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 2】

第六章 1】 2】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兴,壬女和象却不以为然。虽然壬女心里也感激舜为她求医煎药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狭隘和忌妒,使她总觉得象应该比舜聪明而有福气。

转眼几个春秋。舜与伙伴们在垦过来的地里种上庄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将草皮烧成灰当肥料,庄稼长势喜人,秋来收获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够自己吃的粮食之外,舜将自己分得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爷娘的仓库中,一部分送给圩里作公粮,一部分送给人多劳少生活艰困的人家。舜说服了一些生活艰困的人家跟他上历山垦荒种粮,帮助这些人家搭棚盖房,把垦出的熟地先划一些给他们耕种,自己再重新烧畲开垦生荒地。这以后,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历山与舜为邻。舜一如既往,送粮食,分土地给新来的人家。最先搬上历山的人家开出了一些新地,就学着舜的样子出让田畔给后来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帮人耕地,教给下种和管理的方法,把粮食分给歉收人家。由于舜的倡导和示范,历山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一片生机。上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到舜二十五岁的时候,历山上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垦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种稷、麦、黍、菽、舜在历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脚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师传授的方法种上水稻。经过摸索,发现井水灌田水稻分蘖不好,发兜太慢,就又动员历山上的人家齐心合力地挖渠开沟,引沩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长势良好。

舜苦心经营着历山,寒来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节,舜也常到雷泽捕鱼。这雷泽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流水平静和缓,多湾。雷泽湖岸边,芦苇成带,泽底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结队,尽情追逐嬉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渔场,幕名到雷泽捕鱼人众多,但以姚圩、泽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泽西边,泽台在雷泽东边,都距雷泽莫过几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泽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渔场。泽台人喜欢在靠近姚圩的西边湖区捕鱼,西边湖区就成了泽台人的渔场;姚圩人却在靠近泽台的东边湖区捕鱼,东边湖区就成了姚圩人的渔场。追究起来,最先下湖捕鱼的是泽台人。泽台人觉得西边湖水浅,湖底平坦,水流平缓,下网容易,于是一下湖就自发地在西边湖汇集。当姚圩人开始下雷泽捕鱼时,湖的南边,北边都已经有了外地的捕鱼人,为了减少纠纷,姚圩人就选择了东边湖区。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湖水深,下网难,一天下来,姚圩人捕的鱼就不如泽台人捕的鱼多。可是,自从舜进入了渔场,情况就发生了逆转。舜不象其它捕鱼人一样每日里只知道简单重复地机械操作。舜爱动脑子,他心想,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应该是便于鱼儿停留产仔的地方,大鱼小鱼都理应多,鱼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问题。于是舜就设法改进捕鱼网子和捕捉方法,网下得深了捕的鱼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给爷娘的之外,把多余的悉数分给捕捉得少的人家,还亲自帮助改进捕鱼工具,手把手地教给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鱼就多了。就有了泽台人到姚圩人捕鱼的东边湖区下网,日子一长泽台人对姚圩人捕鱼工具和下网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鱼比在西边湖区渔场时多多了。于是,泽台人到东边湖区捕鱼的人就越来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机感,有了泽台人欲赶鸟夺窝的紧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驱逐泽台人。舜知道了就说服姚圩人,舜说雷泽本就是公湖,在什么地方捕鱼都可以,劝导姚圩人要忍让。姚圩人还是觉得泽台人太过份。当陶台几个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阳和负夏贩陶的时候,姚圩人与泽台人终于产生了纠纷。姚圩人打伤了一个泽台人。泽台的泽头四十多岁,壮年气盛,就把泽台人组织起来,每日里到雷泽东边守卫,不准姚圩人再到东边湖区捕鱼。一发现姚圩人出湖捕鱼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并且放出风声,要姚圩八十多岁的圩头骆伯到泽台“请荆”,否则将血洗姚圩。骆伯一气一急就病倒了。舜贩陶回来听说了这件事立马找到骆伯商量解决的办法,统一了意见后,就只身前往泽台。

泽台人素知舜是个讲究仁义的诚信的孝子,没有阻止舜上岸,只围着吵吵嚷嚷地责骂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认姚圩人打人是错误的。舜当即把带给被打伤人的药物、粮食、鱼干奉上。然后对泽台的泽头说:“我圩圩头骆伯本当亲自来赔罪的,无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托附我代理,还请多多谅解”。

泽台里正质疑,问:“素知你是孝子,但在这种大事上,你能算数吗?”

