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明皇宝藏

第十七节 明皇宝藏

致格楼外

“青云,你这堂课心不在焉的,怎么了?”

“哦,没什么……好吧,其实明朝这场战跟我家族有关系。”

“跟你家族有关?你祖上在正统年间就进入中土了?”

“哦,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你知道我为什么姓战吗?”

“因为昆仑族为大明立下战功,皇帝赐姓呀,不是吗?”

“是也不是。其实,我们祖上是被一位姓战的中土人救助过,而这位救助我们族群的中土战氏先人是被贬的罪人。”

“罪人?你的意思是,那位战氏先人是三次叛乱中存活下来,后来投降朝廷后被配军前往西牛部洲,然后结识到你祖先的?”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但那位先人并不肯多说,所以我祖上也没留下更多记载。要知道,我这一族其实不是被赐姓,只是因为祖上立功被赏赐入了明籍而已。”

“所以你对小有……”

“我不想承认,但是诗诗家据说是正经官宦之后。”

“官宦之后?”

“据说有家本来就是官宦人家,下西洋时收了一个昆仑族姑娘做媳妇,为了报答姑娘的族人收了那位姑娘族人为义子。再之后,那位义子得了官位,一直是有氏家族本宗的重要助力。再后来有家本宗反而人丁凋零,而昆仑族这一支有氏反而兴旺起来了。”

“那你们两家是有婚约的吧?”

“以前曾听说过七家互有婚约,但这么多年了,各家都分出来不知道多少分支,哪里还能说婚约这档子事?”

“那你想做出点成绩去找有家提亲?”

“知道吗,那天玫瑰来找我,告诉我一个可能关于藏宝的古籍残本,我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南洋诸国流传了很多年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流传了很多年,讲的就是当明军征西洲时突然收到中土有叛乱的消息,当时的征时将领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立即走海路回中土勤王,另一派想继续扩大战果然后绕陆路。”

“后面流传出来很多个版本的传说,差异太大没办法辨别真伪,但是都指向军队离开时曾在爪哇一带藏了大批宝藏。知道吗?不只是金银财宝,还有很多当时各国的政治、文化宝藏。就仅仅是西洲各国的文化典籍就是非常巨大的财富!”

“这个财富的价值无可估量,你知道吗大伟,无法估量!无论是谁,能找到这批宝藏就足以让自己名留史册了。如果能有幸参与研究,那么一定能让自己永留史册,不只是华夏族,所有的白人、黑人、红皮肤和棕色人种都会记住这个找到宝藏并且研究宝藏的人。你知道吗,大伟,这会是一个伟大的,震惊世界的发现!”

“我看你需要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看着激动手舞足蹈的战青云,李大伟平静说道:“首先你要想一下,你所指的是哪一场叛乱?如果是正统帝复辟那场,我记得很快就平定掉了,对吧?”

看着被自己一句话突然给说到呆滞掉的战青云,李大伟继续说道:“在那之后,我印象里只有洪熙帝有过一次平叛打的时间稍久点,动静大点,在此之后基本上就是大明皇室对各地的碾压式征服,谈不上叛乱这一说了。”

李大伟掰着自己手指头一个一个数过来:“再来看整个大明朝廷的作派,从景泰帝开始之后连续三代还是五代帝王都是不停搜刮世界财富,并且向被征服的各地分封藩王。”

“你想想,以当时那些藩王的性子,分到各地还不得捕风捉影把各地搜罗一遍吗?何况就算是藩王没找到,原来下西洋的军队回中土了不向皇帝奏报吗?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位下西洋的高官死于平叛或者被罢官、处斩什么的,对吧?”

战青云似乎更痴呆了“是的,但是……但是有可能是……”

“当然,我了解你会说会有官员想着私吞什么的。但是你别忘记了当时的制度,以军队为例会派出一位总兵,两位副总兵,一位监军,而且还会安插锦衣卫暗探,可不是座探喔,是暗探!谁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退一万步讲,这批宝藏就是被藏了下来,那么整个南洋和西域各国现代化发展有多少年了?”

