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1】
1】
帝尧打自二十岁,取代其兄挚登天子位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经常头戴黄色的冠冕,身穿深黑色的袍服,乘坐着由一匹通体雪白的白马拉着的朱红色车子巡查四方,了解民间疾苦,慰问鳏寡孤独,救灾赈歉,劝穑稼,兴牧渔,数十年惨淡经营,百官政绩昭著,天下政通人和,人人夸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民间有歌传唱:“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如日温心,如云盖地,帝德昭昭,普天同庆……”每当朝中议事,大臣们也总是对尧歌颂有加。没料想到了晚年,上天好象故意与刁难一般,动兀洪水泛滥,浮尸随处可见,动兀十日并出,赤阳如火,庄稼颗料无收,饿殍遍地皆是,天下失却了往日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盛景。帝尧本是一代贤君,心与黎民百姓相亲,每遇天灾**,穷于赈灾救贫,八十好几的人了,就很有了精力不济的感觉,他早就有了退位让贤的想法,可又苦于难于确定让贤的对象。
帝尧选贤有几个决不违背的原则。一是好居功的人用不得;据他观察,大凡天下的好事,都是主政者多谋善断促成这是事实,但是,谁又能保证天下没有祸事呢?有了好事主政者居功,那么出了祸事算是谁的责任呢?二是好奉承逢迎的人用不得;这种人溢美之词挂在嘴上,察言观色,献媚取宠、恶君之恶,好君所好,这种人只能算个摆设。三是要选贤于广宇;一人说好不算好,众人拥戴才算高。尧虽说多年从善如流,身边也不乏贤人,但是大圣大贤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也没有。年老的一部分人,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够恪尽职守,政绩可圈可点,但是终归老了;年轻的又都只擅长一能,缺乏治理国家的全面才干;自己的儿子丹朱既没有御世之才,更缺乏天子的德行。对于身边的近臣嫡亲,帝尧心里没有一个满意的。不是邀宠献媚,就是居功请升,或者干脆就是养尊取优,很少有人虑及天下民众疾苦,这样的人怎能为天下人办实事呢。虽说四岳不错,可也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做个四方诸侯之长尚可,君临天下却也不可。因此,他决定在四方求贤,一是亲自明察暗访,二来传言四岳,要他们放开视野,发现贤人,又特别叮嘱东岳羲仲,着重考察虞舜。帝尧下决心要选一个真正能勤民恤政使帝业相以为继的人。
帝尧还清楚地记得半年前箕山访许由的情景。
当听人推荐说阳城许由是个人才的时侯,,帝尧就曾遣派四岳相请。但许由说自己要“修尊养性,不问世事。”使者欲再说什么,许由竟然拂袖入室,闭门谢客。帝尧思贤心切,就亲自去请。他轻车简从,沿途打问。所有的人都说:许由夫妇隐居箕山之阴,满足于植菽种豆自足、采樵伐木自给、作歌抚琴自乐的日子。帝尧到了箕山,只见那山虽不高却绿树荫蓊,灵秀四溢,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便绕山脚小道寻找。忽听一阵歌声悠悠入耳。
可叹唐尧兮,孤独凄苦。
为民操劳兮,何益何补?
我居箕山兮,胜似神仙。
传禅登位兮,概不恋顾。
帝尧循歌寻觅,见一人身着麻衣,头戴麻巾,脚穿草鞋,眉毛入鬓,与认识许由的人所描述的没有二样。于是趋步上前,拱手一揖,问道:“先生可是许由?”
许由回敬一揖,言道:“帝驾亲临,草木生辉。我居我食,皆圣上恩赐,许由诚惶诚恐矣!”
帝尧谦逊地答道:“风雨和顺,万民安居,这是天之所赐,区区唐尧,何德何能。眼下霪雨无度,焦火不息,而我,束手无策,自感年迈无能,于是思贤若渴,想请先生屈就九州之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这九州之长实际上就是国家的最高长官,但是许由素来厌倦公事,对九州之长是什么职位根本不感兴趣。本想一句话就拒绝了,心里却为帝尧的真心诚意所感动,和颜悦色婉言拒绝道:“圣上仁德如天,天下早已大治,倘让我出任九州长,岂不有居天功归已有之嫌?”
帝尧见许由一开口就露出拒绝的意思,忙说道:“天下者,本就姓公,谁贤谁当天子。打自黄帝始,代代选贤任能,至我父帝喾,先立我兄挚为帝,兄挚不胜,众黜挚立尧。我虽勤政辛苦,略有政绩,但毕竟老矣,选贤禅位,时不我待!请公出任九州长,心之切切,望勿推辞。”
许由虽知帝尧心诚情真,但是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正色道:“人各有志,望勿强人所难,我喜山林,羡游鱼,自由自在,别无他欲矣。”
帝尧还想再说什么,许由双手掩耳,转身就走,边走边自言自语道:“污我耳朵!污我耳朵!倘不用清水洗去,侵入肺腑,必伤元气也!”于是走到一弘泉水边,双手捧水洗耳朵。
恰好这时候,许由的朋友巢父牵头牛犊款款而至,意欲到泉边饮水。这巢父也是一个隐居山林的人,他冬眠山洞,夏栖高枝,性格特别。见许由用清水洗耳朵,问是什么原因。许由就当老友细说帝尧请他出任九州长的事。巢父听后,嗤之以鼻,忿然说道:“许由,你若果真不慕名利,诚心做个隐士,你就该深藏幽林穷谷,这样谁能污你耳朵?就如豫章奇木,藏于深山,巧匠概不能得。可你故意在外面东游西荡,招摇过市,造大了名声,招来帝尧相请,却又忸怩作态,洗耳自洁。我看你不但耳朵脏了,连心和肺也脏了。我若让我的牛犊饮用此水,岂不沾污了牛犊的嘴巴。”说完牵着牛犊到别处饮水去了。
帝尧亲自去请许由请不动,安排四方天官访贤也不见佳音,真是忧心如焚。后来听说许由的老师啮缺才高八斗,德行非常高洁,就派遣使者找到许由,打听啮缺下落。许由说要找啮缺,可以到市东找王侑,便可查知啮缺下落。使者问王侑是谁?许由说王侑是啮缺的老师王倪的弟弟。帝尧就驾车专访王侑。王侑告诉帝尧说啮缺也是个无意于政治的人,几年之前就已到了南边苍梧山隐居去了,这个人积德行善可以,但没有治世安国的报负。王侑又告诉帝尧说,自己有个好朋友叫蒲衣子,因为平日喜欢穿麻布衣服,就有人叫他布衣子,他同时也喜欢将蒲草编织成衣自穿,所以又叫蒲衣子。他经常在渭水一带活动。这个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访之当有教益。
帝尧思贤若渴,没过几天又急不可奈的寻访了蒲衣子。尧只带了契一人。二人早起晚宿,一路寻踪问迹,到了渭水。见一人身披蒲衣,正在渭水边厢垂钓,此人很年轻,眉黑眼大,黑髯美须,气度不凡,料想是蒲衣子。
尧与契走近了。披蒲衣的人头不转,眼不抬,却出语惊人,说道:“天子驾到,恕草民未曾远迎,罪过罪过!”
