皇帝派船队再走海路,恢复与西洋各国联系并交易。有很多破的,有字也没的。看不懂,所以来问你。”
“如果这么说,那至少是跟下西洋有关系的古籍残本,如果能破译出来一定是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古籍在哪?我想去看看。”
“在我朋友那里,我约下他一起去看。”
“哦哦,好的,好的玫瑰。要知道玫瑰,这种书要找一个会中文还会爪哇文的才能看得懂。对吗,玫瑰?你了解我的意思吗?”
“好的,青云,我回去跟朋友约一下,等我。”
看着洪玫瑰快步离开,战青云掩饰不住自己满脸的兴奋,完全不顾忌旁边人自顾自手舞足蹈。
“怎么了,乌云?是有人约你野战还是已经定好房间了?”李大伟远远驻足看见洪玫瑰走远了才慢慢过来。
“大伟,你能相信吗大伟?我要发财了大伟!我要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被载入史册了大伟!”看见李大伟,战青云一把拽住开心地说道:“谁能想得到呢?传说居然是真的,你能了解我现在这种心情吗?一个你从小当做神话故事的传说居然是真的!宝藏,宝藏真的存在,我要找到这个宝藏,我能成为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我跟你说,大伟,我能配得上有家,我也是名门望族对吧?”
“不跟你说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诗诗,我很快就能有足够条件可以去有府提亲了。”
“哎~”不等李大伟反应,战青云一溜烟跑远了。
“黑人跑起来还真是快啊!”李大伟捏着自己下巴低声沉吟:“宝藏?洪玫瑰说的?这是疯了吧?不能啊~”
甩了甩头,李大伟百无聊奈的汇入了人流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