“一百多年?”战青云有些木讷般下意识回答道。

“你也会说百年了,还能剩下什么不被人发掘出来?”李大伟歪歪头,有些无奈说道:“海底的石油、天然气都被抽出来了,还有什么人为藏起来的宝藏能这么久不被发现呢?!而且你还记得吗,前些年不是有过报道说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进行过大规模探测打捞活动,沉船都被人捞个七七八八了,剩下那些没打捞上来的不是已经探明不值得打捞,就是以现如今技术无法打捞。”

“你觉得,以我们手头上的能力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宝藏藏在山里、埋在地下、沉进海里,除了地壳运动影响找不到或者找到也没办法的,剩下早也被人翻出来晒了好多年太阳了。”瞅了瞅已经冷静下来开始皱眉深思的战青云,李大伟毫无诚意安慰道:“走吧,看在我今天这一番分析浇透了你熊熊燃烧地热心份上,我请你去饭堂吃冷面去。要知道,这冷面还是朝鲜族做的味道好,再配上朝鲜泡菜,味道真是一绝……”

三食堂

“怎么样,这里的朝鲜冷面味道不错吧?”

看着狼吞虎咽毫无形象的李大伟,战青云吃的就很敷衍了“嗯,好吃。”

“我说,冷面不是你那样一根一根挑着吃好吧?你要是不喜欢,你背后那个窗口卖饹瘩汤,那边,你瞧那边那个窗口卖饸饹面、烩面,还有这边,你瞧瞧那个绿色上门那姑娘站的窗口,人家卖的过桥米线也是一绝。怎么,都不喜欢?豚骨汤面怎么样?正经和族面馆,据说传承几百年历史了。”

“不喜欢吃面食是吧?哎,早说啊!那边那家,你看,快看呀,就那家卖的除了有苏州汤面还有扬州炒饭。要说啊,这苏州、扬州隔老远了,怎么就能把汤面和炒饭弄到一个铺面里卖,居然还卖贼好。”

“你看到我这样是不是有些幸灾乐祸?”

“有这么明显吗?哎呀,这不好,其实我已经努力克制了。”

看着李大伟满毫不在意地调侃,战青云的黑脸庞上翻过两个樟脑丸子,一脸嫌弃毫不掩饰,冲着一碟辣白菜狠狠一筷子。不到巴掌大的小碟子里,顿时只剩下一个指甲大小的残叶孤零零躺着了。

“行了行了,不就是跟你分析了一下你得到的那个消息嘛,至于吗?”李大伟加快了自己夹菜的速度,一小碟拌黄瓜很快被干掉一半。

“其实啊,你应该先仔细想想自己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才对?如果是想扬名立万那确实可能要黄粱梦碎了,但如果只是想有足够资本娶有诗诗那大可不必要这么麻烦。”

“嗯~怎么说?”战青云埋头扒面的脑袋微微抬高,眼神挑起来看向对坐的李大伟。

“其实我也看出来了,你是真想娶小有,至少你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想娶她……”

“我就是要娶她!”

“好好好…..正说你想娶她呢,你激动个啥?”看到战青云几乎是压抑着嘶吼出来的声音,李大伟连忙摆手道:“其实也很简单,首先你得看自己的条件与她的条件到底差在哪里?”

“其实我不觉得你比她差在哪里,比如说你可以先让她怀上,到时候她家里就算有意见多半也不会反对。”

“我没那么贱好吧?!”战青云恶狠狠说道:“你当人人都像你那样随便呢?”

“你看你看,怎么又生气了?我这跟你分析呢,你看看啊,如果像你所说她家族条件优渥,那么她是家中嫡系继承了家族财产吗?“

“我不关心,我就是喜欢她,她有没有财产与我无关。”

“等等等等,我话没说完你别那么激动好吧…..我的意思是,如果她没有继承家族财产,也就是她的父辈甚至祖辈都是家族的分支、庶出,那么她的家族跟你家族哪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你要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呢?”