帝尧早就听说蒲伊子擅长星相和占卜。他心里想,这次出行,只告诉朝中人说是外出察看民情,并严令不许声张。一路过来,也未曾泄露过天机,这人料事如神,必是蒲衣子无疑。于是问道:“后生可是蒲衣子。”
那老者道:“草民正是”。
帝尧双手合十,长跪于地,说道:“尧竭诚拜见贤士,恳请不吝赐教”。
蒲衣子见状,说道:“天子之尊屈身山野匹夫,岂敢,岂敢。”言毕躬身扶起帝尧,又道:“人称仁德尧天,看来不假。汝为继承仁政,遍寻贤人,不辞辛劳,意欲禅让,可惜受主难觅,近臣邀宠,嫡亲养尊,子难承嗣,经天纬地之才又不得。帝为天下焦虑忧心,苍天感伤。”
帝尧内心暗暗佩服蒲衣子洞悉自己心中积虑,坦言相告道:“先生之言,一语破的。吾举政近七十年,垂垂老矣!上天惩戒,近年天灾**不断,急欲寻访贤能,委以重任,以继仁政,使天下人免遭涂炭,请授以良策,以使天下长治久安。”
蒲衣子用手捋着美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说毕从袖内掏出一小卷羊皮,双手呈递给帝尧。嘱咐道:“望珍藏之,指日应验”。说完之后拱手一揖,扬长而去。
帝尧目送蒲衣子背影渐远渐逝,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他展开羊皮,只见几句谶语写在羊皮上面:
玉在璞,
璞中玉。
龙凤簇,
可妻珏。
帝尧细细研读、思考,谶语语焉不详,一时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问契,契也摇头。
得到蒲衣子的谶语,帝尧虽说情绪好了许多,但谜底不解,总也放心不下。回都平阳之后,就秘密派驿吏急命四岳催天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回都商议事情。南交羲叔、昧谷和仲、幽都和叔相继抵达。去催羲仲的驿吏回报羲仲不在旸谷,帝尧就先接见先到的三个天官。帝尧接见外官一向单独进行,这样做,一来可以给天官们足够的时间报告气象、民情、收获,从中考查勤政和建言情况;二来避免同时报告的那种相互影响,见解雷同。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向帝尧报告了职内使命,帝尧十分满意。问到访贤情况的时候,却都说不曾访得,帝尧十分失望。
羲仲终于回到了平阳。原来羲仲是从旸谷出发,沿东夷南道进都。羲仲是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虽任天官,在掌握天学完成观看天象匡正时历督导稼穑促进农业生产的任务之外,把帝尧秘密托他寻访治国贤才的任务谨记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记。年前,羲仲就听说了诸冯出了大孝子的事,当时只是传闻,也没顶真当回事。后来又陆续听说了这个人陶河滨、作器寿丘、耕历山、渔雷泽以及象耕鸟耘、让畔择居等一些故事,心想这个人口碑这样好,倒可以推荐给帝尧。在帝尧再三要让帝位之时,四岳把虞舜抬了出来,自己也打心眼里赞同。心想随着帝尧年岁渐高,寻贤访能以继其位之事已经时不我待。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羲和决定亲自到诸冯了解详细情况。他谨记着帝尧的叮嘱:“事关重大,要亲临其境,不要道听途说。”为此,三个月前,羲仲就把观察日月的事托附给他的助手,自己到诸冯姚圩住了下来,原以为十天半月事就能办完,没料想不了解则已,越了解越觉得深不可测,神奇得很,使他欲罢不能,索性在诸冯长住下来,以便逐一过细了解。为此,羲仲住过姚圩,住过陶台、寿丘、负夏、常阳,去过雷泽、泽台、历山,也去过龙泽。在这些地方男女老少都知道一个名字叫舜的年轻人,年纪长的连舜出生那天出现天象奇观以及握登见虹梦凤的事都说得十分清楚明白。羲仲索性扩大了解范围,凡是舜弹唱过的圩落也都跑了一圈。羲仲的考查很讲究方法,没有谁知晓他的身份,提问不露半点意向痕迹。因此,间接了解到的都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夸赞舜的人个个都是发自肺腑。羲仲直接了解舜的为人处世方法更妙,他或者装扮成落难过客,或者装扮要饭叫化,或者以真面目出现,单刀砍木直进直出,问一些关于舜的问题。
羲仲一日来到了历山。大路左侧几间房子,远远可见一中年妇女正在门外用石臼捣米,就走了过去,说道:“大嫂,我是从外地来的,走了远路,又饥又渴,想讨碗水喝,不知可否?”
