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当年事
察觉到立夏的异常,坐在一旁的刘道长忍不住问道:“小师弟,看啥呢?”
立夏按下心中的疑惑,向刘道长解释道:“师兄,刚刚路边那逗猫的小孩,你看见没?怕是有些特殊,回头我们回山的时候,在这里停留一下哈。”
刘道长一副你说了算的表情,点头答应,默默记下此镇名字:百龍。
当班车离那路边男孩几十米远后,立夏在远处,透过弦眼所看见的景象又有些不同:
只见那男孩所在位置的房屋后方,似乎也是有些不同寻常,隐隐有一股连立夏都感觉压抑的气息存在。要知道立夏往日里,就算是经常面对青真山中的各位祖师、先贤神像,都不曾有过这种感觉。
虽然那股气息有些压抑,但却并没有邪恶、阴森的感觉,所以立夏倒是不怕,心里反而更想一探究竟。
正所谓:刨根问底,求真若渴。
难得遇上这种神神秘秘的事,这回山的时候,立夏是一定要停下来探查一下的,要不然他夜不能寐啊。
而且让他心有所惑的是,他总觉得这男孩似乎跟他有些因果牵连。这种感觉就像当年第一眼看到颜无忧小姐姐那样,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有缘的想法。
19日傍晚,班车终于抵达了賨人郡内,刘道长随便找了汽车站附近的一家旅店,开了标间,安顿休息。
第二日(太华古历之大寒)一大早,师兄弟二人便早早退了房,购买了些香火之物、面包牛奶后,便坐出租车前往半小时路程外的天宮院。
说起这天宮院,始建于太华古国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四夷来朝、万邦来贺的大唐时期,虽几经落败、重建,却还是挺了过来,成为当下一个不出名的文物保护单位。
太华正史记载,这袁天纲、李淳风二人,晚年先后来到賨人郡定居,并在此择地观天,著书立说,传闻死后皆葬于此,所以这天宮院也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
此时的天宮院,还没有修缮翻新,更没有开发成当地的旅游景区。所以在出租车开来的路上,坑坑洼洼的,甚至于很多路段都还是泥路,要不是刘道长舍得加油钱,司机怕是会连番抱怨。
抵达天宮院后,出租车放下二人,迅速调头离去。当然,在路上的时候,刘道长便已经留下了司机的手机号,到时候要返回賨人郡内时,方便联系司机来接他们。
这年头,愿意大老远跑来这里参观游玩的人,基本没有,就连祭拜袁天纲和李淳风的,恐怕也只有周边居住的本地村民们。
来之前,立夏自然是已经看书了解过袁、李二人的生平事迹:
1、袁天纲(生卒年不详,多数认定为太历583-670年),太华隋末唐初时的益州蜀郡人,是著名的玄学家、天文学家。
民间认为袁天纲乃是天罡星中的智慧之星下凡,所以又称其为“袁天罡”。
精通相术。据太华古籍《唐书》记载,他曾给当时年幼的武帝看相,言其“可为天下主”。
其所著颇丰,流传下来的有太华古册《相书》《要诀》《气神经》《易镜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课》《右乙命诀》《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
2、李淳风(太历602-670年),太华唐代岐州雍县人,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道教人士,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所著《乙巳占》,是人源星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
而他本人也是人源星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其所著颇丰,流传下来的有太华古册《乙巳占》《皇极历》《五代史志》《悬镜》《文史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阁录》等。
太华古国历史上,发生在袁、李二人身上的共同故事,有推背圖、断马入河、断武龙脉、金针穿钱眼等。
时空轮转,再回千年之前,正值太华大唐盛世之时:
此时的国都长安,太极宫甘露殿内,众人屏退,只有一帝一臣一道,正协商密谋着什么。(由于三人方言不同,所以本文均以普通话、通俗称呼进行描述)
“圣人,我和淳风苦寻数月,现已确定未来武氏之龙脉,有大龙一条,小龙两只。均在隆州治下賨人县内。”此话出自袁天纲之口。
高居正位的天家圣人闻言,不经皱眉问道:“怎么会有三条龙脉?”