看到战青云听完后情绪没有暴发,李大伟又放慢了节奏:“所以啊,是不是从一开始你就把自己定位弄错了?你再仔细想想看,现在除了少数历史上没有并入过华夏族群的少数昆仑族国家之外,还有几个国家的昆仑族想来中土?难道不是东洲、南洲和西洲更好吗?”

“简单点讲,你为什么来中土学的是历史?如果学机械、学工程你去哪里?去西洲或者东洲北大陆对吧?学艺术你去哪?那你肯定是去西洲了!你再仔细看看中土现在多少华夏族人往外跑的,原来流放犯人的地方,现在哪个国家的财税不比中土高?国家财税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官方可以有更多的财力投入民生建设,对吧?”

“就拿爪哇来说,国家小,人口少,但是每年的国民利税总值高呀!分摊到老百姓头上,每个人占多少?那国家给每个人的福利是不是比中土更高?”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小有看你的眼神?那种眼神是欲望,小伙子,那是欲望!整个瞳孔放大到要吞掉你的欲望……不用想我也能猜到,你是不是对人家的明示、暗示都拒绝了?”

“没有的事……没有,我怎么会拒绝呢…..没有的事。”

“好好好,我看你不是榆木脑袋。所以你想想,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你真的情况远不如意,只要人家喜欢你,你顺势拿下,只要肚子大了……”

“行了行了,你怎么又来了?”

“好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你看,我这么跟你一分析是不是就清楚了?要钱,你一留学生能有多少钱啊?除了相貌还勉强能看得上去,学校是一流之外,她能看上你什么?她凭什么喜欢你?因为你毕业后可以去文献馆守档案还是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人家就是想跟你去南洋!”

“所以,大明朝给我们留下的宝藏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什么异族文化典籍,而是民族融合,是打通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统一了全天下的主流文化发展方向……”

“行了行了,你自己慢慢想吧,看到你这是当局者迷。这话说的,我一点胃口都没有了,我先走了,一会还有个约,你自己慢慢想吧!一会记得帮我收拾下餐具,先跑了。”

看着李大伟留下让自己收拾的餐具,碗里差点连面汤都喝干了,几碟小菜也只剩了点残渣而已,无奈叹了口气:“真是个混球,什么都没给我剩下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脸说没胃口吃了。”

……

致格楼

“……好,点名结束。今天有蛮多同学没有来上我的课,挺好啊,这样就正常了。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就是以‘钱途为重’对吧?特别说一下,我说的是金钱的钱。”

“因为整个社会现在是‘一切向钱看’,所以念书现在也要考虑自己的前途。哪个学科赚钱多,哪个学科更容易出人投地就学哪个哪科。”

“老马我其实是典型人间清醒对吧?最近收到很多转专业的申请,有考双学位的申请,反正在历史这一科拿到必要学分了就跑了。”

“在这里我也要跟各位同学们讲一句,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是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前途。学了历史,将来怎么混饭吃?”

“好,今天啰嗦了这么多,我们开始继续下面的课。前面讲过了正统年间三大民间叛乱,也称为三大起义的前两个,这堂课我们来聊下第三个起义——黄萧养领导广东底层农民起义!”

“前面我们提到的两个起义从根本上是存在联系的,那么第三个起义跟前两个起义有联系吗?答应是必然的。”

“之前我们讲到了,福建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有大量底层民众有意无意的参与了,在起义失败后朝廷大军到达是不是要清算啊?有史料记载当时大批底层民众被‘擒杀无算’!也就是说被抓被杀的,都已经数不过来了。按官方统计数据呢,仅仅‘招抚沙、尤、南平民为所胁从者,凡五百一十户,二千五百口’。那这么多底层老百姓都被认定参与了叛乱,而且叛乱还失败了,官军现在来了要清算,怎么办?”