这中年妇女正是当年受舜感染自愿留在历山的蛮夷头人蛮马的婆娘,时下已经嫁给有虞氏族中,因而改名叫虞姑。此是虞姑对羲仲笑了笑,就进屋里抱出一个陶罐,拿了一个陶碗,倒了一碗水递给羲仲。羲仲接过喝了,只觉一股清甜凉透了心,连说“好喝!”虞姑又给倒了一碗。
羲仲连喝两碗后问:“大嫂,不知这是什么水,竟然这样好喝?”
虞姑笑着答道:“这是都君茶,清热消毒去暑,解渴生津。是都君教我们上山采了草药用开水泡制的。”
虞姑说完又进屋里拿出了饭食叫羲仲吃。羲仲说:“大嫂,现在到处遭水灾,粮食紧张得要命,你这饭食给我吃了,你全家人吃什么呢?”
虞姑又笑了笑:“在历山,有都君教我们种地存粮,饿不了肚子的,你就放心吃吧。”
羲仲很惊讶:“大嫂,这历山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虞姑说:“有都君在这里,当然就不同。不说别的,你就看这地方,现在到处都是新房子,数年前可不是这样子。我来时历山都还荒凉得很,只有几人,现在都差不多成了都市了。”
羲仲早已知道她所指的都君是谁,却明知故问:“你所说的都君可是帝尧?”
虞姑答:“才不是呢,都君就是虞舜,就是重华,顶顶有名的大孝子!几年之间,我们历山就迁来了好多人,不论先来后到,都君都会给粮食,给田种,还帮助制农具。有都君带样,我们这里一家有难大家帮忙已经成了风气。不知你听说过象耕鸟耘的事没有?这决不是瞎编,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的。人们都说都君是天上的神人下凡哩!”
羲仲说:“这样看来外面传说的都是真实的了。既然来了这个地方,我倒想拜会拜会,不知怎样才能见他?”
虞姑说:“他这人不会摆格,半点架子都没有,都君是大家尊敬他才这样叫的,要见他很容易,我领你去就是。”
虞姑就领着羲仲在历山虞舜家里找到了舜。虞姑走后,羲仲与虞舜席地而座,亲切交谈。
羲仲:“我是外地人,路经历山,听说了都君大名,就想一睹尊容。”
虞舜:“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一个农夫,最多能给人看看小毛小病,打打井,教教耕作,制制陶而已。这地方看起来比别处好一点,这莫过是上天多了一些眷顾多给了一些恩惠而已。大家叫我都君,莫过是勉励我多为大家做些事情而已。”
羲仲:“都君是否知道帝尧?”
虞舜:“帝尧仁德昭日月,泣鬼神。”
羲仲:“可如今水患肆虐,万民如坐水火,帝尧年岁高了,每每思贤若渴,不知都君可否愿意走出一隅,多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呢?”
虞舜:“依我之见,天道不顺,起自人道不勤。帝尧虽仁德,还得有赖众志成城。如果天下诸族苍生,都能自强,朝廷百官,皆能替帝分忧,天下何忧之有哉!我出身贫寒,匹夫一个,据此荒山野岭,自耕自食,安稳一方,为帝分忧,除此而已,别无他能。”
羲仲:“都君,你之谈吐,决非一普通农夫尔!”
羲仲与虞舜屈膝长谈至深夜。
天微明,羲仲起身告辞,说道:“今日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舜留羲仲,羲仲推说有急事,离了虞舜家,走向他处。
羲仲越访越探,越觉得舜是比先祖、比前人都强的经天纬地治世贤才,于是悄然离开诸冯,回都平阳向帝尧报告。
1】
帝尧打自二十岁,取代其兄挚登天子位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经常头戴黄色的冠冕,身穿深黑色的袍服,乘坐着由一匹通体雪白的白马拉着的朱红色车子巡查四方,了解民间疾苦,慰问鳏寡孤独,救灾赈歉,劝穑稼,兴牧渔,数十年惨淡经营,百官政绩昭著,天下政通人和,人人夸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民间有歌传唱:“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如日温心,如云盖地,帝德昭昭,普天同庆……”每当朝中议事,大臣们也总是对尧歌颂有加。没料想到了晚年,上天好象故意与刁难一般,动兀洪水泛滥,浮尸随处可见,动兀十日并出,赤阳如火,庄稼颗料无收,饿殍遍地皆是,天下失却了往日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盛景。帝尧本是一代贤君,心与黎民百姓相亲,每遇天灾**,穷于赈灾救贫,八十好几的人了,就很有了精力不济的感觉,他早就有了退位让贤的想法,可又苦于难于确定让贤的对象。
帝尧选贤有几个决不违背的原则。一是好居功的人用不得;据他观察,大凡天下的好事,都是主政者多谋善断促成这是事实,但是,谁又能保证天下没有祸事呢?有了好事主政者居功,那么出了祸事算是谁的责任呢?二是好奉承逢迎的人用不得;这种人溢美之词挂在嘴上,察言观色,献媚取宠、恶君之恶,好君所好,这种人只能算个摆设。三是要选贤于广宇;一人说好不算好,众人拥戴才算高。尧虽说多年从善如流,身边也不乏贤人,但是大圣大贤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也没有。年老的一部分人,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够恪尽职守,政绩可圈可点,但是终归老了;年轻的又都只擅长一能,缺乏治理国家的全面才干;自己的儿子丹朱既没有御世之才,更缺乏天子的德行。对于身边的近臣嫡亲,帝尧心里没有一个满意的。不是邀宠献媚,就是居功请升,或者干脆就是养尊取优,很少有人虑及天下民众疾苦,这样的人怎能为天下人办实事呢。虽说四岳不错,可也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做个四方诸侯之长尚可,君临天下却也不可。因此,他决定在四方求贤,一是亲自明察暗访,二来传言四岳,要他们放开视野,发现贤人,又特别叮嘱东岳羲仲,着重考察虞舜。帝尧下决心要选一个真正能勤民恤政使帝业相以为继的人。
帝尧还清楚地记得半年前箕山访许由的情景。
当听人推荐说阳城许由是个人才的时侯,,帝尧就曾遣派四岳相请。但许由说自己要“修尊养性,不问世事。”使者欲再说什么,许由竟然拂袖入室,闭门谢客。帝尧思贤心切,就亲自去请。他轻车简从,沿途打问。所有的人都说:许由夫妇隐居箕山之阴,满足于植菽种豆自足、采樵伐木自给、作歌抚琴自乐的日子。帝尧到了箕山,只见那山虽不高却绿树荫蓊,灵秀四溢,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便绕山脚小道寻找。忽听一阵歌声悠悠入耳。
可叹唐尧兮,孤独凄苦。
为民操劳兮,何益何补?
