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日记
这是我翻看他的日记看到的,这本日记好像已经写了很多年,但是日记的主人是谁呢?
我只在残缺的封面看到仅剩的一个“r”,让我们来看看“r”的日记:
“写在开头的话:
当你看到这本日记时,我应该已经逝去了吧。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本日记有‘拯救世界’的秘密……
我倒是更希望这是我精神失常时的胡言乱语,不过这确实是真的。相信我!”
翻到第2页:
“如果你还没有把日记扔了,那你就是我要等待的传道者了。”
第3页:
“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无法理解为什么周围的同龄人总是能够无忧无虑地笑、无忧无虑地玩耍。
在我看来,笑实在是人的一种不必要的情绪表现,开心也并不需要用笑这种外在的表情来表现。
至于玩耍,这种事在我看来更是大可不必,只是在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互动而已吧?
写到这里,你大概会觉得我应该是个学习很好的孩子吧?不然怎么会觉得同龄人幼稚呢?
恰恰相反。我的学习成绩糟糕得很。
只是我一直花费时间在观察周围的人,所以我才能看清人表面行为的本质:所有人在我眼中根本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个人都是因为自己在这小小地球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有不同的言行举止:作为父母就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就教学生知识,作为长辈就教晚辈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规矩。
所以我才觉得世界简单得很无趣。
我既没有朋友,也没有兄弟姐妹,我是独自存活而自由自在的……
——这种好笑的话,在我长大之后重新翻阅,竟然忍不住笑出声、然后又落下泪。”
——这个人竟然会有“因为看清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所以“自己是自由的”这样的想法吗?那么我觉得他接下来的生活与生命大概会是不幸运的。
第4页:
我经常一个人独自到处走动,在下课或放学之后,而且我极大地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我还觉得同学们的下课玩耍是毫无必要的。下课就应该放松一下嘛,何必再劳累身心去互相取悦呢?
我还是无法理解同龄人的行为。即使我已经观察两年了。我现在是三年级,刚接触到英语这个学科,不过我感觉这是外来的,根本就没有半点兴趣。
第5页:
“这一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我开始越来越感觉所谓的成绩只是人拿来哄骗自己的。
因为就在几天前,我的祖父离开了人世,今天我的外祖父也宣布从河中打捞到了他冰冷的遗体——他前天失踪了,直到今天才……
学习课本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怒问自己。
但是没有任何作用。离开的已经离开了,我的爸爸从此没了爸爸,我的妈妈从此也没了爸爸。”
第6页:
“我长久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陷在悲伤中,去了学校也再没有听进去半点知识。
我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不仅如此,我经常在家里半夜无声地哭泣,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突发事件……”
——然后往后翻许多页都是空白的,我正在疑惑:他因此而不记笔记了吗?不应该啊,那他所谓的“拯救世界的秘密”呢?
终于我翻到了后续,但是实在是续不上,更像是另一个作者写的一样。
第14页:
“日期:某天
今天风和日丽。
晾衣服时仍然看到那只白色的鸟,我分辨不出雄雌,也不知道这鸟,属于什么'门'、'纲'、'目'、'科'、'属'、'种'?
只不过这鸟我总是在晾衣服时看见,逐渐熟悉了彼此。
今天下午这鸟站在阳台,用眼睛感觉颇感奇怪地看着我,好像在说:'这人类怎么会闲着没事在观察它呢?'
而我刚起身离开,它就被我吓飞了,我也被它突然地飞走吓到,因为事发突然。
我不由得大笑。
原来动物的本性是一样的吗?受到惊吓都会表现出惊愕。我发现人与动物有这共同的'应激反应',感觉很是喜悦。”
真是看不懂这个人。
第15页:
“和虚拟的世界保持距离
网络:
包括但不仅限于
游戏、视频、小说、音乐。
保持警惕
回归自然淳朴的生活。
游戏适可而止。
刷视频适可而止。
看小说适可而止。
听音乐适可而止。”
第16页:
“人一旦沉浸到某种情感(人对于外界信息的‘反应’)无法脱离
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离恶向善,离行善积德之心则无所得
无所得即是无情绪无情感
我看到一个景象
然后放任它在我的感觉中“过去”了
不过于在意它
这就是‘无苦痛’。”
第17页:
“做了和没有做差别不大
意思是做了而别人看不出(或者是少有人看出来)
这就是高深莫测的、纯粹简单的
接近‘自然’的行为了。
因为‘潜移默化’
才‘造就一切’。
等到有了效用
才能够发现
才感叹自然的伟大以及神奇。”
第18页:
“我安静地坐在宿舍的床铺上
一边吃着薯片喝着雪碧
一边开始继续想着那所谓‘救世’的谎言应该是骗不了任何人了吧。
就这样度过余生也是可以的吧?既不再消极,也不是很积极,只是平平淡淡。
写下这样的文字,就离开了家,步行前往一条山脚下通往山上的竹林小路。
这条竹林小路我走过很多遍,小路大概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半米宽,长度则是到了没有竹林的地方,可能有一两百米甚至更长,何时有的这条竹林小路,就不知道了。
到了没有竹子的地方,向小路看上去,长满了杂草,偶尔有几颗不知什么树。
我就在这里一个人独自往上走了。
这条上山的小路其实也不完全长满杂草,杂草之中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有大概十到二十厘米的小路。
我既没有戴手套,也没有穿靴子——对于一个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这些杂草的锋利其实最多在手脚上留下几个小伤口而已,不算什么的。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慢慢爬到了山的‘半顶’,为什么说是‘半顶’?
因为山还可以再往上爬,但是已经看不到有任何路的痕迹了。而且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往上走了。
人生差不多也这样就行了:
山是很高的,但是人爬到半山腰就可以停下歇息欣赏一下风景,再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往上爬。
——这里有种着几颗松树,我到这里的时候经常只看见干枯的松果,松鼠就更是从来都没见过的。这不是成片的树林,大概是不太可能有松鼠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这里有块黑色的大石头:
石头大概二米五长二米宽七十厘米高。(误差应该不会超过一米)
这块大石头表面凹凸不平,很是粗糙。
石头中间还因为雨水的侵蚀凹进去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坑中落满了松树的叶子。(坑约三厘米深)
我扫开这些松树的叶子,坐在大石头上。
然后我又躺着这大石头上。
我在想什么呢?
我什么都没有想,放空脑袋,只享受太阳光的热晒与此时有一阵没一阵的温和的风。
突然,我脑海想到一个曾经的好朋友,我记不清她的样貌了。只记得好像姓氏是温。
但是我早就在很久很久以前因为我自己精神的不正常以及错误的言行举止导致我们彼此之间没了联系。我总觉得这是我的一生该有的样子。为什么呢?
因为人与我接触,一旦突然不理会我,我就感到很失落。但是与我接触太多,我又会感觉厌恶。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才有的感觉。
我只记得曾经大概是有一个人在我的生命中留下过痕迹。我为什么忘不了而且记得深刻呢?
我觉得是我总是在做错误的事,导致我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
我觉得少与人接触,我就能不再感觉离别时生命中缺少了什么。
我失去,
我得到,
我害怕再失去什么
于是在之前选择的是不再得到。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吧?
但是人一旦有许多接触,也就会有许多矛盾的吧?
我不能再这样故步自封
但是对于社交我真的是一窍不通。”
——这就是“患得患失”了吧?
害怕得到同时也害怕失去的可怜人“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