“逃,只能逃离福建。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而且牵连人这么多也没办法顾得过来,所以对于当时参与或被认定参与了反叛的平民而言,只要逃离了本土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于是,大量福建因为被牵扯上叛乱的人逃离本土,其中很大一部分走海路直接到达了广东。而广东按察司佥事张忠在正统末年一次奏章里就写道‘福建汀州等处流贼漫入潮州府海阳等县,劫掠乡民,而海贼陈尤宁等亦诱致漳潮居民入海驾船,累次登岸,杀伤县官,劫掠官库’。好嘛,福建的农民起义才平掉,又为广东农民起义植入了火种。”

“这我们都知道,南方气候好,土地肥沃,而世代居住在南方的人已经熟悉了怎样操持南方的土地来耕种,从山川河流中获取物产,所以整个南方相对而言是物产丰富地区。打个比方来讲,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个偏安一隅的朝代叫什么?唉~南宋!”

“本来宋朝就只继承了唐朝一部分领土,而南宋比北宋的领土更小,但是就南宋就靠着那么点地盘硬生生扛下了多少异族想要对南宋亡国灭种的侵略?我们来简单算一算,契丹族的辽是一个吧?女真的金是一个,回纥西夏也是一个,就算是南宋最后被蒙元灭了,也是硬扛了很多年,把蒙元拖累、拖疲,还在战斗中弄死了一个蒙古大汗也就是当时的蒙古皇帝。”

“各位想想,南方如果不富、不强,怎么可能前前后后坚持了一个半世纪还要多这么久,硬生生把之前想要灭掉南宋的几批侵略者都给熬没了,自己还多挺了多少年呢?!”

“也正因为富裕,所以福建、浙江、广东这三个省份成了当时大明朝廷剥削和压榨的重灾区。在明朝万历皇帝下达严格的海禁和迁海政策之后,因为地少,广东的老百姓日子也并不那么好过。”

“首先我们来看下,大明万历皇帝也是个敢想敢干的狠角色,算是个有勇有谋的皇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了海禁和迁海政策的呢,具体这些政策又是什么呢?”

“所谓海禁就是‘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老百姓被伤害、被利用或被要胁;而迁海政策就更有意思了,我取了其中一段话‘其中都鄙或与城市,或十之三,咸大姓聚居。国初汤信国(公和)奉敕行海,据引倭,徒其民市居之,约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者为军。’唉,就这么一个奇葩的法令。”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政令最初是针对谁?是针对海外异族以及与大明对立流窜海外的势力吧?!海外异族主要是谁,是倭寇。其实倭寇扰民历史是存在了数百年的,而明朝万历采用的办法就是禁海来解决。这海边没有村庄,没有普通平民了,你倭寇来了要想抢想掠就得向内陆走更远,而走得远了就失去了你的突然性。”

“你从海上来,没可能带马匹,所以在陆地上行动远没那么方便,也就是机动性就差了。一旦上岸,你先得找到地方去抢吧?能不能顺利找到呢?找到了能不能抢得到也是个问题,就算抢到了你能不能带走也是个疑问号,再者你就算能带走也极有可能被我追上,到那时候我在陆地上还是有更多胜算。也就是说,只要你下了船来到岸上,我的胜率就高了,所以我把靠海的老百姓就搬走,先是让你找不到从而抢无可抢,然后就是抢了也拿不走,拿走了只要在你上船前我还有机会抢回来!这,就是当时大明对倭寇的策略。”

“同样,这个策略也适用于那些对大明怀有敌意的势力呀!我们都说大明皇室是得国最正的朝代,为什么?因为人家是正经从异族人弯刀、铁蹄之下夺回的江山,而且还把异族人老巢给端了,那得位当然再正不过了。可是,大家想想看,朱元璋在打蒙元之前其实有过内斗啊!他是不是先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这两支队伍的残部被朱元璋折腾够呛,逃离大明本土的是不是也想着有一日能反攻回来?”