我居箕山兮,胜似神仙。
传禅登位兮,概不恋顾。
帝尧循歌寻觅,见一人身着麻衣,头戴麻巾,脚穿草鞋,眉毛入鬓,与认识许由的人所描述的没有二样。于是趋步上前,拱手一揖,问道:“先生可是许由?”
许由回敬一揖,言道:“帝驾亲临,草木生辉。我居我食,皆圣上恩赐,许由诚惶诚恐矣!”
帝尧谦逊地答道:“风雨和顺,万民安居,这是天之所赐,区区唐尧,何德何能。眼下霪雨无度,焦火不息,而我,束手无策,自感年迈无能,于是思贤若渴,想请先生屈就九州之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这九州之长实际上就是国家的最高长官,但是许由素来厌倦公事,对九州之长是什么职位根本不感兴趣。本想一句话就拒绝了,心里却为帝尧的真心诚意所感动,和颜悦色婉言拒绝道:“圣上仁德如天,天下早已大治,倘让我出任九州长,岂不有居天功归已有之嫌?”
帝尧见许由一开口就露出拒绝的意思,忙说道:“天下者,本就姓公,谁贤谁当天子。打自黄帝始,代代选贤任能,至我父帝喾,先立我兄挚为帝,兄挚不胜,众黜挚立尧。我虽勤政辛苦,略有政绩,但毕竟老矣,选贤禅位,时不我待!请公出任九州长,心之切切,望勿推辞。”
许由虽知帝尧心诚情真,但是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正色道:“人各有志,望勿强人所难,我喜山林,羡游鱼,自由自在,别无他欲矣。”
帝尧还想再说什么,许由双手掩耳,转身就走,边走边自言自语道:“污我耳朵!污我耳朵!倘不用清水洗去,侵入肺腑,必伤元气也!”于是走到一弘泉水边,双手捧水洗耳朵。
恰好这时候,许由的朋友巢父牵头牛犊款款而至,意欲到泉边饮水。这巢父也是一个隐居山林的人,他冬眠山洞,夏栖高枝,性格特别。见许由用清水洗耳朵,问是什么原因。许由就当老友细说帝尧请他出任九州长的事。巢父听后,嗤之以鼻,忿然说道:“许由,你若果真不慕名利,诚心做个隐士,你就该深藏幽林穷谷,这样谁能污你耳朵?就如豫章奇木,藏于深山,巧匠概不能得。可你故意在外面东游西荡,招摇过市,造大了名声,招来帝尧相请,却又忸怩作态,洗耳自洁。我看你不但耳朵脏了,连心和肺也脏了。我若让我的牛犊饮用此水,岂不沾污了牛犊的嘴巴。”说完牵着牛犊到别处饮水去了。
帝尧亲自去请许由请不动,安排四方天官访贤也不见佳音,真是忧心如焚。后来听说许由的老师啮缺才高八斗,德行非常高洁,就派遣使者找到许由,打听啮缺下落。许由说要找啮缺,可以到市东找王侑,便可查知啮缺下落。使者问王侑是谁?许由说王侑是啮缺的老师王倪的弟弟。帝尧就驾车专访王侑。王侑告诉帝尧说啮缺也是个无意于政治的人,几年之前就已到了南边苍梧山隐居去了,这个人积德行善可以,但没有治世安国的报负。王侑又告诉帝尧说,自己有个好朋友叫蒲衣子,因为平日喜欢穿麻布衣服,就有人叫他布衣子,他同时也喜欢将蒲草编织成衣自穿,所以又叫蒲衣子。他经常在渭水一带活动。这个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访之当有教益。
帝尧思贤若渴,没过几天又急不可奈的寻访了蒲衣子。尧只带了契一人。二人早起晚宿,一路寻踪问迹,到了渭水。见一人身披蒲衣,正在渭水边厢垂钓,此人很年轻,眉黑眼大,黑髯美须,气度不凡,料想是蒲衣子。
尧与契走近了。披蒲衣的人头不转,眼不抬,却出语惊人,说道:“天子驾到,恕草民未曾远迎,罪过罪过!”