舜说:“邻圩邻里,不讲诚信,怎好相处?怎好生存?再说我还算是泽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请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说:“我圩骆伯说了,我圩的渔场离泽台近,为方便泽台叔伯兄弟们捕鱼,我圩愿意以我圩的渔场换取泽台的渔场,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泽台人心里明白那西边湖渔场近年来积淤加厚,已经没有多少鱼可捕,在心里都笑姚圩人犯傻。泽台的泽正却明白这一定是舜从中调停,但并不说出,只说道:“这话当真么?”

舜说:“决不反悔。换了渔场以后各为生计,互不干扰。明天就交接如何?”

泽台人自然高兴,双方商定了交换时间。

舜返回姚圩向骆伯报告。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骆伯竟然从床上爬了起来,与舜进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绪的办法后鸡已经打了鸣。

第二天,骆伯把全圩靠渔场谋生的人都集中起来,宣布说:决定把姚圩的渔场与泽台的渔场互换。换了以后,姚圩人捕鱼收入会减少,弥补损失的办法。第一,舜自愿把多年来在历山开垦出的土地全部奉献给圩里,愿意种坡地的,每户六亩;第二,舜将带领一些人把泽台人原来的渔场围圈起来,填泥造田后,分给愿意种水稻的。舜负责传授种植技术。第三,仍然愿意以渔为业的,舜负责率领另辟渔场。

圩头骆伯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感谢舜的同时,又都为舜担心。虞伯说道:“重华啊,你把多年来苦心开恳出来的土地都给了大家,你自己怎么办?”

秦伯说道:“留下来一些吧,免得你后父母有意见。”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们的心里所想,说道:“舜自小丧母,多年来全靠乡里乡亲对自己和家人关照,为圩里人做点什么是早有的愿望。”又说:“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没有了地舜还有手艺,还可以制陶、贩陶,做农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说,我还可以重新开垦荒地嘛。就请乡亲们别为我担心,舜长大了,儿少时没被饿死,现在更饿不死了。”

舜话刚停,骆伯提出了一个未与舜商量的问题,骆伯说道:“我已经过了八十岁了,年纪大了,年老体衰,我想让重华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乡亲们的意见怎样?”

众人的心很复杂。骆伯做圩头多年,德高望重,办事认真,众人信得过,不希望骆伯抛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拥护舜,听骆伯这样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舜却说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轻,多学些本领,干些力气活,但是我愿意做些帮扶骆伯的事,比如说跑腿代力什么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两全齐美的办法。

舜把历山的坡地全部奉献给圩里之后,又一一完成了围湖造田,另辟渔场等许诺。一年以后,舜到了寿丘制作什器,间或也贩陶负夏。每到一处经营一事都口碑极佳。后来又回到姚圩历山。

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的高风亮节广为流传,众口皆碑,就成了后来司马迁修《史记》撰写五帝本纪的重要依据。就有了“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昔窳”的论说。《史记.苏秦列传》亦载:“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让历山全部土地的事实。舜无形之中成了人们所追崇的人伦楷模,他的所作所为,化为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来四海飘泊行踪难定的一些人,都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来已经在别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举家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园。这种时候,舜总是帮助出主意,出力气,也组织人帮忙,使新建家园的人家尽快安居乐业。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圩镇,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兴,壬女和象却不以为然。虽然壬女心里也感激舜为她求医煎药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狭隘和忌妒,使她总觉得象应该比舜聪明而有福气。

转眼几个春秋。舜与伙伴们在垦过来的地里种上庄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将草皮烧成灰当肥料,庄稼长势喜人,秋来收获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够自己吃的粮食之外,舜将自己分得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爷娘的仓库中,一部分送给圩里作公粮,一部分送给人多劳少生活艰困的人家。舜说服了一些生活艰困的人家跟他上历山垦荒种粮,帮助这些人家搭棚盖房,把垦出的熟地先划一些给他们耕种,自己再重新烧畲开垦生荒地。这以后,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历山与舜为邻。舜一如既往,送粮食,分土地给新来的人家。最先搬上历山的人家开出了一些新地,就学着舜的样子出让田畔给后来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帮人耕地,教给下种和管理的方法,把粮食分给歉收人家。由于舜的倡导和示范,历山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一片生机。上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到舜二十五岁的时候,历山上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垦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种稷、麦、黍、菽、舜在历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脚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师传授的方法种上水稻。经过摸索,发现井水灌田水稻分蘖不好,发兜太慢,就又动员历山上的人家齐心合力地挖渠开沟,引沩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长势良好。

