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死对头在隔壁
“圆梦新媒体()”
“这辈子最难过的莫过于你的死对头在对面!”杨立新也看了一眼那招牌,不禁说道。
清雅传媒也在文创街二期这里,而距离这里不远处的就是他的直播间了。
这大大个字写着“墨园阁”,而周围的元素,无一不是清雅堂的元素,谁会想到,这一古朴、走国风的餐饮店,如今竟然搞起了新媒体,而且,还孕育出了一个子品牌——墨园阁。
墨园阁,显然走的是网红风格,虽然名字也是追求古风,可这网红元素一件也不落下。
这个早餐店,头顶挂的是书帖,墙上写的是诗歌,竹编的鸟笼让你仿佛置身高级书店。
和平时看到那些20平米左右的早餐店比,400平的两层,足可见的豪华店面,超大落地窗,尽显奢华。
8元一根的油条,25元一个的烧饼。
这在餐饮界来说,都算是一个高单价!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各式各样的“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独特的产品和用餐环境,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而迅速走红,是“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孕育的新产品、新业态。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恰恰喜欢拍照、分享,热衷于追求时代潮流。高颜值的“网红”餐厅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名人效应、品牌包装、短视频宣传等,引来大批消费者跟风激情打卡。有的消费者甚至等待七八个小时,只为体验新鲜,拍照发朋友圈。
不是冤家不聚头,看来,又是一段长时间的跟这个死对头斗智斗勇了。
不要光盯着人家不好的一面,要懂得去观察别人的好。
这是杨立新对自己说的,他决定进去一看究竟!
环顾店内四周,装修很精美:白色砖墙上挂着色彩鲜艳的油画,门口摆放着精致的工艺品,桌椅都是胡桃木的,空间宽敞,地板洁净。
这古风浓浓,似乎比清雅堂更浓,却少了那种老气。
客观环境无可挑剔,食物才能见真章!
而这里卖的竟然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早餐四大金刚:油条、豆浆、粢饭和肠粉,一问价格就比家门口的早餐摊贵了好几倍。
这么贵的早餐,难道镶金边的?
正所谓胆子最大的网红店:越贵越赚钱!
不过,看着周围那座无虚席,却又很难定夺。
杨立新点了四大金刚,可实际上却有五十元了,这差不多够吃一餐自助餐了吧?
杨立新就拿油条尝了一口,索然无味,虽然现在提倡健康,都不用猪油,可少了猪油偏偏却少了那种满嘴是油,且香味久久未能散去的那份快感。
反观这油条,真的没有味道之余,还带了淡淡的一股冷藏味道。
这些冷藏食物,虽然拿去微波炉叮了叮,却瞒不过杨立新这刁钻的嘴巴。
而粢饭也感觉很一般,甚至连馅料都觉得少。
肠粉也感觉粉不够细腻,还很厚实。
而豆浆就更谈不上浆,简直就是豆子水。
食物可以说都难以下咽,和价格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
杨立新终于明白,这些所谓的“网红店”从开业到冷清,为何那么快,你放唱罢我登场,大家纷纷前赴后继地,像雨后春笋一般疯狂开店,把店面装修得颜值爆表,可“面子”工程做得再好,也是本末倒置,终不长久的,因为这些老板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内里。
那就是产品的本身,假如说,你产品本身不够优秀,光靠这些花式营销,来的快去的也快。
大家也只是羊群效应的跟风,当大家醒觉过来,
也是会很快抛弃的。
菜品是餐厅的本质,难吃却是网红餐厅的通病。即便体验与服务再好也留不住消费者的胃,要想长期立足餐饮业,重中之重是打造高品质的餐品,从研发、品控到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短板,否则注定失败。
高价只为卖情怀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吃,一旦披上网红的外套,价格也会超出本身价值。尝鲜期一过,再无复购,网红店也注定迎来他的悲惨结局。光靠颜值、情怀与打破常规,换不来长期的购买。
当一时“网红”容易,长久火爆却难。消费者打卡“网红”餐厅,不仅是为了拍照分享,更是为了品尝质量无忧的美食,获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愉悦。
“网红”餐厅火爆的背后是餐饮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一种尝试,而如何实现品牌之树常青,对商家来说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只有坚守品质为王、服务至上,潜心打造核心产品,凸显品牌差异化,确保食品的安全,“网红”餐厅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悲剧。
杨立新没有吃饭这盘食物,他摇了摇头,站了起身走了。
他回到了直播基地,这里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多点时间放在这里,毕竟公司那边已经稳定了,接下来的时间,可能会把重心放在这里。
而这时,他看见包亮背着他那沉重的摄影器材回来了。
杨立新于是说:“包亮,你拍摄完了?辛苦吗?”
包亮也笑了笑说:“嗯嗯,拍完了,还行,这次甲方的要求并不多,我很快就拍完了。”
“那你先休息一下,没什么事就先下班吧。”杨立新觉得在外面跑的同事,每天日晒雨淋,很辛苦的。
这些感受,他最清楚,毕竟自己也是从基层上来的。
可包亮却神秘地说:“旁边开了一家网红早餐店,明天,我请你一份怎样?”
杨立新摇了摇头说:“不了,以后都不吃了,我尝过,真的很一般,而且是那清雅传媒开的。”
包亮虽然有些不解,可看见杨立新这般惆怅,也有些担心,于是建议:“大杨哥,虽然我不知道你跟那家交清雅传媒的有什么过节,但我去过他家面试过,也觉得那家企业并不太靠谱!不如,让我深入敌后去?”说着,他手掂了掂自己的相机。
杨立新扫了一眼包亮那沉甸甸的相机,于是说:“你拿着那台相机太大了,不如用我这台吧。”说着,从办公桌抽屉里,掏出了一台,他当年在深城事随身带的运动相机。
这虽然是第一代的运动相机,但胜在机身轻巧,且容量足,拍摄也清晰。
包亮结果手机,眉毛向上一挑:“还是老板你懂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