帝尧早就听说蒲伊子擅长星相和占卜。他心里想,这次出行,只告诉朝中人说是外出察看民情,并严令不许声张。一路过来,也未曾泄露过天机,这人料事如神,必是蒲衣子无疑。于是问道:“后生可是蒲衣子。”
那老者道:“草民正是”。
帝尧双手合十,长跪于地,说道:“尧竭诚拜见贤士,恳请不吝赐教”。
蒲衣子见状,说道:“天子之尊屈身山野匹夫,岂敢,岂敢。”言毕躬身扶起帝尧,又道:“人称仁德尧天,看来不假。汝为继承仁政,遍寻贤人,不辞辛劳,意欲禅让,可惜受主难觅,近臣邀宠,嫡亲养尊,子难承嗣,经天纬地之才又不得。帝为天下焦虑忧心,苍天感伤。”
帝尧内心暗暗佩服蒲衣子洞悉自己心中积虑,坦言相告道:“先生之言,一语破的。吾举政近七十年,垂垂老矣!上天惩戒,近年天灾**不断,急欲寻访贤能,委以重任,以继仁政,使天下人免遭涂炭,请授以良策,以使天下长治久安。”
蒲衣子用手捋着美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说毕从袖内掏出一小卷羊皮,双手呈递给帝尧。嘱咐道:“望珍藏之,指日应验”。说完之后拱手一揖,扬长而去。
帝尧目送蒲衣子背影渐远渐逝,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他展开羊皮,只见几句谶语写在羊皮上面:
玉在璞,
璞中玉。
龙凤簇,
可妻珏。
帝尧细细研读、思考,谶语语焉不详,一时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问契,契也摇头。
得到蒲衣子的谶语,帝尧虽说情绪好了许多,但谜底不解,总也放心不下。回都平阳之后,就秘密派驿吏急命四岳催天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回都商议事情。南交羲叔、昧谷和仲、幽都和叔相继抵达。去催羲仲的驿吏回报羲仲不在旸谷,帝尧就先接见先到的三个天官。帝尧接见外官一向单独进行,这样做,一来可以给天官们足够的时间报告气象、民情、收获,从中考查勤政和建言情况;二来避免同时报告的那种相互影响,见解雷同。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向帝尧报告了职内使命,帝尧十分满意。问到访贤情况的时候,却都说不曾访得,帝尧十分失望。
羲仲终于回到了平阳。原来羲仲是从旸谷出发,沿东夷南道进都。羲仲是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虽任天官,在掌握天学完成观看天象匡正时历督导稼穑促进农业生产的任务之外,把帝尧秘密托他寻访治国贤才的任务谨记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记。年前,羲仲就听说了诸冯出了大孝子的事,当时只是传闻,也没顶真当回事。后来又陆续听说了这个人陶河滨、作器寿丘、耕历山、渔雷泽以及象耕鸟耘、让畔择居等一些故事,心想这个人口碑这样好,倒可以推荐给帝尧。在帝尧再三要让帝位之时,四岳把虞舜抬了出来,自己也打心眼里赞同。心想随着帝尧年岁渐高,寻贤访能以继其位之事已经时不我待。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羲和决定亲自到诸冯了解详细情况。他谨记着帝尧的叮嘱:“事关重大,要亲临其境,不要道听途说。”为此,三个月前,羲仲就把观察日月的事托附给他的助手,自己到诸冯姚圩住了下来,原以为十天半月事就能办完,没料想不了解则已,越了解越觉得深不可测,神奇得很,使他欲罢不能,索性在诸冯长住下来,以便逐一过细了解。为此,羲仲住过姚圩,住过陶台、寿丘、负夏、常阳,去过雷泽、泽台、历山,也去过龙泽。在这些地方男女老少都知道一个名字叫舜的年轻人,年纪长的连舜出生那天出现天象奇观以及握登见虹梦凤的事都说得十分清楚明白。羲仲索性扩大了解范围,凡是舜弹唱过的圩落也都跑了一圈。羲仲的考查很讲究方法,没有谁知晓他的身份,提问不露半点意向痕迹。因此,间接了解到的都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夸赞舜的人个个都是发自肺腑。羲仲直接了解舜的为人处世方法更妙,他或者装扮成落难过客,或者装扮要饭叫化,或者以真面目出现,单刀砍木直进直出,问一些关于舜的问题。
羲仲一日来到了历山。大路左侧几间房子,远远可见一中年妇女正在门外用石臼捣米,就走了过去,说道:“大嫂,我是从外地来的,走了远路,又饥又渴,想讨碗水喝,不知可否?”
这中年妇女正是当年受舜感染自愿留在历山的蛮夷头人蛮马的婆娘,时下已经嫁给有虞氏族中,因而改名叫虞姑。此是虞姑对羲仲笑了笑,就进屋里抱出一个陶罐,拿了一个陶碗,倒了一碗水递给羲仲。羲仲接过喝了,只觉一股清甜凉透了心,连说“好喝!”虞姑又给倒了一碗。
羲仲连喝两碗后问:“大嫂,不知这是什么水,竟然这样好喝?”
虞姑笑着答道:“这是都君茶,清热消毒去暑,解渴生津。是都君教我们上山采了草药用开水泡制的。”
虞姑说完又进屋里拿出了饭食叫羲仲吃。羲仲说:“大嫂,现在到处遭水灾,粮食紧张得要命,你这饭食给我吃了,你全家人吃什么呢?”
虞姑又笑了笑:“在历山,有都君教我们种地存粮,饿不了肚子的,你就放心吃吧。”
羲仲很惊讶:“大嫂,这历山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虞姑说:“有都君在这里,当然就不同。不说别的,你就看这地方,现在到处都是新房子,数年前可不是这样子。我来时历山都还荒凉得很,只有几人,现在都差不多成了都市了。”
羲仲早已知道她所指的都君是谁,却明知故问:“你所说的都君可是帝尧?”
虞姑答:“才不是呢,都君就是虞舜,就是重华,顶顶有名的大孝子!几年之间,我们历山就迁来了好多人,不论先来后到,都君都会给粮食,给田种,还帮助制农具。有都君带样,我们这里一家有难大家帮忙已经成了风气。不知你听说过象耕鸟耘的事没有?这决不是瞎编,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的。人们都说都君是天上的神人下凡哩!”