舜苦心经营着历山,寒来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节,舜也常到雷泽捕鱼。这雷泽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流水平静和缓,多湾。雷泽湖岸边,芦苇成带,泽底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结队,尽情追逐嬉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渔场,幕名到雷泽捕鱼人众多,但以姚圩、泽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泽西边,泽台在雷泽东边,都距雷泽莫过几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泽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渔场。泽台人喜欢在靠近姚圩的西边湖区捕鱼,西边湖区就成了泽台人的渔场;姚圩人却在靠近泽台的东边湖区捕鱼,东边湖区就成了姚圩人的渔场。追究起来,最先下湖捕鱼的是泽台人。泽台人觉得西边湖水浅,湖底平坦,水流平缓,下网容易,于是一下湖就自发地在西边湖汇集。当姚圩人开始下雷泽捕鱼时,湖的南边,北边都已经有了外地的捕鱼人,为了减少纠纷,姚圩人就选择了东边湖区。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湖水深,下网难,一天下来,姚圩人捕的鱼就不如泽台人捕的鱼多。可是,自从舜进入了渔场,情况就发生了逆转。舜不象其它捕鱼人一样每日里只知道简单重复地机械操作。舜爱动脑子,他心想,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应该是便于鱼儿停留产仔的地方,大鱼小鱼都理应多,鱼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问题。于是舜就设法改进捕鱼网子和捕捉方法,网下得深了捕的鱼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给爷娘的之外,把多余的悉数分给捕捉得少的人家,还亲自帮助改进捕鱼工具,手把手地教给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鱼就多了。就有了泽台人到姚圩人捕鱼的东边湖区下网,日子一长泽台人对姚圩人捕鱼工具和下网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鱼比在西边湖区渔场时多多了。于是,泽台人到东边湖区捕鱼的人就越来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机感,有了泽台人欲赶鸟夺窝的紧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驱逐泽台人。舜知道了就说服姚圩人,舜说雷泽本就是公湖,在什么地方捕鱼都可以,劝导姚圩人要忍让。姚圩人还是觉得泽台人太过份。当陶台几个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阳和负夏贩陶的时候,姚圩人与泽台人终于产生了纠纷。姚圩人打伤了一个泽台人。泽台的泽头四十多岁,壮年气盛,就把泽台人组织起来,每日里到雷泽东边守卫,不准姚圩人再到东边湖区捕鱼。一发现姚圩人出湖捕鱼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并且放出风声,要姚圩八十多岁的圩头骆伯到泽台“请荆”,否则将血洗姚圩。骆伯一气一急就病倒了。舜贩陶回来听说了这件事立马找到骆伯商量解决的办法,统一了意见后,就只身前往泽台。

泽台人素知舜是个讲究仁义的诚信的孝子,没有阻止舜上岸,只围着吵吵嚷嚷地责骂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认姚圩人打人是错误的。舜当即把带给被打伤人的药物、粮食、鱼干奉上。然后对泽台的泽头说:“我圩圩头骆伯本当亲自来赔罪的,无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托附我代理,还请多多谅解”。

泽台里正质疑,问:“素知你是孝子,但在这种大事上,你能算数吗?”

舜说:“邻圩邻里,不讲诚信,怎好相处?怎好生存?再说我还算是泽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请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说:“我圩骆伯说了,我圩的渔场离泽台近,为方便泽台叔伯兄弟们捕鱼,我圩愿意以我圩的渔场换取泽台的渔场,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泽台人心里明白那西边湖渔场近年来积淤加厚,已经没有多少鱼可捕,在心里都笑姚圩人犯傻。泽台的泽正却明白这一定是舜从中调停,但并不说出,只说道:“这话当真么?”

舜说:“决不反悔。换了渔场以后各为生计,互不干扰。明天就交接如何?”

泽台人自然高兴,双方商定了交换时间。

舜返回姚圩向骆伯报告。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骆伯竟然从床上爬了起来,与舜进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绪的办法后鸡已经打了鸣。

第二天,骆伯把全圩靠渔场谋生的人都集中起来,宣布说:决定把姚圩的渔场与泽台的渔场互换。换了以后,姚圩人捕鱼收入会减少,弥补损失的办法。第一,舜自愿把多年来在历山开垦出的土地全部奉献给圩里,愿意种坡地的,每户六亩;第二,舜将带领一些人把泽台人原来的渔场围圈起来,填泥造田后,分给愿意种水稻的。舜负责传授种植技术。第三,仍然愿意以渔为业的,舜负责率领另辟渔场。

圩头骆伯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感谢舜的同时,又都为舜担心。虞伯说道:“重华啊,你把多年来苦心开恳出来的土地都给了大家,你自己怎么办?”