哈哈哈哈

“要说这个政策的出发点绝对是为了老百姓好,可是顶不住老百姓更怕穷啊?!这穷不是少吃点、少穿点、住差点这么简单,这个穷加上地方豪强盘剥、官吏压榨,这个穷是会饿死的穷,是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穷,所以老百姓对于这个政策是支持还是反对?至少是不满吧?”

“本来广东土地就少,这么一禁海更多可用于耕种、住家的土地就更少了,很多人因此成为了丧失土地的流民甚至是流贼。流贼我们暂且不去多讨论,我们来讲下流民,这些流民中有些人为求生计也不愿意去偷去抢于是就转过头往海边走。”

“我们有句老话说的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在禁了海是没有船了,但是勤劳善良地劳动者真的是伟大的,他们居然就硬生生化不可能为可能,再从可能变成实实在在。就在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广东当地劳动人民发现了海滨滩涂地在海潮退掉之后露出来的沙地建成了沙田!”

“这沙田啊,大概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修整一下水利,就可以轻松捕捞到鱼、虾、鳝、蛤、螺等等海产。大家想到了什么?有没有看过一些影视作品讲的赶海?对,还有很多自媒体也介绍赶海。这大海里的荤腥是不是看起来还挺容易得到的?在当时,大明禁海,广阔海域里的各种海洋生物都没有被人捕捞过,冲上岸的小鱼小虾,为了捕食那些小鱼小虾而在浅滩附近觅食的生物都能轻易被捕获,这自然比种地还简单了呀!按当时的记载是‘有不可胜食者’,也就是这些鱼虾蟹是吃都来不及吃!”

“而且,到了八月的时候还可以收获小禾,到了十月又可以收大禾,余下月份也有各种各样的产出,可以说这沙田就是宝地啊!这是宝地,让一群穷泥腿子占了,地方权贵哪里忍得了啊?对吧,这典型就是婶可忍,叔不可忍啊!于是地方权贵利用自己手中强权抢夺劳动人民的胜利果实,或是‘影占他人已熟之沙田为己物’,或者直接在收悉季节‘统帅打手,驾大船,列刃张旗以往,多所杀伤’,对待这些穷苦劳作人民非打即杀,直接霸占了沙田。”

“读到这里各位想到什么没有?大明不是海禁吗?这大船是怎么驾过来的?而且还大张旗鼓的挥刀弄剑来抢,这不是一船的权贵吧?”

“除了这些在海边滩涂地找生活的贫苦百姓这外,还有一些相对更不遵守法纪的平民,他们驾小船到海上捕鱼,或者直接跑到其他国家去做些走私贸易,赚钱养家糊口。结果呢,之前提到过正统朝是更加严厉、更加贯彻执行了禁海政策,甚至到了正统十四年六月时正统帝还命令刑部重申‘旧例濒海居民私通外互助贸易番货,漏泄事情及引海贼劫掠边地者,正犯极刑,家人戍边。知情故纵者罪同’,更进一步将万般无奈情况下靠海生活的海民定义成了海贼。”

“当然了,不管当时的海禁是良法还是恶法,至少那些海民还是民,可你弄这一出,直接就把人家全都划成了海贼,这就有些过了。”

“而除了上面讲到的两种靠海生活的人之外,还有一种在当时更加不堪,那就是‘胥户’。之前我们提到过元末时朱元璋是先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起义军,然后才彻底驱逐蒙元在中原本土势力的,那这些胥户其实就是当时与朱元璋敌对的各方起义军的后代。”

“第一批胥户,就是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何真等敌对势力残余投降分子,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在大明王朝的民户里,而直接被认定为‘贱民’。这些人在当时被怎么对待呢?终其一生,胥民不准上岸、不准参加科考、不准接受教育,而且还要接受非常沉重非常苛刻的‘渔课’,也就是渔税。”