李淳风赶紧补充道:“圣人勿恼,那两只小龙不足为惧,成不了气候。唯有那条大龙,怕是难以扼制。”
“两位爱卿,这大龙当真灭不得?”圣人有些不想相信的询问道。
袁天纲和李淳风对视一眼,似乎交流了一下意见,由袁天纲回禀道:“圣人见谅,此乃天意,以臣等凡夫俗子之力,龙脉虽能寻得,但灭不得,不可逆天而行。自古龙脉,可阻可扼、可斩可断,却未曾听闻有谁可灭之。”
天家圣人听后,很是郁闷,忽然转头对李淳风生气道:“都怪爱卿,给朕看了你那《推背圖》,让朕为那后世子孙们,担忧烦恼。”
李淳风心里一万匹草原马奔腾而过,心道:不是你自己非要看大唐国运么,咋怪我呢?
心里可以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说,宽慰且表决心道:“圣人无需太过担忧,我与袁师已有对策,若按此法行之,虽不能彻底消灭那条大龙,但最终也能拨乱反正,恢复李唐河山。”
天家圣人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让袁、李二人赶紧将计划细细道来。末了还拜托二人一定要按计划执行,就算是自己升天后,也要继续帮助他们老李家。
此番密谋之后,便有故事流传开来,说是袁天纲、李淳风二人,在蟠龍山中,斩断未来武氏之龙脉。可外人又怎会知道,这事其实是天家圣人放出的烟雾弹,若是龙脉可人为斩断,那也可以人为修复啊,武氏登基称帝后,难道不会派人去蟠龍山想办法修复吗?
天家圣人去世后,袁、李二人,为了完成他们当年与圣人的约定,纷纷离开长安,定居于賨人郡天宮院。
且看这天宮院地形,似顶上王冠,四周有九道山脉朝向此处,风水格局可谓之曰“九龙捧圣”。
为镇武氏龙脉,李淳风和袁天纲死后,均落墓于此。两墓立碑的位置相隔不远,仅几公里,遥遥相望。
其中:
1、李淳风死后墓分两处,一处在此,为替身草墓,位于一座不出名的山上,但其风水格局却呈“二小龙戏珠”;一处在其老家、当时的关中“凤鸣岐山”下的李氏村落,为真墓,受后人保护。
(二小龙:是指太华古国历史上,在盛世大唐与昙花一现的大周之时,权倾朝野的武太尉和最后被赐死的李太平。)
李淳风在此有道观塑像,而袁天纲没有塑像,就是因为李淳风真身不在此,虽有草墓落脉,但对于镇压武式龙脉还不够,所以还需塑像加持。
2、袁天纲之墓,在觀稼山半腰,其风水格局犹如“麒麟奔日”。
从两人的墓位来看,李淳风之墓占两条较小点龙脉的龙头,袁天纲主墓则占较大的那条龙脉的龙腰。为什么袁大李小,是因为李淳风并非真墓在此,所以谦让大龙脉给袁天纲。
而袁天纲也很厉害,只是立碑葬于大龙脉腰部,拦腰阻截龙脉,这才导致武氏拖到中晚年,才执掌大权、立武周称帝,但临死时又只能无奈的将帝位归还李氏。
后人皆以为袁天纲的墓穴就在墓碑后,于是用砖石将拱起的土堆给围砌成墓冢,这样反而误导了盗墓贼们,让他们无法确定其主墓在龙脉何处,所以至今未能盗成。
综合来看,袁天纲风水道行更强,所以负责阻截武则天龙脉;李淳风次之,所以负责镇压武氏一族的后续龙运。
各位,龙脉可不是随便就能找到、修个墓就能破坏的。袁天纲、李淳风终究没有屠龙术,所以能阻截、镇压这几条龙脉,已是极限。