秦伯说道:“留下来一些吧,免得你后父母有意见。”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们的心里所想,说道:“舜自小丧母,多年来全靠乡里乡亲对自己和家人关照,为圩里人做点什么是早有的愿望。”又说:“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没有了地舜还有手艺,还可以制陶、贩陶,做农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说,我还可以重新开垦荒地嘛。就请乡亲们别为我担心,舜长大了,儿少时没被饿死,现在更饿不死了。”

舜话刚停,骆伯提出了一个未与舜商量的问题,骆伯说道:“我已经过了八十岁了,年纪大了,年老体衰,我想让重华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乡亲们的意见怎样?”

众人的心很复杂。骆伯做圩头多年,德高望重,办事认真,众人信得过,不希望骆伯抛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拥护舜,听骆伯这样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舜却说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轻,多学些本领,干些力气活,但是我愿意做些帮扶骆伯的事,比如说跑腿代力什么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两全齐美的办法。

舜把历山的坡地全部奉献给圩里之后,又一一完成了围湖造田,另辟渔场等许诺。一年以后,舜到了寿丘制作什器,间或也贩陶负夏。每到一处经营一事都口碑极佳。后来又回到姚圩历山。

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的高风亮节广为流传,众口皆碑,就成了后来司马迁修《史记》撰写五帝本纪的重要依据。就有了“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昔窳”的论说。《史记.苏秦列传》亦载:“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让历山全部土地的事实。舜无形之中成了人们所追崇的人伦楷模,他的所作所为,化为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来四海飘泊行踪难定的一些人,都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来已经在别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举家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园。这种时候,舜总是帮助出主意,出力气,也组织人帮忙,使新建家园的人家尽快安居乐业。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圩镇,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兴,壬女和象却不以为然。虽然壬女心里也感激舜为她求医煎药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狭隘和忌妒,使她总觉得象应该比舜聪明而有福气。

转眼几个春秋。舜与伙伴们在垦过来的地里种上庄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将草皮烧成灰当肥料,庄稼长势喜人,秋来收获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够自己吃的粮食之外,舜将自己分得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爷娘的仓库中,一部分送给圩里作公粮,一部分送给人多劳少生活艰困的人家。舜说服了一些生活艰困的人家跟他上历山垦荒种粮,帮助这些人家搭棚盖房,把垦出的熟地先划一些给他们耕种,自己再重新烧畲开垦生荒地。这以后,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历山与舜为邻。舜一如既往,送粮食,分土地给新来的人家。最先搬上历山的人家开出了一些新地,就学着舜的样子出让田畔给后来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帮人耕地,教给下种和管理的方法,把粮食分给歉收人家。由于舜的倡导和示范,历山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一片生机。上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到舜二十五岁的时候,历山上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垦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种稷、麦、黍、菽、舜在历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脚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师传授的方法种上水稻。经过摸索,发现井水灌田水稻分蘖不好,发兜太慢,就又动员历山上的人家齐心合力地挖渠开沟,引沩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长势良好。

舜苦心经营着历山,寒来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节,舜也常到雷泽捕鱼。这雷泽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流水平静和缓,多湾。雷泽湖岸边,芦苇成带,泽底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结队,尽情追逐嬉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渔场,幕名到雷泽捕鱼人众多,但以姚圩、泽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泽西边,泽台在雷泽东边,都距雷泽莫过几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泽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渔场。泽台人喜欢在靠近姚圩的西边湖区捕鱼,西边湖区就成了泽台人的渔场;姚圩人却在靠近泽台的东边湖区捕鱼,东边湖区就成了姚圩人的渔场。追究起来,最先下湖捕鱼的是泽台人。泽台人觉得西边湖水浅,湖底平坦,水流平缓,下网容易,于是一下湖就自发地在西边湖汇集。当姚圩人开始下雷泽捕鱼时,湖的南边,北边都已经有了外地的捕鱼人,为了减少纠纷,姚圩人就选择了东边湖区。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湖水深,下网难,一天下来,姚圩人捕的鱼就不如泽台人捕的鱼多。可是,自从舜进入了渔场,情况就发生了逆转。舜不象其它捕鱼人一样每日里只知道简单重复地机械操作。舜爱动脑子,他心想,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应该是便于鱼儿停留产仔的地方,大鱼小鱼都理应多,鱼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问题。于是舜就设法改进捕鱼网子和捕捉方法,网下得深了捕的鱼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给爷娘的之外,把多余的悉数分给捕捉得少的人家,还亲自帮助改进捕鱼工具,手把手地教给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鱼就多了。就有了泽台人到姚圩人捕鱼的东边湖区下网,日子一长泽台人对姚圩人捕鱼工具和下网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鱼比在西边湖区渔场时多多了。于是,泽台人到东边湖区捕鱼的人就越来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机感,有了泽台人欲赶鸟夺窝的紧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驱逐泽台人。舜知道了就说服姚圩人,舜说雷泽本就是公湖,在什么地方捕鱼都可以,劝导姚圩人要忍让。姚圩人还是觉得泽台人太过份。当陶台几个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阳和负夏贩陶的时候,姚圩人与泽台人终于产生了纠纷。姚圩人打伤了一个泽台人。泽台的泽头四十多岁,壮年气盛,就把泽台人组织起来,每日里到雷泽东边守卫,不准姚圩人再到东边湖区捕鱼。一发现姚圩人出湖捕鱼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并且放出风声,要姚圩八十多岁的圩头骆伯到泽台“请荆”,否则将血洗姚圩。骆伯一气一急就病倒了。舜贩陶回来听说了这件事立马找到骆伯商量解决的办法,统一了意见后,就只身前往泽台。