“连岸都上不了,还要承担繁重税负,这些胥民的生活怎么样呢?按当时对于这些胥民的记载用上了‘男子冬夏止一裤襦,妇人量三岁益一布裙’。按照现在我们熟知的一个故事讲的,说古时候有人家里穷到只一条裤衩,谁出门谁穿,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也正是百姓穷苦到这种境界了,还要被不断盘剥,不断压榨,又遇上了闽浙起义残部进入到广东境内求活路,是不是就像是干柴烈火啊?”

“这个形容合适吗?”

“不合适是吧?我看到那位女同学摇头,平时怎么形容干柴烈火?”

“男女之间?!这位同学抢答这么好,深有体会是吧?”

哈哈哈哈

“好的,不纠结啊,这词合不合适大家知道意思就行了。”

“要说刚才的三类平民都是靠海生活的,就算闽地逃民通过海上到了广东其实也不应该有太大作为呀?那为什么广东黄萧养起义又差点掀翻了大明在南方的统治呢?因为还是陆上力量!”

“在云、贵、川、湖广、两广其实都有很多少数民族,而长期以来朝廷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都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占的都是穷山恶水,对地大物博的大明朝廷而言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些人闹事,之前我们不就提到过五征麓川吗?最后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也正是在这种复杂情绪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原因造成各地地方官吏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态度也有千差万别。”

“而当时广东和附近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一些汉族的‘刁民’啊,就时常聚在一起搞事情——时常攻劫附近府、州、县,官府称这些人为‘山贼’。讲到这里大家脑海中应该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影像,广东靠海的有海贼,靠山的有山贼,再加上闽浙叛军残余人员逃往广东又有了流贼,这三股力量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也就是广东反贼了。”

“在当时,因为朝廷腐败不堪,各色权贵都要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利盘剥百姓,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成了反贼;另一方面,监狱里也装满了人。仅仅正统十三年前后,广东指挥使司衙门断事司大狱关押的山贼、海贼就有数百名之多,而这些贼人中就有一个在之后让大明王朝头痛不已的人——黄萧养!”

“这个黄萧养是怎么进来的呢?据记载他是‘行劫被获,械系都司断事司狱’,也就是说他打劫时被捉了个现行。”

“但是这个断事司狱啊,按现在的话来说也真是非常扯淡的。各位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监狱、看守所的?都没有吗?那有见过军队驻防地的吗?那位见过,是什么样的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

“墙很高,围墙上面有一圈圈的铁丝网,门口有持枪哨兵……嗯……还有人不定时巡逻……”

“好的,这位同学介绍的很好。那我跟各位讲一下,部队围墙的高度可能是一丈高,也就是合西洲计量单位差不多三米多一点,也就是现在十尺左右。那现在的看守所、监狱围墙大概有多高呢?三丈、五丈的都有,看具体需求,而且还会间隔设上望楼,望楼上也是持枪站岗的;期间会有人带警犬、军犬持枪巡逻,围墙上的铁丝网还有不定时通个电,而且这还只是最外围的围墙,里面还有无数道铁丝网建成的围栏。说到这里,有没有同学想亲眼去看看?”

“啊?还真有点头的啊!这位同学你很奇葩嘛!”

哈哈哈哈……

“如果今天是上张教授的刑法课,你们毕业后完全有机会因为工作关系去看,对吧?但是你们上我的历史课,说想去看看那里面具体长什么样子,这就很尴尬了。”

“不要去看啊,这辈子都不要去看。除非你们转行,能够依法合规自由进出的,才去看,其他情况下永远都不要做那种熟悉监狱里环境的人啊!”

“好,我们讲到了现在的监狱、看守所情况,那大明朝正统年间的广东指挥使司衙门断事司大狱又是怎么个样子呢?”

