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挖掘古石碑可行
阿联感慨地说道:“我年纪大了,只能研究研究颜氏家族的文化,其余都要靠你们自己努力去做了。”
阿天说道:“好!我一定尽力。”
阿天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有了更多的思考,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职能范围,也就是天职,自己要负的责任。丽堂村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就像一个家一样,他是一家之主,他要承担起扶养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他的努力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家庭未来的兴旺发达。
这是他的家,除了亲人帮忙(为他提供更好生活的机会,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怎么可以依赖别人?即使保护自己家族的文物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但文物是他祖先留下的,靠他自己保护起来多好啊!更符合常理。
晚上阿天接到阿才发来的微信,他说:“有些事情和话,你不要在群里乱发,这样会引起颜家人矛盾的。对你自己不利,也给我们大家办事增加难度。”
阿天知道他在阳城市有点影响力,人际关系不错,他回复道:“我心中坦荡,不怕。我们村一二百号人,我们做事一向光明磊落,哪有不让大家知道的道理?我们都在全力一起安置,最好建祠堂,把颜家的威名竖起来。”
“你这样没用的,没脑子呀!可惜一腔热情。这件事你别管了,我来处置。”
“怎么处置啊?”
“我问问政府,让政府来调研处理。”
“等等,我跟村上的颜家人说一下,看看大家的意见!”
阿才懊恼地说,“我用尽全力想帮你们,你们又不坚定,我也问不了了!”
阿天感到自己没有钱,办不成,这样下去,古石碑再风吹日晒,就糟蹋了。交给别人和政府处置,即使是阿申,他心里使终不爽,好像自己心爱的宝贝,别人拿去了一样。
如果按他自己的想法,建一个碑廊向世人展示,大概需要10万元左右。这笔钱谁拿?谁来做这件事?他至今还在依靠父母,没有挣到钱。而且别人来做不可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他始终会有遗憾!父母健在,他也作不了主。
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家族好,没有私心,却很容易被人误会别有用心。本来他立得正,行得端,身正不怕影歪。但是没有钱,即使对的,人再好也没用。他已感觉到人世间的庸俗,是无法改变的。
他用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世道变了,子承父业,已不是传统,正在被人们一步步丢弃,不是他挣的钱,也就不一定是他的。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父辈创下的基业,似乎离他有一段距离,他想抓住,却很困难。人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也许就是如此吧!
阿天又把古碑石的发现制成了一个美篇,发到了各个家族群里,立刻引起了许多族人的注意。其中一位是某市的,离这里大概一千多里路,他们村上也发现了几块古石碑,他是一位老板正准备修谱建祠,这些古石碑对他来说非常的有吸引力。
他很想来看看,或者能够挖掘出来!他在群里表示他是做建筑工程的,一看就知道古石碑如何挖掘,需要多少代价。大家随声附和,都说好,希望他来看,因为他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阿天在群里也表示欢迎。
一个多月后,他在群里发微信说:“桥在哪里?”一位宗亲问道:“开车路过呀!”他回复“是!”阿天立刻回道:“我在家的。”“我已到花木林,还有多远啊!”
阿天回道:“我在牌坊那里等你,
我们家距离那里只有100多米。”
“好!我马上到。”
其他宗亲以为他开玩笑,“到我们这来呀!我们这还有家谱,你来拖,都赠送给你。”
阿天一听,觉得像是开玩笑,于是并没有急着去牌坊那里,而是发了一个定位,说道:“我家离牌坊100米,只要2分钟就到了。”
就在阿天疑惑的时候,10分钟,他打来了电话,“阿天!你在哪?我到了。”
阿天连忙匆匆赶了过去,在牌坊的路边停着一辆高档轿车,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向他打招呼!“阿天!桥在哪?”
“跟我来!”阿天笑着说。
他点了点头,随在阿天向大头坝开去。到了大头坝,阿天引他下了桥,他仔细地看着,连说可惜!
他对建筑非常在行,他说用钢管撑起来,然后剥出来,再补上应该花费不大。-他们看了一会儿上岸,准备离开。阿天邀他家里坐客,吃了晚饭再走,他说忙,不了,下次一定再来,阿天把他送到大路和他挥手致别。
回去后,阿天想想跟宗长阿平发了一个微信,宗长您好!
今天阿和宗长已经看了我们这的古石碑,他认为挖掘古石碑费用并不大。我家的情况你是了解的,我挣不到钱,父母都80岁了,虽然还在挣钱,但他们农民思想,并不一定愿意拿出几万元来做这事。我坚持要做,肯定会引起家庭矛盾,对以后保护不利。
我恳请宗长想办法挖掘,放到我家村上房子的东面,搭个简易篷,把石碑竖起来,建一个简单的碑林,可以观赏(字有价值)。估计几万元,这样就可以作长久打算,以后作更好的安置。不至于风化,压裂,毁坏,请宗长尽早安排。
阿天
11月21日
写完后,等待了一天都没有回音,可能他们还没有商量好。阿天想反正急也没用,等待他们安排。自己再作一个保守的打算,这个打算,他准备放在心里,暂时不透露。就是将来,老了回到家乡,那时父母也许不在了,他退休了,有社保,生活不愁。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仍没有人建颜氏祠堂,他想把他家的老屋供献出来,做祠堂之用。如果石碑还在,他凭自己一己之力把它挖掘出来,运到老屋边,建一个长廊碑林。他想象着曲径通幽的长廊之中,竖着一块块古石碑,亲朋好友、文人墨客前来欣赏的情景,似乎为时不晚,依然是他做成这件事的骄傲!