泽台人素知舜是个讲究仁义的诚信的孝子,没有阻止舜上岸,只围着吵吵嚷嚷地责骂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认姚圩人打人是错误的。舜当即把带给被打伤人的药物、粮食、鱼干奉上。然后对泽台的泽头说:“我圩圩头骆伯本当亲自来赔罪的,无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托附我代理,还请多多谅解”。

泽台里正质疑,问:“素知你是孝子,但在这种大事上,你能算数吗?”

舜说:“邻圩邻里,不讲诚信,怎好相处?怎好生存?再说我还算是泽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请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说:“我圩骆伯说了,我圩的渔场离泽台近,为方便泽台叔伯兄弟们捕鱼,我圩愿意以我圩的渔场换取泽台的渔场,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泽台人心里明白那西边湖渔场近年来积淤加厚,已经没有多少鱼可捕,在心里都笑姚圩人犯傻。泽台的泽正却明白这一定是舜从中调停,但并不说出,只说道:“这话当真么?”

舜说:“决不反悔。换了渔场以后各为生计,互不干扰。明天就交接如何?”

泽台人自然高兴,双方商定了交换时间。

舜返回姚圩向骆伯报告。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骆伯竟然从床上爬了起来,与舜进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绪的办法后鸡已经打了鸣。

第二天,骆伯把全圩靠渔场谋生的人都集中起来,宣布说:决定把姚圩的渔场与泽台的渔场互换。换了以后,姚圩人捕鱼收入会减少,弥补损失的办法。第一,舜自愿把多年来在历山开垦出的土地全部奉献给圩里,愿意种坡地的,每户六亩;第二,舜将带领一些人把泽台人原来的渔场围圈起来,填泥造田后,分给愿意种水稻的。舜负责传授种植技术。第三,仍然愿意以渔为业的,舜负责率领另辟渔场。

圩头骆伯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感谢舜的同时,又都为舜担心。虞伯说道:“重华啊,你把多年来苦心开恳出来的土地都给了大家,你自己怎么办?”

秦伯说道:“留下来一些吧,免得你后父母有意见。”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们的心里所想,说道:“舜自小丧母,多年来全靠乡里乡亲对自己和家人关照,为圩里人做点什么是早有的愿望。”又说:“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没有了地舜还有手艺,还可以制陶、贩陶,做农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说,我还可以重新开垦荒地嘛。就请乡亲们别为我担心,舜长大了,儿少时没被饿死,现在更饿不死了。”

舜话刚停,骆伯提出了一个未与舜商量的问题,骆伯说道:“我已经过了八十岁了,年纪大了,年老体衰,我想让重华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乡亲们的意见怎样?”

众人的心很复杂。骆伯做圩头多年,德高望重,办事认真,众人信得过,不希望骆伯抛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拥护舜,听骆伯这样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舜却说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轻,多学些本领,干些力气活,但是我愿意做些帮扶骆伯的事,比如说跑腿代力什么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两全齐美的办法。

舜把历山的坡地全部奉献给圩里之后,又一一完成了围湖造田,另辟渔场等许诺。一年以后,舜到了寿丘制作什器,间或也贩陶负夏。每到一处经营一事都口碑极佳。后来又回到姚圩历山。

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的高风亮节广为流传,众口皆碑,就成了后来司马迁修《史记》撰写五帝本纪的重要依据。就有了“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昔窳”的论说。《史记.苏秦列传》亦载:“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让历山全部土地的事实。舜无形之中成了人们所追崇的人伦楷模,他的所作所为,化为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来四海飘泊行踪难定的一些人,都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来已经在别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举家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园。这种时候,舜总是帮助出主意,出力气,也组织人帮忙,使新建家园的人家尽快安居乐业。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圩镇,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