“据记载,当时这个大狱看管非常松散,松散到了什么程度呢?松散到囚犯可以‘携物出入’!也就是说,囚犯可以带东西进去。我们现在的看守所能带东西进去吗?监狱可以带东西进去吗?”

“可以?可以是可以,但那要看谁带呀!你比如现在的讼师也好、家属也罢,是可以带东西交给狱警的,他们要经过层层检查才能把东西送给里面的人对吧!不可能让被抓捕的人自己随意带东西进去的,所以是不可以啊!”

“这个黄萧养就利用了这一点,联合了狱里的其他狱友,然后跟外面的同伙约好,将武器偷偷运进了监狱里。这武器有了,想要自由的狱友也是现成的,于是在正统十三年九月的某一天,具体哪一天已经没办法考证了,黄萧养伙同狱友一起把所有放了出来,轻松完成越狱!”

“这个狱越到毫无压力,一点感觉都没有,不刺激啊!甚至都感觉不到什么情绪波动啊!”

哈哈哈…….

“于是,黄萧养等人在完成越狱后直接冲到广州军器局抢到大量武器,然后打开城门抢了船只潇洒离去。”

“正统十三年九月,黄萧养越狱后聚众在广州南海县之潘村正式宣布起义。当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广东地区‘赴之者如归市’,仅仅不到半个月时间起义军队伍就发展到了10000余人。”

“而雪上加霜的是,正统十三年年底,瑶族人赵音旺等人响应起义,聚集队伍后一干人等自称‘天贤将军’等等名号进攻泷水、电白等县;几乎是在同时,广东高要又有上万人在吴大甑率领下起义响应黄萧养,整个广东顿时陷入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叛乱大潮里了,各地叛乱简直就是争先恐后来形容也不为过。”

“根据史料记载,正统十四年年初,粤闽‘海贼驾船十余艘,泊福建镇海卫玄钟千户所,攻围(广东)城池,官军射却之’。同学们发现没有?福建邓茂七叛军攻城时当地还有太守率军迎敌的吧?这海贼驾船打到广州城下了,官军只是‘射却之’而已,都没有个当官的跑出来说‘我要剿灭海贼’了。”

“这一边呢,起义军第一次攻打广州城失败了,没过多久‘福建海贼陈万宁攻广东潮阳县,劫官库银钞,杀主簿邓选。’大的广州城没打进去,但是顺利拿下了潮阳县,经过这一场胜仗之后福建汀州等地的起义军余部,或者说因为福建起义失败受牵连而需要另寻活路的人都纷纷涌入广东潮州府海阳等县。”

“而陈万宁呢,又在漳州、潮州等地大量招收当地居民加入起义军队伍,壮大自己的实力。有了这些广东本地人的加入,对于陈万宁在广东发展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之后陈万宁部起义军多次在广东沿海地区登岸后‘杀官吏。劫官库’,一时间声势浩大。”

“看到这样一片形势大好啊,黄萧养在正统十四年六月组织水陆两路人马发动对省城广州的攻势。据当时广东官方奏报称当时黄萧养的起义部队仅船队就有船300余艘,不管大船小船啊,反正有这么多船,那你们想啊,再小的船他是要载人过来打广州的,小也小不到哪里去吧?”

“而这个黄萧养更是自称‘顺天王’,这是顺天应民要更替大明皇朝的统治。”

“那起义军声势都这么大了,广州城做为省府重镇遭受了这么大威胁,当地驻军干了什么吗?当地驻军长官吓尿了。”

哈哈哈哈……

“有没有真的吓到大小便失禁我不知道,但是当时这个形势确实把当地驻军长官吓到不轻。从正统十三年九月黄萧养率领狱友越狱成功并从广州军器局抢了大量武器,到正统十四年六月黄萧养率领三百多船攻打广州,前前后后闹出这么多事情来,按说当地驻军早该有所行动了吧?”