羲仲说:“这样看来外面传说的都是真实的了。既然来了这个地方,我倒想拜会拜会,不知怎样才能见他?”
虞姑说:“他这人不会摆格,半点架子都没有,都君是大家尊敬他才这样叫的,要见他很容易,我领你去就是。”
虞姑就领着羲仲在历山虞舜家里找到了舜。虞姑走后,羲仲与虞舜席地而座,亲切交谈。
羲仲:“我是外地人,路经历山,听说了都君大名,就想一睹尊容。”
虞舜:“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一个农夫,最多能给人看看小毛小病,打打井,教教耕作,制制陶而已。这地方看起来比别处好一点,这莫过是上天多了一些眷顾多给了一些恩惠而已。大家叫我都君,莫过是勉励我多为大家做些事情而已。”
羲仲:“都君是否知道帝尧?”
虞舜:“帝尧仁德昭日月,泣鬼神。”
羲仲:“可如今水患肆虐,万民如坐水火,帝尧年岁高了,每每思贤若渴,不知都君可否愿意走出一隅,多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呢?”
虞舜:“依我之见,天道不顺,起自人道不勤。帝尧虽仁德,还得有赖众志成城。如果天下诸族苍生,都能自强,朝廷百官,皆能替帝分忧,天下何忧之有哉!我出身贫寒,匹夫一个,据此荒山野岭,自耕自食,安稳一方,为帝分忧,除此而已,别无他能。”
羲仲:“都君,你之谈吐,决非一普通农夫尔!”
羲仲与虞舜屈膝长谈至深夜。
天微明,羲仲起身告辞,说道:“今日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舜留羲仲,羲仲推说有急事,离了虞舜家,走向他处。
羲仲越访越探,越觉得舜是比先祖、比前人都强的经天纬地治世贤才,于是悄然离开诸冯,回都平阳向帝尧报告。
1】
帝尧打自二十岁,取代其兄挚登天子位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经常头戴黄色的冠冕,身穿深黑色的袍服,乘坐着由一匹通体雪白的白马拉着的朱红色车子巡查四方,了解民间疾苦,慰问鳏寡孤独,救灾赈歉,劝穑稼,兴牧渔,数十年惨淡经营,百官政绩昭著,天下政通人和,人人夸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民间有歌传唱:“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如日温心,如云盖地,帝德昭昭,普天同庆……”每当朝中议事,大臣们也总是对尧歌颂有加。没料想到了晚年,上天好象故意与刁难一般,动兀洪水泛滥,浮尸随处可见,动兀十日并出,赤阳如火,庄稼颗料无收,饿殍遍地皆是,天下失却了往日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盛景。帝尧本是一代贤君,心与黎民百姓相亲,每遇天灾**,穷于赈灾救贫,八十好几的人了,就很有了精力不济的感觉,他早就有了退位让贤的想法,可又苦于难于确定让贤的对象。
帝尧选贤有几个决不违背的原则。一是好居功的人用不得;据他观察,大凡天下的好事,都是主政者多谋善断促成这是事实,但是,谁又能保证天下没有祸事呢?有了好事主政者居功,那么出了祸事算是谁的责任呢?二是好奉承逢迎的人用不得;这种人溢美之词挂在嘴上,察言观色,献媚取宠、恶君之恶,好君所好,这种人只能算个摆设。三是要选贤于广宇;一人说好不算好,众人拥戴才算高。尧虽说多年从善如流,身边也不乏贤人,但是大圣大贤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也没有。年老的一部分人,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够恪尽职守,政绩可圈可点,但是终归老了;年轻的又都只擅长一能,缺乏治理国家的全面才干;自己的儿子丹朱既没有御世之才,更缺乏天子的德行。对于身边的近臣嫡亲,帝尧心里没有一个满意的。不是邀宠献媚,就是居功请升,或者干脆就是养尊取优,很少有人虑及天下民众疾苦,这样的人怎能为天下人办实事呢。虽说四岳不错,可也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做个四方诸侯之长尚可,君临天下却也不可。因此,他决定在四方求贤,一是亲自明察暗访,二来传言四岳,要他们放开视野,发现贤人,又特别叮嘱东岳羲仲,着重考察虞舜。帝尧下决心要选一个真正能勤民恤政使帝业相以为继的人。
帝尧还清楚地记得半年前箕山访许由的情景。
当听人推荐说阳城许由是个人才的时侯,,帝尧就曾遣派四岳相请。但许由说自己要“修尊养性,不问世事。”使者欲再说什么,许由竟然拂袖入室,闭门谢客。帝尧思贤心切,就亲自去请。他轻车简从,沿途打问。所有的人都说:许由夫妇隐居箕山之阴,满足于植菽种豆自足、采樵伐木自给、作歌抚琴自乐的日子。帝尧到了箕山,只见那山虽不高却绿树荫蓊,灵秀四溢,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便绕山脚小道寻找。忽听一阵歌声悠悠入耳。
可叹唐尧兮,孤独凄苦。
为民操劳兮,何益何补?
我居箕山兮,胜似神仙。
传禅登位兮,概不恋顾。
帝尧循歌寻觅,见一人身着麻衣,头戴麻巾,脚穿草鞋,眉毛入鬓,与认识许由的人所描述的没有二样。于是趋步上前,拱手一揖,问道:“先生可是许由?”
许由回敬一揖,言道:“帝驾亲临,草木生辉。我居我食,皆圣上恩赐,许由诚惶诚恐矣!”
