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庐江太守

第二章 庐江太守

待到公孙瓒和刘备安顿好马匹赶到课堂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只差了他们两个。对于他们的迟到,卢植破天荒的没有训斥他们,这便使得刘备愈发感觉卢植定是遇到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咳咳。”待到刘备和公孙瓒在自己的位置跪坐下之后,卢植清咳两声,开始了讲话,“为师之所以召集大家前来,乃是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今早,朝廷派人传旨,命令为师三日后前往扬州庐江接任太守之职。”

“啊”,听得卢植之言,屋内众人皆是大惊,“如此可如何是好?”、“老师远赴庐江,我等学业如何完成?”、“老师怎可弃弟子们而去?”,一个个声音此起彼落,一时之间,屋内众人几乎是没人一言,乱糟糟一片,唯有公孙瓒和刘备的的心思和表情却是与众不同。

公孙瓒闻言之后是心中窃喜,南下投在卢植门下对于公孙瓒来讲,并非是为了从卢植处学得什么东西,而是为了要镀镀金。卢植平日所授以经学为主,此为公孙瓒所最不喜,公孙瓒最喜欢的乃是兵法之学,只是这在课程之中占了十之一二不及,更何况公孙瓒已经投师三年,自认为已经将卢植所授尽皆学全,早有出师的念头,卢植远赴庐江任太守的消息对于公孙瓒却是正合心意。

对于刘备,心中所想与公孙瓒有相同亦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刘备也自认为早也可以出师,在师从卢植的三年中,刘备还将在卢植处所学和前世诸葛亮所授的兵法结合起来对照学习。刘备在前世的时候,由于时间所限,对于诸葛亮所授兵法并不能尽研其精,实践更少,只能学得十之二三,所以才有后来的数次败于邓艾之手。来到此世之后,刘备便不遗余力地学习诸葛亮所授的兵书二十四篇,尤其是最近三年,不懂之处便向卢植请教,在半年前已经尽得兵书精要也。

而刘备平时向卢植请教的问题,使得卢植也从中获益不少,卢植自然就对刘备看重有价,以为这些都是“刘备”自己所思,更将“刘备”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这对刘备来讲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刘备此刻便想到了要随卢植前往庐江上任的念头。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最倚为可信的便是陈寿著的《三国志》了,而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已是三国一统归晋之后,而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时候,三国也各自曾对那段历史进行立志,分别成为《魏史》、《蜀史》和《吴史》,其中自然多以本国利益为重,书中描述很多是不可尽信。例如,对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魏史》中便对此大大褒赞,将曹操描述成了挽救献帝于李榷郭汜手中的英雄,而对于《蜀史》和《吴史》则将曹操写成了大大的奸贼,其实三国的史书皆不可尽信,曹操迎天子到许都的时候,只是为了要求得政治上的优势,当时心中并没有心存对汉室的不敬,至于后来的飞扬跋扈是因为权利的飞升带来的**的膨胀所导致。同样,三国的史书中对于刘备和孙权的立传自然也是各不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后世姜维穿越成刘备,虽然有一定的先知性,但毕竟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不能尽知东汉末年历史的真实情况,但对于刘备一生所为,作为权倾一时的蜀国大将军,姜维还是知之甚详的。蜀国之所以北伐中原失败,其实是和刘备的关系最大,观刘备一生,前半生,或者说前大半生皆是穷困潦倒,在得到徐庶谋划之前,每战必败,每败必如丧家之犬,甚至连老婆都顾不上,在曹操和孙权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的时候,刘备依然是寄托在刘表之下,换句话说便是刘备发家太迟了。

对于刘备发家太迟的原因便是缺少了一个好的出身,早年丧父造成他家境贫寒,虽是刘氏宗亲却不为人所知,反倒是还要像做广告一样需要四处宣扬,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太相信,否则的话,从黄巾之乱便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的他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手下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刘备之所以知名度不高,其实也在于缺少有人举荐,虽然有卢植这样海内大儒的老师,但是刘备并没有从卢植处得到太多的机会,关键的一点在于刘备的才能在卢植的学生中并不是太过突出。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刘备”在卢植的眼中已经变成了得意门生,试想一下,像卢植这样的海内大儒一生中会有多少学生,要想在这些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其得意门生自然不易,然而一旦有幸成为了,自然会被倚为心腹,因为得意门生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试想一下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谁不想在自己老的时候,或者说在失去权力的时候,有自己的学生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一句话说得好,朝中有人,谁敢轻看。

想到这里,刘备心下主意已定,心中开始思索如何请求卢植前往庐江上任的时候带上自己,如此的话,就算到了庐江哪怕只做一个小小的县丞,也算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提早开始,到时候凭借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卢植这个大后台,想不高升都难。

就在这时,刘备突然发现卢植有意无意地朝自己这个方向看了数眼,而且是一种很奇怪的目光,这时刘备耳边突然传来公孙瓒的声音:“贤弟下一步可有打算,不如跟着为兄去辽西,为兄自会在岳父大人跟前为贤弟多多美言,到时候弄个县令什么的自是不成问题。”

刘备闻言心中一惊,以为公孙瓒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转眼望去,只见其眼中尽是诚恳的目光,心中方定,便婉言谢绝道:“多谢兄长,备心中已有打算,决定请求老师前往庐江带上备,如此备便能继续跟在老师身边,继续聆听老师的教诲。”

“哦,是吗。”公孙瓒眼中闪过一丝惋惜的目光,轻轻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为兄已有妻室,不便跟随老师南下,日后贤弟若是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尽可来辽西郡找为兄。”

“嗯,多谢兄长。”刘备心中不由一阵感激,现在的公孙瓒确是真心实意对待自己。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北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之北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庐江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