“按我一个没当过兵的普通老百姓理解,在经过了正统十四年初那次海贼进攻广州城的事件后,当地是否也该加强警备,增加岗哨、巡逻,调派兵力了呀?你就算不剿匪,至少该有足够的防备吧?没有,什么都没有。直到正统十四年九月,经过方方面面汇过来的压力,实在是不出兵没办法的情况下,广东总兵安乡伯张安和都指挥佥事王清不得不领兵5000人,船只200艘救援广州。”

“我们说广州被围是几月?正统十四年初那次只有十几只船,直接被打跑了;正统十四年六月有300余只船,攻打广州三个月后广东总兵才带了人过来救援。这要说啊,也就是广州城墙又高又厚,当地本来也富裕,富贵人家多经得起折腾,不然哪里等得到三个月之久,广州城早就破了。”

“那救援成功了吗?战况如何呢?简单点说可以一句话概括,就是‘荒诞之极’!”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来看救援场景啊,首先是救援船队到达珠江口附近时遇到了黄萧养起义军的堵截,安乡伯张安喝多了没醒酒,整个官军队伍就不由自主的开始后退。要说有没有搞错啊,这去打仗呢主帅还醉酒未醒?就算主帅没有发布命令,你们官军过去不就是要打叛军的吗?说是叛军堵上门来了,换个角度也可以讲是叛军送上来让你剿了呀,你们退什么呢?大不了相恃不动啊!”

“退!官军退了,怂了!前不久看到一个电视介绍我们一支军队,那主官怎么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而当时广东总兵遇到平叛大事还能放松心态醉酒不醒,而他手下那群官军面对一群送上门来让他们打的反贼就吓后退了。”

“官军退也没退多远,在沙角尾被起义军追了上来。要说这追上就追上吧,大不了就是调头打嘛!没有,完全没有,官军一触即溃纷纷逃命。而安乡伯张安也还没完全醒酒,一不小心就从船上掉下水里,都没扑腾几下就溺水死了。”

“主帅死了,还有一个都指挥佥事在啊,不好意思,这个怂货也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直接被俘虏了。然后这起义军就乐坏了,这换谁也得乐啊!5000正规军,远远给吓逃了,追上后一击则溃,官军主帅死了,老二被俘虏了,这不正好拿这个俘虏去叫阵吗?”

“于是王清被拉到广州城外喊话劝降,要说这货被俘虏也就算了,起义军让他去喊话劝降他也真去喊了,可见当时的官军高层都有多么无能,多么贪生怕死了。”

“而喊话的效果怎么样?非常有震憾力!你们想啊,城里的官军看到喊话的人会是怎么个想法?自己被围了三个月了,眼看着援军来了自己就要得救了,结果援军被打败了不说,主将还被人家俘虏了拉过来喊话,于是城里的官军们看着起义军‘刃矢森然,相顾涕泣’,整个官军士气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就在这个时候,城里有一个叫钱惠的千户官看不下去了,跳出来大骂王清贪生怕死。钱惠这一骂啊,至少让城里官军的士气没有再继续往下掉了。而起义军这边一看,这个城头不行我就换个城头呗!于是就拉着王清要换个地方,让王清去喊其他地方的官军投降。钱惠看到这个情况,拿着弓箭就射。”

“钱惠居高临下,弓箭射过来不管有没有准头总有人会中了彩头,这就惹了起义军,毕竟他们也就是一群没有什么政治观念的人,直接手起刀落就把王清给砍了。这下好了,叛徒高官王清死了,自然也就没有人跑到广州城外再喊着让官军开城门投降了。”

“虽然起义军迟迟没能拿下广州城,但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对吧!于是乎,一大批被权贵欺压、盘剥到日子过不下去的小老百姓都纷纷过来投奔起义军,黄萧养起义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一下子发展到十万余人,成为了当时大明朝东南沿海地区实力最壮大的反明起义武装。”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邋遢教授讲明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邋遢教授讲明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节 明皇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