大家可以想一下,若袁天纲不阻截武帝龙脉,那武氏就能更早的、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就能培养更多的心腹人才,更能为武家儿女来继位大统创造条件;而李淳风若是不镇压武氏一族的小龙脉,那么任由其成长,那么在太华唐朝后续的历史进程中,或许便会再次发生武氏重临帝位的故事,毕竟武周女帝也是被文武百官、亿万子民、天地认可了的正统皇帝,就像太华明朝时发生的“叔夺侄位”,这本是同源共祖的两家人后代,其实都可以合法坐那个龙椅。
自古以来,太华古国便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这是太华文明的一种传统文化内容。
那么安葬死者之地,可概分为四类,分别是:坟、墓、冢、陵。
土之高者,谓之坟。这是最为简单的埋葬方式,草席卷尸、挖坑填埋,只要土堆高过周边地面即可,是太华古代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们常用的安葬方式。
挖塘穴、葬棺椁,盖土与地平,无树无杂草者为墓。墓自然要比坟讲究些,有条件的人家,还会讲究风水,找专家看一看,选择好位置;没条件的,也要避开渗水、淹泡、易塌等不好的位置。因为有棺椁的保护,有墓碑的指引,太华古人们天真的以为,死者的魂,或许在阴寿未尽时,还能借助自己的墓,往返阴阳两处空间。
王侯将相之墓,可称为冢。与普通墓相比较,冢自然更大更气派更精致,耗财更多。尤其是太华古代的达官贵人们,讲究身份地位,而普通老百姓则是没有资格、不被朝廷允许修建超规格的大墓的。
太华古代诸位帝皇之天墓,称为陵。陵分四边,下呈方形,工程浩大,劳民伤财。很多皇帝死后,都喜欢依山为陵(因山为陵、以山为陵等,都是一个意思):一是借助山体,让陵墓更显高雄;二是山体严密,不易垮塌,也不易被盗。
时至今日,太华古国境内,最神秘、最庞大的帝皇之陵,莫过于还不敢开发、挖掘的太华始帝之大秦皇陵。
书归正传,立夏与刘道长,循着简单用水泥铺装了的小路一侧,按照已经风吹雨淋后,有些模糊的手写指示牌,爬上好几层台阶,首先来到了李淳风的塑像道观前。
立夏环顾四周,疑惑问道:“师兄,咋个没有李仙师的墓碑呢?”
刘道长摊手表示:“我也不知道,可能李仙师不喜欢立碑吧。”边说边在那整理香火、准备敬香。
立夏则通过弦眼,在此处东张西望着,似乎是在寻找、确定李淳风的墓。
“小师弟,你在找啥子啊?”刘道长好奇道。
立夏摆摆手,回道:“我看看李仙师墓在哪儿。”
这事刘道长倒是知道,提醒道:“李仙师的墓,就在此道观后方山中。可惜啊,千年来,已经被盗墓贼给破坏数次了。”
师兄弟二人默然无语,向李淳风塑像,敬了香。这次香火烟气就没有发生什么特殊变化。
敬完香后,立夏特意从一侧绕到了道观后面的山林中,再用弦眼看了看,果然发现了某处地底之下,似乎有墓穴状建筑呈现,并有数个盗洞一样的竖井,通往墓穴之中。
只是有一点令立夏惊讶的是,他隐约看到此处墓中的棺椁,似乎不是像普通人那样横躺摆放的,而是奇怪的竖着摆放的,并且大概率里面是空的。也不知是不是盗墓贼过于嚣张,不仅盗光了墓里的陪葬品,还大胆的将棺椁如此摆放。
用灵气激发弦眼来穿透土层看东西,对只是炼气三阶的立夏而言,也是有很大负担的,所以立夏也只是适可而止,没有强撑着细看。
收回视线,对着李淳风之墓,拱手拜了拜,立夏便退出了此处山林。只不过他没有察觉到的是,这片山林中的树木,在其转身离开后,出现了传递式的细微颤动,而在这片山林深处,也似乎有什么东西,因为他的到来,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