帝尧谦逊地答道:“风雨和顺,万民安居,这是天之所赐,区区唐尧,何德何能。眼下霪雨无度,焦火不息,而我,束手无策,自感年迈无能,于是思贤若渴,想请先生屈就九州之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当时天下分为九州,这九州之长实际上就是国家的最高长官,但是许由素来厌倦公事,对九州之长是什么职位根本不感兴趣。本想一句话就拒绝了,心里却为帝尧的真心诚意所感动,和颜悦色婉言拒绝道:“圣上仁德如天,天下早已大治,倘让我出任九州长,岂不有居天功归已有之嫌?”
帝尧见许由一开口就露出拒绝的意思,忙说道:“天下者,本就姓公,谁贤谁当天子。打自黄帝始,代代选贤任能,至我父帝喾,先立我兄挚为帝,兄挚不胜,众黜挚立尧。我虽勤政辛苦,略有政绩,但毕竟老矣,选贤禅位,时不我待!请公出任九州长,心之切切,望勿推辞。”
许由虽知帝尧心诚情真,但是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正色道:“人各有志,望勿强人所难,我喜山林,羡游鱼,自由自在,别无他欲矣。”
帝尧还想再说什么,许由双手掩耳,转身就走,边走边自言自语道:“污我耳朵!污我耳朵!倘不用清水洗去,侵入肺腑,必伤元气也!”于是走到一弘泉水边,双手捧水洗耳朵。
恰好这时候,许由的朋友巢父牵头牛犊款款而至,意欲到泉边饮水。这巢父也是一个隐居山林的人,他冬眠山洞,夏栖高枝,性格特别。见许由用清水洗耳朵,问是什么原因。许由就当老友细说帝尧请他出任九州长的事。巢父听后,嗤之以鼻,忿然说道:“许由,你若果真不慕名利,诚心做个隐士,你就该深藏幽林穷谷,这样谁能污你耳朵?就如豫章奇木,藏于深山,巧匠概不能得。可你故意在外面东游西荡,招摇过市,造大了名声,招来帝尧相请,却又忸怩作态,洗耳自洁。我看你不但耳朵脏了,连心和肺也脏了。我若让我的牛犊饮用此水,岂不沾污了牛犊的嘴巴。”说完牵着牛犊到别处饮水去了。
帝尧亲自去请许由请不动,安排四方天官访贤也不见佳音,真是忧心如焚。后来听说许由的老师啮缺才高八斗,德行非常高洁,就派遣使者找到许由,打听啮缺下落。许由说要找啮缺,可以到市东找王侑,便可查知啮缺下落。使者问王侑是谁?许由说王侑是啮缺的老师王倪的弟弟。帝尧就驾车专访王侑。王侑告诉帝尧说啮缺也是个无意于政治的人,几年之前就已到了南边苍梧山隐居去了,这个人积德行善可以,但没有治世安国的报负。王侑又告诉帝尧说,自己有个好朋友叫蒲衣子,因为平日喜欢穿麻布衣服,就有人叫他布衣子,他同时也喜欢将蒲草编织成衣自穿,所以又叫蒲衣子。他经常在渭水一带活动。这个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访之当有教益。
帝尧思贤若渴,没过几天又急不可奈的寻访了蒲衣子。尧只带了契一人。二人早起晚宿,一路寻踪问迹,到了渭水。见一人身披蒲衣,正在渭水边厢垂钓,此人很年轻,眉黑眼大,黑髯美须,气度不凡,料想是蒲衣子。
尧与契走近了。披蒲衣的人头不转,眼不抬,却出语惊人,说道:“天子驾到,恕草民未曾远迎,罪过罪过!”
帝尧早就听说蒲伊子擅长星相和占卜。他心里想,这次出行,只告诉朝中人说是外出察看民情,并严令不许声张。一路过来,也未曾泄露过天机,这人料事如神,必是蒲衣子无疑。于是问道:“后生可是蒲衣子。”
那老者道:“草民正是”。
帝尧双手合十,长跪于地,说道:“尧竭诚拜见贤士,恳请不吝赐教”。
蒲衣子见状,说道:“天子之尊屈身山野匹夫,岂敢,岂敢。”言毕躬身扶起帝尧,又道:“人称仁德尧天,看来不假。汝为继承仁政,遍寻贤人,不辞辛劳,意欲禅让,可惜受主难觅,近臣邀宠,嫡亲养尊,子难承嗣,经天纬地之才又不得。帝为天下焦虑忧心,苍天感伤。”
帝尧内心暗暗佩服蒲衣子洞悉自己心中积虑,坦言相告道:“先生之言,一语破的。吾举政近七十年,垂垂老矣!上天惩戒,近年天灾**不断,急欲寻访贤能,委以重任,以继仁政,使天下人免遭涂炭,请授以良策,以使天下长治久安。”
蒲衣子用手捋着美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说毕从袖内掏出一小卷羊皮,双手呈递给帝尧。嘱咐道:“望珍藏之,指日应验”。说完之后拱手一揖,扬长而去。
帝尧目送蒲衣子背影渐远渐逝,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他展开羊皮,只见几句谶语写在羊皮上面:
玉在璞,
璞中玉。
龙凤簇,
可妻珏。
帝尧细细研读、思考,谶语语焉不详,一时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问契,契也摇头。
得到蒲衣子的谶语,帝尧虽说情绪好了许多,但谜底不解,总也放心不下。回都平阳之后,就秘密派驿吏急命四岳催天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回都商议事情。南交羲叔、昧谷和仲、幽都和叔相继抵达。去催羲仲的驿吏回报羲仲不在旸谷,帝尧就先接见先到的三个天官。帝尧接见外官一向单独进行,这样做,一来可以给天官们足够的时间报告气象、民情、收获,从中考查勤政和建言情况;二来避免同时报告的那种相互影响,见解雷同。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向帝尧报告了职内使命,帝尧十分满意。问到访贤情况的时候,却都说不曾访得,帝尧十分失望。
羲仲终于回到了平阳。原来羲仲是从旸谷出发,沿东夷南道进都。羲仲是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虽任天官,在掌握天学完成观看天象匡正时历督导稼穑促进农业生产的任务之外,把帝尧秘密托他寻访治国贤才的任务谨记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记。年前,羲仲就听说了诸冯出了大孝子的事,当时只是传闻,也没顶真当回事。后来又陆续听说了这个人陶河滨、作器寿丘、耕历山、渔雷泽以及象耕鸟耘、让畔择居等一些故事,心想这个人口碑这样好,倒可以推荐给帝尧。在帝尧再三要让帝位之时,四岳把虞舜抬了出来,自己也打心眼里赞同。心想随着帝尧年岁渐高,寻贤访能以继其位之事已经时不我待。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羲和决定亲自到诸冯了解详细情况。他谨记着帝尧的叮嘱:“事关重大,要亲临其境,不要道听途说。”为此,三个月前,羲仲就把观察日月的事托附给他的助手,自己到诸冯姚圩住了下来,原以为十天半月事就能办完,没料想不了解则已,越了解越觉得深不可测,神奇得很,使他欲罢不能,索性在诸冯长住下来,以便逐一过细了解。为此,羲仲住过姚圩,住过陶台、寿丘、负夏、常阳,去过雷泽、泽台、历山,也去过龙泽。在这些地方男女老少都知道一个名字叫舜的年轻人,年纪长的连舜出生那天出现天象奇观以及握登见虹梦凤的事都说得十分清楚明白。羲仲索性扩大了解范围,凡是舜弹唱过的圩落也都跑了一圈。羲仲的考查很讲究方法,没有谁知晓他的身份,提问不露半点意向痕迹。因此,间接了解到的都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夸赞舜的人个个都是发自肺腑。羲仲直接了解舜的为人处世方法更妙,他或者装扮成落难过客,或者装扮要饭叫化,或者以真面目出现,单刀砍木直进直出,问一些关于舜的问题。
羲仲一日来到了历山。大路左侧几间房子,远远可见一中年妇女正在门外用石臼捣米,就走了过去,说道:“大嫂,我是从外地来的,走了远路,又饥又渴,想讨碗水喝,不知可否?”
这中年妇女正是当年受舜感染自愿留在历山的蛮夷头人蛮马的婆娘,时下已经嫁给有虞氏族中,因而改名叫虞姑。此是虞姑对羲仲笑了笑,就进屋里抱出一个陶罐,拿了一个陶碗,倒了一碗水递给羲仲。羲仲接过喝了,只觉一股清甜凉透了心,连说“好喝!”虞姑又给倒了一碗。
羲仲连喝两碗后问:“大嫂,不知这是什么水,竟然这样好喝?”
虞姑笑着答道:“这是都君茶,清热消毒去暑,解渴生津。是都君教我们上山采了草药用开水泡制的。”
虞姑说完又进屋里拿出了饭食叫羲仲吃。羲仲说:“大嫂,现在到处遭水灾,粮食紧张得要命,你这饭食给我吃了,你全家人吃什么呢?”
虞姑又笑了笑:“在历山,有都君教我们种地存粮,饿不了肚子的,你就放心吃吧。”
羲仲很惊讶:“大嫂,这历山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虞姑说:“有都君在这里,当然就不同。不说别的,你就看这地方,现在到处都是新房子,数年前可不是这样子。我来时历山都还荒凉得很,只有几人,现在都差不多成了都市了。”
羲仲早已知道她所指的都君是谁,却明知故问:“你所说的都君可是帝尧?”
虞姑答:“才不是呢,都君就是虞舜,就是重华,顶顶有名的大孝子!几年之间,我们历山就迁来了好多人,不论先来后到,都君都会给粮食,给田种,还帮助制农具。有都君带样,我们这里一家有难大家帮忙已经成了风气。不知你听说过象耕鸟耘的事没有?这决不是瞎编,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的。人们都说都君是天上的神人下凡哩!”
羲仲说:“这样看来外面传说的都是真实的了。既然来了这个地方,我倒想拜会拜会,不知怎样才能见他?”
虞姑说:“他这人不会摆格,半点架子都没有,都君是大家尊敬他才这样叫的,要见他很容易,我领你去就是。”
虞姑就领着羲仲在历山虞舜家里找到了舜。虞姑走后,羲仲与虞舜席地而座,亲切交谈。
羲仲:“我是外地人,路经历山,听说了都君大名,就想一睹尊容。”
虞舜:“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一个农夫,最多能给人看看小毛小病,打打井,教教耕作,制制陶而已。这地方看起来比别处好一点,这莫过是上天多了一些眷顾多给了一些恩惠而已。大家叫我都君,莫过是勉励我多为大家做些事情而已。”
羲仲:“都君是否知道帝尧?”
虞舜:“帝尧仁德昭日月,泣鬼神。”
羲仲:“可如今水患肆虐,万民如坐水火,帝尧年岁高了,每每思贤若渴,不知都君可否愿意走出一隅,多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呢?”
虞舜:“依我之见,天道不顺,起自人道不勤。帝尧虽仁德,还得有赖众志成城。如果天下诸族苍生,都能自强,朝廷百官,皆能替帝分忧,天下何忧之有哉!我出身贫寒,匹夫一个,据此荒山野岭,自耕自食,安稳一方,为帝分忧,除此而已,别无他能。”
羲仲:“都君,你之谈吐,决非一普通农夫尔!”
羲仲与虞舜屈膝长谈至深夜。
天微明,羲仲起身告辞,说道:“今日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舜留羲仲,羲仲推说有急事,离了虞舜家,走向他处。
羲仲越访越探,越觉得舜是比先祖、比前人都强的经天纬地治世贤才,于是悄然离开诸冯,回都平阳向帝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